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寄主挥发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苹小吉丁,挥发物,粘虫板,引诱效果
寄主挥发物论文文献综述
卡德艳·卡德尔,彭彬,马志龙,阿地力·沙塔尔[1](2019)在《寄主植物挥发物与粘虫板对林间苹小吉丁引诱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sumura林间引诱效果,为有效地监测苹小吉丁林间发生动态及成虫诱杀为主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野外苹果园内悬挂4种波长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评价林间引诱苹小吉丁效果。【结果】4种颜色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对苹小吉丁在林间的引诱效果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顺-3-己烯醇分别与蛋黄色和浅绿色粘虫板组合对苹小吉丁的引诱效果较强,3 d最大引诱数量分别达到66.00、63.00头/张,3 d平均引诱数量分别为24.67、22.48头/张,与其它挥发物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雌虫的诱捕数量明显高于雄虫。苹小吉丁引诱数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挥发物剂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结论】苹小吉丁对蛋黄色粘虫板与浅绿色粘虫板具有较好的趋向性,顺-3-己烯醇对粘虫板具有增效作用。蛋黄色或浅绿色粘虫板与顺-3-己烯醇组合,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动态监测的手段。(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迪丽努尔·艾麦提[2](2019)在《寄主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引诱作用及田间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牧草盲蝽是新疆棉田盲蝽类害虫的优势种,近年来其在多种作物和果树上数量增加、为害加重。为了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性物质中对牧草盲蝽起引诱作用的有效成分,本研究在孙鹏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6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标准化合物及其不同的混配物对牧草盲蝽进行了趋性反应测定,筛选出了对牧草盲蝽吸引作用较强的化合物最佳浓度和配比,并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寄主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雌、雄成虫的嗅觉行为反应。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对16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牧草盲蝽雌虫对十六种挥发性物质4种浓度反应的总体趋势相似,呈倒“V”型。挥发物二十七烷、正十九烷、正癸醛、十七烷、3-乙烯-1-醇、十二烷浓度达到10~(-3)(v/v)和β-蒎烯浓度达到10~(-4)(v/v)均能引起牧草盲蝽明显的嗅觉行为反应,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其中对β-蒎烯10~(-4)(v/v)的引诱率最高,达到63.33%。各挥发物对牧草盲蝽雌成虫引诱作用均明显高于雄成虫。不同浓度配比实验中葵醛10~(-3):?-蒎烯10~(-4):3-己烯-1-醇10~(-3)(v/v)为1:5:1的引诱率最高,达到了66.67%。2.牧草盲蝽对16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仪反应结果表明,牧草盲蝽电生理反应对不同的挥发物存在差异,且雌虫的EAG反应值高于雄虫;其中,牧草盲蝽成虫的EAG反应最强的是β-蒎烯,最弱的是紫罗兰酮。3.寄主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实验结果表明,诱捕效果最好的单剂是十七烷、葵醛和β-蒎烯;不同浓度配比中葵醛10~(-3)(v/v):3-己烯-1-醇10~(-3)(v/v)(1:5)、十九烷10~(-3)(v/v):?-蒎烯10~(-4)(v/v):十二烷10~(-3)(v/v)(1:1:5)和葵醛10~(-3)(v/v):?-蒎烯10~(-4)(v/v):3-己烯-1-醇10~(-3)(v/v)的(1:5:1)对雌雄成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延来[3](2019)在《花椒窄吉丁对其高发期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Hou)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uprestidae)、窄吉丁属(Agrilus),是我国陕西和甘肃花椒产地的主要蛀干害虫。目前研究发现其仅单一危害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大大降低了花椒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了花椒窄吉丁高发期(6月下旬)3种不同品种花椒(大红袍椒、凤椒、狮子头椒)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触角电位(EAG)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采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旨在找出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吸引或排斥效果的挥发性物质,为进一步完善花椒窄吉丁的绿色生物防治信息素种类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虫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结果如下:(1)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果:分别在大红袍椒、凤椒和狮子头椒的果实中鉴定出74、64和77种挥发性化合物。3种花椒果实的挥发物无明显差异,但相对含量不同,主要包括烯烃,萜烯,醇类和酯类。3种花椒果实中含量最高的是d-柠檬烯。大红袍椒中主要是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0.87%)、月桂烯(17.88%)和桧烯(14.11%)相对含量为最高;凤椒中主要是以烯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3.82%)、乙酸芳樟酯(20.99%)和桧烯(11.24%)相对含量为最高;狮子头椒中主要是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2.21%)、月桂烯(19.60%)和桧烯(14.28%)相对含量为最高。研究发现胡椒酮是大红袍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甲基二十烷是凤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杀那脱是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都能够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在100μg/μL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性和雄性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引起雄性的最大EAG反应绝对值是在浓度100μg/μL时;然而,在10μg/μL时,却引起雌性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配对T检验显示,只有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性别差异极显着(P<0.01),然而,其他所测的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3)行为反应结果:浓度1~100μg/μL时,雄性明显排斥芳樟醇,10~100μg/μL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排斥显着,1~10μg/μL的胡椒酮、10~100μg/μL的γ-松油烯对雌性排斥显着(P<0.05),10~100μg/μL的月桂烯、0.1~1μg/μL的d-柠檬烯对雄性吸引显着。在1~100μg/μL时,雄性显着排斥反式-2-己烯醛;然而,雌性仅显着排斥10μg/μL的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在0.1~1μg/μL时对雌性排斥显着;但在10~100μg/μL时对雌性吸引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姜斯琪[4](2019)在《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寄主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与植物二者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并建立起复杂的生物群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昆虫与植物间的营养关系。目前,大多数昆虫已经拥有特定范围的寄主植物类别或特定的寄主植物,昆虫只有趋向寄主植物并趋避非寄主植物,才能正确的选择适宜其生存的寄主。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昆虫的寄主植物常与非寄主植物相伴存在,所以非寄主植物对昆虫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调控作用。昆虫在定位与选择寄主植物时,植物挥发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确定寄主植物挥发物以及其邻居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昆虫寄主选择行为的作用,对于明确昆虫寄主选择机制及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互作关系至关重要。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又名核桃楸大蚕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胡桃大蚕蛾属(Dictyoploca),主要以幼虫食叶为害,是一种重要的森林和药用植物害虫,现已成为有关部门重点的监测和防治对象之一。其寄主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常与其非寄主植物形成混交林,因此本研究以银杏大蚕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japonic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香杨(Populus koreana)、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对银杏大蚕蛾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收集寄主与非寄主植物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定其主要的植物挥发物成分及含量,并进一步利用昆虫触角电位技术(EAG)与嗅觉行为学实验确定对银杏大蚕蛾有引诱或趋避作用的有效挥发物成分,进而探讨当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共存时,银杏大蚕蛾的种群动态,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成与相对含量分析,本研究得到主要植物挥发物共计120种(相对含量≥0.5%),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脂肪酸、炔烃类、烯烃类、烷烃类、芳香族、单萜类、倍半萜类与二萜类等。其中核桃楸的挥发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烯烃类、芳香族、单萜类、倍半萜类,以单萜类(44.25%)与倍半萜类(39.42%)最为丰富。对非寄主植物而言,红松以单萜类(70.03%)与倍半萜类(23.39%)为主,而落叶阔叶树则以醇类、酯类与芳香族为主。从释放挥发物的含量而言,核桃楸的挥发物中(1R)-(+)-α-蒎烯(13.61±3.22%)、β-蒎烯(12.29±1.04%)、石竹烯(11.36±1.57%)释放量较高;红松中为萜品油烯与β-月桂烯,含量分别为12.228±1.985%、12.08±4.786%;春榆中萘(33.67±3.67%)释放量最高;黄檗中释放量较高的为β-水芹烯、(E)-β-罗勒烯、萘,含量分别为11.38±3.63%、10.78±2.2%、10.11±0.64%;蒙古栎中为(E)-3-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叶醇酯、顺-3-己烯-1-醇,含量分别为19.4±12.28%、10.27±9.71%、14.44±3.27%;香杨中为苯乙烯(11.15±4.3%)与正己醇(9.84±3.31%)释放量较高;水曲柳与紫椴挥发物均以乙酸叶醇酯与α-法呢烯为主,其中乙酸叶醇酯在水曲柳与紫椴中的含量分别为33.07±7.33%、44.69±13.62%,α-法呢烯的含量分别为19.11±6.38%、20.25±11.66%。同时,每个树种都含有与其他树种相同的组分,如在寄主与7种非寄主中均含有2-己烯醛。并且,每个树种均存在特异的成分,其中核桃楸所特有的成分有9种、红松有15种、黄檗13种、春榆9种、蒙古栎2种、香杨15种、水曲柳3种、紫椴3种。2.通过电生理实验检验银杏大蚕蛾对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大蚕蛾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不同。雌性银杏大蚕蛾对顺-3-己烯-1-醇、反式-2-己烯-1-醇、正己醇、反-2-已烯醛、苯乙烯的EAG反应相对值较高,且与其他化合物具有显着性差异,且其EAG反应值与化合物浓度相关,其中顺-3-己烯-1-醇、反式-2-己烯-1-醇、反-2-已烯醛、苯乙烯、罗勒烯、α-蒎烯、左旋-α-蒎烯、乙酸反-2-己烯酯、水杨醛、β-苯乙醇、芳樟醇的EAG反应值与浓度呈正相关,而萜品油烯、乙酸香叶酯、正己醇的反应值与浓度呈负相关。对雄蛾而言,β-月桂烯、罗勒烯、(-)-β-蒎烯、反式-2-己烯-1-醇可引起雄蛾较强的EAG响应。雄蛾对石竹烯、α-石竹烯、(1R)-(+)-α-蒎烯、罗勒烯、D-柠檬烯、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乙酸反-2-己烯酯、顺-3-己烯-1-醇、反式-2-己烯-1-醇、β-蒎烯、α-水芹烯、萜品油烯、水杨醛、苯甲醛及苯乙烯的EAG反应值与浓度呈正相关,对左旋-α-蒎烯的反应值与浓度呈负相关。并且银杏大蚕蛾对β-月桂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乙酸己酯、顺式-3-己烯基丁酸酯、正壬醇的EAG反应相对值存在雌雄差异。3.为验证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银杏大蚕蛾是否具有吸引作用或趋避作用,选取引起银杏大蚕蛾显着EAG反应的挥发物进行嗅觉行为学测定。结果表明,雌蛾对顺-3-己烯-1-醇、反式-2-己烯-1-醇、苯乙烯有趋向反应,而对正己醇有趋避反应。雄蛾对(-)-β-蒎烯有趋向反应,而对反式-2-己烯-1-醇有趋避反应。对银杏大蚕蛾具有吸引作用的挥发物存在于寄主植物核桃楸与非寄主植物红松、黄檗、蒙古栎、紫椴、香杨中,对其有趋避作用的挥发物共同存在于春榆与水曲柳中。因此,结果表明当核桃楸与非寄主植物红松、黄檗、蒙古栎、紫椴、香杨中一种或多种形成混交林时,会形成联合易感的气味复合体,可能增加银杏大蚕蛾的种群数量。本研究从化学生态学角度探究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银杏大蚕蛾定向行为的调控作用,由于各树种挥发物类别相似,但组成成分有所不同,并且均含有特异的挥发物成分,当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形成混交林时,若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的化学成分对银杏大蚕蛾具有吸引作用,则该混交林分可能增加其种群数量。因此,本研究为探究植物挥发物在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研究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混交的林分中对银杏大蚕蛾种群动态进行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蒋敏[5](2019)在《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莲草直胸跳甲趋性行为和生长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挥发物在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间起着重要作用。莲草直胸跳甲作为空心莲子草的专食性天敌,主要通过嗅觉感受器利用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进行寻找、识别,从而达到取食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处理的空心莲子草的挥发物成分,及其芳香性挥发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水杨酸甲酯对莲草直胸跳甲生物活性和趋性行为以及生长繁殖的影响,明确了单一挥发物对莲草直胸跳甲的作用。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的空心莲子草挥发物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的方法,利用GC-MS-MS对不同处理的空心莲子草挥发物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处理1、6、12、24、48 h后,健康无损害的空心莲子草共释放41种化合物,且在处理12 h后释放的挥发物种类最多;机械损伤后所释放的挥发物共检测出17种,且在损伤1 h后所释放的挥发物最多;1龄幼虫取食后共释放挥发物28种,且在取食处理24 h后测得了最多的挥发物成分;2龄幼虫取食为害后共释放挥发物43种,其中在取食处理48 h后释放的挥发物最多;3龄幼虫为害后,相比其他处理,释放出最多的挥发物,共74种,其中检测到最多挥发物成分的时间是取食24 h后;雌成虫取食后,空心莲子草共释放出28种化合物,且释放挥发物成分最多的时间是取食12 h和24 h后,但挥发物的成分及含量有差异;雄成虫取食后,空心莲子草共释放出28种挥发物,其中检测出最多化合物的时间为取食12 h和48 h,但挥发物的成分及含量有差异。(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水杨酸甲酯对莲草直胸跳甲的生物活性和趋性行为影响本研究选择两种芳香挥发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水杨酸甲酯,测定了其对莲草直胸跳甲2龄幼虫和成虫的活性影响以及不同浓度对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的趋性行为影响。最终测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莲草直胸跳甲2龄幼虫和成虫的亚致死计量LD10、LD20和LD50分别为0.7μmol/m L、0.9μmol/m L、1.2μmol/m L和1.7μmol/m L、2.9μmol/m L、8.0μmol/m L;水杨酸甲酯对莲草直胸跳甲2龄幼虫和成虫的亚致死计量LD10、LD20和LD50分别为0.8μmol/m L、1.2μmol/m L、2.2μmol/m L和2.9μmol/m L、4.1μmol/m L、7.9μmol/m 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稀释100后,对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均具有显着的忌避作用,原药及稀释1000后,均无显着影响;而水杨酸甲酯只有在原药时对雌成虫有忌避作用,其他浓度无显着影响,雄成虫对叁种浓度均无显着反应。(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水杨酸甲酯对莲草直胸跳甲生长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取食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水杨酸甲酯浸液处理的空心莲子草后,莲草直胸跳甲的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莲草直胸跳甲在0.71μmol/m 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影响下,发育历期延长且差异显着,雌、雄成虫及总虫寿命以及雌虫产卵期和产卵量均有延长但无差异;而在1.75μmol/m L浓度影响下,莲草直胸跳甲发育历期延长且差异显着,雌、雄成虫以及雌虫产卵期和产卵量均有延长但无差异,但总虫寿命缩短且差异显着。相比对照组,莲草直胸跳甲在0.82μmol/m L水杨酸甲酯的影响下,发育历期缩短且差异显着,雌、雄成虫及总虫寿命以及雌虫产卵期和产卵量均缩短但无差异;而在0.82μmol/m L水杨酸甲酯浓度影响下,莲草直胸跳甲发育历期无显着差异,总虫、雌、雄成虫以及雌虫产卵期均缩短但无差异,产卵量增加。本文通过研究寄主植物特异性挥发物对莲草直胸跳甲趋性行为和生长繁殖的影响,探索食性专一的植食性昆虫对其寄主的选择关系,有利于今后生物防治领域中寄主专一性测定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阐明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对杂草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孙鹏,迪丽努尔·艾麦提,苟长青,冯宏祖[6](2019)在《牧草盲蝽对七种寄主植物不同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牧草盲蝽Lygus pmtensis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EAG及趋向行为反应,为研发牧草盲蝽引诱剂或趋避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方法收集7种寄主植物包括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 (L.) Schrad.、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挥发物,通过室内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挥发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最终测定了9种候选特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行为反应。【结果】7种寄主植物共鉴定到的化合物有31种,且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差异显着。9种候选特征挥发物均能引起牧草盲蝽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其中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对壬醛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雌、雄虫对不同植物挥发物质EAG反应相对值均有显着差异,且对同种化合物雌虫的反应相对值均大于雄虫的反应,乙酸顺式-3-己烯酯和壬醛引发的EAG反应值差异显着;趋向行为测定中,牧草盲蝽雌虫对壬醛、金合欢烯、α-蒎烯、1-石竹烯、乙酸顺式-3-己烯酯、2-甲基-1-醇的大部分浓度的行为反应差异显着,雄虫仅对α-蒎烯、壬醛的部分浓度的行为反应差异显着。【结论】7种寄主植物的挥发物对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具有不同EAG和趋向行为反应影响,候选气味化合物可以作为设计牧草盲蝽引诱剂组分进行田间害虫防控实践。(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宇鑫[7](2019)在《韭菜迟眼蕈蚊的化学感受基因鉴定、表达及对寄主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韭菜迟眼蕈蚊(双翅目:眼蕈蚊科),俗称韭蛆,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为害寄主的根部造成作物减产。韭菜迟眼蕈蚊以包括百合科、葫芦科和菊科在内的7科蔬菜为食,同时也是蘑菇的潜在害虫之一,3龄幼虫期危害最为严重。目前韭蛆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由于其广泛的抗药性和缓慢的毒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例如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作为化学杀虫剂的替代品,一种高效环保无毒的防控方法亟待被开发。在韭菜迟眼蕈蚊识别寄主过程中,寄主植物间共有的挥发物和化学感受基因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韭菜迟眼蕈蚊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针对嗅觉识别中的这两大关键环节,我们鉴定了韭菜迟眼蕈蚊的化学感受基因,并探究了韭菜迟眼蕈蚊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主要结果如下:1.在本研究中,基于幼虫和蛹的转录组,一共鉴定到57个化学感受基因,其中包括51个气味结合蛋白(OBPs,odorant binding proteins)和6个化学感受蛋白(CSPs,chemosensory proteins)。与前人研究的成虫转录组相比,11个BodoOBP在成虫期特异性表达,6个BodoOBP在幼虫期和蛹期特异性表达。两个化学感受蛋白BodoCSP2和BodoCSP3只在成虫期有表达。2.选取12种葱属寄主和侧耳属寄主间共有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触角电位(EAG,electroantennography)分析和行为检定。己醛引起了雄成虫和雌成虫极度显着的EAG响应并且对韭蛆的行为有显着影响。在行为学分析中,100 mg/mL的甲基丙基二硫醚、1-辛烯-3-醇和己醛可以显着驱避3龄幼虫和雌成虫。同时,3龄幼虫和雌成虫分别可以被10 mg/mL和100 mg/mL的柠檬烯显着吸引。本研究结果提供了韭菜迟眼蕈蚊在嗅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靶基因,同时提供了潜在用于新型高效环保害虫防治策略的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庄敏[8](2019)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及粗提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由于其入侵后适应力极强,传播速度极快,现广泛分布于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各洲。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专一性极强,仅为害悬铃木属(Platanus)的植物,对我国园林绿化树种悬铃木造成严重危害。利用非寄主植物能否有效防治该虫?本文拟通过研究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及粗提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影响,以期探寻对其有引诱或忌避作用的非寄主植物,开发该虫的引诱剂及忌避剂,并初步为如何合理配置非寄主植物构建“推—拉”模型提供植物选材的基础理论信息,为绿色防控该虫提供新思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对27种植物挥发物的单味源嗅觉选择以干净空气为对照时,银杏、牡丹、垂柳、柿树、海棠、日本晚樱、红瑞木、元宝枫、国槐、栾树、大叶黄杨、广玉兰、女贞等13种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无明显忌避或引诱作用;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同寄主二球悬铃木叶片挥发物一样,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具有显着引诱作用;雪松、华山松、白皮松、侧柏、石榴、黄栌等6种非寄主植物枝叶挥发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具有明显忌避作用。2.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对具有引诱作用的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的双味源嗅觉选择以悬铃木叶片挥发物为对照时,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以及白蜡等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引诱作用与悬铃木叶片挥发物对该虫的引诱作用无显着差异。3.挥发物具有引诱作用的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存活的影响分别以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以及寄主植物二球悬铃木叶片粗提物饲喂悬铃木方翅网蝽1日龄成虫,结果表明,以二球悬铃木叶片粗提物饲喂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存活状况明显优于以其他植物叶片粗提物饲喂的试虫。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饲喂的试虫存活状况低于清水饲喂组,说明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种植物叶片粗提物对该虫有一定毒杀作用,其中木瓜粗提物对试虫的毒杀作用最大。4.挥发物具有引诱作用的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忌避作用分别以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涂抹悬铃木叶片其中半边,测试以上植物粗提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植物叶汁原液(浓度为100%)均对试虫有忌避作用。随着植物叶片粗提物浓度的下降,水杉、毛白杨、木瓜、鹅掌楸4种植物叶片粗提物对该虫的忌避作用呈下降趋势;枫香植物叶片粗提物在浓度为100%,75%,25%时均表现出显着地忌避作用,而浓度为50%时忌避作用并不显着;白蜡植物叶片粗提物浓度为100%,50%,25%时有显着忌避作用,当浓度为75%时,忌避作用不显着;不同浓度下构树粗提物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有显着的忌避作用。5.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对具有忌避作用的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的学习行为测定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经历雪松、华山松、白皮松、侧柏、石榴、黄栌等6种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8h后,对上述6种植物叶片挥发物的选择率相较于无经历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均有提高。这说明,一定的经历会使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对这6种植物枝叶挥发物产生习惯性反应,影响其后期的嗅觉选择。6.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对有忌避作用的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的学习记忆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对雪松、华山松、白皮松、侧柏、石榴、黄栌等6种非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的嗅觉学习与记忆有一定持续性,在气味源被剔除后,一定时间内仍会影响试虫的选择行为。为期8h的学习经历结束后,剔除气味源6h、12h后,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对上述6种植物叶片挥发物的选择趋向率虽然呈现降低的趋势,但在被测时间内依旧高于无学习经历组。(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娅娅,陈立,魏洪义[9](2018)在《4种金龟甲的寄主偏好性及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对不同植物的寄主偏好性,本研究调查了四种金龟甲在6种寄主植物桃树、梨树、榆树、山楂、丁香和金银木上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7种植物挥发物,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四种金龟甲雌、雄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玉兰、柿树、金银木、榆树、芙蓉葵、丁香及非寄主植物银杏的挥发物的EAG反应。结果显示,金龟甲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偏好性有显着差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偏好寄主为梨树,暗黑鳃金龟的偏好寄主为榆树、山楂和梨树,而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的偏好寄主均为丁香。四种金龟甲均对其共同寄主植物榆树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大,另外,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对丁香挥发物也有较大的EAG反应。对同一植物挥发物,华北大黑鳃金龟雌虫对部分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比雄虫大;而其它3种鳃金龟雌、雄虫对所测试的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均无显着性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金龟甲EAG反应的大小与其寄主偏好性一致。(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吴健,宋学森,胡碗晴,蔡普默,陈家骅[10](2018)在《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小笼测试了8种与橘小实蝇气味结合蛋白Bdor OBP1结合强烈的寄主植物挥发物(β-紫罗兰酮、乙酸异戊酯、罗勒烯、苯乙醇、己酸乙酯、乙酸叶醇酯、乙酸丁酯、苯甲醛)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除苯甲醛外,7种挥发物对性成熟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都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且对雌雄虫的引诱效果无明显差异(乙酸丁酯除外);挥发物两两混配中,100μL·mL~(-1)乙酸异戊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对橘小实蝇雌虫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着减弱,500μL·mL~(-1)己酸乙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着增强,引诱率为62.4%; 3种挥发物的混配没有明显增效.(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寄主挥发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牧草盲蝽是新疆棉田盲蝽类害虫的优势种,近年来其在多种作物和果树上数量增加、为害加重。为了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性物质中对牧草盲蝽起引诱作用的有效成分,本研究在孙鹏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6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标准化合物及其不同的混配物对牧草盲蝽进行了趋性反应测定,筛选出了对牧草盲蝽吸引作用较强的化合物最佳浓度和配比,并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寄主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雌、雄成虫的嗅觉行为反应。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对16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牧草盲蝽雌虫对十六种挥发性物质4种浓度反应的总体趋势相似,呈倒“V”型。挥发物二十七烷、正十九烷、正癸醛、十七烷、3-乙烯-1-醇、十二烷浓度达到10~(-3)(v/v)和β-蒎烯浓度达到10~(-4)(v/v)均能引起牧草盲蝽明显的嗅觉行为反应,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其中对β-蒎烯10~(-4)(v/v)的引诱率最高,达到63.33%。各挥发物对牧草盲蝽雌成虫引诱作用均明显高于雄成虫。不同浓度配比实验中葵醛10~(-3):?-蒎烯10~(-4):3-己烯-1-醇10~(-3)(v/v)为1:5:1的引诱率最高,达到了66.67%。2.牧草盲蝽对16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仪反应结果表明,牧草盲蝽电生理反应对不同的挥发物存在差异,且雌虫的EAG反应值高于雄虫;其中,牧草盲蝽成虫的EAG反应最强的是β-蒎烯,最弱的是紫罗兰酮。3.寄主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实验结果表明,诱捕效果最好的单剂是十七烷、葵醛和β-蒎烯;不同浓度配比中葵醛10~(-3)(v/v):3-己烯-1-醇10~(-3)(v/v)(1:5)、十九烷10~(-3)(v/v):?-蒎烯10~(-4)(v/v):十二烷10~(-3)(v/v)(1:1:5)和葵醛10~(-3)(v/v):?-蒎烯10~(-4)(v/v):3-己烯-1-醇10~(-3)(v/v)的(1:5:1)对雌雄成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寄主挥发物论文参考文献
[1].卡德艳·卡德尔,彭彬,马志龙,阿地力·沙塔尔.寄主植物挥发物与粘虫板对林间苹小吉丁引诱效果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19
[2].迪丽努尔·艾麦提.寄主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引诱作用及田间效果评价[D].塔里木大学.2019
[3].王延来.花椒窄吉丁对其高发期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姜斯琪.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寄主选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蒋敏.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莲草直胸跳甲趋性行为和生长繁殖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9
[6].孙鹏,迪丽努尔·艾麦提,苟长青,冯宏祖.牧草盲蝽对七种寄主植物不同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9
[7].张宇鑫.韭菜迟眼蕈蚊的化学感受基因鉴定、表达及对寄主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9
[8].庄敏.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及粗提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
[9].李娅娅,陈立,魏洪义.4种金龟甲的寄主偏好性及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J].环境昆虫学报.2018
[10].吴健,宋学森,胡碗晴,蔡普默,陈家骅.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