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常重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失重防护,日常活动,关节受力,Opensim
正常重力论文文献综述
任启超[1](2017)在《正常重力环境下人体下肢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载人航天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如何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健康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以每月1%至2%的速度丢失骨质,特别是在下肢如股骨近端,且伴随着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在微重力环境下,人体骨肌系统所承受重力负荷刺激和肌肉的牵拉刺激大大降低。尽管国际上采用了体育锻炼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护对抗,但至今还无法完全防护这种效应。除技术手段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维持肌肉和骨骼功能究竟需要什么样负荷刺激的基本问题不清楚。人类是在地球重力环境下进化的,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全适应地球重力环境。如果对骨骼每日所受力负荷刺激量以及维持骨骼功能所需的最低刺激量等问题还不清楚,也就无法在太空准确对抗骨丢失的发生。因此,明确日常生活中人体主要承重关节受力情况,阐明人体骨骼结构功能维持所需的刺激量,对于现有防护措施的改进和发展新型失重防护措施,提高骨丢失防护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正常重力环境下健康人体的髋、膝、踝关节在日常活动中受力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微重力环境中对抗措施的研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研究可分为两大部分:(1)通过ActivPAL3CVT设备对正常重力环境下30名从事研究工作的健康志愿者的日常活动进行为期一周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可将日常活动大致分为:坐与躺、站立,低强度慢走、中等强度快走、高强度跑步、坐立转换等动作;从日常活动行为习惯的角度分析,科研工作者坐与躺等静态动作占据工作日整天的70%,站立状态占据21%,相应的走路和跑步等动作仅占据9%,而且在休息日中站立与走路等动态动作占据时间都有所降低;从日常活动水平来看,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均以低强度运动为主,而高等强度水平的运动最少;(2)基于Opensim人体建模技术建立10名志愿者的特定人体模型,另通过VICON光学运动采集系统捕捉分类后所定义动作的模拟数据,在Opensim中完成10名志愿者的髋、膝、踝关节受力分析,从而可以计算得到在人体在站立状态下髋、膝、踝关节平均受力为3.13 N/Kg,3.99 N/Kg,4.47 N/Kg;在一个步态周期内,低强度下走路时髋、膝、踝关节平均受力分别为4.61 N/Kg,4.47 N/Kg,4.90N/Kg;中等强度下快走时髋、膝、踝关节平均受力分别为4.75 N/Kg,4.93N/Kg,5.00 N/Kg;高强度下跑步时髋、膝、踝关节平均受力分别为5.22 N/Kg,5.38 N/Kg,5.43 N/Kg;由坐到站立的动作周期内髋、膝、踝关节平均受力为2.50 N/Kg,2.81 N/Kg,3.81 N/Kg。在求解到各类运动动作下人体髋、膝、踝关节受力情况后,进一步结合增强日负荷刺激理论进行计算,求得髋、膝、踝关节的日负荷刺激量大约为13.48 N/Kg,14.10 N/Kg,14.06 N/Kg。最终,可根据计算所得髋、膝、踝关节的日负荷刺激量来制定在微重力环境下相应的对抗锻炼措施,并可以将日负荷刺激量进行推广应用,如关于可穿戴式低负荷加载外骨骼的设计,用来增强失重防护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周灵杰[2](2016)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曲度变化运动规律的临床意义及与正常重力线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更好的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重复方法对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颈椎侧位片、颈椎过伸侧位片、颈椎过屈侧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国际通用测量方法、通用测量软件Photoshop CS3进行精密测量,测量C2至7椎体矢状面上空间位置角(LA),C2至C7下终板倾斜角(∠B),C2/3至C6/7椎间夹角(∠C),并计算A角、B角和C角在伸屈运动中的变化值。测量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测量相邻两个椎体后缘的后切线夹角(∠F)。测量工作由叁位不同的测量者来完成,每人各测量一次,共180份数据。再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C值,选用临床最常用的Borden氏测量法,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区别和联系。结果:在颈椎矢状位标准侧位片时,各颈椎椎体A角的平均值为正值,并且自C2至C7该值逐渐增大;在过伸位时,各椎体A角的平均值均减少,减少的幅度自C2至C7逐渐减少,且C2和C3的A角平均值为负值,但是A角平均值自C2至C7仍为逐渐增大;在过屈位时,各椎体A角的平均值均增加,增加的幅度自C2至C7仍逐渐减少,但是A角平均值自C2至C7为逐渐减小。B角的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多大于A角的平均值。A角的变化值(过屈位上和过伸位上的A角数值之差)自C2至C7逐渐减小,B角变化值(过屈位上和过伸位上的B角数值之差)也是同样的变化趋势。在伸屈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值(D角)基本等于其下一位椎体A角变化值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值(过屈位上和过伸位上的C角值之差)之和(E角)(如:C2A角变化值(C2D角)=(C3 A角变化值+C2/3 C角变化值)(C2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在标准侧位时,弧度的顶点多分布于C4至C5之间,尽管颈椎有伸屈运动变化的过程,但弧度的顶点基本不变,上下移动仍在C4至C5之间,这与正常人是相同的。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着的差异。结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在伸屈运动中,是以颈4或颈5为弧形的中心运动的。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上位椎体的运动是其下位椎体运动迭加的结果,所以在动态上可以认为,颈椎曲度的变化是椎体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这与之前研究的正常人颈椎屈伸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提供椎体空间位置的参考值,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参考标准,同时也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徐冰心,李迎,司少艳,崔一民,崔彦[3](2015)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正常重力和模拟失重大鼠中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盐酸左氧氟沙星在正常重力和模拟失重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左氧氟沙星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普萘洛尔为内标,采用Amide-80(100×2.1mm,5μm)色谱柱,乙腈:水(含0.1%甲酸,5 mM甲酸铵)(70:30)为流动相,流速左泵0.3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方式对左氧氟沙星(m/z 362.7→261.1)和内标物(m/z 260.3→116.2)进行测定。大鼠随机平均分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组,采用Morey's尾吊模型制备模拟失重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第8d,正常和模型大鼠分别灌胃20mg/kg的盐酸左氧氟沙星,HP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08、0.25、0.5、1、2、4、8、12和24h)血浆中左氧氟沙星浓度,根据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 5.0.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计算Cmax,Tmax和AUC0-24。结果:血浆中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05~501μg.mL-1内,呈良好线性(r=0.9943);方法提取回收率大于92.54%,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在-5.6%~6.7%内。正常重力和模拟失重大鼠灌胃盐酸左氧氟沙星后,血浆中左氧氟沙星的Cmax分别为(4.73±0.63)和(5.74±1.93)μg·mL-1;t1/2分别为(4.07±1.14)和(6.65±1.57)h;AUC0-24h分别为(24.74±3.70)和(16.98±5.48)μg·h·mL-1。与正常重力组比较,模拟失重组AUC0-24h显着性降低,t1/2显着延长。结论:建立的HPLC-MS/MS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由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临床疗效的疗效与AUC/MIC有关,因此AUC的降低可能会降低在失重条件下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药效。大鼠灌胃盐酸左氧氟沙星模拟失重组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以及消除半衰期延长,提示在失重环境人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可能需要调整给药方案。(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第二届编委会会议暨2015江苏国际医疗器械科技博览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5-09-23)
陈晓慧,张建中[4](2014)在《关于地球正常重力改正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的《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 0082-2006)和北美重力改正新标准采用纬度改正和高度改正对测点进行正常重力改正,Li和Gotze在1996年推导的正常重力公式能精确计算地球正常椭球体在空间任意点的正常重力值。对这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了中国及其邻域地表的正常重力值。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重力调查规范中的正常重力改正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较大的误差,最大可达0.24×10-5m/s2。该误差不是系统差,而与地形起伏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4年06期)
刘莹[5](2013)在《正常重力校正基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勘探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分析重力异常,从而推断地球结构、地壳构造,以及勘探矿产资源等。原始的观测重力值包含正常重力值和重力异常值两个部分。将实测重力值减去相应的正常重力值,可得到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数据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地下地质构造信息。因此,我们需要重力勘探能提供高精度的重力异常数据,这就要求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精度。重力勘探和重力数据预处理与参考基准密切相关。表达观测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参考基准的变化对重力勘探及重力数据预处理结果有很大影响。坐标系及地球参考椭球的选取也直接影响重力异常外部校正的准确性及合理性。因此,研究正常重力校正基准对重力异常外部校正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在充分调研重力相关基准及地球表面点的正常重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正常重力校正过程,并通过分析不同参考基准对正常重力校正的影响,明确正常重力校正的基准在参考椭球面,而不是传统的大地水准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正常重力校正应该采用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这从计算方法方面提高了重力数据的精度,,可以为了解和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构造情况提供高精度的重力异常信息,进而认识研究地球并服务于人类社会。(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6-03)
骆迪,刘展,王心众,刘志上,张旺[6](2012)在《基于WGS84正常重力公式的重力外部校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WGS84参考椭球为基准,建立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地球表面每个测点的正常重力场,从而计算出测点所在位置的重力异常,避免重力外部校正过程中存在的高程起算面误差、重力正常椭球与参考椭球不一致引起的纬度误差、中间层密度不合理及地形校正破坏区域地质构造格架等问题。对实测重力数据的试算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正常重力公式所计算的重力异常较之布格重力异常对构造的反映更加清晰,更能够发现细小的断层及岩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杨亚斌,韩革命[7](2012)在《区域重力调查中正常重力公式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正常重力场定义及影响其值大小的参数,比较了1980正常重力公式与CGCS2000重力公式参数,对现阶段重力勘探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正常重力与CGCS2000坐标系正常重力场进行对比分析,就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中推广使用新正常重力公式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由CGCS2000四个参数推导的正常重力场公式,与以往使用的正常重力场公式相比,更加科学、先进,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地球重力场。(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2年01期)
林献武,王中原,王天明,修观[8](2010)在《弹道计算中正常重力的计算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弹道计算中正常重力的计算问题,分析了两种正常重力计算方法的特点,认为拉普拉斯方法的缺点是大地水准面形状确定困难而斯托克斯方法缺少地球表面外空间的正常重力算法.根据斯托克斯方法所定义的正常重力模型,将索米里安公式推广到地球表面的外空间,从而得到了一种正常重力的精确算法.通过计算对比这两种重力计算方法的差异,得出在使用拉普拉斯方法计算正常重力并取合适的球谐级数项时,可直接采用正常地球椭球面作为大地水准面,不会对弹道计算造成大的计算误差.(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林献武,王中原,王天明,常思江[9](2009)在《正常重力和椭球地表对弹道计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精确地考虑地球对超远程弹道计算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计入精确正常重力的椭球地表弹道模型。讨论了在椭球地表情况下火箭落点以及飞行高度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精确正常重力的计算公式,得到了椭球地表弹道模型,最后计算和分析了采用平面地表模型所产生的射程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射程较大的远程弹道,与使用平面地表弹道模型相比,采用该文的椭球地表弹道模型的误差较小。(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孙凤华,陈春旺,孔维兵[10](2003)在《关于我国重力场数据处理中正常重力公式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国内外目前几个常用的正常重力公式[即WGS84(新)、WGS84(旧)、1980国际坐标系及EGM96地球重力场模型系统的公式]的有关问题。计算分析了它们的数值变化情况。分析后认为在我国新进行的重力场数据处理中应采用WGS84(新)系统相应的正常重力公式。(本文来源于《2003年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陕西地球物理文集(四)》期刊2003-07-01)
正常重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更好的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重复方法对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颈椎侧位片、颈椎过伸侧位片、颈椎过屈侧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国际通用测量方法、通用测量软件Photoshop CS3进行精密测量,测量C2至7椎体矢状面上空间位置角(LA),C2至C7下终板倾斜角(∠B),C2/3至C6/7椎间夹角(∠C),并计算A角、B角和C角在伸屈运动中的变化值。测量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测量相邻两个椎体后缘的后切线夹角(∠F)。测量工作由叁位不同的测量者来完成,每人各测量一次,共180份数据。再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C值,选用临床最常用的Borden氏测量法,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区别和联系。结果:在颈椎矢状位标准侧位片时,各颈椎椎体A角的平均值为正值,并且自C2至C7该值逐渐增大;在过伸位时,各椎体A角的平均值均减少,减少的幅度自C2至C7逐渐减少,且C2和C3的A角平均值为负值,但是A角平均值自C2至C7仍为逐渐增大;在过屈位时,各椎体A角的平均值均增加,增加的幅度自C2至C7仍逐渐减少,但是A角平均值自C2至C7为逐渐减小。B角的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多大于A角的平均值。A角的变化值(过屈位上和过伸位上的A角数值之差)自C2至C7逐渐减小,B角变化值(过屈位上和过伸位上的B角数值之差)也是同样的变化趋势。在伸屈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值(D角)基本等于其下一位椎体A角变化值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值(过屈位上和过伸位上的C角值之差)之和(E角)(如:C2A角变化值(C2D角)=(C3 A角变化值+C2/3 C角变化值)(C2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在标准侧位时,弧度的顶点多分布于C4至C5之间,尽管颈椎有伸屈运动变化的过程,但弧度的顶点基本不变,上下移动仍在C4至C5之间,这与正常人是相同的。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着的差异。结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在伸屈运动中,是以颈4或颈5为弧形的中心运动的。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上位椎体的运动是其下位椎体运动迭加的结果,所以在动态上可以认为,颈椎曲度的变化是椎体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这与之前研究的正常人颈椎屈伸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提供椎体空间位置的参考值,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参考标准,同时也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常重力论文参考文献
[1].任启超.正常重力环境下人体下肢力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周灵杰.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曲度变化运动规律的临床意义及与正常重力线比较[D].南京医科大学.2016
[3].徐冰心,李迎,司少艳,崔一民,崔彦.盐酸左氧氟沙星在正常重力和模拟失重大鼠中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C].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第二届编委会会议暨2015江苏国际医疗器械科技博览会学术论文集.2015
[4].陈晓慧,张建中.关于地球正常重力改正方法的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
[5].刘莹.正常重力校正基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3
[6].骆迪,刘展,王心众,刘志上,张旺.基于WGS84正常重力公式的重力外部校正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杨亚斌,韩革命.区域重力调查中正常重力公式对比[J].物探与化探.2012
[8].林献武,王中原,王天明,修观.弹道计算中正常重力的计算方法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10
[9].林献武,王中原,王天明,常思江.正常重力和椭球地表对弹道计算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孙凤华,陈春旺,孔维兵.关于我国重力场数据处理中正常重力公式的确定[C].2003年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陕西地球物理文集(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