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劣化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土工程,叁峡库区,危岩体,劣化特征
劣化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王恒,蒋先念,李树建,贾智丹[1](2019)在《叁峡库区危岩体劣化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叁峡库区黄岩窝危岩体为工程背景,采用调查测绘、单孔声波法、孔内高清摄像及物探测试手段分析黄岩西段的岩体劣化特征,并探讨了危岩的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黄岩窝危岩消落带沿临江崖壁向内延伸18m区域内的岩体劣化程度高,危岩体3种基本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溃屈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在自重作用、溶蚀作用及江水涨落掏蚀等影响下,易诱发上部岩体发生滑移式、倾倒式或坠落式的复合型变形破坏。(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朱文斌[2](2019)在《新疆粉土类斜坡水劣化变形破坏试验及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水率对于粉土强度特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粉土类土质边坡,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但遇到暴雨或者持续性降雨等情况下,容易触发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以乌鲁木齐某地铁沿线土质斜坡为例,现场取样后通过人工改变粉土含水率进行叁轴压缩试验,综合分析围压及含水率对抗剪强度耦合影响,并将不同含水率下的强度参数运用至叁维颗粒流程序(PFC)建立的边坡模型,研究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显示: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不断减小,黏聚力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且下降幅度远大于上升量。抗剪强度与黏聚力具有相近的变化规律。土体强度衰减后,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表现为后缘拉裂-坡体中部牵引-前缘剪出的特征。以滑带节理裂隙和滑体位移的分布为评价指标,从微观角度研究随着粉土含水率的增加,坡体变形破坏发展全过程。为该类滑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5期)
俞凯木,俞缙,周雨晴[3](2016)在《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黏弹性变形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孔隙水压作用下轴对称隧洞的平衡方程,利用平面应变理论计算弹性应力场,并在体积应变率保持不变下获得高孔隙水压劣化Kelvin流变围岩的黏弹性蠕变解。在对比Gu解基础上,对不同孔隙水压与水头边界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水压增大,蠕变稳定阶段逐渐向不稳定发展,尤其在高孔隙水压作用下围岩劣化变形能力明显增大,印证了佘成学等人的试验成果;当内外水压比较小时,洞壁时效变形发展较快,蠕变衰减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该研究可为分析高孔隙水压作用下深埋隧洞围岩劣化的黏弹性变形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蒲世翱[4](2016)在《超高强度钢板热变形动态损伤劣化评价模型及成形极限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超高强度钢被广泛运用到汽车车身结构件中,热冲压成形随之应运而生。损伤断裂是板材冲压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缺陷。为了研究超高强钢热变形过程的损伤演变,本文对BR1500HS超高强度钢板在非奥氏体化处理和奥氏体化处理两种条件下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单向热拉伸试验。分析了该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断裂机制和流变特征;建立了本构关系和归一化损伤模型;运用数字模拟方法绘制了BR1500HS超高强度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成形极限图。本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分析了奥氏体化处理后高温拉伸试样的外观形貌和断口形貌。试样在所有变形条件下都发生局部缩颈现象。在600℃、750℃和800℃时,只出现了一处局部缩颈,并且局部缩颈出现在试样的中心位置,试样也在该处断裂。然而在850℃,900℃和950℃拉伸变形时,所有的试样都出现了两处缩颈,并且缩颈的位置基于试样的中心对称。试样中心为奥氏体组织,两端为铁素体组织,铁素体为软相,试样的断裂发生在铁素体相区,并且试样断裂发生在其中的一个缩颈处。(2)由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可知,材料在铁素体相区变形时只发生动态回复变形机制,在奥氏体变形区间只发生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变形机制。通过真实应力-应变数据分别建立了非奥氏体化处理和奥氏体化处理两种情况下考虑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的改进JC本构方程。经过比较分析,所建立的两个本构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之间都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81和0.996518,预测数据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绝大多数分别分布在-2.7232%~6.2162%之间和3.354%~3.740%之间。(3)通过对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分别将建立的两个本构方程和Normalized Cockroft-Latham韧性断裂准则耦合到有限元软件中,利用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种条件下的考虑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损伤影响的归一化韧性损伤准则。(4)建立成形极限实验有限元模型,将BR1500HS高强度钢板的本构方程和归一化损伤模型耦合嵌入该模型中,进行模拟计算获得该材料在非奥氏体化处理和奥氏体化处理条件下不同温度的成形极限图。(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邱珍锋[5](2016)在《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叁轴强度变形特性及其劣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各类工程建设中,就地取材的砂泥岩混合料常用作建筑填料。当用于库岸、堤坝等涉水工程中时,砂泥岩混合料可能经受周期性饱水作用。周期性饱水作用将劣化砂泥岩混合料,严重时可能导致结构物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失稳。研究周期性饱水作用下砂泥岩混合料的强度、变形特性及其劣化规律,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的。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劣化机理及其演化过程(编号:51479012)”,在研究周期性饱水砂岩、泥岩的强度变形特性的基础上,以泥岩颗粒百分含量20%的砂泥岩混合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研发的粗粒土各向异性渗透仪和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饱水疏干”试验方法,揭示了砂泥岩混合料的各向异性渗透特性、周期性饱水作用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建立了劣化模型,并探讨了劣化机理。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揭示了周期性饱水作用下砂岩、泥岩的吸水、强度及变形特性,揭示了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周期性饱水岩石的吸水率变化速率与岩石的风化程度和力学性质有关。泥岩的吸水率变化速率比砂岩的大。采用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周期性饱水砂岩、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劣化规律及演化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砂岩和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劣化速率。(2)揭示了砂泥岩混合料的各向异性渗透特性,提出了砂泥岩混合料的周期性饱水试验方法。克服了粗粒土各向异性渗透系数测试方法的缺陷,研制了粗粒土各向异性渗透仪,并研究了级配、干密度及泥岩含量对砂泥岩混合料的各向异性渗透系数和临界水力梯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围压下砂泥岩混合料试样的饱和度与水头为1m的垂直渗透饱和时间的关系。研制了一套温度、压力可控的气体加热装置,研究了不同围压下叁轴试样的饱和度与通气干燥时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饱水”和“疏干”试验方法。(3)揭示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叁轴强度与变形特性,建立了强度和变形指标的演化方程。基于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饱水疏干”试验方法,开展了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不同饱水循环次数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叁轴剪切试验,获得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轴向应变、体积应变、非线性强度、弹性模量等试验成果;分析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轴向应变、体积应变、非线性强度、弹性模量及残余系数的劣化规律,并建立了其演化方程;建立了轴向应变、体积应变及割线模量的劣化速率归一化公式。根据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强度及变形的演化方程,年调节库区的砂泥岩混合料填筑工程的强度及变形的变化在竣工后的前5年应引起重视。(4)提出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非线性微元强度统计损伤模型和应变软化统计损伤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其适用性。引入非线性强度理论及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土体非线性微元强度统计损伤模型;基于轴向应变的损伤变量演化方程和改进的土体“二元介质”模型,建立了土体应变软化统计损伤模型;结合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轴向应变、体积应变、非线性强度、割线模量及残余系数的演化方程,建立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非线性微元强度统计损伤模型及应变软化统计损伤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在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不同周期性饱水循环次数下的模拟效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其适用性。(5)获得了砂泥岩混合料在周期性饱水叁轴试验中的颗粒破碎规律,揭示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劣化机理。结合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叁轴剪切试验进行了颗粒破碎试验,研究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在不同围压、应力水平、不同循环次数条件下的颗粒破碎规律;分析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轴向应变、体积应变与颗粒破碎率的关系,发现轴向应变、体积应变与颗粒破碎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基于颗粒破碎的能量分析,发现颗粒破碎率与呈幂函数关系,与颗粒破碎能呈双曲线关系;从颗粒破碎、颗粒重排列所引起的体缩和体胀方面,揭示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变形劣化机理;从颗粒破碎、颗粒重排列和颗粒滑动所引起的内摩擦角分量方面,揭示了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强度劣化机理。(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3-28)
张增强,张惟春,曹月,张鸣今[6](2016)在《以变形薄板防范混凝土结构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高性能聚乙烯变形薄板的基本性能、加工要求,着重分析两种变形薄板的安放程序、切割、迭合搭接或两边缘平放对边接及相关注意事项,探讨在混凝土结构中安放变形薄板以提高混凝土建筑使用年限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俞凯木,俞缙,周雨晴[7](2015)在《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黏弹性变形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孔隙水压劣化作用对围岩时效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孔隙水压作用下轴对称隧洞的平衡方程,利用平面应变理论计算弹性应力场,并在体积应变率保持不变下获得高孔隙水压劣化Kelvin流变围岩的黏弹性蠕变解。在对比Gu解基础上,对不同孔隙水压与水头边界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水压增大,蠕变稳定阶段逐渐向不稳定发展,尤其在高孔隙水压作用下围岩劣化变形能力明显增大,印证了佘成学等人的试验成果;当内外水压比较小时,洞壁时效变形发展较快,蠕变衰减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该研究可为分析高孔隙水压作用下深埋隧洞围岩劣化的黏弹性变形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2015绿色生态隧道建设与管理论坛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建设管理与青年工作者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8)
赵国彦,杨晨,郭阳,吴肖坤,冯宝俊[8](2015)在《不同应力路径下花岗岩变形参数劣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TS815试验机进行了不同应力路径下花岗岩峰前卸荷试验,研究了全应力-应变曲线、变形破坏特征和变形参数的劣化规律。数据分析表明:相比加载试验,卸荷岩样破坏突然且剧烈,脆性特征显着;卸荷过程中,轴向应变增量较小,侧向应变增量较大,两者相差5~10倍,轴压围压同时卸载时岩样破坏前轴向应变出现负增长;岩样破坏所需的卸荷量受到卸荷路径的影响,卸围压同时增加轴压时仅需要38%的卸荷量,但脆性特征最明显的是同时卸载轴压和围压。试验结果对不同方式下的岩体开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15年04期)
林骋,王金昌,胡蓉[9](2014)在《考虑水稳碎石性能劣化的沥青路面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性Drucker-Prager理想弹塑性模型和时间型指数蠕变速率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连续性周期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劣化过程中荷载作用对层状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并对车轮轴载对路面车辙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沥青面层中非弹性应变最大值变化规律与基层模量下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系;沥青面层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最大,中面层对车辙的影响最显着;基层性能劣化使路面抗变形能力显着下降,路面永久变形随着基层模量的下降呈强非线性增长;在基层性能劣化过程中,随着沥青面层永久变形值的增加,沥青层面在路面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在路面投入使用初期,非弹性变形发展较快,限制重载车辆可以有效减少车辙,为路面车辙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4年12期)
胡政,刘佑荣,武尚,易威,王康[10](2014)在《高地应力区砂岩在卸荷条件下的变形参数劣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锦屏某高边坡砂岩所赋存的高地应力环境为基础,开展峰前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了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变形特征及参数劣化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加载试验,岩样卸荷破坏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特征,相同初始围压下卸荷破坏所需偏应力较加载试验少;卸荷过程横向应变和体积应变急剧增大,卸荷方向表现出明显的扩容特征;当初始围压小于某一值(30 MPa),岩样破坏所需卸荷量随初始围压增大而增大,当初始围压达到一定值(40 MPa时),脆性特征更加明显,很少的卸荷量即可引起岩样破坏。以表征岩石卸荷程度的卸荷量H为参变量,分别对高、低围压下卸荷过程中变形参数(变形模量和泊松比)随卸荷量变化关系进行拟合,得到高、低地应力区卸荷过程中变形劣化参数的关系式。试验结果和计算方法对高应力区边坡开挖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4年S1期)
劣化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水率对于粉土强度特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粉土类土质边坡,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但遇到暴雨或者持续性降雨等情况下,容易触发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以乌鲁木齐某地铁沿线土质斜坡为例,现场取样后通过人工改变粉土含水率进行叁轴压缩试验,综合分析围压及含水率对抗剪强度耦合影响,并将不同含水率下的强度参数运用至叁维颗粒流程序(PFC)建立的边坡模型,研究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显示: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不断减小,黏聚力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且下降幅度远大于上升量。抗剪强度与黏聚力具有相近的变化规律。土体强度衰减后,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表现为后缘拉裂-坡体中部牵引-前缘剪出的特征。以滑带节理裂隙和滑体位移的分布为评价指标,从微观角度研究随着粉土含水率的增加,坡体变形破坏发展全过程。为该类滑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劣化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王恒,蒋先念,李树建,贾智丹.叁峡库区危岩体劣化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朱文斌.新疆粉土类斜坡水劣化变形破坏试验及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俞凯木,俞缙,周雨晴.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黏弹性变形解[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
[4].蒲世翱.超高强度钢板热变形动态损伤劣化评价模型及成形极限预测[D].重庆大学.2016
[5].邱珍锋.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叁轴强度变形特性及其劣化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6].张增强,张惟春,曹月,张鸣今.以变形薄板防范混凝土结构劣化[J].住宅科技.2016
[7].俞凯木,俞缙,周雨晴.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黏弹性变形解[C].2015绿色生态隧道建设与管理论坛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建设管理与青年工作者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论文集.2015
[8].赵国彦,杨晨,郭阳,吴肖坤,冯宝俊.不同应力路径下花岗岩变形参数劣化试验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
[9].林骋,王金昌,胡蓉.考虑水稳碎石性能劣化的沥青路面变形[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
[10].胡政,刘佑荣,武尚,易威,王康.高地应力区砂岩在卸荷条件下的变形参数劣化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