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试剂免疫传感器论文-干宁,王鲁雁,李天华,郑磊,王峰

无试剂免疫传感器论文-干宁,王鲁雁,李天华,郑磊,王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试剂免疫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富马酸二甲酯联吡啶铜,纳米金,磁性微粒,壳聚糖

无试剂免疫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干宁,王鲁雁,李天华,郑磊,王峰[1](2009)在《基于包被包膜糖蛋白抗体纳米金磁性微粒的无试剂安培免疫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固定对H2O2有催化还原活性的富马酸二甲酯联吡啶铜(GCE|CuL);再在GCE|CuL表面修饰一层金磁微粒-壳聚糖复合膜(nanoAu/Fe3O4/Chit),进而固定艾滋病毒(HIV)诊断标志物——包膜糖蛋白(gp160)抗体(antigp160),由此构建了一类快速检测gp160的无试剂安培免疫传感器。当该传感器在含gp160溶液中37℃下温育30min后,传感器表面生成的免疫复合物随gp160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导致CuL对H2O2电催化还原效果降低,催化电流呈现下降趋势。在PBS溶液(pH7.0)和-300mV下,催化电流的降低值ΔIo与gp160浓度在1~400μg/L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μg/L(3σ)。研制的免疫传感器检测gp160时,一步免疫反应即可得结果,较相同条件下包被gp160抗体的纳米金单分子层修饰电极灵敏度更高,检测范围更宽,有望用于艾滋病人血清标志物gp160快速筛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9年08期)

张玉[2](2009)在《基于MHCF/GNPs膜的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氰化物(MHCF)属于无机聚合物,其空间结构类似沸石,具有独特的稳定性、电催化性能及良好的电子传递能力,因而引起广大电化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而纳米金(GNPs)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性质以及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在生化免疫分析、电化学、生物医药以及临床诊断等领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ITO表面制备GNPs膜和MHCF膜,以获得电化学响应好、抗体负载量大、稳定性强的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主要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电沉积技术将GNPs和电子媒介体普鲁士蓝(PB)膜依次修饰到ITO电极上,GNPs膜不但可以促进PB膜的电子传递能力,且可以提高PB膜的可逆性及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改善PB膜的性能,选用一种带正电荷的两亲性聚合物微乳液(PDS)覆盖到PB膜上,既防止了PB膜的渗漏,又促进了电子的传递,最后利用吸附性能强、生物相容性好的金溶胶将羊抗鼠抗体(Anti-MIgG)吸附固定在修饰电极表面,从而制得基于PDS/PB/GNPs膜的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铁氰化钾探针分子对PDS膜的性能进行考察,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电极修饰过程中GNPs对PB膜性能的影响、PDS膜对PB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免疫反应条件的优化(孵育时间、孵育温度等)。并将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健康人空白血浆中鼠抗原回收率的测定,最后对该传感器的再生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GNPs膜作为沉积PB膜的基底,不但可以促进PB膜的电子传递,且提高了PB膜的可逆性及稳定性;在PDS膜的作用下,PB膜的稳定性及峰电流均有较大增加;在pH=6.0的PBS中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pH=6.0的PBS、孵育时间为30min、孵育温度为37℃,该免疫传感器对鼠抗原(MIgG)有灵敏的响应及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响应范围是5~200ng/mL,可再生使用4次。第二部分,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将粒径均匀、性能稳定的GNPs和电子媒介体铁氰化钴(CoHCF)膜依次修饰到ITO电极上,GNPs能够改善CoHCF膜的性能,使得CoHCF膜更加均匀稳定,最后用明胶(Gel)将抗体修饰到电极表面,得到基于Gel+Anti-MIgG/CoHCF/GNPs膜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固定在电极表面的Anti-MIgG与MIgG之间的免疫反应以及条件(孵育时间、孵育温度等)。实验表明,GNPs膜作为沉积CoHCF膜的基底,对CoHCF膜的性能有很大改善,如电子传递能力、稳定性、均匀有序性等;在pH=7.0的PBS中,基于CoHCF/GNPs膜的修饰电极有较大的电流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pH=7.0的PBS、孵育时间为30min、孵育温度为37℃,该免疫传感器对MIgG有灵敏的响应及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响应范围是10~200 ng/mL,检测限达到ng/mL级。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再生功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能进行快速、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刘中原,袁若,柴雅琴,卓颖,洪成林[3](2009)在《新型有机-无机氧化还原复合膜层层组装的无试剂高灵敏电流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体(anti-PSA)为生物模型分子,采用电沉积技术和共价键合作用,研制了新型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利用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的新型有机材料[苝四甲酸二酐(PTCDA)衍生物,简写为PTC-NH2]膜具有的多孔结构,该膜可与电沉积制得的冰晶状普鲁士蓝(PB)颗粒进行层层组装镶嵌,形成多层稳定的有机-无机氧化还原复合膜以增加PB的固定量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极的电流响应信号;同时,通过复合膜表面丰富的氨基吸附大量纳米金以增加抗体的固定量,从而提高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PTC-NH2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特性,详细研究了该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该免疫电极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16.0ng/mL,相关系数为0.985,检测限为0.02ng/mL.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选择性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李正[4](2008)在《双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电催化及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性质以及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在生化免疫分析、电化学、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医药以及临床诊断等领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旨在合成和构建生物相容性好、催化性能强的单金属或双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探讨其在生物分析以及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工作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u@Pt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粒子,并通过自组装方式将其修饰到金电极上,制得Au@Pt/PVP/Au修饰电极(CME)。考察Au@Pt/PVP/Au CME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催化性能。研究和比较了Au@Pt/PVP/Au CME对中、酸性介质中甲醛的电催化性质。实验表明,Au@Pt/PVP/Au CME对中、酸性介质中的甲醛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催化能力明显优于单独纳米金或纳米铂修饰电极,在酸性情况下对甲醛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0~400μg/g,检测限为4μg/g;中性情况下对甲醛响应的线性范围为2~760μg/g,检测限为1μg/g。其次,采用电化学沉积法直接制备了Au@Pt核壳纳米粒子修饰电极(Au@Pt/GC CME),通过改变合成双金属纳米粒子时的Au、Pt材料比例,考察不同材料比例的Au@Pt双金属纳米粒子对电极电化学行为及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和比较了该修饰电极对中性介质中亚硝酸根(NO_2~-)以及多巴胺(DA)的电催化性质,对NO_2~-、DA响应的范围分别为5×10~(-5)~5.8×10~(-3)mol/L和2~72μg/g,检测限分别达到2×10~(-5)mol/L和1μg/g。可以用于对微量甲醛以及NO_2~-、DA的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证明,Au与Pt之间存在协同催化作用,双金属纳米粒子更有利于提高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第二部分,将粒径均匀、生物相容性好的金纳米粒子和电子媒介体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通过自组装方式修饰到电极上,得到了基于NGs/TMB/Nafion膜的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法,考察固载在电极表面的羊抗鼠抗体(Anti-MIgG)与鼠抗原(MIgG)之间的免疫反应以及条件(pH值、培育时间、培育温度等)。实验表明,在pH=5.0的HAc-NaAc溶液中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纳米金(NGs)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传导电子以及扩展抗体固载量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H=5.0、培育时间为30min、培育温度为37℃,该电化学免疫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显示对MIgG有灵敏的响应及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对MIgG的响应范围为20-120ng/mL,检测限达到ng/mL级。该免疫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及再生性能。这种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灵敏度高,能进行快速、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吴淑春,赵广英[5](2007)在《基于Nafion/硫堇/纳米金的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静电吸附和自组装技术将 Nafion,硫堇、纳米金和 anti-VP 修饰到电极表面形成敏感膜, 制得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实验中无需酶标抗体和复杂操作,根据 Ag-Ab 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从而抑制硫堇氧化还原来实现对 VP 的检测.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好的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用于 VP 快速筛选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赵广英,吴淑春[6](2007)在《基于Nafion/硫堇/纳米金的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静电吸附和自组装技术将Nafion、硫堇、纳米金和anti-VP修饰到电极表面形成敏感膜,制得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实验中无需酶标抗体和复杂操作,根据Ag-Ab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从而抑制硫堇氧化还原来实现对VP的检测。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好的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用于VP快速筛选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07年08期)

无试剂免疫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氰化物(MHCF)属于无机聚合物,其空间结构类似沸石,具有独特的稳定性、电催化性能及良好的电子传递能力,因而引起广大电化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而纳米金(GNPs)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性质以及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在生化免疫分析、电化学、生物医药以及临床诊断等领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ITO表面制备GNPs膜和MHCF膜,以获得电化学响应好、抗体负载量大、稳定性强的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主要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电沉积技术将GNPs和电子媒介体普鲁士蓝(PB)膜依次修饰到ITO电极上,GNPs膜不但可以促进PB膜的电子传递能力,且可以提高PB膜的可逆性及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改善PB膜的性能,选用一种带正电荷的两亲性聚合物微乳液(PDS)覆盖到PB膜上,既防止了PB膜的渗漏,又促进了电子的传递,最后利用吸附性能强、生物相容性好的金溶胶将羊抗鼠抗体(Anti-MIgG)吸附固定在修饰电极表面,从而制得基于PDS/PB/GNPs膜的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铁氰化钾探针分子对PDS膜的性能进行考察,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电极修饰过程中GNPs对PB膜性能的影响、PDS膜对PB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免疫反应条件的优化(孵育时间、孵育温度等)。并将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健康人空白血浆中鼠抗原回收率的测定,最后对该传感器的再生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GNPs膜作为沉积PB膜的基底,不但可以促进PB膜的电子传递,且提高了PB膜的可逆性及稳定性;在PDS膜的作用下,PB膜的稳定性及峰电流均有较大增加;在pH=6.0的PBS中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pH=6.0的PBS、孵育时间为30min、孵育温度为37℃,该免疫传感器对鼠抗原(MIgG)有灵敏的响应及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响应范围是5~200ng/mL,可再生使用4次。第二部分,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将粒径均匀、性能稳定的GNPs和电子媒介体铁氰化钴(CoHCF)膜依次修饰到ITO电极上,GNPs能够改善CoHCF膜的性能,使得CoHCF膜更加均匀稳定,最后用明胶(Gel)将抗体修饰到电极表面,得到基于Gel+Anti-MIgG/CoHCF/GNPs膜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固定在电极表面的Anti-MIgG与MIgG之间的免疫反应以及条件(孵育时间、孵育温度等)。实验表明,GNPs膜作为沉积CoHCF膜的基底,对CoHCF膜的性能有很大改善,如电子传递能力、稳定性、均匀有序性等;在pH=7.0的PBS中,基于CoHCF/GNPs膜的修饰电极有较大的电流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pH=7.0的PBS、孵育时间为30min、孵育温度为37℃,该免疫传感器对MIgG有灵敏的响应及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响应范围是10~200 ng/mL,检测限达到ng/mL级。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再生功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能进行快速、在线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试剂免疫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干宁,王鲁雁,李天华,郑磊,王峰.基于包被包膜糖蛋白抗体纳米金磁性微粒的无试剂安培免疫传感器[J].分析化学.2009

[2].张玉.基于MHCF/GNPs膜的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D].苏州大学.2009

[3].刘中原,袁若,柴雅琴,卓颖,洪成林.新型有机-无机氧化还原复合膜层层组装的无试剂高灵敏电流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传感器研究[J].化学学报.2009

[4].李正.双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电催化及无试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D].苏州大学.2008

[5].吴淑春,赵广英.基于Nafion/硫堇/纳米金的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07

[6].赵广英,吴淑春.基于Nafion/硫堇/纳米金的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

标签:;  ;  ;  ;  

无试剂免疫传感器论文-干宁,王鲁雁,李天华,郑磊,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