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琵琶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傣族,曼桂寨,琵琶鬼,建构
琵琶鬼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1](2013)在《曼桂的前世与今生——一个傣族“琵琶鬼”寨的自我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曼桂寨在橄榄坝地区有最大的"鬼"寨之称,历史上,也是此地区第一个建立的傣族村寨,曾经的荣耀和骄傲与"琵琶鬼"的阴影都留存于村民们的记忆中,在历史和"琵琶鬼"之间,曼桂寨有着自己的解读和建构。(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赵桅[2](2011)在《傣族文化分类下的“琵琶鬼”现象解读——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琵琶鬼"是傣语"恶鬼"的意思,傣族人认为它会带来疾病和灾祸,因此常常驱逐"琵琶鬼"。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它与南方其他少数民族中的鬼蛊话语有共性,也有区别。它的存在是傣族鬼神信仰的一种体现,在最初面对不可知的疾病造成的恐慌中充当了疟疾的替罪羊,后其话语逐渐与权力结合,"琵琶鬼"被不断污名化。从其成因要素来看,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傣族的文化分类。(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赵桅[3](2010)在《傣族“琵琶鬼”现象的起源历史浅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琵琶鬼"是根据傣语音译过来的汉语名称,傣语叫做"琵琶",有的也写作"披拔"(音同而所译字不同)。"琵"是鬼,"琶"是鬼名,"琵琶鬼"意为"恶鬼",被认为是傣族社会里最凶恶的一种鬼。傣族人认为这种鬼会附在一般人身上,而被它附身的人也就成为"琵琶鬼",他们会危害村寨,带来事端,历史上被指认为"琵琶鬼"的人,轻则逐出村寨,重则连人同房屋(本文来源于《民族史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赵桅[4](2008)在《“琵琶鬼”与他者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琵琶鬼”是傣语“披拨”的汉语音译,“琵”是“鬼”,“琶”是鬼名。“琵琶鬼”意为“恶鬼”,被认为是傣族社会里最凶恶的一种鬼。傣族人认为这种鬼会附在一般人身上,而被它附身的人也就是“琵琶鬼”,他们会危害村寨,带来事端,因此常常被驱赶出村寨,被驱赶的人多了,渐渐形成傣族社会中的禁忌社区,并无法享受一些社会资源和权力。从目前来看,学术界缺乏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对“琵琶鬼”现象的系统研究,因此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首先,它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这一文化事象,分析流言在构建族群之间和社区内部关系的作用,了解到流言蜚语背后隐藏的争夺权利和社会资源的深层心理和现实动机。通过对“琵琶鬼”本质的揭示,有助于剔除不正常的猎奇心理,还文化以本真,恢复“琵琶鬼”正常的话语权利和社会地位,促进族群和社区关系和谐。本文借助田野调查得到的材料,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从流言蜚语的角度入手揭示“琵琶鬼”的本质,阐释“琵琶鬼”在他者的想象和指控中,逐渐成为傣族社会关系平衡或博弈的机制手段之一,对维系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在引言部分笔者介绍了论文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琵琶鬼”的由来及自然、人文环境。笔者首先追述“琵琶鬼”的起源叙事和语义探求,在傣族的神话里寻找踪迹,发现有关“琵琶鬼”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傣族人的认同,成了一个消极否定的符号。同时由于傣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历史上这一地区疟疾多发,在过去科学文化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于是这一切在笃信鬼神的傣族人眼里,成了“琵琶鬼”蓄意害人的证据。第叁部分讲述“琵琶鬼”之家与“琵琶鬼”社区。“琵琶鬼”之家在内部交往上与一般傣族家庭无异,但由于“琵琶鬼”特殊的身份,外部交往圈则相对小很多。他们的社区也同样如此。在“琵琶鬼”与一般傣族混居的村寨,他们享受不到互助团结的风尚,过去村寨间正常的迁徙流动也被阻止。笔者选择“鬼寨”曼回作为研究点来表现婚姻成了固化边缘的主要方式。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琵琶鬼”的实质。笔者首先比较了它与巫蛊的区别,并与苗族和摩梭人的巫蛊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不同之处。然后从“琵琶鬼”的成因分析中得出“琵琶鬼”是傣族社会的平衡器之一,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最后一部分是结语。笔者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点建议,寄希望有助于改善“琵琶鬼”的现实处境。(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8-03-01)
琵琶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琵琶鬼"是傣语"恶鬼"的意思,傣族人认为它会带来疾病和灾祸,因此常常驱逐"琵琶鬼"。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它与南方其他少数民族中的鬼蛊话语有共性,也有区别。它的存在是傣族鬼神信仰的一种体现,在最初面对不可知的疾病造成的恐慌中充当了疟疾的替罪羊,后其话语逐渐与权力结合,"琵琶鬼"被不断污名化。从其成因要素来看,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傣族的文化分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琵琶鬼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曼桂的前世与今生——一个傣族“琵琶鬼”寨的自我建构[J].普洱学院学报.2013
[2].赵桅.傣族文化分类下的“琵琶鬼”现象解读——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赵桅.傣族“琵琶鬼”现象的起源历史浅述[J].民族史研究.2010
[4].赵桅.“琵琶鬼”与他者想象[D].中央民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