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下不分散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分散剂,凝结时间,水陆强度比
水下不分散剂论文文献综述
罗运,李师年,田晓川[1](2019)在《抗分散剂的使用对水下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掺量抗分散剂配制的水下混凝土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抗分散剂在0%~2.0%掺量间的混凝土性能差异较大,于混凝土需水量增大的同时,其凝结时间也随掺量的提升而显着延长。而水下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抗分散剂和减水剂共同作用的效果。当抗分散剂掺量达到1.0%时,抗分散作用近似饱和,其水陆强度比达到了90%,7d、28d抗压强度未出现损失,即考虑1.0%为此抗分散剂的最佳掺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陈国新,卢安琪,陈健,黄国泓[2](2006)在《新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的研究及在太平庄闸应急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聚丙烯系絮凝剂进行改性并优化水下不分散剂的配方,研制出工作性好、抗分散能力强、坍落度保持性能好、强度损失小的HLC-IV新型聚丙烯系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并在连云港太平庄闸应急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06年04期)
孙莉[3](2005)在《杭分散剂在水下浇注混凝土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合论述了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并重点阐述了当前水下浇注混凝土抗分散剂的种类以及作用机理和工程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05年05期)
刘娟[4](2005)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丙烯酰胺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主剂,通过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砂浆抗分散性能以及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研究,在四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中,找出作抗分散剂的最优的分子量及对应掺量,并复配其他的辅助剂,对丙烯系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的组成进行研究,配制出符合工程需求的抗分散剂。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况,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做了简要的概括。其次通过对各种絮凝剂的介绍和比较,选择了四种不同分子量(分子量分别为400万、600万、800万、1000万)的聚丙烯酰胺作为抗分散剂主剂的原材料,拟在其中找到最适宜的分子量和掺量。同时,对试验方法和器材进行了选择。为了研究絮凝剂对混凝土抗分散性的影响,首先选择水泥净浆作为基体,将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以不同掺量掺入,测定聚丙烯酰胺对水泥净浆的流变性能以及扩展度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聚丙烯酰胺掺量的逐渐增大,水泥浆体的扩展度先增大后减小,屈服剪切应力持续增大,塑性粘度先急剧增大、后减小、再稳步增长。在本文中同时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水泥和絮凝剂相互作用模型。为了选择聚丙烯酰胺的最优的分子量和最优掺量,选择砂浆作为基体,进行抗分散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净浆的两个流变学参数屈服剪切应力和塑性粘度对砂浆的抗分散性有重要影响,其中高屈服剪切强度、低塑性粘度的情况下,抗分散性能大,而且砂浆的流动性能较好。此外,试验中减水剂的作为抗分散剂辅助剂的掺入,不仅可以改善拌和物的流动性,还能减少拌和物通过水层时的吸水量。最后根据砂浆抗分散性试验,确定抗分散剂主剂的最优分子量和最优掺量。在水泥净浆流变性和水泥砂浆抗分散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确定了抗分散剂中其他辅助剂的组成和掺量。经过一系列的比较选择,确定早强剂叁乙醇胺和无机材料硅灰为辅助剂。试验结果表明,5%硅灰和0.05%叁乙醇胺早强剂的加入,可以明显的提高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早期强度。以此种配方所拌制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可以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5-06-01)
[5](2004)在《中山:新型建材——水下混凝土不分散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中山市新型建筑建材厂日前开发生产出一种形似尘土的新型建材——水下混凝土不分散剂,并通过国家水利部专家小组鉴定。在这种不分散的作用下,混凝土会变得像麦芽糖一样粘手,在水下不分散,不离析,到达指定位置后,能够自行充填到水下结构物细小的缝隙中。目前这种产(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04年10期)
周勘[6](2003)在《一种新型水下混凝土不分散剂》一文中研究指出HY牌新型水下混凝土不分散剂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粉剂或水剂产品,适量掺入混凝土中,可以将普通混凝土制成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且有十分独特的性质,在水中浇筑混凝土时,完全改变了以往需要制造围堰、进行排水等繁琐的水下施工(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03/08/26)
贺成立,罗伟,贺国伟[7](2003)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和水下不分散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水下不分散剂试验研究的介绍,重点讲述了不同施工条件下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03年04期)
姜从盛,陈江,丁庆军[8](2003)在《新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需要高性能的水下不分散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水下不分散剂的配合比,进行了不同分散剂的性能比较,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NDA具有工作性能好、强度损失低、抗分散性能好等优点,可用于配制C40高性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本文来源于《武汉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周伟,丁新龙,张长民,刘本华,蒲高军[9](2001)在《低流动性损失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速溶高分子聚合物 ,制成低流动性损失水下混凝土用抗分散剂 ,并进行抗分散性、流动性损失试验(本文来源于《化学建材》期刊2001年05期)
蒋正武,孙振平,张冠伦,王玉吉[10](2000)在《新型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水下混凝土施工的需求研制出一种新型JS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系统研究了其对混凝土需水性、强度和抗分散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JS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具有良好的水下抗分散性能 ,各项性能均能满足水下工程施工的需要。论述了JS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桥架作用 ,表面活性作用和桥键作用3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00年10期)
水下不分散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聚丙烯系絮凝剂进行改性并优化水下不分散剂的配方,研制出工作性好、抗分散能力强、坍落度保持性能好、强度损失小的HLC-IV新型聚丙烯系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并在连云港太平庄闸应急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下不分散剂论文参考文献
[1].罗运,李师年,田晓川.抗分散剂的使用对水下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2].陈国新,卢安琪,陈健,黄国泓.新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的研究及在太平庄闸应急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大坝与安全.2006
[3].孙莉.杭分散剂在水下浇注混凝土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建筑.2005
[4].刘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
[5]..中山:新型建材——水下混凝土不分散剂[J].广东建材.2004
[6].周勘.一种新型水下混凝土不分散剂[N].中国水利报.2003
[7].贺成立,罗伟,贺国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和水下不分散剂[J].混凝土.2003
[8].姜从盛,陈江,丁庆军.新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的研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3
[9].周伟,丁新龙,张长民,刘本华,蒲高军.低流动性损失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的性能研究[J].化学建材.2001
[10].蒋正武,孙振平,张冠伦,王玉吉.新型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的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