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轨道进程论文-魏玲

第二轨道进程论文-魏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第二轨道进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第二轨道进程,关系网络,清谈,非正式性

第二轨道进程论文文献综述

魏玲[1](2010)在《第二轨道进程:清谈、非正式网络与社会化——以东亚思想库网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轨道进程是有官方背景的专家学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目的是为国家间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作者假设,第二轨道进程通过社会关系和议题联系将相关行为体编织到关系网络之中,通过非正式性清谈实现相关行为体的网络成员化,通过知识共享和规范社会化在各议题领域建立共同体,并以此塑造体系层面的规范结构;第二轨道进程与规范结构之间的持续双向互构过程是体系层面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东亚思想库网络为案例,作者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0年02期)

魏玲[2](2008)在《第二轨道进程:规范结构与共同体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近年来东亚合作中颇受关注的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现象出发,试图回答第二轨道进程对于地区共同体建设所起的作用的问题。论文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第二轨道外交、第二轨道进程(包括制度性第二轨道进程和规范性第二轨道进程)、认知共同体和跨国倡议网络理论,认为它们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都不足以说明东亚合作中以NEAT为代表的第二轨道现象。论文界定了叁个关键概念,即第二轨道进程、规范结构和共同体。第二轨道进程是由有官方背景的学者参与的非官方互动进程,目的是为官方合作提供智力支持。第二轨道进程是主体间性互动的建构进程。规范是行为体和结构互动互构过程中的媒介和关键要素。规范结构是一个规范体系,也是动态的规范体系建构过程,它由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规范定义。社会规范是比法律规范更深层次的规范,因此可以说规范结构是以社会规范为主导的文化结构。共同体建设是持续的认同建构过程,也就是持续的集体身份建构过程,规范结构的建构是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假设第二轨道进程通过建构规范结构对共同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轨道进程主要通过叁种途径与规范结构互动,即规范建构、身份建构和社会化网络建构。第二轨道进程是规范倡导体和官方智囊,它通过两种渠道建构地区规范结构,一是通过规范倡导—规范传播—规范内化的途径,使规范能够参与到体系层面的规范竞争,在规范集合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对体系规范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在规范从产生到最后界定体系规范结构的全过程中,通过每一个环节对文化制度环境产生影响,再通过这个软环境间接对规范结构产生影响。第二轨道进程是官方决策的智囊,它在内生和外生两个方向上建构自己的身份,并通过文化—制度环境的过滤,对体系层面的规范结构产生影响。在建构内生身份时,第二轨道进程是规范社会化的场所,成员集体身份的内化是通过角色扮演、交往论证和自我约束机制进行的;在建构外生身份时,第二轨道进程是规范社会化的推动者,推动的机制主要是角色扮演和规范劝服。第二轨道进程的社会化网络建构是主要是通过语言建构和清谈效应,将相关行为体编织到网络中,并使之内化相关规范,实现规范的社会化,形成不同领域或议题的认知共同体,从而对体系层面的规范结构产生塑造作用。地区规范结构与第二轨道进程之间是双向互构关系,这种持续互构的进程是地区共同体建设的特点和重要内容,推动着地区规范结构朝着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本文以NEAT和东亚共同体建设为案例,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08-05-01)

第二轨道进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近年来东亚合作中颇受关注的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现象出发,试图回答第二轨道进程对于地区共同体建设所起的作用的问题。论文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第二轨道外交、第二轨道进程(包括制度性第二轨道进程和规范性第二轨道进程)、认知共同体和跨国倡议网络理论,认为它们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都不足以说明东亚合作中以NEAT为代表的第二轨道现象。论文界定了叁个关键概念,即第二轨道进程、规范结构和共同体。第二轨道进程是由有官方背景的学者参与的非官方互动进程,目的是为官方合作提供智力支持。第二轨道进程是主体间性互动的建构进程。规范是行为体和结构互动互构过程中的媒介和关键要素。规范结构是一个规范体系,也是动态的规范体系建构过程,它由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规范定义。社会规范是比法律规范更深层次的规范,因此可以说规范结构是以社会规范为主导的文化结构。共同体建设是持续的认同建构过程,也就是持续的集体身份建构过程,规范结构的建构是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假设第二轨道进程通过建构规范结构对共同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轨道进程主要通过叁种途径与规范结构互动,即规范建构、身份建构和社会化网络建构。第二轨道进程是规范倡导体和官方智囊,它通过两种渠道建构地区规范结构,一是通过规范倡导—规范传播—规范内化的途径,使规范能够参与到体系层面的规范竞争,在规范集合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对体系规范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在规范从产生到最后界定体系规范结构的全过程中,通过每一个环节对文化制度环境产生影响,再通过这个软环境间接对规范结构产生影响。第二轨道进程是官方决策的智囊,它在内生和外生两个方向上建构自己的身份,并通过文化—制度环境的过滤,对体系层面的规范结构产生影响。在建构内生身份时,第二轨道进程是规范社会化的场所,成员集体身份的内化是通过角色扮演、交往论证和自我约束机制进行的;在建构外生身份时,第二轨道进程是规范社会化的推动者,推动的机制主要是角色扮演和规范劝服。第二轨道进程的社会化网络建构是主要是通过语言建构和清谈效应,将相关行为体编织到网络中,并使之内化相关规范,实现规范的社会化,形成不同领域或议题的认知共同体,从而对体系层面的规范结构产生塑造作用。地区规范结构与第二轨道进程之间是双向互构关系,这种持续互构的进程是地区共同体建设的特点和重要内容,推动着地区规范结构朝着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本文以NEAT和东亚共同体建设为案例,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二轨道进程论文参考文献

[1].魏玲.第二轨道进程:清谈、非正式网络与社会化——以东亚思想库网络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

[2].魏玲.第二轨道进程:规范结构与共同体建设[D].外交学院.2008

标签:;  ;  ;  ;  

第二轨道进程论文-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