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董尚昆[1](2020)在《MBS集团跨境并购合并财务报表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合并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较为常见的交易事项,企业合并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也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研究和争论的课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开展跨境经营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和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与境内企业并购相比,企业实施跨境并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由于目前国内外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相关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存在不同的要求,跨境经营的公司往往需要出具不同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来满足不同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及信息披露要求。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整体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但仍然保留了中国特色,国内外合并财务报表相关会计处理的差异仍然存在。这就增加了企业财务人员编制相关合并财务报表的难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结合实际案例对企业跨境并购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合并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介绍国内外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不同的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相关会计处理差异。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和现场访谈法,针对MBS集团实施跨境并购过程中碰到的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分析其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应选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也对其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产生的会计后果和经济后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本文从企业实务角度出发得出了一些关于跨境并购合并财务报表的启示和结论。企业实施跨境并购前,应首先对该项收购是否构成业务进行判别,进而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目前国内外准则下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在合并范围方面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会计后果和经济后果,对企业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将产生正向或者负向影响,企业在进行跨境并购时,应予以特别关注。最后,目前国内外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方法的选择未有统一定论,企业在境外发生该类并购业务时应结合交易实质合理选择合并处理方法,本文也建议我们国家积极参与到该类研究和讨论当中,增强话语权,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相关准则变化可能给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耿建新,徐同[2](2020)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文中提出本文结合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背景,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变革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规范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通过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历次变更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其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梳理了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并将二者与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以此为基础,探寻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可能引发的困惑,由此对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未来修订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雍[3](2020)在《合并范围变动的盈余管理识别及审计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企业之间互相并购的现象层现叠出,合并财务报表应运而生,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报表的合并范围。由于相关会计政策、准则无法对复杂的现实并购情况予以全面规定,利用对合并范围的调整成为当前一些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盈余管理虽然是一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合法手段,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经过蓄意调整的财务报告很可能会导致相关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地判断和决策,且就企业而言,过度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产生无法弥补的漏洞,最终导致舞弊行为发生,其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长久且重大的。由此,本文将基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及优秀学者们的前沿研究,进行理论及案例分析,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业务流程,研究基于合并范围变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审计应对措施。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及案例研究方法,首先,结合现行准则的规定对文章中“合并范围”、“盈余管理”、“合并范围变动的盈余管理”三个主要概念作出界定,并简要概述分析过程中所依据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机会主义行为理论”、“舞弊理论”及“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五大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行为的手段、识别方法及应对措施三方面实施理论分析。简要介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的手段,接着采用经验识别法,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运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实质性程序两个审计流程建立针对该行为的审计识别方法,其中,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程序中,结合舞弊三角理论分析公司实施该行为的动因以识别审计风险点,在实质性程序中,选取相关指标具体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识别其是否存在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以此设计和建立起一套针对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方法,并针对该行为提出可行的审计应对措施。最后,本文选取具有较长上市年限的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前文建立的识别方法来判断公司不同时期发生的合并范围变动是否属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以此检验前文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并针对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这一行为及识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本文认为,如果研究的目标企业存在明显融资保牌动机、管理层利益报酬与企业利润挂钩、管理层态度消极、经常更换审计机构等现象,加上会计准则未具体作出明确规定、信息不对称无法消除等现实存在的问题,会使得被审计单位具备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则审计人员应当关注公司存在实施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的风险。针对该风险点,实施进一步程序,如果存在合并范围披露不完整、净利润在各年出现一正一负变动、净资产收益率发生激增或暴降明显波动较大、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变动趋势不匹配且明显低于净利润、会计师事务所更换频繁且连续被不同会计师事务所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通过与公司合并范围变动情况对比分析,认为目标公司以上指标存在异常特征时,则可以综合判断该公司很可能采取了合并范围变动的手段实施了盈余管理。本文研究的识别方法及相应提出的审计对策,能够为报表使用者及审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其在无法获取足够充分的信息资料时有效的识别出公司存在的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行为,相关报表使用者以此运用财务报告作出准确地决策、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以降低审计风险。
杨立丽[4](2020)在《企业合并中税务和会计处理差异分析 ——以海通证券为例》文中指出迫于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频繁通过并购重组寻找机会和资源,不仅进军海外市场,大规模的投资并购和企业重组的目标也开始锁定国内市场。早年有中粮与厚朴一起并购蒙牛企业部分股权、东方航空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公司的案例,近几年有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一起收购饿了么、美团并购摩拜等案例接连不断的发生,可谓是企业重组业务已经屡见不鲜,其中企业合并是现代企业进行规模扩张、在大环境中谋求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式,通过合并调整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会大大提升企业的国内外市场地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合并的势头不减,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针对企业合并业务的规定在会计准则和税法上也有所不同,税会处理方式不同将会使得企业完成合并业务后面临许多纳税调整事项。企业需要对每一笔业务进行准确计量,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漏税的压力。相反,如果企业税会处理不当,未及时准确地进行纳税调整,则会给企业造成少缴或者多缴税款的风险,少纳税款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增加了企业成本。鉴于此,本文分别从税会两个视角出发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合并中的税会差异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企业在合并事项中合理降低风险、减少税会差异提供参考。文章首先梳理了税会差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差异的研究成果及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掌握,然后分别介绍了合并事项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规定,并以小案例的形式,进行直观地税会处理分析。文章的重点是对合并事项的税会差异分析,首先从理论框架上,针对不同的合并方式,分析了合并日、持有及处置期间的差异,然后以海通并购都市股份为例,对合并事项中的税会处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盈余管理、信息质量及企业成本三个方面,分析了合并事项中由税会差异,对企业产生的潜在影响及风险,提醒企业谨慎处理合并事项中的税会问题,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最后,文章将差异分为客观性及主观性。客观性差异分别从政策制定、建立内控机制及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三个方面提出协调对策;主观性差异分别从政府部门、高管人员及中介机构三个方面提出协调对策。
任雪菲[5](2019)在《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研究 ——基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当前,随着我国国内市场并购的日益激烈,合并溢价越来越高,商誉与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占比日益增长,实务中不乏存在诸如购买方在合并对价分摊时低估被购买方无形资产从而减少以后各会计期间摊销额以虚增利润、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本该减值的部分不做减值处理以达虚增资产目的,突然计提巨额商誉减值致使业绩断崖式下滑等等大量会计问题,会计处理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商誉开始趋向于成为财务报表中的“黑洞”,投资者无法将其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提高合并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通过改善商誉与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方法的途径来解决上述问题在理论上存在很大困难(杨汝梅,1926)且执行过程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有必要从改进信息披露方式方法的角度尝试。综上,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改进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决策有用性。自杨汝梅在1926年《无形资产论》中表示“由于无法区分量化各种无形因素各自创造的超额收益而使得商誉内容无法有效的细分确认计量”起,至今,理论界仍未有对于商誉与接近商誉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明确区分计量方法,由此引致当前资本市场中合并商誉的一系列问题。在合并商誉层面,已有研究大部分偏重于确认计量方面,在信息披露层面的研究十分匮乏,且大部分披露层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商誉后续计量尤其是减值测试环节的探讨,研究处于较为浅显的层面,对于问题的指出及改进措施的提出都是定性类的,不够具体,无法有效落实;几乎没有从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角度探讨提高合并商誉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从会计信息披露这一视角,探讨改进合并商誉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方法。选取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三家啤酒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案例,从信息披露内容及范围、时点、位置、方式四方面查摆案例企业在合并商誉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当前国内外现行会计理论、准则规范及监管要求为出发点,总结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合并商誉信息披露问题类型有(1)准则规范模糊(2)准则规范缺失(3)制度规范无法触及。从而在遵循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原则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从(1)完善已有规范(2)增补缺失规范(3)增强监管三方面提出改进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建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从信息披露角度进一步增强保障合并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提高合并会计信总的决策有用性。
郑大喜[6](2019)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下的医疗集团合并报表探索》文中提出在界定医疗集团概念,梳理、总结典型医疗集团组建和运行特点,介绍政府会计对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主要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下医疗集团合并报表的编报进行探索,建议制定医疗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指导意见,界定医疗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做好集团内部业务事项抵消会计分录编制和报表填列,明确合并财务报表信息披露。
杨济宁[7](2019)在《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合并浪潮愈演愈烈,上市公司频繁发生购买、处置子公司等行为,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作为合并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和前提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经历了2006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也已实现了国际趋同。实质性控制的判断标准打通了横亘在合并财务报表与会计目标间的障碍,符合决策有用观的经济实质。但是新会计准则尚存在不足之处,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大弹性,为企业通过调节合并范围操纵利润留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难度,对合并范围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展开了对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综述。其次,通过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新准则提出的“控制”标准对合并范围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证监会近六年合并范围处罚案例和中注协2016年年报审计工作的约谈内容,分析总结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在合并范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注册会计师进行合并范围审计的必要性。接着以A公司合并范围审计作为主要案例,分析注册会计师在合并范围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应对策略及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并未对合并范围审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予以高度的重视,对异常现象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与审慎态度,未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合并范围变更的真实目的,实施的审计程序存在明显的疏漏等问题,从而导致未能充分履行第三方的监督职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合理保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理念、审计程序的选用与执行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等几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应对策略,包括:充分认识合并范围审计的重要性、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分析程序,结合询问、检查程序判断合并范围变动的合理性,提高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等,以期能够为注册会计师接下来的合并范围审计工作提供帮助,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黄蔚[8](2019)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企业并购中形成的商誉,即合并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按照并购支付对价大于被并购方公允价值的差额单独作为一项资产于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且后续计量方法采用减值测试替代了系统摊销,作为合并商誉唯一的后续计量方法。据Wind数据库显示,我国2007年A股上市公司总体商誉余额为386.62亿,总体商誉减值额为4.78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为37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为564家,到2016年总体商誉余额增至10 496.51亿,突破万亿,总体商誉减值达到98.89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也增加到309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增至1748家,即过半数的A股上市公司的报表中有商誉这项资产,其中又有17.68%的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1随着并购浪潮的兴起,近年来合并商誉与其减值金额都有跨越式增长,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引起了监管部门、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等各方的关注。因此,进一步加强关于合并商誉的理论研究能够为监管部门以及实务界提供相应地理论依据。现行准则下合并商誉的计量方法是否能反映商誉的经济实质?合并商誉能否真正地改善企业的绩效?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方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而目前有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商誉减值进行的。但本文认为仅对于减值测试法本身的研究尚不足以解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改进的问题,还应该针对是否应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后续计量方法进行调查。对于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及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此外,现有文献鲜有探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文将围绕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绩效、盈余管理以及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以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年-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从我国资本市场合并商誉发展趋势方面来看,我国A股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总额、商誉占总资产比重以及商誉减值都有大幅增长,尤其受到并购浪潮的影响,自2013年起,上述指标的增速均显着加快。从行业分布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誉余额及其减值增幅较大,且商誉余额占总资产比重较大,减值风险凸显。从板块分布看,创业板商誉余额,商誉减值以及商誉占总资产比重的增幅都是最大的。商誉账面价值过大和巨额减值等问题集中在“轻资产”公司和中小创企业。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本研究并未发现合并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当期或持久的超额收益。现行会计准则下确认计量的合并商誉的主要来自于并购的价差,包含相当程度的“非核心商誉”部分,与其超额收益本质有一定程度偏离。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本文对合并商誉的分类而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合并商誉分为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和业已形成的合并商誉(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分别考察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当期绩效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并不持久。而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对企业当期、滞后一期甚至更长期间的绩效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此外,行业集中度对于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行业集中度能够增加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缓解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从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增加了企业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同时,股权支付方式对二者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即股权支付方式的运用增加了合并商誉确认过程中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进一步地,以盈余管理作为中介变量对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有相当程度是通过正向的盈余管理来实现的,对企业的绩效尤其是企业长期的绩效并无本质上的改善。从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现行商誉会计准则下确认的合并商誉价值由于其估值中的泡沫因素和商誉会计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增加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获取外部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但是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和四大审计能够对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作用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即,二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造成的外部融资约束。更进一步地,本文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融资约束在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监管层面和准则改进两个方面的建议。针对监管方面:首先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存在较高商誉减值风险的行业的监管,对于商誉占资产比重较高的行业和公司,跨界并购,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公司更应加强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及其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风险管控应重点关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中小创企业,该行业和板块的特征使得并购中容易出现过高估值现象,导致商誉泡沫产生,减值风险较大,应着重规范。第二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事后的监督审查,加强对于商誉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对于报表中的信息应做到明确易懂,而对于出具评估报告进行减值测试的,评估报告应该公开易得以便于投资者及监管者能够充分获得商誉及其减值的相关信息。第三是增强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应承担的责任,因为商誉计量对于评估结果的依赖使得评估报告的可靠性是商誉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之一。除了监管层面对资本市场商誉问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针对商誉准则的改进:首先是对于合并商誉初始计量方法的改进,使得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价值尽可能地体现商誉的“超额获利能力”本质。其次,提高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效率降低减值测试中的自由裁量权。最后本文建议考虑重新在商誉的后续计量中引入摊销的方法,采用摊销与减值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利用商誉做高企业估值后,又利用巨额减值操纵利润而引起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波动。且引入摊销,会使得合并后面临长期的摊销费用,且商誉价值越高,相应地摊销费用越大,可以使企业更谨慎地对待并购重组,能够对部分企业利用并购盲目扩张起到一定约束作用。此外,本文建议在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模型中尽量避免采用现值模型来进行减值测试,加强第一层级公允价值在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中的运用。
侯莹娣[9](2018)在《ABC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对当代企业并购会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一个高效的财务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充分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报表编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应用指南不具有可操作性,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不足之处,有的是资产负债不实,有的是虚增或减少利润;另外对企业合并和投资清理等特殊业务的合并处理无从下手。如何使合并财务报表既能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又能降低编制成本,是会计实务中的重大课题。国内很多学者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合并范围这两个问题关注较多,但鲜少有学者关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会计基础核算规范性、报表附注披露等事项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实务中会计基础不规范会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报表附注披露不充分使得决策者不能及时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决策有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三大理论,比较了各理论所满足的信息需求。其次以案例研究的方法,从ABC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案例出发,通过对ABC企业集团合并范围的界定、交叉持股合并比例的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使读者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同时结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的“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要求,重点对ABC企业集团在资产重组、投资清理等特殊业务的合并处理进行了分析说明,希望对具有类似业务的中央企业提供借鉴。最后对ABC企业集团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对ABC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进行案例分析时,发现其出现的部分问题是由于准则实务操作性不强或准则尚需完善,因此从完善准则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合并财务报表决策有用性,同时为完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是由于准则对通过直接和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计算标准未做规定,采用加法或乘法原则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影响利润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资产负债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金额;建议会计准则在未来修订时对交叉持股合并比例的计算作出规定,以防范企业利用方法的不同操纵利润,同时也利于实务中操作。二是由于合并财务报表存在局限性,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抵销,合并财务报表无法体现出企业内部的交易,单户报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或事实风险在合并层面被掩盖;为防范潜在风险,建议会计准则在未来修订时在合并财务报表披露中增加对合并范围内担保、资金拆借和预计无法回收的大额应收款项等高风险业务的披露内容。
赵军营[10](2018)在《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新修订的《预算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使得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问题得到了法律层面的保障与规范。本文以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为研究对象,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了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如何合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如何制定问题,并对影响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试编工作开展的因素及效应进行多方面分析,为我国将要全面铺开的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提出政策与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试编现状,总结了目前试编阶段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些重难点问题也是先行国家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及意大利四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旨在吸收其有益的理论观点并适当借鉴国外有益的实践做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分析了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界定与合并方法的选择,并就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如何合并提出对策。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是政府财务报表合并的依据和标尺。本文在对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制定加以思考。在理论层面上,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要保持国际趋同、借鉴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制定与执行经验、使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成果。在实务操作层面,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要在合并范围、合并程序、抵消事项、合并原则、报表构成、可操作性等方面作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规定。此外,本文通过对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准确掌握编制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刺激因素以及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产生的效益。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影响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经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证实,障碍与刺激因素分别对编制工作存在负向、正向的显着影响。从路径系数上看,与障碍因素相比,刺激因素对编制工作影响相对较大,但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能够产生效益相对较弱。这表明,在试编阶段不仅要克服影响编制工作的障碍因素,今后还要注重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信息在决策制定、解除受托责任、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本文对我国将要全面铺开的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工作提出政策与建议。
二、《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MBS集团跨境并购合并财务报表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概念 |
2.1.1 企业合并与跨境并购 |
2.1.2 合并财务报表 |
2.2 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
2.2.1 相关理论阐述 |
2.2.2 相关理论比较 |
2.2.3 相关理论总结及国内外应用情况 |
2.3 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方法 |
2.3.1 业务与企业合并 |
2.3.2 不构成业务的企业收购相关会计处理 |
2.3.3 构成业务的企业合并相关会计处理 |
2.3.4 国内外合并财务报表方法比较 |
2.3.5 不同合并方法的经济后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案例介绍 |
3.1 MBS集团及跨境并购业务活动简介 |
3.1.1 MBS集团简介 |
3.1.2 MBS集团主要跨境并购业务活动 |
3.2 MBS集团跨境并购业务引起的合并财务报表问题 |
3.2.1 收购标的是否构成业务及会计处理差异 |
3.2.2 不同准则下的合并范围差异及合并后果问题 |
3.2.3 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的选择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企业收购标的是否构成业务的对比分析 |
4.1.1 收购标的是否构成业务分析 |
4.1.2 个别报表层面会计处理分析 |
4.1.3 合并报表层面会计处理分析 |
4.1.4 不同情境下的对比分析 |
4.2 合并范围及合并后果对比分析 |
4.2.1 不同准则下合并范围对比分析 |
4.2.2 不同合并范围的会计后果对比分析 |
4.2.3 不同合并范围的经济后果对比分析 |
4.3 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的选择分析 |
4.3.1 境外相关准则合并方法选择分析 |
4.3.2 中国准则下合并方法选择分析 |
4.3.3 不同准则下合并方法选择对比分析 |
4.3.4 合并方法选择的其他因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启示 |
5.1 实施跨境并购应首先区分合并是否构成业务 |
5.2 合理选择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
5.3 关注不同合并方法的经济后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1 |
附录二 访谈提纲2 |
附录三 HK公司2015年度利润表 |
附录四 B公司2015年度利润表 |
附录五 HK公司资产负债表 |
附录六 澳洲AU公司资产负债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演进 |
(一)《暂行规定(1995)》 |
(二)CAS33(2006) |
1. 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理论。 |
2.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方法。 |
3.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关系。 |
4. 对CAS33(2006)的阶段性总结。 |
(三)CAS33(2014) |
1. 关于母子公司的认定及特殊要求。 |
2. 关于“控制”概念表述的变化。 |
3. 集团企业内部交易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的变化。 |
4. 超额亏损子公司会计处理方面的变化。 |
5. 添加对特殊交易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 |
6. 信息披露方面的变化。 |
7. 对CAS33(2014)的阶段性总结。 |
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国际比较 |
(一)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
1. 美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 |
2. 美国现阶段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我国准则之间关系分析。 |
3. 对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关系的总结。 |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
1.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历程。 |
2. 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我国准则之间关系分析。 |
3. 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系的总结。 |
(三)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
四、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存在的问题 |
(一)合并财务报表在对子公司公允价值调整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
(二)与“跨界”相关的调整规则可能导致虚增收益现象出现 |
(三)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相关的复杂问题 |
五、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完善建议 |
(一)建议转变对控股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 |
(二)建议转变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反映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
(三)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其他事项的建议 |
1. 继续完善在合并过程中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划分。 |
2. 适当简化“跨界”而导致的会计处理问题。 |
3. 完善被动增减资的会计规定。 |
六、结语 |
(3)合并范围变动的盈余管理识别及审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合并范围 |
二、盈余管理 |
三、基于合并范围变动的盈余管理 |
四、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其应用 |
五、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合并范围 |
二、盈余管理 |
三、合并范围变动的盈余管理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机会主义行为理论 |
四、舞弊理论 |
五、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三章 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识别与审计应对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的手段 |
一、收购或转让股权 |
二、资产置换 |
三、新设或关停子公司 |
第二节 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的识别 |
一、基于舞弊三角理论解析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二、基于风险应对程序识别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行为 |
第三节 可行的审计应对措施 |
一、保证审计项目组成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能力 |
二、执行审计工作时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 |
三、实施复核工作并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
第四章 天津环球磁卡案例分析 |
第一节 选择案例的原因 |
第二节 公司背景及案例介绍 |
第三节 公司合并范围变动盈余管理的识别分析 |
一、了解公司及其环境 |
二、对公司实施风险应对程序 |
第四节 针对案例公司可行的审计应对措施 |
一、做好沟通以充分了解公司情况 |
二、关注财务报表附注披露情况 |
三、核对连续年度报表数据,重视分析程序的运用 |
四、追查子公司报表,剔除当期合并范围变动子公司产生的影响 |
五、做好复核工作,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4)企业合并中税务和会计处理差异分析 ——以海通证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企业合并中税会差异的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或有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企业合并业务的税会处理相关规定 |
第一节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相关规定 |
一、会计上的处理原则 |
二、会计处理相关规定 |
第二节 企业合并的税务处理相关规定 |
一、税务上的处理原则 |
二、税务处理相关规定 |
第三章 企业合并中的税会差异分析 |
第一节 初始确认时的税会差异分析 |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税会差异分析 |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税会差异分析 |
第二节 持有期间的税会差异分析 |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税会差异分析 |
二、合并商誉的税会差异分析 |
三、资产负债的税会差异分析 |
第三节 股权投资处置时的税会差异分析 |
第四章 海通证券合并上海都市税会处理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概述 |
一、合并企业概况及合并动因 |
二、海通换股吸收合并都市股份的过程 |
三、财务会计信息 |
第二节 合并日的会计和税务差异处理 |
一、合并日的会计处理 |
二、合并日的税务处理 |
第三节 合并中商誉的税会差异处理 |
第四节 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的税会差异处理 |
第五节 处置期间的税会差异处理 |
一、一般性税务处理下的差异 |
二、特殊性税务处理下的差异 |
第五章 税会差异对企业合并的影响及风险 |
第一节 税会差异对企业合并的影响 |
一、税会差异导致企业过度盈余管理、综合竞争力减弱 |
二、税会差异削弱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
三、税会差异增加企业成本 |
第二节 企业合并事项中的风险 |
一、混淆税会处理规定 |
二、税务处理方法的选择 |
三、取得资产的折旧或摊销 |
四、大额合并商誉的减值问题 |
第六章 协调企业合并中税会差异的建议 |
第一节 客观性差异的协调对策 |
一、合理调整与完善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 |
二、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
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 |
第二节 主观性税会差异的协调对策 |
一、加强政府对企业合并的监督 |
二、加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建设 |
三、重视中介机构的监管,增加涉税信息的披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研究 ——基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本文视角 |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5 本文以下的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 |
2.1 有关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 |
2.2 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 |
2.3 商誉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
2.4 概括性评论 |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
3.1 制度背景及监管要求 |
3.1.1 制度背景 |
3.1.2 准则研究最新动态 |
3.1.3 监管要求及其他法律制度 |
3.2 理论基础 |
3.2.1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 |
3.2.2 经济后果理论 |
3.2.3 信息披露 |
4 案例背景及概况 |
4.1 案例背景 |
4.2 合并商誉资产概况 |
4.2.1 商誉资产规模 |
4.2.2 商誉的形成历程及变化 |
4.3 合并商誉信息披露 |
5 案例分析 |
5.1 披露内容及范围 |
5.1.1 初始确认 |
5.1.2 后续计量 |
5.1.3 资产负债表日 |
5.2 披露时点 |
5.2.1 评估基准日 |
5.2.2 购买日 |
5.2.3 初始确认 |
5.2.4 后续计量 |
5.3 披露位置 |
5.3.1 财务报告内披露 |
5.3.2 财务报告外披露 |
5.4 披露形式 |
5.4.1 信息披露方式 |
5.4.2 财务报告色彩版式 |
5.5 案例总结 |
6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价值与实践启示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下的医疗集团合并报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集团的概念、典型案例与主要特点 |
1.1 医疗集团的概念 |
1.2 组建城市医疗集团的典型案例 |
1.3 医疗集团的主要特点 |
2 政府会计对合并财务报表编报的主要规定 |
3 规范医疗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报的政策建议 |
3.1 准确界定医疗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
3.2 做好医疗集团内部业务事项抵消会计分录编制和报表填列 |
3.3 明确医疗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 |
(7)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二、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 |
(一)合并理论 |
(二)合并范围控制标准的制度变迁 |
三、近六年合并范围监管处罚情况分析 |
(一)近六年合并范围证监会处罚案例介绍 |
(二)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在合并范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合并范围审计的必要性 |
四、A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分析 |
(一)A公司背景介绍 |
(二)A公司合并范围审计存在的问题 |
五、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审计应对策略 |
(一)充分认识合并范围审计的重要性 |
(二)高度重视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与集团控制情况 |
(三)对合并范围实施针对性的分析程序 |
(四)关注被审计单位合并范围变动的合理性 |
(五)审查合并范围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六)加强对合并范围内会计变更事项的监督力度 |
(七)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合并范围的专业判断能力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审计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一、研究方法 |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制度背景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商誉的本质 |
二、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 |
三、合并商誉与盈余管理 |
四、合并商誉与融资约束 |
五、现有文献不足 |
第二节 制度背景 |
一、商誉的初始计量 |
二、商誉的后续计量 |
三、商誉会计改进的进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经济学基本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 |
二、代理理论 |
第二节 会计学基本理论 |
一、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VS决策有用观 |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VS可靠性 |
三、准则弹性规则导向VS原则导向 |
四、会计基本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三节 商誉的本质理论与商誉的计量 |
一、超额收益观与直接计量法 |
二、总计价账户观与间接计量法 |
第四节 理论框架 |
第三章 我国A股市场合并商誉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的总体概况 |
第二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年度分析 |
第三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行业分析 |
第四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板块分析 |
第五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披露情况分析 |
第四章 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构建 |
第四节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合并商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中介效应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理论推理与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构建 |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合并商誉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中介效应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构建 |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五节 回归结果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监管方面 |
二、准则完善方面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9)ABC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评价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1.4.1 本文创新 |
1.4.2 本文不足 |
2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理论 |
2.1 母公司理论 |
2.2 实体理论 |
2.3 所有权理论 |
3 ABC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对相关业务的处理 |
3.1 背景介绍 |
3.1.1 企业集团背景 |
3.1.2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背景 |
3.2 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一般业务的处理 |
3.2.1 合并范围的界定 |
3.2.2 合并方法 |
3.2.3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
3.2.4 合并利润表的编制 |
3.2.5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
3.2.6 合并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 |
3.3 合并财务报表中特殊业务的处理 |
3.3.1 评估增值资产在合并报表层面的处理 |
3.3.2 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处理 |
3.3.3 吸收合并业务处理 |
3.3.4 减少子企业的合并处理 |
4 ABC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准则执行方面 |
4.1.2 准则方面 |
4.2 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准则执行方面 |
4.2.2 准则方面 |
5 ABC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改进建议 |
5.1 准则执行方面 |
5.1.1 正确编制抵消分录 |
5.1.2 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合规性 |
5.1.3 建立集中对账平台,规范内部关联交易往来核算 |
5.1.4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
5.1.5 搭建合并报表编报平台,提升财务信息披露效率 |
5.1.6 完善应收款项减值会计政策 |
5.2 准则方面 |
5.2.1 规定交叉持股合并比例计算方法 |
5.2.2 增加合并范围内高风险业务披露内容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点和不足 |
1.3.1 主要创新点 |
1.3.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相关文献综述 |
2.1.1 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
2.1.2 政府会计改革的驱动因素 |
2.1.3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现状 |
2.1.4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国家的治理效应 |
2.1.5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争论 |
2.2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文献综述 |
2.2.1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目标及内容 |
2.2.2 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
2.2.3 绩效评价、财政透明度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
2.2.4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有用性方面的争论 |
2.3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文献综述 |
2.3.1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研究 |
2.3.2 会计职业机构对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贡献 |
2.3.3 先行国家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研究 |
2.3.4 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争论 |
2.4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理论基础 |
2.4.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4.3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4.4 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理论 |
第三章 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现状评析 |
3.1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现状 |
3.1.1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制度改革 |
3.1.2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试编现状 |
3.2 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难点与挑战 |
3.2.1 合并主体及合并方法选择难以确定 |
3.2.2 会计制度不统一 |
3.2.3 资产和负债账实不符且底数不清 |
3.2.4 内部精准抵消难 |
3.2.5 会计人员素质与信息系统配套措施还不到位 |
3.2.6 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不高 |
第四章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国际经验 |
4.1 英国 |
4.1.1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 |
4.1.2 英国政府整体账户 |
4.1.3 英国政府整体账户的特点 |
4.2 澳大利亚 |
4.2.1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 |
4.2.2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实践 |
4.2.3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
4.3 瑞典 |
4.3.1 公共财务管理改革 |
4.3.2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 |
4.3.3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4.4 意大利 |
4.4.1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 |
4.4.2 地方政府合并财务报表 |
4.4.3 地方政府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面临的挑战 |
4.5 小结 |
第五章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与方法 |
5.1 合并范围 |
5.1.1 控制概念与合并范围界定 |
5.1.2 受托责任概念与合并范围界定 |
5.2 合并方法 |
5.2.1 合并方法的类别 |
5.2.2 合并方法的应用 |
5.3 对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启示 |
5.3.1 统一会计核算基础与会计政策 |
5.3.2 完整界定合并范围 |
5.3.3 选择恰当的合并方法 |
5.3.4 实现精准抵消 |
5.3.5 完善报表附注披露 |
5.4 小结 |
第六章 政府财务报表合并准则 |
6.1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国别间比较 |
6.1.1 合并准则内容比较 |
6.1.2 合并准则国际趋同 |
6.1.3 AASB10与IPSAS35相似性比较 |
6.2 对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启示 |
6.2.1 制定原则 |
6.2.2 准则重要内容 |
6.2.3 凸显中国特色 |
6.2.4 可操作性强 |
6.3 小结 |
第七章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 |
7.1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影响因素 |
7.1.1 障碍 |
7.1.2 刺激 |
7.1.3 效益 |
7.2 实证分析 |
7.2.1 研究假设 |
7.2.2 研究设计 |
7.2.3 实证结果 |
7.3 小结 |
第八章 政策建议 |
8.1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与财政统计的协调衔接 |
8.2 关于遗产确认、计量、报告问题 |
8.3 财务风险视角下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
8.4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是一个渐进、动态、完善过程 |
8.5 健全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保障机制 |
8.5.1 加快政府会计人才培养 |
8.5.2 建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
8.5.3 建立编制工作的倒逼机制 |
8.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件 |
四、《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MBS集团跨境并购合并财务报表案例研究[D]. 董尚昆.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J]. 耿建新,徐同. 财会月刊, 2020(12)
- [3]合并范围变动的盈余管理识别及审计对策研究[D]. 张雍.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企业合并中税务和会计处理差异分析 ——以海通证券为例[D]. 杨立丽.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0)
- [5]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研究 ——基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案例分析[D]. 任雪菲.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下的医疗集团合并报表探索[J]. 郑大喜. 中国卫生经济, 2019(06)
- [7]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D]. 杨济宁.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D]. 黄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ABC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案例研究[D]. 侯莹娣.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1)
- [10]中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D]. 赵军营. 厦门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