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频次论文-高锦瑞,杨文,许亮

活动频次论文-高锦瑞,杨文,许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动频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藏区域,ML4级地震,低频次活动,强地震

活动频次论文文献综述

高锦瑞,杨文,许亮[1](2019)在《西藏地区M_L≥4级地震活动低频次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平静或者增强现象相对于正常地震活动背景都是一种异常变化。经初步研究发现,在西藏区域内强地震之前经常出现M_L4级以上地震活动频次较低的现象。本文通过对2008~2018年西藏自治区及邻区的M_L4级以上地震和M6级以上地震目录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研究时段内的8次M6.0级以上地震(余震不计)前,M_L4级以上地震连续6个月的月频次为4次以下以及后续发生M6级以上地震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找出了M_L4级以上地震低频次活动的异常特征,得到了4级地震低频次活动异常可作为西藏区域内强地震中短期预测指标,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西藏地区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当中。(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李菀丹,张榆,朱胜权,凌玲[2](2019)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放疗科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放疗科病房呼叫铃使用频次的实践过程及有效措施。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为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确定要因,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和实施,效果确认及检讨。结果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次数由改善前的805次/周,降低至改善后的169次/周(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22期)

蔺婧[3](2019)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频次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频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次抽取20名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n=10名)和参照组(n=10名),参照组护理人员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自主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巡回护士外出率、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巡回护士外出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相比较于参照组来说具有显着的优势(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医院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外出次数有了明显的减少,手术的护理质量也有了显着的提升,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15期)

吴娇,章红[4](2018)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频次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频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实施真因解析,通过品管圈步骤对现存问题改进,比较活动前后外出频次。结果活动实施后,术中外出频次显着减少(P<0.05),进步率56.25%;圈员素质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巡回护士术中外出频次管理效果显着,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使医护关系更融洽,增强了护士责任感。(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6期)

汪天广[5](2018)在《1960-2016年中国绿洲寒潮活动频次变化特征与风险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爆发所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给国民经济的造成巨大的损失。绿洲是荒漠地区人类生存的主要依托,荒漠地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文化风俗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区际之间的交流都与绿洲息息相关。中国绿洲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距离西伯利亚中部的寒潮关键区近,受寒潮的影响大,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其他区域更为敏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复杂。因此,寒潮对中国绿洲的不利影响程度更加严重,所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加巨大。目前,国内外对寒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寒潮过程、寒潮发生机理和寒潮预报的方法等叁个方面,但对于寒潮灾害风险区划的研究甚少,对于大范围地区的寒潮灾害风险区划的研究更是尚未见到。故本文利用中国绿洲74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中国绿洲近57年来寒潮活动频次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利用大气环流指数、地理参数以及逐年平均气温等资料,对中国绿洲寒潮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对中国绿洲寒潮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区划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中国绿洲寒潮频次总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约为-0.13次/10a,且存在显着地域性差异,除阿拉善绿洲寒潮频次呈现出増加的趋势(约0.19次/10a)外,其他绿洲区的寒潮频次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但各绿洲区的减少趋势也不尽相同,其中,北疆绿洲减少的趋势最为显着,达到-0.2次/10a。(2)中国绿洲寒潮活动主要集中于每年9月至第二年的5月份,且以每年11月和次年3月最多。各季节中秋季寒潮频次呈现下降趋势,约为-0.13次/10a,冬季和春季寒潮频次呈现微上升趋势,分别约为0.04次/10a和0.05次/10a。(3)通过与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与强度指数、亚洲极涡面积指数与强度指数、东亚大槽强度指数、北极涛动指数、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冷空气指数和青藏高原指数等九个大气环流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绿洲各站点寒潮频次在年际和各季节上与冷空气指数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9、0.308、0.416和0.367(p≤0.05);与亚洲极涡面积指数均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0.309、-0.341和-0.276(p≤0.05);中国绿洲各站点寒潮频次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仅在冬季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近57年来,纬度每向北增加一度,中国绿洲各站点寒潮频次增加9.47次、秋季寒潮增加3.69次、冬季寒潮增加1.87次、春季寒潮增加3.91次。此外,中国绿洲年平均气温57年来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速率为0.225℃/10a;寒潮频次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700(p≤0.01)。(4)风险区划表明,近57年来,中国绿洲寒潮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绝大部分位于北疆绿洲、河西走廊绿洲和河套平原绿洲,寒潮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疆绿洲和阿拉善绿洲西部地区。(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郭璇,陈权亮,罗海明,李红英,季芬[6](2018)在《四川省冷空气活动频次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四川省1980—2013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34年来四川省冷空气活动频次年际变化的地区差异。对四川省进行分区,着重研究冷空气的总体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冷空气活动平均年频次由西到东逐渐减少,意味着冷空气活动由西到东活动递减;受到环流形势以及地貌地势的影响,在冬半年,四川西部比中部和东部冷。随着时间的推移,冷空气产生的次数呈上下波动的态势,总体上有减弱的趋势,偶尔有突变。(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张晔帆,唐宇,宛新荣,郭聪[7](2017)在《布氏田鼠交配行为发生频次与活动数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集群生活的动物,社群行为的发生与种群密度密切相关。为探究交配这一社会行为的发生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具体关系,2017年夏季布氏田鼠繁殖的高峰期,作者在草原动物生态研究站对布氏田鼠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采用行为摄像的方法对选定的多个布氏田鼠洞群进行全天拍摄,统计每小时的地面布氏田鼠的活动数量与交配行为的发生频次。结果表明,夏季布氏田鼠在晨昏活动数量最高,活动数量越多,(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27)

王霞,宋美琴[8](2017)在《大同窗地震活动频次和应变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同地震活动窗自开启以来(1989年10月~2016年10月)的地震频次和应变能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同窗的月频次衰减拟合结果呈现分段交替活动特征,可分为3个活跃时段和2个背景活动时段。当处在活跃时段时,山西和张渤这2个地震活动带的地震密集发生,但在正常背景活动时,2个地震带发生的地震则较少。应变能统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强震对大同窗的地震活动有较直接的影响,显示出强震的震级越大、与大同窗的距离越近,则大同窗出现应变能异常就越早、幅度也越大;另外,大同窗受青藏块体强震的影响较强,而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较弱;大同窗应变能在周边块体强震后的反应,可能与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有关,因此对应力场的变化较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7年02期)

景国建,安士阳[9](2016)在《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主题为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按照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比较活动前后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结果: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由活动前的12.33次/月降低至活动后的5次/月;活动目标达成率为97.21%,进步率为59.45%;圈员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心及团队精神进一步加强。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同时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6年17期)

刘旺兴,谭旭妍,皮羚,田小莲[10](2016)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治疗区陪护人员进出频次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治疗区陪人进出频次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实施等,共收集10 d陪护人员进出治疗区的情况,分析导致陪人进出治疗区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治疗区陪护人员进出频次从80.6次/d下降至30.8次/d,患者满意度从91.03%上升至98.6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治疗区陪护人员进出频次,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6年03期)

活动频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放疗科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放疗科病房呼叫铃使用频次的实践过程及有效措施。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为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确定要因,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和实施,效果确认及检讨。结果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次数由改善前的805次/周,降低至改善后的169次/周(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动频次论文参考文献

[1].高锦瑞,杨文,许亮.西藏地区M_L≥4级地震活动低频次异常分析[J].四川地震.2019

[2].李菀丹,张榆,朱胜权,凌玲.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

[3].蔺婧.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频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

[4].吴娇,章红.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频次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5].汪天广.1960-2016年中国绿洲寒潮活动频次变化特征与风险区划[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郭璇,陈权亮,罗海明,李红英,季芬.四川省冷空气活动频次的特征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2018

[7].张晔帆,唐宇,宛新荣,郭聪.布氏田鼠交配行为发生频次与活动数量的关系[C].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8].王霞,宋美琴.大同窗地震活动频次和应变能特征[J].中国地震.2017

[9].景国建,安士阳.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

[10].刘旺兴,谭旭妍,皮羚,田小莲.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治疗区陪护人员进出频次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

标签:;  ;  ;  ;  

活动频次论文-高锦瑞,杨文,许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