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授受合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授受合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
授受合一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芝,张万连,李丹[1](2015)在《“授受合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角色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授受合一"作为具有双重交互性的动态系统,它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施教主体(教师)与受教主体(学生)双方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实践共同体。"授受合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由于师生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打破占有式主体的封闭,形成交互式主体的协同,从而实现双方的主体性融合。"授受合一"规律能够体现师生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的情感效应、彼此信任的责任效应、交互协同的价值效应,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郭华鸿[2](2014)在《从“授受分离”到“授受合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授受合一"是现代教育的价值旨归,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却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授受分离"的现实困境。通过教育目标同构、教学内容优化、构建"对话型"课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提升教师素质等方式构建"授受合一"教学模式是解决思政课教学困境的根本出路。(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卢丹凤[3](2009)在《授受合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与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理论与接受理论之结合为切入点,深入讨论了灌输与接受的互补互动关系,提出“授受合一”的新模式,以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引言部分,笔者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重点、难点以及研究方法。对后文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第一部分是灌输理论与接受理论概述。首先,文章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历史发展。笔者认为,灌输理论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初表达,列宁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文章还提到了灌输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阐明灌输的现时代涵义;其次,介绍了接受理论的发展脉络,明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的涵义;通过对灌输理论和接受理论的分析,最后探讨二者互补和互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理论与接受理论之互补。灌输理论和接受理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各有其独立价值,但又均有不足。文章在本部分分别讨论了灌输理论和接受理论的不足,以及二者在理论上的互补作用。首先,针对灌输理论对于时代的不适应性等叁个方面的理论欠缺,可以运用接受理论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各因素的细微关注以及接受过程的理论研究等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充。然后,针对接受理论思路的单一性等叁个方面的理论欠缺,灌输理论对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社会控制理论等都可以对接受理论起到补充作用。通过两方面的阐述,笔者力图实现理论上的完整和周延。第叁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与接受在实践中的互动。这里的互动主要是从实践层面讲人的互动。文章主要从灌输与接受的互动主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客体即意识、互动行为即灌输与接受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心理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行为实现灌输与接受的良性互动等方面,探讨了灌输与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互动关系。第四部分从灌输与接受的关系切入,提出“授受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型。“授受合一”是将灌输和接受结合起来的科学理论。笔者在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授受合一”理论的基本内涵,然后对“授受合一”模式的参与性、双主体性等基本原则进行探讨,而后提出了理论宣传、实践感悟、沟通疏导、自我教育等“授受合一”模式的基本方法,最后从直接目标与终极目标两个方面对“授受合一”模式的基本目标进行阐述,初步构建了一个多角度、立体的“授受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结语部分,作者回顾了本论文中各章节的写作目的和创新之所在,也指出了文章的不足。(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09-04-10)
授受合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授受合一"是现代教育的价值旨归,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却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授受分离"的现实困境。通过教育目标同构、教学内容优化、构建"对话型"课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提升教师素质等方式构建"授受合一"教学模式是解决思政课教学困境的根本出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授受合一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芝,张万连,李丹.“授受合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角色定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
[2].郭华鸿.从“授受分离”到“授受合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
[3].卢丹凤.授受合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与接受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