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宗教化论文-王文琦

儒学宗教化论文-王文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儒学宗教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二曲,明末清初,儒学宗教化,儒学世俗化

儒学宗教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琦[1](2019)在《晚明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转向——以李二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二曲是明清儒学转型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对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沿袭思想史与哲学研究的不同视角,明清儒学的宗教化和世俗化也表现出留意于"实践落实层面"和"成圣追求层面"的不同侧重。李二曲既顺应儒学世俗化的思潮又对过度追求世俗化保持警惕;他积极吸收佛、道等通俗宗教"劝善去恶"的现实功效,但并不执迷于通俗信仰而是尝试寻求儒学自身宗教化的合理方向。二曲学不仅对"补偏救弊"特别关注,还有"康济时艰"的自我主张。明清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既可以为明清学术转向提供方向与参照,又可以为现代化儒学的自我定位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王皓淼[2](2018)在《世纪之交的儒学泛宗教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历史文化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儒学是否可以宗教化"这个话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弘扬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冲击,我们要牢牢坚守舆论宣传阵地,决不可后退;但同时,也要提防另一种极端观念——蒋庆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儒学宗教化"。将儒学这种传统哲学转变为宗教的做法和历史虚无主义一样,本质上体现的是文化自卑而非文化自信,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8年05期)

杨清虎[3](2015)在《论“独尊儒术”与汉代儒学宗教化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走上了政治化为主的"政教"之路,政教对王权的依附使儒学丧失了自主性。儒家造神不断,在儒学的神化之路上,儒学只有神话,而没有宗教的体制化。儒学政治化依附王权,导致了儒家思想的盲目自大和杂而不纯,儒学吸纳百家思想,向民间渗透,与佛、道教对峙,因而难以独立发展成为"宗教"。儒学因依附帝制政权而繁荣,又因帝制政权而衰落。因此说,"独尊儒术"干扰了儒学的宗教化,使儒学发展为儒教的历程显得崎岖而坎坷。(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曾黎[4](2014)在《儒学宗教化与宗教儒学化——云南民间宗教组织洞经会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学与宗教在中国社会场景相遇之后,面临如何处理彼此关系的问题。叁教合一的民间宗教组织洞经会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组织结构、行动方式和文本内容等整合了儒学与宗教的核心思想,目标在于以宗教强化儒学思想,以儒学解释宗教教义,此即儒学宗教化和宗教儒学化两个维度。在具体社会场景中讨论洞经会的组织、行动和文本等要素的整合机制将对儒学田野研究以及儒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韩星[5](2013)在《明清时期儒学的民间化、宗教化转向及其对现代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儒学的民间化、宗教化的转向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在的学术理路。这是儒学下行路线的过程,经过了王门后学未完成的宗教化、叁一教、太谷教和刘门教等真正的宗教化和其他民间宗教中的儒学因素这几个阶段。以儒为主,叁教合一是这种转向的基本样态。以儒家人伦教化为依归,走向大众,强调实践是这种转向的基本特质。这种转向对我们今天儒学、儒教的复兴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崔宇,胡素杰[6](2011)在《儒学宗教化的哲学递进——浅谈儒学与孔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如果说可以和道教佛教相抗衡那就一定非"儒教"莫属了,而且大家能够经常看见"儒释道叁教"、"儒释道叁教圆融"之类的词语出现在文章、着述之中。(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11年02期)

干春松[7](2010)在《知识和信仰的分途:近代社会变革中儒学的宗教化和知识化的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文化进入之前,儒学在中国社会中是一种信仰和知识的混合体,但在对应西方的冲击、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坚强的价值支持。因此,儒学的改变便成为时代的要求。作为一个19世纪末期的改革家,康有为对儒家思想的重整具有典范性的意义。他对儒学的改造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教会化;二是知识化。就儒学本身而言,一方面由于过于理性化而难以真正信仰化;另一方面又由于其价值特性而与现代科学难以兼容。因此,康有为的改革并没有使儒学走出困境,反而促使儒学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王爱平[8](2010)在《印尼孔教:中国儒学的宗教化与印尼化——兼谈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播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孔子学说(儒学)为宗教信仰的印度尼西亚孔教,目前是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并列的印尼六大合法宗教之一。印尼孔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宗教?中国的孔子学说(儒学)在印尼何以成为一种宗教?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化过程?为何成为印尼一部分土生华人特有的宗教形式与文化认同标志?笔者近年多次深入印尼进行田野调查,广泛搜集各种形式的研究资料,在尽可能了解印尼华人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考察印尼孔教,力图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依据从印尼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期刊2010-11-13)

张进[9](2006)在《论儒学的宗教化与政治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把眼光转向了人,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上古文化的宗教特质。在以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儒学在其不断宗教化的过程中,得以进入人们的信仰领域,从而不断获得生机与发展,并确立了自己的政治“官学”地位;而儒学的极度政治化则在促进了儒学“繁荣”的同时,又使其教条化、工具化,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儒学的创新,扼杀了它的生命力,最终导致了儒学的没落。(本文来源于《“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6-08-01)

陈学凯[10](2005)在《原始儒学与儒学的宗教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儒学创立的初衷并不是为建立一种超越世俗而具有神学性质的宗教信仰。即使有宗教化倾向的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也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不同。儒学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某些宗教的作用或几度被宗教化,也曾被其它宗教文化冲击和影响过,但儒学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关注现实社会、注重人文理性的本质和传统。因此儒学不等于宗教。(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儒学宗教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历史文化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儒学是否可以宗教化"这个话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弘扬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冲击,我们要牢牢坚守舆论宣传阵地,决不可后退;但同时,也要提防另一种极端观念——蒋庆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儒学宗教化"。将儒学这种传统哲学转变为宗教的做法和历史虚无主义一样,本质上体现的是文化自卑而非文化自信,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学宗教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琦.晚明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转向——以李二曲为例[J].唐都学刊.2019

[2].王皓淼.世纪之交的儒学泛宗教化问题[J].文化产业.2018

[3].杨清虎.论“独尊儒术”与汉代儒学宗教化之路[J].云南社会科学.2015

[4].曾黎.儒学宗教化与宗教儒学化——云南民间宗教组织洞经会考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5].韩星.明清时期儒学的民间化、宗教化转向及其对现代的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崔宇,胡素杰.儒学宗教化的哲学递进——浅谈儒学与孔教[J].飞天.2011

[7].干春松.知识和信仰的分途:近代社会变革中儒学的宗教化和知识化的争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

[8].王爱平.印尼孔教:中国儒学的宗教化与印尼化——兼谈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播布[C].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2010

[9].张进.论儒学的宗教化与政治化[C].“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

[10].陈学凯.原始儒学与儒学的宗教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标签:;  ;  ;  ;  

儒学宗教化论文-王文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