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拯救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超人理论,上帝
拯救观论文文献综述
邢丹[1](2019)在《灵魂的“复活”——从《罪与罚》看基督教的“拯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作者诠释了自己创作晚期的核心思想——能拯救人的只有上帝,只有通过爱才能抵达道德净化的境界。回顾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人生经历,明显地夹杂着一条为了达到精神的复活而走的痛苦的受难之路。以他犯罪前后的表现来看,犯罪之前对自己"超人哲学"理论的笃信与犯罪之后精神世界的崩溃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他最终在索尼娅的感召下,皈依基督,开启了新的生活。这也预示着人单凭着自己的力量不能获得拯救,必须依靠上帝的干预,人才能真正获救。(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8期)
吴国忠[2](2013)在《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演绎——从《西游记》、《魔戒》谈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拯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游记》与《魔戒》同属于神话魔幻体裁的小说,两部作品虽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围绕着"拯救"的主题展开。两部巨着的形式是魔幻的,但内涵是现实的,真正需要拯救的其实是那个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拯救观。拯救观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部巨着具有不同的拯救目的、方式和结局。(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倪萍[3](2012)在《炼狱中的鬼魂与威登堡的大学生——论《哈姆莱特》中宗教拯救观的不确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分析炼狱中的鬼魂与威登堡的大学生相遇这一奇怪的情节入手,揭示《哈姆莱特》中所蕴含的宗教拯救观的不确定性,并从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探讨产生这一不确定性的社会根源:由于新教神学与天主教神学在拯救观上的冲突纷争,文艺复兴晚期的基督教信仰正面临严峻危机。(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2年03期)
刘石钰,李荣美[4](2012)在《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探究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的自我拯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索尔·贝娄是美国着名的作家,他在美国文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认为贝娄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就很难有其他的作品超越,但是这个魔咒却被贝娄打破。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贝娄依然创作出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洪堡的礼物》等。他有很多作品面世,《晃来晃去的人》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2年06期)
郭晖[5](2010)在《论《农夫皮尔斯》的基督教徒的灵魂拯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夫皮尔斯》是英国14世纪的一首长篇宗教议论诗,主要故事情节讲述为一个原本向善的威尔如何历经波折,终于找到大善的过程,诗人一步一步向读者展示了该诗的主题:选择基督形象;烘托质朴主题;何人需要拯救灵魂;借农夫皮尔斯这一人物的言行例示了真正的基督徒应当怎样拯救个人的灵魂。(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邹德萍[6](2009)在《摩西与奥德修斯:两希文化拯救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蕴含了深沉而执着的拯救意识,这种拯救意识成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的拯救意识可上溯至西方文化的源头——希伯来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本文以摩西与奥德修斯为中心,立足于两希文化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希伯来文化的拯救观以原罪与律法为思想基础,古希腊文化的拯救观以命运和正义为思想基础,阐述了希伯来文化的信仰拯救模式与古希腊文化的理性拯救模式的思想内涵,探讨了两希文化拯救观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拯救观的内在关联,阐明了两希文化拯救观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9-04-01)
孙婷[7](2005)在《简析维·阿斯塔菲耶夫《鱼王》中的道德拯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维.阿斯塔菲耶夫是前苏联时期的道德题材作家,他1976年创作的《鱼王》曾引起许多文学家、文学评论家、生态保护学家的关注,并且引起了人们对人的道德准则,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反思。本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阐发作者独到的哲学观和道德观。(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李慧[8](2005)在《批判背后的观爱和浪漫主义的拯救观——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赫伯特·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他倾向于人本主义,持的是人道主义思想。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现状,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成了他众多着作所围绕的中心,针对人的全面异化的现状,他提出了“爱欲解放”的拯救方法,用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影响了一代人。(本文来源于《新疆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陈才忆[9](2005)在《艾略特的传统秩序与基督教拯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西方社会失去了宗教信仰,西方人陷入精神危机之中。为了拯救西方,艾略特提出了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由权威控制,一方面是把个性融入到传统之中,重建传统秩序,另一方面是按基督教教义行事。艾略特通过诗歌描述了西方社会的荒原状态和人们的精神危机,表达了他想用基督教精神拯救没落的西方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张宏峰[10](2003)在《重返精神的伊甸园——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拯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圣经》对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拯救观进行了探讨 ,认为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扭曲以及人类的精神堕落表明他们已失去了自己的精神伊甸园 ,人类要复得失去的精神乐园就必须重返大自然。诗人还用心灵蜿蜒曲转的成长过程来象征《圣经》中的迂回拯救观 ,从而喻示出人类获得精神拯救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拯救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游记》与《魔戒》同属于神话魔幻体裁的小说,两部作品虽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围绕着"拯救"的主题展开。两部巨着的形式是魔幻的,但内涵是现实的,真正需要拯救的其实是那个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拯救观。拯救观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部巨着具有不同的拯救目的、方式和结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拯救观论文参考文献
[1].邢丹.灵魂的“复活”——从《罪与罚》看基督教的“拯救”观[J].名作欣赏.2019
[2].吴国忠.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演绎——从《西游记》、《魔戒》谈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拯救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3].倪萍.炼狱中的鬼魂与威登堡的大学生——论《哈姆莱特》中宗教拯救观的不确定性[J].外国文学评论.2012
[4].刘石钰,李荣美.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探究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的自我拯救观[J].山花.2012
[5].郭晖.论《农夫皮尔斯》的基督教徒的灵魂拯救观[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
[6].邹德萍.摩西与奥德修斯:两希文化拯救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
[7].孙婷.简析维·阿斯塔菲耶夫《鱼王》中的道德拯救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8].李慧.批判背后的观爱和浪漫主义的拯救观——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
[9].陈才忆.艾略特的传统秩序与基督教拯救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10].张宏峰.重返精神的伊甸园——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拯救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