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绒山羊,SRY基因,线粒体DNA,D-loop
产绒山羊论文文献综述
白文林[1](2009)在《中国产绒山羊品种父系与母系起源的分子特征及遗传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对中国部分产绒山羊品种完整的SRY基因编码区、线粒体DNA (mtDNA) D-loop区和细胞色素b (Cyt b)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野山羊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以期为中国绒山羊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内容概述如下。试验成功克隆了雄性产绒山羊个体SRY基因整个编码区,其长度为723bp,共编码240个氨基酸。中国产绒山羊SRY基因的HMG-box区长度为231bp,位于编码区的第190位核苷酸与第420位核苷酸之间,共编码H64-A140的77个氨基酸;不同物种间SRY基因编码区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支持了SRY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观点;通过PCR产物纯化、克隆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中国11个产绒山羊品种150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共检测到144个变异位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基于序列的失配分布和Fu’s Fs中性检验表明,中国产绒山羊群体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基于PCR产物纯化回收、克隆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中国产绒山羊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结果显示其全长为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中国产绒山羊mtDNA Cyt b基因共检测到21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26种单倍型。基于11个中国产绒山羊品种mtDNA D-loop和Cyt b基因全序列定义的单倍型,结合GenBank中野山羊mtDNA D-loop和Cyt 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中介网络图结果均显示,中国产绒山羊与捻角型野山羊(Capra falconeri)的母系关系密切,提示中国产绒山羊很可能起源于捻角型野山羊(Capra falconeri),但中国产绒山羊品种间系统分化不明显,呈现弱的遗传结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12-01)
方畴鑫,王耀荣,何茂昌,赵成余,薛科邦[2](2009)在《高低产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多层次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随机测定10只陇东绒山羊、10只陇东黑山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糖、尿素氮、K+、Na+、Ca2+含量,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Na+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白蛋白、血糖、K+、Ca2+差异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何茂昌,赵成余,薛科邦,何钊,方畴鑫[3](2009)在《高低产绒山羊几种血清酶含量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测定10只陇东绒山羊和10只陇东黑山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和谷酰转氨酶(TG)含量,进行差异显着性比较。结果表明:SGPT和SGOT含量差异均显着(P<0.05)、TG酶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狄冉[4](2008)在《中国产绒山羊微卫星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调查中国绒山羊遗传资源现状,作者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家畜研究所推荐的19对微卫星引物并结合荧光PCR技术,对9个中国地方产绒山羊群体和1个西非山羊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同时我们根据所测量的部分绒性状数据分析了这些绒性状指标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另外,作者对与生产性状潜在相关或与免疫相关的9个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从中选择了可以导致氨基酸改变的6个SNP对10个山羊群体进行基因分型,以考察它们是否受到自然或人工选择的作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4个微卫星座位在10个山羊群体中显示为高度多态,可作为山羊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关系分析的有效标记。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杂合度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地方产绒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并且大部分保种场较好地保存了这些地方资源。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构建的聚类图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散点图均显示,中国山羊与西非山羊为不同的2类;中国产绒山羊中河谷山羊、河西绒山羊与其他山羊的遗传距离较远;其他山羊又大致分为2类:一类由辽宁绒山羊、新疆山羊、柴达木山羊、陕北山羊组成,另一类由内蒙古绒山羊组成。结构分析软件也基本支持这一结论。群体结构分析发现:大部分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且大多数群体均表现出极显着的杂合子缺失,暗示绒山羊的群体结构有所改变,群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针对这种现状,育种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增加保种群体的遗传基础,尽量不作有方向性的选择;对于一些被隔离的小种群,应扩大其分布区域,相互建立起一定的基因交流,改善现存的种群状况;另外应选取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扩繁和再引入。微卫星与绒性状的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微卫星标记与部分羊毛性状相关显着。微卫星MCM527与绒的舒适度极显着相关,与绒毛长度显着相关;MAF70与绒的细度显着相关;SRCRSP5、BM1818与绒毛长度显着相关。推测山羊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影响绒细度的QTL或基因;MAF70座位上等位基因140、154、156、158对绒细度性状起正面影响,可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的依据。经分析,6个被测SNPs均在Fst和杂合度构建的联合分布曲线的95%置信区间内,暗示它们可能并未受到自然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但这一分析方法为下一步批量基因的类似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此研究为开展我国地方绒山羊种质特性研究及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8-06-01)
余刚,罗军,权松安,尹满萍[5](2006)在《浅谈中国产绒山羊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国产绒山羊的品种、分布、生物学特征、产区生态环境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综述,阐述了绒山羊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提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绒山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期刊2006年02期)
姜怀志,李莫南,娄玉杰,马宁[6](2001)在《中国产绒山羊的分布、生产性能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参考国内对产绒山羊的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 ,综合论述了我国产绒山羊的品种 ,所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及生态条件对产绒山羊的体形、体重、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认为我国产绒山羊与自然生态条件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期刊2001年02期)
产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多层次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随机测定10只陇东绒山羊、10只陇东黑山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糖、尿素氮、K+、Na+、Ca2+含量,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Na+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白蛋白、血糖、K+、Ca2+差异不显着(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绒山羊论文参考文献
[1].白文林.中国产绒山羊品种父系与母系起源的分子特征及遗传分化[D].吉林大学.2009
[2].方畴鑫,王耀荣,何茂昌,赵成余,薛科邦.高低产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比较试验[J].畜牧兽医杂志.2009
[3].何茂昌,赵成余,薛科邦,何钊,方畴鑫.高低产绒山羊几种血清酶含量比较试验[J].畜牧兽医杂志.2009
[4].狄冉.中国产绒山羊微卫星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5].余刚,罗军,权松安,尹满萍.浅谈中国产绒山羊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草食动物.2006
[6].姜怀志,李莫南,娄玉杰,马宁.中国产绒山羊的分布、生产性能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初步研究[J].家畜生态.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