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花(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内科81001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86-02
【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37例血管并发症中局部皮下血肿21例(56.8%),股动静脉瘘5例(13.5%),静脉血栓形成2例(5.4%),假性动脉瘤9例(24.3%),均得以有效控制。结论重视视术前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和减少经股动脉途径PCI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股动脉并发症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PCI)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其具有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的优点,是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1]。虽然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国外广泛开展,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途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
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由于术中操作不当及观察不及时,加之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使PCI所致的血管并发症时有发生[2]。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住院的时间和费用。为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本研究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行股动脉途径PCI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742例,共发生血管并发症患者37例(4.98%),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14.3岁。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2例。
2.方法。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凝剂,依据情况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口服。患者均为右侧经皮股动脉穿刺,鞘管为5~7Fr。选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股动脉搏动处为穿刺点,术后4~6h拔鞘管,根据凝血时间,术后继续用抗血小板药物。
3.结果。37例经股动脉途径PCI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局部皮下血肿21例(56.8%),大小为2cm×3cm~5cm×6cm,平均3.8cm×4.1cm;股动静脉瘘5例(13.5%),瘘口大小0.2cm~0.4cm,平均0.34cm;静脉血栓形成2例(5.4%);假性动脉瘤9例(24.3%),瘤体大小为5cm×6cm~7cm×8cm,平均4.5cm×4.0cm;上述并发症均得到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37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出院。
二、原因分析
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多与穿刺部位欠妥、重复穿刺、压迫止血不当,术中应用抗凝剂,术后肢体活动不当及病人自身因素(如高龄、女性、服抗凝剂、高血压、糖尿病)有关[3]。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与患者血脂、血液粘稠度异常,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时间过长、过紧;患肢制动时间过长和高龄等因素有关。
及时发现并处理上述并发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痛苦及经济费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专科知识水平及提高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尤为重要[4]。
三、护理
1.穿刺口渗血、血肿的护理
操作时避免反复穿刺,争取一次成功,术后密切观察。术后穿刺局部有进行性发展的渗血及血肿则应提前拔管,挤压血肿使之消散,然后加压包扎。对已拔管者,要拆除弹性绷带,重新徒手压迫至无出血后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h,注意压迫着力点,穿刺肢体制动12h,并进行适当的药物调整,必要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除外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一般可自行吸收,临床可酌情使用硫酸镁热敷或频普仪局部照射。本组17例皮下血肿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均能自行吸收。
2.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临床表现为腹股沟部位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需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明确诊断。假性动脉瘤是一种不稳定病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破裂大出血、动脉闭塞、肢体缺血等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中应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假性动脉瘤后应迅速处置,本组9例在超声引导下定位,采用手指探头垂直加压压迫破口或通道直至破口内无血流通过,瘤腔多可自行闭塞;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动脉通道和瘤体情况,随时调整压迫力量和方向,直到破口或通道闭塞[5]。本组9例患者中7例压迫成功,2例压迫治疗失败者行瘤腔内凝血酶注射后瘤腔闭塞。瘤腔闭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患肢制动24h,72h后超声复查未见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并发症。随访半年未复发
3.动静脉瘘的护理。
此类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可出现震颤,听诊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如瘘口较大患者还可出现可出现心动过速或脉压差增大等表现,需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明确诊断。术后应监护心电、血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本组3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成功。
4.静脉血栓的护理
PCI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出现下肢肿胀,需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明确诊断。一经确诊,应给予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在用药期间尽量避免一些有创伤性检查,对注射穿刺部位按压时间相对延长。在急性期由于新鲜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不紧极易松脱,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患者活动,防止血栓脱落,并嘱患者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同时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情况[2]。
讨论
随着PCI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因其穿刺部位出血少,穿刺点便于加压包扎、不易感染,术后不需卧床及严格制动,减少了术后绝对卧床带来的不便,也避免了皮下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那些上肢血管解剖异常、血管迂曲经桡动脉途径操作失败的患者仍需行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
出血、皮下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静脉血栓等是经股静脉PCI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本组血管并发症比率为4.98%。血管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如穿刺处疼痛,腹股沟及大腿处出现肿块,长时间卧床,加用止血药及输血等。
因此,除术者要加强穿刺和压迫技术的培训,提高术中穿刺技术,术中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外,在血管并发症防治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发生血管并发症概率高的患者有预见性地护理,及时发现情况早期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李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2-23.
[2]蔡秀华,陈贤娣.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38-1040.
[3]潘宁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37-839.
[4]王丽姿,傅晓华.冠脉内介入术后穿刺口血肿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14.
[5]尹慧娟,赵国强,金仁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15):63-64.
[6]朱志红.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4):160.
[7]马玲玲,沈东,杨青.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严重血管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4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