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衣壳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V71,基因克隆,蛋白表达
核衣壳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梁婕,刘爱华[1](2019)在《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71衣壳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EV7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与纯化。方法:根据已知EV71全长核酸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VP1、VP2、VP3和VP4四个基因片段,对目的基因进行酶切并克隆至pET-14b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所获得的不可溶性蛋白经尿素裂解超声,亲和层析纯化,用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测序证实原核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可表达高纯度的四个蛋白,且蛋白大小与预计值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四个衣壳蛋白VP1、VP2、VP3和VP4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四个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手足口病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06期)
赵曦,刘明石,陈绮娴,陈奇丹[2](2017)在《手足口病病毒EV71衣壳蛋白VP1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幼童手足口病病毒EV71衣壳蛋白VP1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临床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收集604例手足口病幼童患者标本,培养病毒株并分离鉴定。采用RT-PCR扩增EV71及其VP1区基因,经基因产物测序分析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604例手足口病幼童患者标本中,男性患者369例(61.09%)和女性235例(38.91%);(34.60%).1~岁179例(29.64%),2~岁216例(35.76%)和3~岁209例(34.60%)。共分离出病毒129株,分离率21.36%,其中EV71 61株(占47.29%),CoxA16 28株(占21.71%),其他肠道病毒40株(占31.01%)。61株EV71的VP1区基因序列间核苷酸同源性95.7%~100.0%,氨基酸同源性97.3%~100.0%。与C4a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96.4%~98.9%,氨基酸同源性99.0%~100.0%。与CoxA16原始株G-10、A、B基因型代表株VP1区以及C4b、C5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66.0%~68.9%、78.6%~82.8%、83.2%~85.5%、95.2%~97.4%和84.5%~87.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1.4%~75.7%、90.5%~93.6%、95.1%~96.0%、99.0%~99.8%和97.6%~99.4%。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3~4岁男性幼童为主,且以EV71为主。所分离的EV71流行株属于C4亚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张祎,孙凯[3](2017)在《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YM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中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RT-PCR的方法从某兔场病死兔肝脏组织中分离到RHDV,命名YM株。克隆出衣壳蛋白VP60并测序,测序结果显示VP60全长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从Gen Bank下载包括EBHSV、RCV、RHDV共45条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世界不同地区RHDV分离株氨基酸保守性较高,可达94.1%~99.7%,EBHSV与RHDV氨基酸同源性约为75%,而RCV与RHDV的同源性>9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所选的RHDV可分为两个基因群,一组是包括WX-84的经典RHDV群,另一组是抗原变异RHDVa群,包括了除WX/84其余所有的中国分离株。总的来说RHDVa已经替代经典的RHDV在中国流行。(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7年04期)
陈洪明,马丹丹,金鑫,李太盛,邓雨青[4](2017)在《不同类型柑橘中黄脉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保守性及复制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柑橘品种对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变异的影响,将CYVCV毒株CQ01嫁接接种于4类共35个柑橘品种,对不同植株中CYVCV的衣壳蛋白(CP)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仅有少数位点发生了变异。运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柑橘品种中CYVCV的相对含量,发现甜橙类品种中CYVCV的相对含量最高,墨西哥来檬中CYVCV的相对含量最低。植株中CYVCV的含量与其症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韩新鹏[5](2016)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核衣壳蛋白VP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VP3基因沉默稳定细胞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目前疫苗免疫是防制该病的唯一途径。但是近年来由于超强毒株变异毒株的出现,使疫苗免疫的效果大打折扣,给家禽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VP3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核衣壳蛋白,是病毒的多功能蛋白,在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粒子装配、介导抑制宿主先天免疫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为深入研究VP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介导的致病机制提供有效的检测工具及细胞感染模型,本研究首先构建了VP3的原核表达载体,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VP3并纯化。以纯化的VP3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经筛选成功获得2株VP3单克隆抗体,mabVP3-1和mabVP3-2,都能很特异地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反应。腹水效价分别为1:32000、1:64000。VP3基因在不同株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序列中高度保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不同毒株VP3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并合成一系列shRNAs。首先以mabVP3-1介导的免疫印迹筛选方法在HEK293T细胞中测试这些shRNAs沉默VP3的效果。将其中沉默效果最佳的一条shRNA克隆到pLVX-IRES-Puro慢病毒表达载体上,与病毒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的包装。将包装好的慢病毒转导DF-1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14天后获得稳定表达shRNA的DF-1细胞系,利用免疫印迹和噬斑实验检测该稳定细胞系对病毒的敏感性。结果:(1)获得了2株针对VP3蛋白的鼠单克隆抗体,mabVP3-1和mabVP3-2,都能很特异地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反应;(2)构建了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3)得到了稳定干扰VP3基因的DF-1细胞系;(4)发现稳定细胞系对病毒蛋白的表达以及病毒的复制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获得了2株针对VP3蛋白的特异性鼠单克隆抗体;首次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了沉默VP3基因表达的稳定DF-1细胞系。该细胞系对IBDV病毒敏感性降低。这些结果为深入探索IBDV致病机制及防制方法提供新型的检测工具和细胞模型。(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6-11-01)
李小鹏[6](2016)在《小反刍兽疫全基因序列分析与核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反刍兽疫(Pest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其病毒主要危害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以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口疮、流鼻涕、腹泻等主要病症,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The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列为A类烈性重大传染病之一。小反刍兽疫病毒于2007年7月在我国西藏首次发现,相继在2013年新疆伊犁大爆发,引起大批量的山羊、绵羊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随后在我国20多个省、市大量流行、传播。各地的有关部门也重视了该病毒的危害性,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笔者于2014年春季在广东省某羊场送检的样本中首次检测到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并把该毒株命名为CH/GDDG/2014。本研究对其全基因组特征、N基因抗原活性等进行了研究,有助于了解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诊断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RT-PCR分11段重迭cDNA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基因全长序列获得PPRV全基因组,并命名为CH/GDDG/2014株,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收录的23条小反刍兽疫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CH/GDDG/2014株基因组含有15954个核苷酸,获得的全长序列比国外分离的毒株要多6个核苷酸(TCCCTC),由于这6个核苷酸的插入可能导致病毒滴度降低,对细胞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困难。该基因组包括六个开放阅读框(ORFs)分别编码核衣壳蛋白,磷蛋白,基质蛋白,融合蛋白,血凝素,和大聚合酶蛋白。与参考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2%?99.8%,其中发现CH/GDDG/2014株与China/XJYL/2013株同源性最高(99.8%),与KN5/2011同源性最低(87.2%)。小反刍兽疫病毒CH/GDDG/2014株与国内近2年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毒株均在系统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而与国外毒株处于不同分支。进一步表明目前国内流行的小反刍病毒亲缘关系较近,且主要以IV系流行。构建了PPRV的全长cDNA为拯救PPRV奠定了基础。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反刍兽疫N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pFastBac-PPRV-N,经测序正确,转化到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经过蓝白斑筛选转座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杆粒Bacmid-PPRV-N,转染生长良好的Sf9细胞,获取重组杆状病毒。通SDS-PAGE和WB鉴定N的蛋白的表达,且鉴定的条带与预期的相符。(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继洋,杨渡,韩盛,何丹,玉山江·麦麦提[7](2016)在《侵染新疆甜瓜的ZYMV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作为中国有名的瓜果之乡,其瓜类不仅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也日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新疆瓜果日益受到病毒病威胁,严重时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大幅度制约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病毒,为了对新疆不同主栽地区甜瓜(Cucumis melo)ZYMV进行生物防治和抗病毒甜瓜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扩增获得了新疆19个样点ZYMV分离物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序列,ZYMV分离物CP基因全长介于1 080~1 180 bp,编码253~301个氨基酸,蛋白质大小约33 k D。序列比对发现,ZYMV核酸序列的3'和5'非编码区末端保守性较低,编码区及其周围序列保守性较高,氨基酸序列的N端保守性高于C端。ZYMV同源性比对结果发现,病毒属于同一ZYMV基因型。通过核酸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可以将ZYMV分为4个亚组,亚组分离依据符合地区分布特性。根据对蛋白质理化性质,包括蛋白质的动力学、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分析得出,ZYMV均属于稳定性蛋白。结合新疆夏季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发现,其与对应地区ZYMV CP的疏水性指数和脂溶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相关性。分析认为,不同地区ZYMV CP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分离物所处地理环境有关。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获得19个样点ZYMV CP核酸序列以及CP特征,为今后以RNA干扰技术或基因组编辑技术培育抗病毒甜瓜,进行生物农药研发等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开展对植物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及探究环境与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初期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隋佳辰,于寒松,代佳宇,王向辉,郑言[8](2015)在《蜜蜂残翼病毒RT-PCR检测及衣壳蛋白VP1基因的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蜜蜂残翼病毒(DWV)的遗传变异特点,试验从吉林某地蜂场疑似蜜蜂残翼病的病蜂中初步分离得到1株DWV毒株,采用RT-PCR技术扩增VP1基因并对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的DWV毒株衣壳蛋白VP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左右;将此分离毒株DWV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的10个序列进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证实其与AB070959.1、NC_005876.1的同源性最近,而与HM067437.1、KJ437447.1的同源性最低。(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23期)
王向辉,宋战昀,郑言,隋佳辰,杨倩[9](2015)在《黑蜂王台病毒中国BQCV-JL1株衣壳蛋白V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黑蜂王台病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在吉林省内疑似蜜蜂黑蜂王台病病料中分离到1株BQCV毒株,记为中国BQCV-JL1(KP119603),对该分离株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VP基因。结果表明:V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报道的BQCV VP基因序列同源性在89%~99%之间。将VP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报道的17个序列进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其中与日本分离株4(AB605360)、日本分离株3(AB605359)、日本分离株2(AB605358)及日本分离株Ac1(AB638414)、日本分离株Am3(AB638413)、日本分离株Am2(AB638412)株同源性最高(99%),而与南非分离株(AF183905)同源性最低(89%)。(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21期)
胡海,钱琨,张丹阳,石亚运,张杰[10](2015)在《禽白血病病毒衣壳蛋白p27基因绝对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衣壳蛋白p27(ALV-p27)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通过设计ALV-p27特异性的荧光定量PCR引物扩增基因并制备质粒标准品,同时建立检测病毒衣壳蛋白p27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检测6日龄胚胎感染,1日龄出壳雏鸡不同组织中p27基因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LV-p27基因在1日龄雏鸡脑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而在胸腺组织中表达水平最低。研究建立的检测ALV-p27基因绝对定量PCR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5年20期)
核衣壳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幼童手足口病病毒EV71衣壳蛋白VP1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临床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收集604例手足口病幼童患者标本,培养病毒株并分离鉴定。采用RT-PCR扩增EV71及其VP1区基因,经基因产物测序分析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604例手足口病幼童患者标本中,男性患者369例(61.09%)和女性235例(38.91%);(34.60%).1~岁179例(29.64%),2~岁216例(35.76%)和3~岁209例(34.60%)。共分离出病毒129株,分离率21.36%,其中EV71 61株(占47.29%),CoxA16 28株(占21.71%),其他肠道病毒40株(占31.01%)。61株EV71的VP1区基因序列间核苷酸同源性95.7%~100.0%,氨基酸同源性97.3%~100.0%。与C4a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96.4%~98.9%,氨基酸同源性99.0%~100.0%。与CoxA16原始株G-10、A、B基因型代表株VP1区以及C4b、C5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66.0%~68.9%、78.6%~82.8%、83.2%~85.5%、95.2%~97.4%和84.5%~87.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1.4%~75.7%、90.5%~93.6%、95.1%~96.0%、99.0%~99.8%和97.6%~99.4%。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3~4岁男性幼童为主,且以EV71为主。所分离的EV71流行株属于C4亚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衣壳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梁婕,刘爱华.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71衣壳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J].中国医学创新.2019
[2].赵曦,刘明石,陈绮娴,陈奇丹.手足口病病毒EV71衣壳蛋白VP1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
[3].张祎,孙凯.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YM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中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分析[J].饲料博览.2017
[4].陈洪明,马丹丹,金鑫,李太盛,邓雨青.不同类型柑橘中黄脉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保守性及复制水平[J].园艺学报.2017
[5].韩新鹏.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核衣壳蛋白VP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VP3基因沉默稳定细胞系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6
[6].李小鹏.小反刍兽疫全基因序列分析与核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D].华南农业大学.2016
[7].李继洋,杨渡,韩盛,何丹,玉山江·麦麦提.侵染新疆甜瓜的ZYMV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6
[8].隋佳辰,于寒松,代佳宇,王向辉,郑言.蜜蜂残翼病毒RT-PCR检测及衣壳蛋白VP1基因的序列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9].王向辉,宋战昀,郑言,隋佳辰,杨倩.黑蜂王台病毒中国BQCV-JL1株衣壳蛋白V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10].胡海,钱琨,张丹阳,石亚运,张杰.禽白血病病毒衣壳蛋白p27基因绝对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家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