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营镇人民政府山东菏泽274600
摘要: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提升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我国是农业大国,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不仅仅能提升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该文基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粮食安全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探讨,探讨制定解决方案,进而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粮食安全;影响
1引言
现阶段的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已经有了比较深层次的发展,并且对农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此外,还应积极深化农业机械现代化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更多的补充。
2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粮食生产环境破坏加剧
我国粮食增产的同时,粮食生产环境也正在受到破坏,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农户随意开垦土地以及化肥农药农膜的过度使用致使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通过这种掠夺式的、不可持续地利用土地资源,来提高土地单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这样的粮食生产方式更加凸显了我国粮食的不可持续发展,过度的化肥使用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过量的农药农膜使用造成严重的农业污染。加之一些不法农资经销商销售不达标农药农膜和化肥等,使农户与经销商之前的矛盾日趋严重。另外,农户自身没有土地保护意识,只追求短期的增产增效目的,对长期效益没有规划。大多数农户不注重科学合理的化肥配比原则,盲目使用大量的钙肥、锌肥等,有机肥使用量少,有的甚至施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未经正规部门检验合格的化肥,加剧了土壤的板结程度,而粮食产量并未提高。
2.2粮食产量增长受到现有政策、农业机械化的约束
粮食体制对安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基于产、销地域差异的流通体系,影响市场对粮食安全的调解作用。而粮食主产区超储补贴与主销区存粮不补贴的反差从客观上阻碍粮食在产销区间流动,导致粮食在主产区长期滞留。根据数据结果显示,主销区库存临近售空、主产区库存增加会引起风险,这会引起粮食市场的不稳定现象。当粮食出现不稳定的局面时,容易造成粮食危机,很可能粮食的供需结构会处于次平衡的状态。所以,粮食体制状态的影响跟国家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粮食的三种主粮玉米、小麦、稻米生产量在全球的排名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出口数量却很少,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的高库存是由于国家的政策所导致的,而非受到国内产需缺口的驱动。粮食产量的增长还受到农业机械化的影响。随着科技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每公顷粮食单产由1980年的2481公斤增至2012年的5299公斤,其中,科技对单产提高贡献率达87%。我国粮食主产区北方共7个,分布于东三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南方共6个,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南、四川、湖北等。这13个粮食的主产区因为面积大,是集中生产粮食的优质地方,所以采用了规模化、机械化的战略,但是对于土地来说,长期使用农田作业机械化,大量的大中型动力机械和配套农具会对不同层次土壤造成影响,影响二次耕作。
3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3.1培育新型粮食安全生产经营主体,激活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活力
目前,随着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粮食安全质量得到提升,随着农机购买补贴政策的实施,陆续产生了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蓬勃发展有力提升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增强了农民组织化的管理程度,实现了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农业节本增效和土地规模经营,激发了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活力,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3.2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据相关技术人员研究测算可知,应用农用拖拉机比传统的人力劳作,粮食平均每亩可增产25kg以上。有效节约农务成本,减轻劳作压力。按2017年全市农用机械的应用总动力以及农用拖拉机的使用总量来分析,应用农业机械比传统的人工劳作可以更加全面、科学的保障粮食安全,缓解农村大忙期间工业和农业的用工矛盾,为城市的二、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保证。
3.3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是当前全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最后瓶颈,受自然条件和农民接受程度限制推广难度较大,是当前农机部门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各级政府对机插秧工作的扶持,农机部门抓住机遇不懈努力,通过宣传、培训、示范、服务等各种方法强力推进。当前某市的农业产业运营过程中,因地处丘陵地带,所以农机购置需求会与平原地区的需求有所出入,具有特殊性。在该区域内,可依靠先进的农用拖拉机等小型机械来提升粮食安全产量。2017年底,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9.4%。
4合理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
4.1强化政策的支持
首先应认真的落实好补贴政策,因为农机的补贴是惠农政策的重要环节,而惠农政策又是保障农民农业机械占有率的重要措施。因此,首先要求惠农中心应积极争取农机的补贴资金,同样按照实时处理方案的要求,确保补贴资金能够落实到位,同时补贴机具能够及时发放到位,从而保障农业机械能够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可积极通过补贴政策,来大幅提升辖区内的设备配置,提升农业机械生产的现代化程度,提升优化农机结构。其次在具备农机的情况下,还应合理的调配农业设备,提升农机设备的流动量,在三秋或者三夏等农忙的季节,设备本身能够满足实际的作业需求。如此通过提升农机资源使用效率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同时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民的收益也就能够得到提升。
4.2加强农民对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工作
只有提高农机使用者的专业素质和种植技术,才能使农机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粮食产量。政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要合理整合社会资源,为农民提供较多的技能培训机会,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2015年在安徽芜湖成立的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在这方面做出了示范,集团将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的农机手培训认证体系和辐射全国的培训网络,打造全国性的农业装备产品交易与在线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效果显著。
4.3加快土地规模化管理
想要更好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制定实用性较强的政策,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此外,要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大户,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引领和协助农机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4.4鼓励农机企业研发,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农业技术的创新,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机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对农业技术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建立保护机制,为农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积极创新和研发农机设备的企业,采取奖励措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激励,提高农机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性,不断更新设备以提高粮食安全和产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推进中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相信通过积极采取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促进机制,不断加大扶持政策和有序引导,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综合体的发展,就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红,何蒲明.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4,(05):3-5.
[2]张宗毅,刘小伟,张萌.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贡献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3(06):595-603.
[3]王一飞.粮食价格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