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携带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携带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陈金红,高原,冷时雨[1](2019)在《母体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0例作为黄疸组,根据母体乙型肝炎抗原(HBsAg)阳性情况分为HBsAg阳性组(18例)和HBsAg阴性组(132例),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类型及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溶血病及其他类型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BsAg阳性组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显着高于HBs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母体HBsAg阳性可能增加G6PD缺乏症发生率,并加重病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静,许晓英,裴建赢,王燕侠,刘青[2](2019)在《孕妇HBV携带状态与妊娠结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对新生儿结局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该院2010-2011年的出生队列,选取孕前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和内科并发症的孕妇6 070例为非HBV携带组,单纯乙肝HBsAg携带孕妇277例为HBV携带组,将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新生儿结局包括早产(PTB)、低出生体重(LBW)、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死胎和出生缺陷。孕妇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孕期贫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V携带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SGA、死胎、出生缺陷的风险性较非HBV携带组孕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与非HBV携带组孕妇相比,HBV携带组孕妇罹患ICP的危险性是非HBV携带孕妇的2. 01倍。尽管HBV携带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PROM、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HBV携带组孕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BV携带状态是ICP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对此类病人更多的关注,而孕妇携带HBV并不增加其他新生儿或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05期)
何海艳,吴伟慎,赵莹,张颖[3](2019)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低龄As C父母乙肝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乙肝防治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方法收集低龄As C,调查其父母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同时采用SCL-90、SAS、SDS量表对其父母进行测评,并探讨父母不同知晓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低龄As C父母乙肝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偏低,平均知晓率只有57. 90%。知晓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乙肝病人是传染源(100. 00%)、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80. 95%)等;而对于共同进餐(17. 1 4%)、握手拥抱(16. 19%)不会传播乙肝等知识点知晓率极低。男性(父亲)和文化程度高者知晓水平叫高(P <0. 05)。乙肝相关知识知晓高组其SCL-90总分和SDS得分均高于知晓率低组(P <0. 05)。在控制As C父母的人口学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后,低龄As C的父母其乙肝知晓水平对SCL90总分以及SDS得分产生影响(P <0. 05)。结论 As C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会对心理状态影响,应针对此特殊人群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为低龄群及家人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萧焕明,池晓玲,王嘉豪,施梅姐,杨雨齐[4](2018)在《社区慢性HBV携带者中医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社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基本特征、中医体质、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调查,探讨慢性HBV携带者在社区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建立慢性HBV携带者的社区中医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抽取100例慢性HBV携带者及非HBsAg阳性者。对两组进行个人信息、健康体检信息、中医体质分类、生存质量积分、心理状态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所有调查结果及数据在SPSS 19.0统计软件中建立人群原始数据库。结果两组在中医体质分型、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存质量的躯体健康、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心理卫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和AST水平、生存质量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慢性HBV携带者普遍存在中医体质偏颇、不同程度抑郁及焦虑、生存质量下降等问题;(2)因病情、体质、心理等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加强慢性HBV携带者的社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8年16期)
刘雪莹,彭欢,林曦,徐华生,黄旋平[5](2018)在《叶酸壳聚糖纳米粒携带DAC影响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叶酸偶联壳聚糖载药携带5'-氮杂-2'-脱氧胞苷(地西他滨,5-aza-2 deoxycytidine,DAC)纳米粒对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还原能力。方法:合成叶酸壳聚糖载药DAC纳米粒,测定其zeta电位,证实其是稳定颗粒后,用叶酸壳聚糖载药DAC纳米颗粒和DAC分别处理细胞,药物作用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p16基因m RNA的表达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p16的蛋白表达。结果:叶酸壳聚糖载药DAC纳米颗粒组与DAC组比较,p16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增高。结论:相同浓度下叶酸-壳聚糖载药纳米粒携带DAC比DAC具有更高效逆转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恢复p16基因和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郑东鸣,罗业飞,刘海燕,熊海燕,韩文晖[6](2016)在《孕妇HBsAg携带状态与产后首次喂养行为选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妇乙肝感染对产后首次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招募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到安庆市立医院就诊的住院孕妇,通过调查问卷及医院住院孕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收集血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产后1周时电话随访活产分娩孕妇,获取首次喂养行为信息,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乙肝感染与首次喂养行为的关联。结果共纳入1 826名孕妇。安庆市孕妇人群产后首次喂养以纯母乳方式为主(77.7%,1418/1826);HBeAg(+)/HBsAg(+)、HBeAg(-)/HBsAg(+)及HBsAg(-)3组孕妇产后首次喂养选择纯母乳方式的比例分别为70.8%(17/24),75.8%(91/120)和77.9%(1310/1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庆市孕妇人群分娩后首次喂养方式中,母乳喂养比例较高,未发现HBV的携带状态影响孕妇产后首次喂养行为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嘉豪[7](2016)在《基于社区队列研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特征、中医体质、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的中医体质、心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区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建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社区中医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队列建立的方法:与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医院取得联系,使用社区医院的健康档案库,选取2014年1月-12月份进行健康体检随访的人群,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00例合格的研究对象进入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以及非HBsAg阳性对照人群队列。2.队列基线调查的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天河区4个社区开展两队列的基线调查,调查对象为进入研究队列的人群,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进入队列人群进行基线调查。使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第一部分为两队列人群的一般情况,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实验室检测(肝功能、AFP);第二部分为中医体质、生存质量及心理评估,使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健康调查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第叁部分为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防治知识调查表。结果:1.基线特征:一般资料调查中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以31-50岁所占比率最高(56%),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大学叁个学历层次,分别所占比率为28%、41%、23%,婚姻状况以已婚所占比率最高(67%);非HBsAg阳性人群约为1.4:1,年龄同样以31-50岁所占比率最高(51%),文化程度亦集中在初中、高中、大学叁个学历层次,分别所占比率为25%、35%、28%,婚姻状况以已婚所占比率最高(90%)。两队列人群在锻炼频率(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及饮酒频率(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中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临床指标中两队列的ALT及AST均无差异性,而AFP正常的患者中,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的AFP值明显高于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P<0.01)。乙肝防治知识调查结果显示,乙肝的能否治愈、传播方式、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知晓率分别仅为39%、33%、37%;定期检查项目的知晓率为67%,仅4人认为需要每3个月或6个月进行检查,大部分患者随意决定复查的间隔时间;对于乙肝疾病的转归,77人次选择肝硬化,52人次选择肝癌,知晓率较高;对于乙肝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的认知及关注程度均偏低。2.体质分布特点: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中的中医体质分型各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为:气虚质21例(21%)、气郁质21例(21%)、阳虚质12例(12%)、瘀血质11例(11%)、痰湿质8例(8%)、湿热质7例(7%)、阴虚质5例(5%)、特禀质1例(1%),其体质分型以偏颇质为主,占86%;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中的中体体质分型各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为:平和质58例(58%)、痰湿质22例(22%)、阳虚质6例(6%)、阴虚质5例(5%)、湿热质4例(4%)、气虚质2例(2%)、气郁质2例(2%)、瘀血质1例(1%),其体质分型以平和质为主,占58%。两队列间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3.心理状态特点: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抑郁自评(SDS)得分为44.34±11.51,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得分为38.01±9.85,前者得分明显高于后者(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中轻度抑郁23例、中度抑郁7例,30%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轻度抑郁5例、中度抑郁2例,重度抑郁1例,8%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抑郁心理。两队列间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焦虑自评(SAS)得分为43.47±11.66,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得分为37.48±9.70,前者得分明显高于后者(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中轻度焦虑21例、中度焦虑5例、重度焦虑2例,28%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轻度焦虑12例、中度焦虑3例,15%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焦虑心理。4.生存质量: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的SF-36量表总得分为548.25±114.84,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总得分为620.57±61.29,前者得分明显低于后者(P<0.05)。在所包含的八个维度中,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各维度评分均值均高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其中,生理职能(PF)、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以及心理卫生(MH)4个维度的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1.乙肝病毒携带者偏颇体质的所占比重为86%,以气虚质(21%)与气郁质(21%)居多,说明这部分患者虽然肝功能正常,但并不能完全认为其处于健康状态,对于这部分患者临床医生不能忽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健康管理。2.乙肝病毒携带者抑郁及焦虑程度普遍高于非HBsAg阳性人群,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着重患者心理的评估及心理疏导以及时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3.根据患者体质状态、心理状态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邓雪辉,刘圆,周敏玲[8](2016)在《产妇乙肝病毒携带感染状态与新生儿传播的临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妇乙肝病毒携带感染状态与新生儿传播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 000名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将其分为4组,对比分析4组观察对象感染状态和新生儿传播情况。结果产妇自身HBV-DNA值与新生儿出生后HBs Ag阳性之间存在直接联系(P<0.05)。4组产妇乳汁感染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唾液感染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观察对象HBV感染方式、新生儿感染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后免疫措施,有助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降低,保证母婴安全。(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6年11期)
刘持佳,张建光[9](2015)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感染状态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感染状态与新生儿母婴传播的相关性。【方法】将115例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的产妇分为4组,对四组产妇的血清、乳汁以及唾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HBs Ab)、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HBe Ab)、乙肝核心抗体(HBc Ab)和HBV的病毒载量检测,并对婴儿在出生后的1 d内进行血液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的检测。【结果】大叁阳和小叁阳产妇乳汁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大叁阳所含有的乙肝病毒更高(P<0.05),但是在唾液当中并没有特异性差异。大叁阳和小叁阳产妇血液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大叁阳HBV的病毒载量更高,实验显示,大叁阳产妇的婴儿宫内感染率为14.3%。【结论】产后应使用联合免疫的手段,以减少新生儿乙肝的感染几率。大叁阳及HBV的病毒含量较高的产妇需要谨慎喂养,小叁阳患者哺乳时需要检验HBV的病毒载量,防止乳汁对新生儿的感染。(本文来源于《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蒋明芹[10](2015)在《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临床干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瘥防复"等内容。《素问·四气调神论篇》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素问·热刺篇》谓:"病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5年02期)
携带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对新生儿结局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该院2010-2011年的出生队列,选取孕前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和内科并发症的孕妇6 070例为非HBV携带组,单纯乙肝HBsAg携带孕妇277例为HBV携带组,将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新生儿结局包括早产(PTB)、低出生体重(LBW)、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死胎和出生缺陷。孕妇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孕期贫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V携带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SGA、死胎、出生缺陷的风险性较非HBV携带组孕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与非HBV携带组孕妇相比,HBV携带组孕妇罹患ICP的危险性是非HBV携带孕妇的2. 01倍。尽管HBV携带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PROM、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HBV携带组孕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BV携带状态是ICP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对此类病人更多的关注,而孕妇携带HBV并不增加其他新生儿或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携带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陈金红,高原,冷时雨.母体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19
[2].李静,许晓英,裴建赢,王燕侠,刘青.孕妇HBV携带状态与妊娠结局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3].何海艳,吴伟慎,赵莹,张颖.乙肝病毒携带者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
[4].萧焕明,池晓玲,王嘉豪,施梅姐,杨雨齐.社区慢性HBV携带者中医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J].广东医学.2018
[5].刘雪莹,彭欢,林曦,徐华生,黄旋平.叶酸壳聚糖纳米粒携带DAC影响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意义[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
[6].郑东鸣,罗业飞,刘海燕,熊海燕,韩文晖.孕妇HBsAg携带状态与产后首次喂养行为选择的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
[7].王嘉豪.基于社区队列研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8].邓雪辉,刘圆,周敏玲.产妇乙肝病毒携带感染状态与新生儿传播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
[9].刘持佳,张建光.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感染状态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
[10].蒋明芹.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临床干预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