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文化工业,内在困境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孟丽荣,孟保芹[1](2019)在《论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及其内在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深刻批判了繁荣的资本主义文化产业表征下的大众文化的控制性和欺骗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转向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的批判,实现了由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向文化批判的转换。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本质上说仍是生长于资本主义土壤之中,其批判理论由于太过偏重于抽象的文化批判而抛弃了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矛盾的批判,具有明显内在局限性,由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均逐渐陷入困顿的局面。以此为镜鉴,我们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和推销,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6期)
周向军[2](2019)在《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的关于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首先应搞清楚其研究对象,问题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开展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有利于推进文化问题的深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深入研究,也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问题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研究,遵循了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和国外、个别和一般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以上对于"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得怎么样"等问题的认识,我们研究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唐华清[3](2019)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域观照下的花山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域透视下的花山文化表现为"反—反—正—反—正—正"的六个阶段性特征。第一个阶段表现为花山岩画的作品创作是古壮族先民"自我意识异化"的结果,第二个阶段表现为认识花山的"蒙昧时期"的异化,第叁个阶段是表现为认识花山的"理性时期"的异化调适,第四个阶段是表现为花山文化"初级消费时期"的再次异化,第五个阶段是表现为"申遗时代"对花山文化"异化消费"的调适而进入"理性消费"时期,第六个阶段是"后申遗时代"建立在生态文明类型上的异化消解,表现为文化自信的归结。在这六个阶段的发展演进当中,始终贯穿着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强大逻辑力量。(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祁志祥[4](2019)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文化理论演进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从事文化研究的学人中,深通西学的陆扬教授可以说是代表人物。他不仅翻译过不少西方当代文化经典着作,而且编写过许多研究和介绍西方当代文化热点的着作。立足于重点文本研究和个案研究,他展开了关于文化学原理和历史的纵横捭阖的整合。本世纪初,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0-09)
庄迪[5](2019)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面提出的重要指示。1938年,毛泽东首先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以及实际建设情况相结合,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科学真理,具有绝对发展科学思想。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许多磨难,文化自信力逐渐缺失。如何处理好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间的联系成为社会学家与当代中国关注的热点。就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的关联、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叁个方面,对以文化自信为前提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作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8期)
郑祥福,卢烁乐[6](2019)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着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陆扬[7](2019)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本书尝试叙写一部相对全面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史。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起步,延伸至当今后现代语境中以"法国理论"为代表的左翼文化话语。本书回归文本,分为六个板块: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二、从"第二国际"到列宁主义;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四、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思想;五、英国文化研究的轨迹;六、后工业时代的文化思想。本书试图展示出文化对国家机器(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胜利,臧志祥[8](2019)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解读齐美尔“文化悲剧”》一文中研究指出齐美尔作为一名出色的社会学家,以其极具远见的洞察力,敏感的捕捉到社会分工、货币、大都会等要素对主客观文化发展差异化的影响,另辟蹊径的阐述了关于资本主义文化悲剧的产生和不可避免。以货币经济为主导的大都市成为主客观文化的主要竞技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交往关系中充当媒介,正由于货币的这种可以将所有的不同价值的物化成量的不同,在货币面前,没有个性、特征,消除了一切事物的内核,人们趋向理性选择和看待事物。齐美尔阐述了大都市人性格及形成原因,反映出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心性结构,并表达出对现代社会压力下个体寻求个性表达方式的理解。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齐美尔"文化悲剧"并加以诠释,赋予"文化悲剧"以新的理解角度,对于文化深层次理解和把握提供更深度思考,为解决当代人的"精神贫瘠"提供探索路径。(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7期)
史苗苗[9](2019)在《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哲学在过去20年成为我国哲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之一。与此相适应,文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文化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一直是每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和价值追求,并在新的历(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宗欣怡,卢志宁[10](2019)在《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研讨会于2019年6月21—23日在大连举行。会议由四川大学"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合办。国内相关单位约80位专家学者与会,约50位学者作主题发言。(一)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思考。川大冯宪光教授认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或东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应回到思想源头、经典文本,回到最根本最具实践性的批判理论上。大连理工(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8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的关于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首先应搞清楚其研究对象,问题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开展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有利于推进文化问题的深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深入研究,也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问题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研究,遵循了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和国外、个别和一般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以上对于"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得怎么样"等问题的认识,我们研究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孟丽荣,孟保芹.论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及其内在困境[J].世界哲学.2019
[2].周向军.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为例[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9
[3].唐华清.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域观照下的花山文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4].祁志祥.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文化理论演进史[N].中华读书报.2019
[5].庄迪.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6].郑祥福,卢烁乐.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19
[7].陆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J].文艺研究.2019
[8].王胜利,臧志祥.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解读齐美尔“文化悲剧”[J].青年与社会.2019
[9].史苗苗.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J].林产工业.2019
[10].宗欣怡,卢志宁.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研讨会综述[J].学术交流.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