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归隐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清照,陶渊明,词,归隐思想
归隐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韩珊珊,刘宇丹,李亚[1](2019)在《试论李清照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清照的家庭氛围以及读书经历使她既有"闺中秀"的清婉还有"林下风"的豪气,融入士大夫群体生活并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建"归来堂"、"易安室"皆来自陶渊明归隐之意,公爹与父亲身处新旧党争的漩涡给赵李家族带来沉痛打击,这一时期她患得患失,词中归隐思想明显增多。(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4期)
隋胜男[2](2018)在《论韩琦晚年诗歌的归隐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韩琦作为北宋一代名臣,曾为相十载,辅赞叁朝。晚年于地方任职,其诗歌中反映出明显的归隐思想,上古仙人、老庄、寺院、禅语、陶渊明、白居易等均较多出现在其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的形成离不开韩琦的个人经历、性格爱好和交往人物,同时又与宋代叁教合一的思想背景及文坛的风气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7期)
周康[3](2018)在《论王维《渭川田家》中的“归隐”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渭川田家》诗是其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在后世中也有着极高评价。这首诗以"归隐"为主题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王维较为复杂的仕宦经历。他在诗中对田园农家生活美丽的描绘,也是对复杂多变的仕宦生活的衬托,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这种简单纯朴的农家生活的深切向往。(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0期)
贺相雨[4](2018)在《司空图归隐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司空图的隐居,综观学者研究成果,多认为他是迫于无奈而退隐。其实这只是他隐居的一个客观原因,即外因。而导致他最终走向隐居其实是由他主观原因决定,即内因。司空图的隐居路是坎坷的,有序幕,有开端,有高潮,有结局,他是一步一步走向归隐的。后人称司空图为隐逸诗人,通过其人其诗的分析可见,他的归隐其实包含了复杂的心理,本文通过其人其诗来一窥司空图的归隐思想。(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8年03期)
张何斌[5](2017)在《论贾政形象的内在矛盾——兼谈《红楼梦》中的“归隐”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里的贾政虽非核心人物,但在他身上寄托了传统中国人"归隐"的理想。书中不少细节直接或间接体现了这一理想,而作者设置这些细节的事件具有一定的思想逻辑性,这使《红楼梦》一书成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人乃至古今无数中国人的某种精神寄托。"归隐"理想从我国传统社会文人直到当下现实生活的发展有一条较为清晰的线条。因此,《红楼梦》仍具很大的现实意义,因而拥有永恒的魅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赵敏[6](2016)在《论元散曲月意象中的归隐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较之以往,月意象在元散曲作家的笔下其内涵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这种独特性主要是将月意象设置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即与归隐题材结合。在散曲月意象描写的基础之上,通过整理得出其蕴含的归隐思想,最后回溯探究其归隐思想产生的原因,从而整体上把握散曲文人的归隐思想。(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林阳华[7](2014)在《沈辽与陶渊明归隐思想异同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沈辽与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士人不同,他既在精神上与陶渊明契合,又在形迹上仿效之,最终走上了归隐的道路。沈辽与陶渊明的归隐都受道家委运任化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沈辽参杂着道教的以归隐求长生不老的思想,这与陶渊明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无神论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晋彪[8](2013)在《论金庸笔下的世外桃源及其归隐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庸武侠小说刻画了多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具有丰富的自然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归隐是对恩怨情仇、儿女情长的逃避。主人公这种归隐趋向于逃离自我遭遇所带来的麻烦和无法释怀的情感,归隐世外桃源是把空间和时间留给自己思考和参悟生活;而历朝各代人士的归隐则更侧重于社会责任方面,归隐是对当朝政治不满无声的反抗,也是对自己人生抱负无法实现一种无奈。(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李松石[9](2010)在《晁补之“遣怀词”及归隐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遣怀词"界定入手,认为晁补之的"遣怀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花间"词体传统模式,又能"将自己身世打入词中",对苏轼以来的词体雅化趋向作出有益贡献。在梳理晁的"遣怀词"同时,对其归因思想基础作以简单论述。(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0年12期)
褚超[10](2010)在《陶渊明在公元四二零年——小议陶渊明归隐思想复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四二零年,晋宋易代,"五十而知天命"的陶渊明,放弃了归隐以待其时的念头,顺天应时,完成了向彻底超脱世俗的隐士的转变。本文以公元四二零年为界,试叙述这一变化。(本文来源于《当代小说(下)》期刊2010年06期)
归隐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琦作为北宋一代名臣,曾为相十载,辅赞叁朝。晚年于地方任职,其诗歌中反映出明显的归隐思想,上古仙人、老庄、寺院、禅语、陶渊明、白居易等均较多出现在其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的形成离不开韩琦的个人经历、性格爱好和交往人物,同时又与宋代叁教合一的思想背景及文坛的风气有着密切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归隐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韩珊珊,刘宇丹,李亚.试论李清照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接受[J].青年文学家.2019
[2].隋胜男.论韩琦晚年诗歌的归隐思想[J].名作欣赏.2018
[3].周康.论王维《渭川田家》中的“归隐”思想[J].北方文学.2018
[4].贺相雨.司空图归隐思想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
[5].张何斌.论贾政形象的内在矛盾——兼谈《红楼梦》中的“归隐”思想[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7
[6].赵敏.论元散曲月意象中的归隐思想[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
[7].林阳华.沈辽与陶渊明归隐思想异同论[J].鸡西大学学报.2014
[8].晋彪.论金庸笔下的世外桃源及其归隐思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9].李松石.晁补之“遣怀词”及归隐思想探析[J].理论界.2010
[10].褚超.陶渊明在公元四二零年——小议陶渊明归隐思想复杂性[J].当代小说(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