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泡脱离直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泡,脱离直径,气液两相流,韦伯数
泡脱离直径论文文献综述
姚禹歌,顾君苹,吕俊复[1](2018)在《静止液体中浸没垂直导管口气泡脱离直径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针对单个气泡在静止液体中的生成和脱离过程,探究准确度高的气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根据实验条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表面张力、黏滞阻力和惯性力对气泡生成与脱离过程影响的强弱变化。结果显示,韦伯数We是影响气泡脱离直径预测的关键因素。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韦伯数We对气泡脱离直径的影响,以此修正了气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经验证表明,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应范围。(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8年02期)
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黄彦平[2](2014)在《摇摆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模型构建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静止条件下汽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摇摆条件引起的瞬变外力场,构建了摇摆条件下汽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符合较好。通过受力分析发现,摇摆运动引起的浮力波动必须予以考虑。模型计算发现:角位移θ=0°时,汽泡脱离直径最小;而质量流速越大,这种趋势越不明显。如果系统存在5%以上的流量波动,则其对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黄彦平[3](2014)在《摇摆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可视化研究了矩形窄缝通道内不同质量流速下摇摆运动对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摇摆运动引起的局部流场波动,汽泡生长过程变得不稳定,且汽泡脱离直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种效应会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减弱。线性拟合发现,摇摆角位移为0°时,汽泡脱离直径有最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洪刚[4](2014)在《摇摆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去离子水为介质,可视化研究了矩形窄缝通道内不同质量流速下摇摆运动对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摇摆运动引起的局部流量波动,摇摆条件下汽泡生长过程变得不稳定,且脱离直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种效应会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减弱。线性拟合发现摇摆角位移为0°时脱离的汽泡其脱离直径最小。同时构建了摇摆条件下汽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瞬变外力场引起的向心力和切向力,同时考虑到摇摆运动引起的浮力方向周期性变化。通过实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误差在±15%之内,符合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2)》期刊2014-02-01)
任松,陈德奇,潘良明,袁德文,刘斌[5](2012)在《基于汽泡附壁接触直径的窄流道汽泡脱离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泡脱离是沸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对沸腾流动和传热都有重要的影响。汽泡脱离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受到系统工况参数以及物性参数的综合影响;但汽泡在生长过程中的受力状况是决定汽泡发生脱离的根本因素。对于窄流道内的汽泡,由于受到流道壁面的限制,汽泡与加热壁面间将存在较大的接触面。本文基于汽泡生长过程中的附壁接触直径,详细分析作用在汽泡上的各个受力,并建立各个受力的计算关系式,从而得到汽泡脱离的预测模型。模型采用本研究小组在竖直窄流道内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验研究吻合很好。(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肖泽军[6](2012)在《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研究热流密度、入口过冷度和质量流速等热工参数对矩形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主要参数如下:主流流体流动方向分别为竖直向上和纵倾45o,压力为0.16 MPa,质量流速G=300~700 kg/(m2.s),热流密度q=27.6~228.3 kW/m2,入口过冷度ΔTsub=20~40℃。研究发现,热流密度和入口过冷度对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汽泡脱离直径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2年S1期)
潘良明,陈德奇,袁德文,何英青,季洪春[7](2007)在《竖直加热壁面上汽泡脱离及浮升点汽泡直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泡在脱离点和浮升点的力平衡特点,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对汽泡的动量平衡方程进行了简化。提出了汽泡在竖直加热壁面上脱离和浮升的判据。采用Thorncroft的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汽泡的脱离及浮升直径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在±20%以内。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向上流动的汽泡脱离直径随平均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加而增加;向下流动情况大致相同;但由于流动曳力对汽泡脱离的作用和浮力的作用相反,从而导致了在0.2~0.3m.s-1流速范围内出现汽泡不脱离的现象。在向上流动条件下,由于汽泡脱离核化点后的滑动方向和主流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汽泡与流体间的相对速度减小,使浮升直径大大增加;向下流动时,汽泡浮升直径随平均流速和壁面过热的关系与脱离直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壁面过热的关系没有脱离直径的明显。(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崔占峰,陈嘉宾,蔡振业,林纪方[8](1986)在《池式沸腾人工孔上汽泡脱离直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泡脱离直径是研究核状沸腾机理和估算沸腾给热系数的重要参数之一,其研究对深入探讨沸腾现象及沸腾强化具有一定意义.核状沸腾的汽泡脱离直径,前人已进行一些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种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探讨池式沸腾中较大孔径的人工孔上的汽泡脱离直径及随孔径、壁面过热度和介质物性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1986年02期)
陈嘉宾,蔡振业,林纪方[9](1986)在《人工汽化中心表面核状沸腾传热的研究——(Ⅰ)汽化中心的大小和密度对沸腾过程中汽泡脱离直径和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高速摄影和光导纤维探头两种方法;在规则排列的人工汽化中心表面上,考察了汽化中心的大小和密度对汽泡脱离直径和频率的影响.基于汽泡受力分析,考虑到由于汽化中心密度的增加对汽泡脱离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描述汽泡脱离直径和频率与汽化中心大小、密度以及壁面过热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系统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1986年03期)
泡脱离直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静止条件下汽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摇摆条件引起的瞬变外力场,构建了摇摆条件下汽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符合较好。通过受力分析发现,摇摆运动引起的浮力波动必须予以考虑。模型计算发现:角位移θ=0°时,汽泡脱离直径最小;而质量流速越大,这种趋势越不明显。如果系统存在5%以上的流量波动,则其对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泡脱离直径论文参考文献
[1].姚禹歌,顾君苹,吕俊复.静止液体中浸没垂直导管口气泡脱离直径的预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8
[2].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黄彦平.摇摆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模型构建及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
[3].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黄彦平.摇摆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
[4].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洪刚.摇摆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研究[C].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2).2014
[5].任松,陈德奇,潘良明,袁德文,刘斌.基于汽泡附壁接触直径的窄流道汽泡脱离预测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
[6].谢添舟,陈炳德,闫晓,徐建军,肖泽军.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可视化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2
[7].潘良明,陈德奇,袁德文,何英青,季洪春.竖直加热壁面上汽泡脱离及浮升点汽泡直径预测模型[J].化工学报.2007
[8].崔占峰,陈嘉宾,蔡振业,林纪方.池式沸腾人工孔上汽泡脱离直径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6
[9].陈嘉宾,蔡振业,林纪方.人工汽化中心表面核状沸腾传热的研究——(Ⅰ)汽化中心的大小和密度对沸腾过程中汽泡脱离直径和频率的影响[J].化工学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