导读:本文包含了骨伤科流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伤科流派,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学术传承
骨伤科流派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飞,赖福崇,李文豪,王琪,张伟强[1](2018)在《骨伤科手法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承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伤科手法流派传承至今,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各有建树。应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最具代表性,不同骨伤科手法流派均有各自独到的手法治疗技巧和理念,同时不同骨伤科手法流派的百花齐放很好地诠释了中医学同病异法的学术特点。本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为引,以探解中医骨伤科各流派的手法特色。(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谭彪,孙瑗,黄勇[2](2019)在《李氏杵针流派理论经验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杵针作为针灸学的重要分支,在诸多传统民间治疗方法中独树一帜,具有源于针灸学而不同于针灸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四川李氏杵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上不断探索,目前已成功用于高血压、眩晕、颈椎病、偏头痛、腰腿痛、耳鸣、膝关节炎以及运动创伤等的康复治疗,尤其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杵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涉及颈肩腰腿痛、颈源性眩晕、膝关节炎、骨科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康复等诸多方面,为骨伤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方向。(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04期)
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3](2016)在《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5大中医骨伤科学派的传承脉络、代表医家、学术成果等方面,以少综多,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医骨伤科流派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伤科学术流派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6年02期)
孙慧明[4](2015)在《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学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医文化现象,是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诊疗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名医大家的产生。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趋于淡化,发展日渐衰退。本文以国家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为例,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试图为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文献学方法:以国家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传承脉络、传承模式、科类分属和地域分布情况;以代表性中医学术流派——中医妇科流派与中医骨伤科流派为例,分析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脉络,试图挖掘、归纳流派传承的共性规律和存在的问题。(2)比较分析法:横向比较当代十一个中医妇科流派和十叁个中医骨伤科流派的传承历史、传承模式、学术思想和诊疗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社会学方法: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术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社会功能,分析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文概貌等因素对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产生的影响。研究内容:(1)以中医学术流派的源流为切入点,分析中医学术流派的社会功能和时空背景。(2)以国家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传承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地域分布与科属分布情况,探析某些地域性流派和专科中医学术流派多产的原因。(3)以当代中医妇科流派和中医骨伤科流派为例,厘清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途径,探索流派传承人培养模式,促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的培养。(4)以上述研究结论为基础,分析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中的关键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结论:(1)中医学术流派的教育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以往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以家族传承方式为主,目前师徒相传仍是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主要模式。(2)各家流派都有自己的学术传承人,并且很多弟子己经有相当的学术成就,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传承队伍。(3)中医学术流派传承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评价机制,推动中医学术流派的有效传承。(4)针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重视文化传承、改进教育机制、加大国家和地方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搭建流派间交流合作平台、注重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相互转化与创新、拓宽宣传渠道、突出流派特色以促产业化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6-13)
张昭昉[5](2015)在《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现在台湾岛上2300万居民,除了原本就生长于此地的原住民外,绝大部分都是从祖国大陆迁移来此的移民后裔。第一次大量的移民是在400年前明朝末年时郑成功带领了剩余明朝的军民移至台湾,而第二次大量的移民则是在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带来了200万军民。故在这数百年间大大小小的移民潮也将内的文化带入台湾,当然也包括了中医的伤骨科治疗技术「但随着台湾近几十年间的高度开发,迅速的将台湾从农业劳动的社会转型成工商业甚至以商业为主的社会。再加上台湾全民健保制度对中医伤骨科的给付限制,造成现在台湾中医伤骨科求诊患者病形的改变,从以往多为骨折、脱臼等硬性损伤慢慢改变到以筋肉酸痛麻痹的软性损伤。研究方法第一步:查寻现有台湾伤骨科之发展过程及医师培养制度。第二步: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对中医伤骨科治疗给付的限制及药物方剂给付的规范。第叁步:访谈在台湾伤骨科具有权威的专家,并记录其对中医伤骨科病的治疗方式及建言。第四步:内地大陆伤骨科多见的疾病和台湾伤骨科多见的疾病及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1.因社会结构差异造成台湾中医伤骨科和大陆中医伤骨科的疾病种类及治疗方式不同。2.因医疗保险制度造成大陆和台湾对中医伤骨科的疾病种类及治疗方式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01)
赵勇,张宽,高云,秦伟凯,陆明[6](2011)在《燕京骨伤科手法流派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燕京地区骨伤手法流派,首先,明确燕京的概念,探讨其地域范围;其次,探讨骨伤手法流派的概念、传承特点;第叁,进一步探讨对燕京地区具体流派的判定、分类、手法研究。对燕京地区骨伤手法流派传承及学术思想作初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1年07期)
董孝龙[7](2010)在《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研究(推拿手法辩证施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备注: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学术思想与治疗方法的发掘、整理、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数据库建设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本课题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系统收集了杜派、郑派、杨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前提下,发掘提炼其各派的学术精髓、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验方、用药特点等个性,从而博采众家之长,指导当今的医教研工作;2.探讨叁派成功的共同点及基础,找出有规律性的共性;探讨叁派的学术体系,找出其独特的个性;3.将研究成果及相关着述建设为“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及学术思想”数据库;4.总结与继承前人的经验、吸取其教训,供今人和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同时以指导与改革当今的中医骨伤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01)
茶晓锋[8](2010)在《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郑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运用郑派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在骨科临床中,中医骨伤科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筋伤的中医手法治疗、体功锻炼、中药内服与外敷等治疗方法或被忽略遗忘或未完全继承导致疗效差,鉴于此本文较完整的发掘出名老中医郑怀贤骨伤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精髓,并继承、提炼出郑派治疗筋伤、骨伤的独特治疗方法,以指导目前教学、科研、临床工作;2、详细总结郑派治疗筋伤的手法,以期更有利于学习、继承、掌握和发扬光大;3、研究郑派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疗效;4、数据库建设。方法:1、通过调查研究、专家咨询、文献查阅与检索、整理分析总结原始资料,继而跟随郑派传人学习,并与郑派传人研讨,总结资料;2、临床观察:治疗组运用郑派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对照组予以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1、郑派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内容丰富,郑派尤以手法、药物治疗骨伤和筋伤为特色;2、初步探讨郑氏伤科用药特点及对伤科用药的贡献;3、郑派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P<0.05),延缓病情发展,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郑派中医骨伤学术思想是中医骨伤科的文化瑰宝,其治疗经验是中医骨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2、郑派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1-01)
李万平[9](2009)在《关于中医骨伤科发展史中的学说流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药学的发展过程大至经历了先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近代等时期。在中医骨伤科学说和学术流派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内容主要集中于历代医家骨伤科学术思想的研究,还涉及流派伤科、佛家伤科、民族伤科等。1中医骨伤科的源流从中医药学的发生和发展中,可以看(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黎立,薛远亮[10](2009)在《当代中医骨伤科主要流派手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当代10家中医骨伤科流派整骨、关节复位的手法特色以及与其他流派的异同,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参考文献8篇。(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骨伤科流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杵针作为针灸学的重要分支,在诸多传统民间治疗方法中独树一帜,具有源于针灸学而不同于针灸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四川李氏杵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上不断探索,目前已成功用于高血压、眩晕、颈椎病、偏头痛、腰腿痛、耳鸣、膝关节炎以及运动创伤等的康复治疗,尤其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杵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涉及颈肩腰腿痛、颈源性眩晕、膝关节炎、骨科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康复等诸多方面,为骨伤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伤科流派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飞,赖福崇,李文豪,王琪,张伟强.骨伤科手法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承现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
[2].谭彪,孙瑗,黄勇.李氏杵针流派理论经验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9
[3].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J].西部中医药.2016
[4].孙慧明.当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5].张昭昉.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6].赵勇,张宽,高云,秦伟凯,陆明.燕京骨伤科手法流派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2011
[7].董孝龙.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研究(推拿手法辩证施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8].茶晓锋.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郑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运用郑派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9].李万平.关于中医骨伤科发展史中的学说流派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
[10].黎立,薛远亮.当代中医骨伤科主要流派手法概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