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滩储层论文-王明筏,肖伟,秦绪乾,张桂权,潘泽雄

礁滩储层论文-王明筏,肖伟,秦绪乾,张桂权,潘泽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礁滩储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川盆地,元坝地区,晚二迭世,印模法

礁滩储层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筏,肖伟,秦绪乾,张桂权,潘泽雄[1](2018)在《古地貌对礁滩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迭系长兴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四川盆地在环开江—梁平陆棚的上二迭统—下叁迭统礁/滩型储层中获得了重大勘探突破,发现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与消亡控制着礁滩相展布,即沉积相发育受古地形、地貌的控制。为进一步探讨古地貌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元坝地区长兴组为例,运用印模法恢复了长兴组末期古地貌,分析古地貌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古台地、古斜坡、古陆棚3种二级古地貌类型,其中古台地又可细分为台地边缘高地、台地内部洼地2个叁级古地貌类型,古陆棚可以划分为浅水和深水2个叁级古地貌类型。通过对比古地貌与沉积相及储层的平面分布,认为:(1)不同类型古地貌控制着不同沉积相,不同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的展布;(2)储层之间物性差异较大,台地边缘礁滩为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优质储层的分布与台地边缘高地的展布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8年02期)

黎虹玮[2](2017)在《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长兴组台内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测井、岩心、薄片、物性、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及碳酸盐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对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上二迭统长兴组台内生物礁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次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在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长兴组顶部发现并证实了风化壳的存在,并构建了风化壳的垂向序列。(2)研究区的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资料表明,礁滩相与非礁相地层均受到了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本次论文总结了长兴组早成岩期表生岩溶识别标志,包括"花斑状"岩溶系统、垂直溶沟、大型顺层溶洞,岩溶系统中充填角砾、疏松离散的碳酸盐岩砂或粉砂等。研究区礁盖/礁基微相残余生屑细—中晶白云岩具有明显的"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小型溶洞、溶缝,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为区内孔渗性能最好的储集岩类。(3)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系统梳理对比了全球多条剖面二迭纪—叁迭纪界线(PTB)附近全球海平面升降事件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长兴末期存在较长时期的大规模海退,研究区所处的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发生了大面积暴露,指出了早成岩期表生岩溶是长兴组礁滩型优质储层形成的根本原因;多种白云石化作用均未明显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适度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抗压、抗溶支撑格架是储层孔隙保存的重要因素;埋藏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对研究区礁滩储层的贡献较小,主要对前期储层进行调整与改造。(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陈丽华[3](2016)在《利川南二叁迭系礁滩储层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通过开展利川南叁维地震资料礁滩储层预测研究,深入研究本区海相构造地质结构特征、二迭系礁滩储层展布特征,寻找礁滩有利发育区,指出勘探有利区带。结合利川南叁维地震资料,在利川南地区开展叁迭系底界、二迭系上统底界、二迭系下统底界、志留系底界的地震剖面解释,应用礁滩相带地震相识别、波阻抗反演、层拉平等技术开展利川南二迭系礁滩储层预测研究。(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刘卓旻[4](2016)在《普光气田礁滩储层表征及分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国内外相关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多学科研究方法,配以现代的研究手段,并根据已有的野外露头剖面资料和钻录测井资料等,将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参数相结合进行研究,通过对普光气田上二迭统长兴组—下叁迭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的表征及礁滩储集体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详细表征了普光气田地区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并预测了有利相带的展布规律。主要得出以下认识:1.区内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属于台地边缘礁,可划分为五个亚相:纵向上可划分为礁基、礁核和礁盖叁个亚相,横向上可分为礁后、礁核和礁前叁个亚相,储层多分布在礁滩体的中上部。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滩相储层,主要分布在飞仙关组的飞一二段。2.依据区域地质特征,结合地质历史事件,认识研究区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发育及演化规律。沉积相不同,储层的储集性即存在很大差异。3.结合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识到白云石化是决定储层储集性能好坏的关键成岩作用。4.利用物性、压汞、铸体薄片等资料确定了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认为,普光地区储层物性整体较好,残余/鲕粒白云岩、细晶云岩、生物礁白云岩是最好的储集岩,其分布与沉积环境有关。纵向上储层物性最好的是飞一二中、下亚段,平面上储层物性好的区域位于构造高部,在构造四周物性相对较差。5.形成一套以储层的岩性表征为基础、以沉积—成岩作用为控制,以物性表征为关键、以储层分类评价为最终目的,并考虑非均质性等因素进行相关储层描述的地质表征方法。6.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本区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分层段预测了不同级别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12-01)

段金宝,季春辉,张学丰[5](2016)在《川东北地区二迭-叁迭系深层礁滩储层发育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川东北地区二迭-叁迭系礁滩相储层孔隙形成过程与保存机理,通过对普光、元坝气田礁滩相优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发育机理的研究,运用统计学分析手段,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东北部二迭-叁迭系礁滩相储集岩性以残余生屑结晶白云岩、残余生物礁结晶白云岩、礁灰岩、残余鲕粒结晶白云岩为主,糖粒状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次之,亮晶鲕粒灰岩最少。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裂缝-孔隙型次之,Ⅱ、Ⅲ类储层居多,Ⅰ类储层较少。2礁滩优质储层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早期暴露溶蚀、白云岩化作用为储层基质孔隙发育奠定基础,后期烃类充注为储层孔隙保存提供保障,晚期裂缝改善储层的渗透性。3川东北礁滩型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和早期次生溶孔为主,早期成岩作用贡献大,快速埋藏及烃类及时充注,使得储层孔隙得到很好的保存。构造应力缝及液态烃深埋裂解形成的超压缝,改善了储层渗透性。(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李卓[6](2016)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生物礁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奥陶系发育生物礁滩体,近年来,礁滩相储层相继发现了高产工业气流井,但南部下古生界勘探程度低,礁滩体发育规模及储层的发育特征尚不明确,这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通过野外实测、典型钻井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分析及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等技术,明确了礁滩体的发育特征,筛选出了有利的储集岩石类型,厘定了关键成岩作用期次,并结合古地貌探讨了储层形成模式,指出了有利区带分布,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区台缘礁(丘)滩复合型礁体目前主要发现于晚奥陶世,平凉期生物礁保存好,菌藻类及海绵等造礁生物构成的礁灰岩较为发育,可识别到微生物碳酸盐岩结构,主要发育于东部铜川、富平一带;背锅山期生物礁多为生物丘和生物层,砾屑、生屑非常发育,软体动物、腕足动物等附礁生物较常见,主要分布于礼泉东庄以西一带;(2)有利的储集岩石类型为平凉组的礁灰岩和马六段的白云岩,白云岩的物性相对较好;(3)表生期溶蚀改造和埋藏期白云岩化为关键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古地貌位置相对较高的岩溶坡地为有效的岩溶区带,马五段膏盐提供Mg2+发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使得马六段白云岩较为发育。胶结作用充填对储层破坏强烈,溶蚀孔隙通常为深色环边早期海水环境下放射轴纤状胶结物及后期乳白色方解石完全充填;(4)优质礁滩储层的形成受早期高部位礁体、古地貌位置、后期成岩改造共同控制。古地貌位置相对较高的岩溶坡地、马六段白云岩为优质礁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彭顺风[7](2016)在《塔中南北两侧台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储层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区,而塔中北部台缘带和南部台缘带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层又是塔中油气资源的主要储集区。前人对塔中北部台缘带和南部台缘带的良里塔格组虽然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两侧台缘带礁滩体沉积微相的精细划分、礁滩体各微相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产生差异性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运用宏观研究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现有的地震、岩心、钻井及各种先进的测试分析等实际资料出发,研究塔中地区北部台缘带和南部台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沉积微相特征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测试数据重点对北部台缘带和南部台缘带上礁滩体各微相储层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通过对良里塔格组礁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结合储层的构造背景和沉积背景,对两个台缘带礁滩体储层特征差异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为塔中地区有利勘探区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和参考对照。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塔中北部台缘带和南部台缘带良里塔格组礁滩体的沉积微相可以划分为礁基、礁核、礁坪、生屑滩、砂(砾)屑滩和鲕粒滩六类。两侧台缘带礁滩各微相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岩性组合、生物组合、礁滩体规模和礁滩沉积旋回发育等几个方面。(2)在沉积微相精细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从储集岩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和储集性能叁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侧台缘带各微相的储层差异性。结果表明:横向上总体而言,北部台缘带礁滩体的储集性能要优于南部台缘带,孔渗相关性也明显要好于南部台缘带。纵向上北部台缘带,礁核微相的储集性能优于生屑滩和砂(砾)屑滩,而礁坪、礁基和鲕粒滩次之;南部台缘带礁滩体中,各个微相的储集性能表现为礁核>礁坪>生屑滩>礁基>砂(砾)屑滩>鲕粒滩,但是由于台缘礁亚相在南部台缘带发育的规模较小和数量较少,所以在南部台缘带,台缘滩的各个微相储层是主要的优质储层。(3)结合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分析,对两侧台缘带储层特征差异性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造作用产生的古地貌及沉积背景差异是造成两侧礁滩体各个微相储层岩性差异的物质基础,沉积相是导致各个微相储层发育不同的基础,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最终决定了储层发育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吴其林[8](2016)在《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截止到2005年,全球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藏储量超过全球大型油气藏总储量的50%。在国内近十年的油气勘探中,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代表的大型油气藏不断涌现,如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塔里木奥陶系油气藏等,展示了国内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藏的巨大勘探潜力。碳酸盐岩生物礁滩储层也是是南海东北部含油气盆地中油气成藏规模仅次于砂岩的储层类型,勘探潜力巨大。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在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储层中先后发现了多个生物礁滩型油气藏,其中储量超过2亿吨的近海生物礁油田—LH11-1油田就是其典型代表(陈长民,2000、2003;汪瑞良等,2010a、2010b)。近十年来,在珠江口盆地勘探中未发现中-大型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究其原因是常规构造型圈闭的碳酸盐岩储层已经较少,而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的岩性圈闭研究还没有完全跟上。然而,碳酸盐岩礁滩储层本身分布较为复杂,其中生物礁容易与火山、泥丘为代表的丘状体相混淆,而生物滩规律性更差,识别难度更大,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研究难度显而易见。地质学领域对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的研究一般是按照层序地层研究+沉积相研究+成岩作用研究的思路进行综合分析,成果往往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这种思路要求井点数量多、岩心岩屑薄片资料丰富、露头资料典型等较多地质常备基础资料,而海上钻井成本高,钻井数量少、密度稀疏,岩心岩屑资料更是宝贵稀少,这为完全由地质思路进行海上碳酸盐岩储层综合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鉴于海上特殊的地质资料条件,本文以层序地层划分(地震地层为主)+地震相分析+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地震沉积成像分析作为研究思路,将叁维地震资料研究放在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研究的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叁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将层序界面分析成果、岩石类型分析成果和岩石物理分析成果作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依据,以多信息融合相控反演技术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礁滩储层进行剖析,并对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纵横向分布进行精细刻画,利用井点岩性对地震沉积成像进行标定,最终得到可靠的而有利的碳酸盐岩礁滩储层范围及分布。这种思路优势在于少井、少地质资料的背景下,将有限的地质资料、井资料和叁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最大化、最优化利用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碳酸盐岩礁滩储层刻画,减少完全由地质思路出发研究对地质资料的过度依赖,提高碳酸盐岩礁滩储层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预测精度。通过上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在研究区的应用,识别并圈定有利储集相带的台缘礁、台内礁、台内滩体的范围,其中在研究区识别出台内礁滩复合体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厚度超过85m,为研究区最为有利的碳酸盐岩储层;台地边缘生物礁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厚度超过50m,为研究区次有利碳酸盐岩储层。结合研究区构造特征、盖层特征、油气运移通道、烃类特征,综合分析了两个有利勘探目标,其中目标Ⅰ具有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特征,勘探潜力巨大,为后续研究区勘探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的海上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实用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田雨[9](2016)在《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中上侏罗统礁滩储层地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姆河右岸区块横跨阿姆河盆地东北部,是中亚天然气管道及西气东输的主供气源地,主要发育盐下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天然气资源丰富。阿姆河右岸经历了卡洛夫期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向牛津期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沉积微相类型丰富,储层类型多样。与国内碳酸盐岩主要勘探开发的台缘礁滩、台内白云岩滩及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不同,阿姆河右岸主要勘探开发对象集中在台内及台缘斜坡两个相区,而台内及台缘斜坡规模性储集体类型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楚,预测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勘探开发进程,沉积储层研究对于碳酸盐岩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意义重大。本论文以阿姆河右岸地区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露头、岩芯、薄片、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台内及台缘斜坡礁滩储层的发育特征、成因类型、主控因素及地质模式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卡洛夫-牛津阶层序地层格架,厘清岩石地层、电性地层与层序地层单元间的关系,形成碳酸盐台地体系不同相区多重地层统层方案。前人将阿姆河右岸西部台地边缘与台内相区卡洛夫-牛津阶划分出8个岩性段,在中东部台缘斜坡与盆地相区划分出6个岩性段,不同相区间岩石地层单元等时对比关系不清,影响地质规律认识。通过野外露头岩石学特征、岩性组合规律深入研究,将露头岩石地层单元与钻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等进行对比,对各岩性段界面以及内部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岩石地层单元的精细地层对比关系。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识别出了不同级别层序地层界面,将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两个叁级层序。单个叁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和晚期高位体系域组成,体系域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出两个准层序组及若干个准层序。通过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厘清了岩石地层、电性地层与层序地层单元间的对比关系,形成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台地体系不同相区间的多重地层统层方案,进而完成了右岸60余口井的卡洛夫-牛津阶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得到油田公司采纳并应用于生产,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勘探的碳酸盐岩各岩性段区域上等时地层对比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恢复了阿姆河右岸卡洛夫期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向牛津期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过程,揭示了不同地区岩石地层单元类型及岩石组合特征差异的地质基础,为台内与台缘斜坡相区沉积微相及储层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基于取芯段沉积微相与测井相分析,建立沉积微相相序演化标准剖面,创建了台内及台缘斜坡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图形聚类测井相定量解释图版,实现全井段沉积微相连续解释,揭示了台内与台缘斜坡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发育完整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台内与台缘斜坡沉积微相类型丰富,岩石类型多样。基于取芯资料建立沉积微相测井识别图版,有助于实现全井段沉积微相连续解释及台内与台缘斜坡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在取芯资料岩石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缘斜坡及盆地相区各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长井段连续取芯资料深入分析,建立了台内与台缘斜坡沉积微相相序演化标准剖面。建立岩芯段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样式,形成台内与台缘斜坡不同沉积微相常规测井、聚类测井相、成像测井相模式,创建了台内及台缘斜坡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图形聚类测井相定量解释图版,实现全井段沉积微相连续解释。通过单井沉积微相分析与地震相分析相结合,编制了联井及平面沉积微相图,揭示了台内与台缘斜坡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特征。3.开展台内与台缘斜坡礁滩储层特征与定量评价研究,明确储集空间与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演化阶段,建立了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定量解释模版,确定了碳酸盐岩储层下限及流体识别标准。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台内与台缘斜坡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内及粒间溶孔为主,台内高能颗粒滩保留部分原生孔,中东部台缘斜坡区裂缝发育。成岩作用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为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类型;包括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在内的埋藏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通过成岩流体古温度与古盐度、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分析,划分了成岩演化阶段,分别建立了台内与台缘斜坡成岩与孔隙演化模式,为储层成因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分区、分层矿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台内与台缘斜坡碳酸盐岩的测井解释数学模型,通过测井资料统计及实验室分析数据优选合理参数,形成了台内与台缘斜坡碳酸盐岩储层常规测井定量解释模版;在裂缝类型识别的基础上,开展了成像测井缝洞定量解释。结合测井多参数交会图版以及试油结论等生产数据,明确了台内与台缘斜坡碳酸盐岩孔隙度4%的保守储层下限级别。通过多手段流体性质判别研究,确立了流体类型划分标准,即:气层sw≤50%、气水同层50%<sw<70%、水层:sw≥70%,为气水界面识别、气藏类型研究、储量计算、试油层段以及开发射孔段的选取奠定了基础。4.划分台内与台缘斜坡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建立不同类型储层综合识别图版,创建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变量的储层类型定量判别模型,分析储层形成主控因素,明确规模性储层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建立了台内与台缘斜坡储层类型分布模式。台内与台缘斜坡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及组合方式的多样,揭示出储层类型及成因的复杂性,明确储层类型平面及纵向分布规律对于高效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基于岩芯、物性分析及测井资料,揭示出阿姆河右岸台内与台缘斜坡相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型、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和缝洞型四类储层,建立了各类储层综合识别图版。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类储层测井响应值进行分析,建立了深浅电阻比值(RD/RS)、密度中子总孔隙度与声波孔隙度差值(Φt-Φs)为多变量的储层类型测井定量识别模型,形成了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定量储层类型划分方法,解决了储层类型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各类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表明,孔隙型与孔洞型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层序界面及相关溶蚀作用,裂缝孔隙型储层主要受控于受沉积微相、裂缝及相关溶蚀作用,缝洞型储层主要受控于裂缝和相关埋藏溶蚀作用。结合层序格架内联井储层对比等分析,明确规模性储层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建立了台内与台缘斜坡储层类型分布模式。5.揭示了萨曼杰佩为隐伏古隆起上迭置的厚层台内滩,打破了前人对该气田主力产层为台缘堤礁的传统认识,明确了规模性台内滩发育的沉积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及展布规律,建立了规模性台内滩发育模式,指导了阿姆河右岸西部多个规模性台内滩的发现。前人研究认为右岸西部发现的萨曼杰佩气田为台地边缘礁滩相气田。岩石微相与地震相分析相结合,揭示出萨曼杰佩气田下牛津组产层为隐伏古隆起上迭置连片的厚层台内颗粒滩,打破了该主力气田产层为“台缘堤礁”的地质认识。古地貌与海平面变化分析相结合,明确了台内滩平面展布、发育层位、滩体类型及组合特征、规模性台内滩储集体发育条件,建立了台内滩发育的地质模式。隐伏基底古隆起发育区古地貌高部位滩体单层厚度大,垂向上多期迭置,横向展布范围广,形成规模性迭合台内滩;古地貌低洼部位滩体单层厚度薄,总厚度小,台内滩规模有限,层序地层格架内台内滩储层发育于准层序组中上部。基于古地貌对台内滩发育控制作用的地质认识,通过过层拉平技术、补偿厚度法、残余厚度法,识别出西部查尔朱及坚基兹库尔古隆起发育多个次级古地貌高地。预测了多个规模性迭合台内滩发育区,并得到钻探证实,指导了阿姆河右岸西部多个规模性台内滩的发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6-03-23)

何绪全[10](2015)在《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礁滩储层有效性评价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礁滩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环"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普遍具宽台缘、多排礁特征,面临的储层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台内礁滩气藏具有储层岩性、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储层物性更差的特点,导致气层难以识别,储层有效性评价难度更大的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61块岩样进行孔渗、声波、压汞、核磁、铸体薄片岩石物理实验分析,在明确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孔裂隙模型建立了纵横波速度比与纵波时差流体识别图版。通过试油资料的验证,图版能够有效区分气层和水层。利用该新方法评价低孔、低渗礁滩储层有效性和识别流体性质较以前有了显着的进步,测井解释符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1-04)

礁滩储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应用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测井、岩心、薄片、物性、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及碳酸盐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对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上二迭统长兴组台内生物礁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次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在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长兴组顶部发现并证实了风化壳的存在,并构建了风化壳的垂向序列。(2)研究区的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资料表明,礁滩相与非礁相地层均受到了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本次论文总结了长兴组早成岩期表生岩溶识别标志,包括"花斑状"岩溶系统、垂直溶沟、大型顺层溶洞,岩溶系统中充填角砾、疏松离散的碳酸盐岩砂或粉砂等。研究区礁盖/礁基微相残余生屑细—中晶白云岩具有明显的"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小型溶洞、溶缝,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为区内孔渗性能最好的储集岩类。(3)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系统梳理对比了全球多条剖面二迭纪—叁迭纪界线(PTB)附近全球海平面升降事件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长兴末期存在较长时期的大规模海退,研究区所处的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发生了大面积暴露,指出了早成岩期表生岩溶是长兴组礁滩型优质储层形成的根本原因;多种白云石化作用均未明显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适度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抗压、抗溶支撑格架是储层孔隙保存的重要因素;埋藏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对研究区礁滩储层的贡献较小,主要对前期储层进行调整与改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礁滩储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筏,肖伟,秦绪乾,张桂权,潘泽雄.古地貌对礁滩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迭系长兴组为例[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8

[2].黎虹玮.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长兴组台内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D].西南石油大学.2017

[3].陈丽华.利川南二叁迭系礁滩储层预测研究[J].江汉石油科技.2016

[4].刘卓旻.普光气田礁滩储层表征及分类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6

[5].段金宝,季春辉,张学丰.川东北地区二迭-叁迭系深层礁滩储层发育机理[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李卓.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生物礁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7].彭顺风.塔中南北两侧台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储层差异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8].吴其林.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9].田雨.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中上侏罗统礁滩储层地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10].何绪全.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礁滩储层有效性评价新方法[C].2015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标签:;  ;  ;  ;  

礁滩储层论文-王明筏,肖伟,秦绪乾,张桂权,潘泽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