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应用技术论文-韩乐群

田间应用技术论文-韩乐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田间应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寒地水稻,巴斯夫施乐健,抗病性,高产

田间应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韩乐群[1](2019)在《施乐健在寒地水稻田间配套技术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用巴斯夫施乐健不同剂量处理水稻,配套处理A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67.35%~68.65%,配套处理B的病指防效为96.73%~100%。施乐健配套处理B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明显高于施乐健配套处理A。通过观察,施乐健对水稻生长发育没有发现副效应,且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对其他非靶标生物也未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9年02期)

王鹏飞[2](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田间杂草识别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发展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依靠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农作物中的田间杂草,再利用机械或者化学药剂等方式清除杂草,可以有效的减少田间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相对于普通连续喷雾的方式,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除草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其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201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32亿亩(4200万公顷)。本文以玉米及其伴生杂草为研究对象,结合深度卷积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哈希码便于存储和快速检索的特点,以提高杂草图像识别准确率为目标,展开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网络和二进制哈希码的杂草分类识别网络。该网络结合深度卷积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哈希码便于存储和快速检索的特点,有效地将高维杂草特征进行压缩,在全连接层之后,设计并添加了哈希层结构,对提取到的玉米和杂草图像的全连接层特征值进行转换,然后计算相应的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并按照降序对其进行排序,并通过设计相关对比试验确定杂草分类识别网络的结构与超参数,实现玉米及其伴生杂草的分类。试验表明该方法平均准确率为97.73%,其中对玉米、刺儿菜、灰菜、莎草、早熟禾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8.67%、98%、96.67%、98%、97.33%,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2)实现了一种基于Mask R-CNN杂草分割网络。研究对比了常见的图像分割网络及其结构和训练过程,利用平均精度均值指标对基于Mask R-CNN杂草分割网络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IoU=0.5时,该方法可以取得0.8133的平均精度均值,各类植株图像边缘分割准确,效果显着,达到预期目标。(3)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 R-CNN和二进制哈希码的杂草分割识别网络。结合以上两种网络,将杂草分割网络中的分类网络替换为本文提出的基于卷积网络和二进制哈希码的杂草分类网络,分别利用在COCO数据集和玉米及其伴生杂草数据上获得较高精度的模型参数初始化模型的分割网络和分类网络部分,并在玉米及其伴生杂草数据集上进行微调,最后在玉米田间对其进行实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杂草的正确施药率为92.06%,对玉米的错误施药率为1.4%,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李玲玲,孟长伊,张磊,张云硕,李广宇[3](2019)在《拖拉机悬挂系统田间作业信息感知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拖拉机田间作业感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拖拉机悬挂系统智能化这一关键共性技术,针对农机使用过程作业粗放、可靠性和安全性差、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采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及串口通讯技术,建立拖拉机状态、农机具耕作位置、耕作阻力等农机作业信息感知系统,并进行实时田间试验农机作业信息采集。(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梁森,李慧娴,耿德刚,周倩倩[4](2018)在《稻田田间蓄雨自动控制排水口门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稻田排水存在的问题,发明了一种稻田田间蓄雨自动控制排水口门,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和相关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案,并在试验区进行了验证.通过本设施水稻田间蓄雨排水指标的自动控制,有效地解决了水稻节水减排高产的水分管理问题,真正实现稻田排水的精确控制.(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魏新华,包盛,陶涛,李林[5](2018)在《光调制解调技术在田间杂草光谱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快速、无损地从作物中识别杂草,研究了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光谱传感器.以苗期冬油菜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提取的4个特征波长(590,710,750,940 nm),设计了一套光谱传感器原型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在传统光谱传感器的基础上,运用光调制解调技术剔除检测结果中环境杂散光的干扰,包括试验设备(光信号调制设备和光电信号采集设备)和试验数据处理LabVIEW程序.用冬油菜菜叶对试验系统4个不同波段进行了验证试验,当外界环境杂散光对应直流分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0. 00%,6. 40%,1. 17%,1. 34%,22. 60%,38. 90%,56. 00%,59. 50%时,反射率表征值一直保持稳定,表明在外界环境杂散光缓慢变化和剧烈变化时,系统可以稳定测量被测样品的反射率.该系统验证了光调制解调技术能有效提高被测样品光谱信号的测量信噪比.(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宋国义,刘玉恒,宋秀祎,郭子江[6](2018)在《田间沟渠杂草机械化处理技术在宝坻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人工除草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提高效率,减轻环境污染,进行田间沟渠杂草机械化处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展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形成辐射效应,提高了田间沟渠杂草处理的机械化水平,形成了可复制的机械化模式。(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7](2018)在《赤眼蜂本土优势种的人工扩繁与田间应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赤眼蜂在水稻害虫绿色防控中的生态适应性和控害效果,笔者在多年赤眼蜂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集成了一套稻田赤眼蜂本土优势种群的采集、繁育保种、本地人工扩繁及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可供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宁波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邹利军,石磊,周益民,沈丹锋,钱曙光[8](2018)在《33%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及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33%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应用效果、最佳剂量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一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用33%氰氟虫腙SC30~40mL兑水40 kg均匀喷雾,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并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续性,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朱建梅,陆燕,阿地力·沙塔尔,吾拉别克,金格斯[9](2018)在《沙棘绕实蝇引诱剂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沙棘绕实蝇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田间悬挂沙棘绕实蝇敏感波长570nm的黄色粘虫板组合专用引诱剂对沙棘绕实蝇进行诱捕试验,同时比较不同挥发物对沙棘绕实蝇的田间引诱效果。结果表明:沙棘绕实蝇专用引诱剂对沙棘绕实蝇具有极佳的诱捕效果,16 d的诱捕总量3922头,平均诱捕量24.51头/张,2 d最高诱捕量达233头/张;不同诱捕器设置平均诱捕量顺序为波长为570 nm黄色粘虫板组合引诱剂>叁角形诱捕器>实蝇专用蘑菇形诱捕器>白色粘虫板组合引诱剂,以引诱剂组合波长为570 nm黄色粘虫板效果最佳,与其它载体相比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引诱剂组合波长为570 nm黄色粘虫板与单独使用波长为570 nm黄色粘虫板的持效期相互对比,引诱剂的持效期较长,在各时间段的平均诱捕量均高于单独使用波长为570 nm黄色粘虫板,诱集量主要集中在前8d,占90%以上;悬挂密度以每666.67 hm~2悬挂40张诱捕效果最佳,平均诱捕量35.12头/张,诱捕总量12643头。沙棘绕实蝇专用引诱剂组合其敏感波长570 nm的黄色粘虫板对沙棘绕实蝇成虫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可作为沙棘绕实蝇动态监测及非化学防治的手段~5。(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期刊2018-08-03)

梁萌,李岚洁,阿地力·沙塔尔,喻峰[10](2018)在《葡萄蛀果蛾性引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蛀果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于2014年在新疆吐鲁番首次发现,为了有效控制葡萄蛀果蛾扩散蔓延和危害提供依据。在田间筛选葡萄蛀果蛾引诱效果最好的诱芯及诱捕器,测定了葡萄蛀果蛾性诱芯及粘虫板在吐鲁番高温干旱条件下的持效期。结果表明:叁面带胶诱捕器对葡萄蛀果蛾引诱效果相对较好,单日最高诱捕量为6头/只,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诱芯单日最高诱捕量为33头/只,中捷四方提供的诱芯单日最高诱捕量为15头/只,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诱芯引诱效果高于中捷四方提供的诱芯,但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诱芯引诱效果不稳定,每日引诱到的葡萄蛀果蛾成虫数量上下波动明显。在吐鲁番极端高温天气下,葡萄蛀果蛾性诱芯的持效期为20d,粘虫板持效期为7d左右。(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期刊2018-08-03)

田间应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发展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依靠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农作物中的田间杂草,再利用机械或者化学药剂等方式清除杂草,可以有效的减少田间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相对于普通连续喷雾的方式,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除草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其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201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32亿亩(4200万公顷)。本文以玉米及其伴生杂草为研究对象,结合深度卷积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哈希码便于存储和快速检索的特点,以提高杂草图像识别准确率为目标,展开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网络和二进制哈希码的杂草分类识别网络。该网络结合深度卷积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哈希码便于存储和快速检索的特点,有效地将高维杂草特征进行压缩,在全连接层之后,设计并添加了哈希层结构,对提取到的玉米和杂草图像的全连接层特征值进行转换,然后计算相应的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并按照降序对其进行排序,并通过设计相关对比试验确定杂草分类识别网络的结构与超参数,实现玉米及其伴生杂草的分类。试验表明该方法平均准确率为97.73%,其中对玉米、刺儿菜、灰菜、莎草、早熟禾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8.67%、98%、96.67%、98%、97.33%,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2)实现了一种基于Mask R-CNN杂草分割网络。研究对比了常见的图像分割网络及其结构和训练过程,利用平均精度均值指标对基于Mask R-CNN杂草分割网络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IoU=0.5时,该方法可以取得0.8133的平均精度均值,各类植株图像边缘分割准确,效果显着,达到预期目标。(3)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 R-CNN和二进制哈希码的杂草分割识别网络。结合以上两种网络,将杂草分割网络中的分类网络替换为本文提出的基于卷积网络和二进制哈希码的杂草分类网络,分别利用在COCO数据集和玉米及其伴生杂草数据上获得较高精度的模型参数初始化模型的分割网络和分类网络部分,并在玉米及其伴生杂草数据集上进行微调,最后在玉米田间对其进行实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杂草的正确施药率为92.06%,对玉米的错误施药率为1.4%,取得较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间应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韩乐群.施乐健在寒地水稻田间配套技术应用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9

[2].王鹏飞.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田间杂草识别技术及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李玲玲,孟长伊,张磊,张云硕,李广宇.拖拉机悬挂系统田间作业信息感知技术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

[4].梁森,李慧娴,耿德刚,周倩倩.稻田田间蓄雨自动控制排水口门技术研究与应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魏新华,包盛,陶涛,李林.光调制解调技术在田间杂草光谱识别中的应用[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

[6].宋国义,刘玉恒,宋秀祎,郭子江.田间沟渠杂草机械化处理技术在宝坻区的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

[7].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赤眼蜂本土优势种的人工扩繁与田间应用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18

[8].邹利军,石磊,周益民,沈丹锋,钱曙光.33%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及应用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8

[9].朱建梅,陆燕,阿地力·沙塔尔,吾拉别克,金格斯.沙棘绕实蝇引诱剂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C].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2018

[10].梁萌,李岚洁,阿地力·沙塔尔,喻峰.葡萄蛀果蛾性引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C].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2018

标签:;  ;  ;  ;  

田间应用技术论文-韩乐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