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增重论文-李军,姚吉龙,牛建民

孕期增重论文-李军,姚吉龙,牛建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孕期增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性

孕期增重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姚吉龙,牛建民[1](2019)在《孕妇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孕妇妊娠前BMI、妊娠期间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入院的2780例孕妇纳入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队列研究法以及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347例(12.48%),大于胎龄儿268例(9.64%),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并发症,孕妇孕周、孕妇妊娠前BMI以及孕妇妊娠期间增重均可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妊娠前低体重、妊娠期间增重不足可增加发生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妊娠前肥胖/超重、妊娠期间增重过多则可增加发生大于胎龄儿的风险,且调整除孕妇妊娠前BMI和孕妇妊娠期间增重的其他变量后,得出同样结论;采用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后显示,孕妇妊娠前BMI、妊娠期间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无交互作用。结论孕妇妊娠前BMI、妊娠期间增重均可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即孕妇妊娠前超重或体重过低,妊娠期间增重不足或过多,都可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不符合胎龄这一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二者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并不存在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9年11期)

王锐,张婷[2](2019)在《孕期膳食能量摄入与孕期增重及不良妊娠结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正常孕妇孕期膳食能量摄入与孕期增重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首次产检孕妇306例问卷调查。结果:306例孕前体重52.7±7.9 kg,分娩前体重69.7±8.6 kg,孕期增重16.8±4.0 kg。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供的孕晚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按否达到推荐摄入量标准,随着孕妇总能量摄入、分娩孕周、妊娠年龄和孕期运动等增加,孕期增重逐渐增加,文化程度较低者孕期增重增加(P<0.05)。将孕妇孕期增重按叁分位数处理,分别为11.0~15.0 kg 75例、15.1~19.0 kg 109例、19.1~23.0 kg 122例,各增重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和低体重儿等情况,随着孕期体重增加孕妇不良结局增加,剖宫产、胎儿窘迫比例增高(均P<0.05)。结论:孕前体质指数正常孕妇孕期膳食能量摄入越多,孕期增重越高,且可影响妊娠结局。(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钟春蓉,陈仁娟,周雪贞,张玉,黄莉[3](2019)在《中国城区妇女孕期增重适宜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孕期体重增长适宜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于武汉市加入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的单胎足月产孕妇6998人,于孕8~16周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既往病史等资料并测量体重及身高。分娩前测量产前体重;分娩后通过医院记录收集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及身长等信息。采用限制性叁次样条回归模型分别拟合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关系曲线,寻找各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较低的增重范围作为同济推荐值。将孕期增重的P25~P75作为百分位数法孕期增重推荐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以同济和百分位数法推荐孕期增重适宜值为参照,分析孕期增重过多或不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不同孕前体质指数组各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的孕期增重范围分别为:低体重组12. 0~17. 0 kg、正常体重组9. 0~14. 0 kg、超重组7. 0~11. 0 kg,以此作为孕期增重的同济推荐值。百分位数法孕期增重推荐值分别为:孕前低体重组14. 0~19. 0 kg、正常体重组13. 0~19. 0 kg、超重组10. 8~18. 0 kg及肥胖组9. 0~15. 8 kg。(2)与同济增重适宜组相比,增重过多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分别为大于胎龄儿(OR=2. 94,95%CI 2. 31~3. 73)、巨大儿(OR=3. 13,95%CI2. 38~4. 13)、剖宫产(OR=1. 53,95%CI 1. 38~1. 71)及妊娠高血压(OR=2. 18,95%CI 1. 50~3. 17);增重不足组发生的风险为小于胎龄儿(OR=1. 82,95%CI 1. 32~2. 53)。按百分位数法推荐值分组,相应的风险值分别为大于胎龄儿(OR=2. 11,95%CI 1. 76~2. 54)、巨大儿(OR=2. 16,95%CI 1. 76~2. 65)、剖宫产(OR=1. 53,95%CI 1. 36~1. 72)、妊娠高血压(OR=1. 39,95%CI 1. 02~1. 90)及小于胎龄儿(OR=1. 60,95%CI 1. 29~1. 98)。结论推荐中国孕妇孕期增重分别为:孕前低体重者12. 0~17. 0 kg、正常体重者9. 0~14. 0 kg及超重者7. 0~11. 0 kg。(本文来源于《2019年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10-01)

周凤鸣,鲍妍宏,吴成,杨柳青,张亦奇[4](2019)在《成都市孕前体质指数正常孕妇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孕妇各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389名孕前BMI正常的孕(12±1)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线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分别于孕(28±1)周及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各孕期增重速率,并参照美国IOM(2009)孕期增重推荐标准进行分类。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妊娠期糖尿病(GDM)、分娩方式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孕早、中、晚期增重速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早期增重过缓率和过快率分别为50. 7%及31. 8%,孕中、晚期增重过快率分别高达68. 5%及57. 8%。控制孕妇年龄、孕次及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晚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晚期增重过缓(OR=2. 48,95%CI 1. 18~5. 23)和过快组(OR=1. 76,95%CI 1. 02~3. 03)剖宫产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与孕早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快组发生GDM风险明显增加(OR=2. 55,95%CI 1. 03~6. 28);未观察到各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早产的影响(P> 0. 05)。结论孕期增重速率异常会增加剖宫产、GDM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2019年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10-01)

狄海红[5](2019)在《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情况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分娩的女性1 600例为对象进行分析,收集孕妇一般资料、以往妊娠情况、疾病史。结果年龄≤24岁以及≥35岁、非初产、文化程度低、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可能性更高,P<0.05;孕前BMI水平越高,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就越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幅度越大,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可能性越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24、孕期增重过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BMI<18.5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保护因素,所以对于孕妇应该注重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情况的监测,做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工作。(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宋静思,程道梅,唐国珍,冉风萍,杨旭[6](2019)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关系的两种标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备孕期妇女的营养状况与孕育新生命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增重过多对妇幼健康均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依此做出相应的科学指导对良好妊娠结局及减少或避免孕期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比较不同分类标准下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为制定孕期体重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结合医院病历系统收集627例单胎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数据,根据WHO及中国BMI划分标准将孕产妇分为体重过轻组、正常组、超重肥胖组。采用美国IOM(2009)标准对孕期增重进行划分和评价。比较WHO和中国标准下,孕妇体重、孕期增重的分布及各组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两标准下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国标准下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期增重过多者比例均较高。孕前超重肥胖组和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的出生率均最高,但中国标准(15.3%,11.4%)均高于WHO标准(10.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3),且中国标准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5)而WHO标准下,组间差异不明显(p=0.073,0.424)。两标准下孕期增重不足组低体重儿出生率均最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3),而两标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国5.8%,WHO 5.9%)。结论中国BMI分类标准对于保障中国妇幼健康可能更有指导意义,但尚需更大样本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蔡聪捷,董洪利,庞欣欣,张亦奇,兰茜[7](2019)在《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速率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成都市某叁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于纳入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及生活方式(孕前是否吸烟、饮酒)等基本信息,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于孕24-28周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孕期膳食模式,并获得其膳食模式得分。分别在纳入时、孕24-28周、孕32-36周及分娩前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速率及孕中、晚期增重速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004例,孕中期膳食模式主要为叁类:(1)传统型膳食模式(以大米、浅色蔬菜、畜肉、杂豆为主);(2)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以糖及含糖饮料、薯类、蛋糕甜点、禽肉、水产、油炸食品为主);(3)奶蛋全谷物型膳食模式(以奶类、蛋类、全谷物、坚果、菌藻类、水果为主)。研究对象孕期总增重速率平均为(0.34±0.11)kg/w,孕中期增重速率平均为(0.40±0.17)kg/w,孕晚期增重速率平均为(0.50±0.25)kg/w。控制孕妇年龄、孕前BMI、能量及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得分与孕期总增重速率及孕晚期增重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0.009,95%CI:0.002-0.016,P=0.008;?=0.019,95%CI:0.004-0.034,P=0.015),传统型膳食模式得分与孕期总增重速率呈负相关关系(?=-0.007,95%CI:-0.014--0.001,P=0.034)。未发现奶蛋全谷物型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速率具有相关性。结论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速率有关,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可增加孕期总增重速率及孕晚期增重速率,而传统型膳食模式可降低孕期总增重速率。(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林丽华[8](2019)在《双胎妊娠中晚期孕期增重速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孕期不同阶段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一步利用ROC曲线探索适宜的孕期增重速度范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931例孕前体质量正常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不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进一步运用ROC曲线探索适宜的增重速度范围。结果 (1)根据IOM孕期增重标准,931例双胎妊娠的孕产妇孕期体重增加符合IOM指南的有423例(45.4%),增加不足的有405例(43.5%),增加过多的有103例(11.1%)。(2)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孕期增重符合IOM指南的孕妇相比,在调整年龄、孕前BMI、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后,未发现孕中期增重速度与妊娠结局之间存在关联。孕晚期增重速度过慢或过快均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孕晚期增重过慢是妊娠期糖尿病(OR=2.17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3.059)、胎膜早破(OR=1.627)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5.149)的危险因素,是子痫前期(OR=0.499)和剖宫产(OR=0.560)的保护因素。孕晚期增重过快能发生子痫前期(OR=1.900)和产后出血(OR=2.261)的风险增高。(3)ROC曲线结果显示,孕晚期增重为(0.57-0.71)kg/周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论孕期体重增长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孕期增重与母婴结局密切相关,尤其是孕晚期的增重速度,其增加过快或过慢均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人群的双胎孕期增重指南。(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林英英,林娟,徐立波,修晓燕,张蓉华[9](2019)在《1985年与2017年福州市主要城区妊娠妇女孕期增重 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1985年与2017年福州市鼓楼区和台江区妊娠妇女的孕期增重状况与分娩情况,对比分析前后32年间孕期体重增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为掌握人群孕期营养情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分娩单胎初产妇信息通过省级妇幼卫生信息系统随机抽取福州鼓楼区与台江区常住人口,1985年资料来源于1985年福州城区妊娠期流行病学调查,两组均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人群。对两组人群的孕前体重、身高、BMI、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c~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收集研究对象共2393例,其中1985年1138例,2017年1255例。2017年孕妇的孕前体重、身高、孕前BMI、孕期增重(分别为51.91±7.32Kg、161.15±4.79cm、19.98±2.55、14.90±3.96Kg)均高于1985年(分别为48.83±5.81Kg、158.85±5.19cm、19.31±2.26、10.74±4.49Kg,t值分别为11.443、11.287、6.808和23.357,P值均<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由1985年的(3153.91±429.79)g升至2017年的(3333.73±393.74)g,(t=10.636,P<0.001),巨大儿发生率由2.7%升至4.9%(x~2=7.847,P=0.005),而低出生体重由4.3%降至1.6%(x~2=15.678,P<0.001)。单胎初产妇剖宫产率2017年为12.6%,较1985年10.2%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该地区围产期保健水平有所提高,但孕期超重人群比例明显增加,合理通过孕期体重管理,积极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减少孕期超重的发生,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巨大儿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邓宇晨,洪倩,孙幸幸,段淑培,杨雨程[10](2019)在《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关系,为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开展孕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知信行理论设计问卷,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叁市0~2岁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共计调查叁市0~2岁儿童母亲1050人,有效应答1010人(96.2%)。孕期低体重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正常体重组(χ~2=8.25,P<0.05),低于超重组(χ~2=3.96,P<0.05)。孕期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增重合适组(χ~2=6.234,P<0.05),孕期增重过多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01)。孕前正常体重妇女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孕期增重合适组(χ~2=6.75,P<0.01)。孕期增重过多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其他两组(P<0.01,P<0.05)。结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孕前BMI过高和孕期增重过多是生产巨大儿的重要危险因素。孕妇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孕期增重,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孕期增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正常孕妇孕期膳食能量摄入与孕期增重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首次产检孕妇306例问卷调查。结果:306例孕前体重52.7±7.9 kg,分娩前体重69.7±8.6 kg,孕期增重16.8±4.0 kg。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供的孕晚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按否达到推荐摄入量标准,随着孕妇总能量摄入、分娩孕周、妊娠年龄和孕期运动等增加,孕期增重逐渐增加,文化程度较低者孕期增重增加(P<0.05)。将孕妇孕期增重按叁分位数处理,分别为11.0~15.0 kg 75例、15.1~19.0 kg 109例、19.1~23.0 kg 122例,各增重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和低体重儿等情况,随着孕期体重增加孕妇不良结局增加,剖宫产、胎儿窘迫比例增高(均P<0.05)。结论:孕前体质指数正常孕妇孕期膳食能量摄入越多,孕期增重越高,且可影响妊娠结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孕期增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姚吉龙,牛建民.孕妇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J].中国病案.2019

[2].王锐,张婷.孕期膳食能量摄入与孕期增重及不良妊娠结局[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

[3].钟春蓉,陈仁娟,周雪贞,张玉,黄莉.中国城区妇女孕期增重适宜值研究[C].2019年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9

[4].周凤鸣,鲍妍宏,吴成,杨柳青,张亦奇.成都市孕前体质指数正常孕妇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C].2019年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9

[5].狄海红.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J].医药论坛杂志.2019

[6].宋静思,程道梅,唐国珍,冉风萍,杨旭.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关系的两种标准比较[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蔡聪捷,董洪利,庞欣欣,张亦奇,兰茜.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速率关系的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林丽华.双胎妊娠中晚期孕期增重速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林英英,林娟,徐立波,修晓燕,张蓉华.1985年与2017年福州市主要城区妊娠妇女孕期增重比较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邓宇晨,洪倩,孙幸幸,段淑培,杨雨程.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孕期增重论文-李军,姚吉龙,牛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