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音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配音翻译,创造性叛逆,《花木兰》,粤语配音
配音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向月怡[1](2019)在《电影配音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一文中研究指出影视作品正如一扇窗,不仅让国人领略异国风情,还能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世界范围内,影视产业持续不断地蓬勃发展;遗憾的是,影视翻译并没有齐头并进,而还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不仅起步晚,还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因此需要引起更多关注。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自1998年引进中国,并有叁个不同的配音版本,均受到相应观众群体的喜爱。国内对于《花木兰》配音翻译的研究不在少数,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台湾国语版和大陆普通话版,粤语版配音则无人问津。本文从创造性叛逆的角度评析香港粤语版《花木兰》的配音翻译,希望能为配音翻译研究——尤其是电影《花木兰》本身以及粤语配音的研究——增添新砖瓦。本文以《花木兰》粤语配音翻译为个案,根据钱绍昌教授提出的影视语言的特点和朴哲浩副教授提出的影视翻译原则,探讨创造性叛逆翻译策略在配音翻译中的适用性与问题。通过个案研究,作者发现(1)配音翻译需要创造性叛逆,其中的增译、有意识的误译、个性化翻译的翻译策略能使配音更符合影视语言的特点与翻译原则;(2)此版配音翻译中也存在不必要的“叛逆”(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吴晓倩[2](2019)在《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策略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分析对比配音与字幕翻译的策略角度切入,并结合视听翻译的相关理论与技巧,以期加深相关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对于视听翻译的认识,通过目的论视角下对两种翻译的探讨,弥补英语以外其他语种相关研究相对薄弱的缺憾。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同属于视听翻译,视听翻译有别于其他文本翻译,针对的是影视语言,具有一定特定性。此外,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虽同属视听翻译,两者存在着共性的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特性。对此译者就需要明确两者的异同之处,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而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注重的是使源语在目的语环境中按预定方式运作以达到某种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视听翻译亦是有目的的,它更关注译文和目的语受众,这恰恰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本文以西班牙语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的具体译例为语料,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的异同,归纳总结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视听翻译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嘉婷[3](2019)在《顺应论视角下《乱世佳人》电影配音翻译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配音翻译隶属于影视翻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原则的特殊性。口语化原则,语言个性化原则,声画同步原则是配音翻译的主要原则。本文作者基于个人对配音翻译及美国着名小说《飘》的兴趣,在顺应论的指导下,研究1 939经典好莱坞电影《乱世佳人》央视译制配音版本,参考李美华和傅东华两位译者的小说译本的人物台词对话翻译,探讨配音翻译特点及分析配音翻译译者因为顺应配音翻译原则及目的语语境或源语语境等因素从而做出的语言选择。顺应论是比利时着名语言学家Jef 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用学理论。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交际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在不同的意识程度指导下做出的语言选择的过程。案例归类是本论文主要的难题。原因一:本文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案例较多难归类。原因二:因为顺应论本身是一种综观现象,某些例子可能涉及至少两种以上的顺应现象。本文分析的配音翻译主要采取4种翻译方法:省略替代、归化异化、意译、改编。在顺应论指导下,本文作者还发现小说译本或央视译本还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作者发现口语化与即时理解是配音翻译译者考虑的首要因素。为使观众即时理解,不受干扰,配音翻译译者主要采取省略的翻译方法以顺应音画同步原则。当译者无法传达源语的信息,译者必须做出语言选择,采取改编以顺应目的语语境。(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郑建宁[4](2019)在《配音翻译在影视剧跨域传播中之必需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界定"译制片""影视翻译"等概念入手,介绍了外国影片在我国的译介模式,指出配音译制片和字幕片是如今的两大译制途径。针对配音译制是否已过时的疑问,首先分析该疑问产生的原因,探析配音译制不可或缺的缘由,指出配音译制片只是失去了昔日的垄断地位,在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在汉语影片的民族语译制以及在我国影片的国际传播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应重视影视翻译研究,推动民族语译制和影视剧对外译制,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宇梦[5](2018)在《以目的论比较《告别有情天》的字幕与配音翻译策略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字幕和配音为视听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中字幕和配音翻译为跨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国内视听翻译实践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但视听翻译的相关研究却远远滞后。译者如何平衡归化和异化,如何保证观众的视听体验,依然是一大挑战。鉴于国内字幕翻译表现良莠不齐,本文归纳了字幕和配音翻译流程,然后以电影《告别有情天》为例,统计了该影片的配音本和字幕本的翻译策略频次。基于翻译频次的分析,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句子和语篇层面翻译策略的异同。配音和字幕翻译策略的目的不同,致使译者采取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最后翻译的结果也完全不同。即便配音和目的相同,同一部影视作品,字幕译者和配音译者会因为字幕和配音的标准不同,采取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经过本文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1.字幕和配音译制的目的相同,翻译结果完全不同是因为字幕和配音有不同的限制;2.译者对译制片的翻译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应对电影有深刻的整体把握;3.不同类型的电影目的不同,翻译中采用的策略不同。(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10)
徐念珅[6](2017)在《电影配音英译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有幸在研一参与到一家北京影视剧翻译公司的工作中,随着公司一同成长,一同学习。笔者在这一过程中也意识到了影视剧翻译着实有大学问,有很多“疑难杂症”,当然也有很多应对的“妙招”。影视剧的翻译可分成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两块。两者虽然都是电影翻译,其实大相径庭。本文重点针对电影翻译中的配音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并会结合自己在公司遇到的正反案例展开对配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及合适的解决策略的探讨。文章的核心会探讨叁种常见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1.配音与电影口型不匹配的问题2.粗话翻译的问题3.影片专业性内容如何通俗表达的问题。希望在这个文化空前繁荣的年代,能够将自己的小小影片翻译心得跟大家分享。(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12-01)
姚群[7](2017)在《基于态度系统的《哈利波特》字幕与配音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外英文电影的大量引进,英汉电影翻译已成为翻译领域愈来愈重要的分支。电影翻译的两种主要类型分为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尽管电影翻译研究已经引起了翻译界的关注,至今仍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电影翻译。由于电影台词多为人物对话,人际意义的传达应是电影翻译的重要考量。然而,目前较少有学者从人际意义角度对电影翻译进行研究。评价理论,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这一研究的延伸和扩展,它关注着语篇中可以协调的各种态度。如今,评价理论已被运用到多种文本的语篇分析中,但在电影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却鲜有涉及。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人应用评价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则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作为研究电影字幕与配音翻译的理论基础和框架,并选择着名英文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作为案例,尝试分析态度系统在英汉电影翻译领域的应用价值,同时为电影翻译研究寻找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本研究以着名的英国奇幻作品《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30个片段的英文原话及其中文字幕和中文配音为语料(原声字幕版的中英文字幕均来自互联网上首屈一指的TLF(The Last Fantasy)字幕组,配音版则由上海电影译制厂出品),然后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的框架下,对电影原文和两种译文中情感、判断、鉴赏等态度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丰富案例,分别对比英文原字幕与其中文字幕、英文原声同其中文配音、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在人际意义构建方面的异同。为进一步提高电影翻译质量,本文还分别结合这两种电影翻译类型的各自特点,就如何达到翻译中的人际意义等效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态度的表达在电影情节的发展和引起观众共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情感、判断、鉴赏这叁种态度子系统在电影样本语篇中有着深刻体现,但叁种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原文中态度资源总数为531,其中判断资源206个占据最大比重39%。在表达特征方面,肯定态度资源远远多于否定资源,且大部分态度资源采用显性表达方式。通过进一步对两种译文的分析发现,尽管大多数人际意义在两种译文中都得到了重构,但两类译文与原文的态度资源较原文仍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人际意义甚至缺失。因此,把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运用到电影翻译中将有助提高字幕译文和配音译文的质量。若译者进一步考量电影台词中的态度资源,则有利于实现原文译文的人际情感意义等效。作为《哈利波特》电影字幕与配音翻译的对比研究,本文同时揭露了这两类译本在传达人际意义方面的异同。例如,配音翻译对态度资源的处理更加地道和符合译入语习惯,字幕翻译则更倾向于使用直译的方法保持忠实。总体而言,本文选取的两个译本能广为观众接受,但在原文的人际意义重新构建方面,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仍有各自的提高空间。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方面,将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作为电影翻译研究的分析工具,开拓了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和发展了此理论本身;另一方面,在英汉电影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实践中,可以借鉴评价理论的指导作用。对态度资源的分析将有助于译者全面理解电影文本,启示译者更加注重翻译过程中的人际意义等效,从而提高电影译作的总体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4)
魏忠莉[8](2017)在《美国电影《冥界警局》配音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告是以美国电影《冥界警局》配音翻译实践为基础,该影片已在东方影视频道播放。本文从影片来源和委托方要求开始,介绍了配音翻译的现状和剧本中常见的专业符号,通过与普通电影剧本的对比,分析了“配音剧本”的独特之处。影视配音翻译的语言特点有口语性和文化性,在翻译该电影的过程中,笔者以“达”为翻译标准,采用多种翻译技巧灵活处理影片中的口语和禁忌语。确保译文简洁准确的同时,恰当传递电影中的流行文化,符合译制片的市场需求。通过总结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笔者做出了深入剖析和思考。本部美国电影的翻译难点主要体现在“口型一致”、个性化语言和背景声音的技巧探索叁个方面。保持口型一致是检验“配音翻译”质量的重要准则,翻译过程中,译文必须与画面节奏和人物口型保持一致。个性化语言能够体现出人物角色的鲜明形象,翻译时应结合该角色独有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正确处理个性化语言,不仅保留了影片的喜剧效果,还能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背景声音在电影中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充分掌握专业用语的概念,对背景声音中的语气说明和“水词”两大难点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技巧。通过本次实践,笔者充分认识到,为了呈现优秀的译文,译者不仅要提高专业素养,增强跨文化意识,还要考虑满足受众需求。(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卉颖[9](2017)在《顺应论视角下的动画电影配音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影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日渐深入,近十年来,配音动画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绘声绘色的中文配音不仅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片的内容和主旨,也勾勒出角色的独特个性,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鉴于配音动画片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少年儿童,他们对英文或其他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动画片配音脚本的翻译及后期配音都会对配音版动画片的整体质量与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动画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有趣,形式丰富,对于那些并未精通外语的中国儿童来说,配音动画片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贴心的选择。配音动画片以一种简单有趣的方式,将国外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给观众,成为了小朋友们了解异国文化和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让他们在娱乐中接触和感受国内外的文化差异,了解国外的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因此,动画片的配音译制对于国内外跨文化交流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配音动画片发展空间广阔,而且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电影界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国内外对于动画配音译制的研究依然悬殊。国外翻译界对配音译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文献也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相对较为有限,尤其对动画片这一特殊的电影类型,更是鲜有涉及,也没有足够系统的理论和原则来指导动画片的配音译制。本文以十部深受国内儿童喜爱的美国动画片中文配音版为例,从配音与配音动画片的定义、主要特点、制约因素、配音原则等方面着手,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和例证,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配音动画片语言的顺应性,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对其中的语言进行深入的剖析与鉴赏,为动画片的配音译制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动画片语言的瞬时性和简洁性、配音译制模式的制约性以及儿童有限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动画片的配音译制需要作出一定的变通和顺应。一方面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另一方面应尽量迎合儿童的心理,生动幽默,避免暗含暴力、色情、粗俗的词汇,同时要顺应译入语文化习惯、顺应社会的整体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并与时俱进,使用具有时代性的表达,减少语言上的代沟。(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邢玮[10](2017)在《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影视配音翻译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影和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需要,影视翻译(AVT)在近年来已经开始稳步发展,并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各种形式的影视翻译中,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是电视和电影中最常用的两种形式。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配音翻译策略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屏幕翻译(包括配音和字幕)进行简要综述,进而对配音翻译的策略进行研究,并试图从当前的实践中总结出最佳实践策略。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问题包括:1)限制配音翻译的因素有哪些?2)基于这些限制,目前的英汉配音翻译和汉英配音翻译实践中采用了哪些策略?3)影响配音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有哪些?4)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配音影片?本研究基于一个自制添加标记的语料库对叁部配音版中国影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和叁部配音版的英文影片(例如,《疯狂动物城》)进行研究,而非仅用传统的文本分析法。收集的文本数据在微软Excel表格中对齐后,导入TransAnnotation软件。叁名标在软件内对台本进行标记并添加备注。标记后,将标记文件导出微软Excel表格格式。每部影片都由两位标进行标记,对比两份标记文件,标讨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最终达成一致。之后用软件导出标签标记数量的表格。分析文本数据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配音翻译主要受五种同步因素的制约,包括口型同步、动作同步、时间同步、内容同步和角色同步。2)删减、改编和增译是影视翻译的基本策略。3)除译者自身的能力之外,还有诸多因素影响配音翻译策略的选择,包括沟通的经济原则、文化的不可译、配音机制、电影行业、译制腔以及整个电影多元系统。4)学者、译者和观众应该将配音翻译整体视为对电影体验的翻译而非简单的文本翻译。(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15)
配音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分析对比配音与字幕翻译的策略角度切入,并结合视听翻译的相关理论与技巧,以期加深相关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对于视听翻译的认识,通过目的论视角下对两种翻译的探讨,弥补英语以外其他语种相关研究相对薄弱的缺憾。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同属于视听翻译,视听翻译有别于其他文本翻译,针对的是影视语言,具有一定特定性。此外,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虽同属视听翻译,两者存在着共性的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特性。对此译者就需要明确两者的异同之处,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而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注重的是使源语在目的语环境中按预定方式运作以达到某种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视听翻译亦是有目的的,它更关注译文和目的语受众,这恰恰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本文以西班牙语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的具体译例为语料,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的异同,归纳总结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视听翻译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音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向月怡.电影配音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2].吴晓倩.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策略对比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3].李嘉婷.顺应论视角下《乱世佳人》电影配音翻译研究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郑建宁.配音翻译在影视剧跨域传播中之必需性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
[5].孙宇梦.以目的论比较《告别有情天》的字幕与配音翻译策略异同[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6].徐念珅.电影配音英译中常见问题及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7].姚群.基于态度系统的《哈利波特》字幕与配音翻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8].魏忠莉.美国电影《冥界警局》配音翻译实践报告[D].上海师范大学.2017
[9].李卉颖.顺应论视角下的动画电影配音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10].邢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影视配音翻译策略探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