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源流论文-陈连朋

史料源流论文-陈连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史料源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舟竞渡,凤舟竞渡,历史源流,史料考证

史料源流论文文献综述

陈连朋[1](2019)在《中华龙舟竞渡与凤舟竞渡源流追述的史料取证及考辩》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人云:"学者要先会疑,""在可疑与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本研究立论的缘起,要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凤舟竞渡与端午文化传统"研讨会期间的"学与疑"说开。与会期间来自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专家就"凤舟—竞渡—端午—屈原"等相关主题进行报告,信息量大,启发性强,收获颇丰。只不过,在茶歇间隙旁听到学者们自由交流的内容后顿时心生疑虑,因为在其话语间多次表现出对体育学研究中,有关龙舟、竞渡及龙舟竞渡的语意使用问题存有淆乱现象的一种诟病。虽不曾于公开场合发表指向性言论,但却引起笔者的注意与忧思,也由此构成了本研究的缘起与接下来的立题追问。是确有此事而自身浑然不知还是谈论者无意的插科打诨?是考古发掘研究出现纰漏还是研究者对史料取证时断章取义?出土文物上的"竞渡纹"是龙舟还是凤舟?带着他人对体育研究中的质疑和自我对他人此种谈论中的疑点,在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求证的同时,根据所涉及出土文物的发掘简报与相关研究,历史文献记载及民间文本资料等,力图就我国古代龙舟、竞渡以及龙舟竞渡与凤舟竞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因此,从一种质疑展开立论,以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元综合的视角,对中华竞渡文化变迁中的疑点问题进行追问与考量。研究认为,(1)龙舟、竞渡与龙舟竞渡是为叁种语意明确又不尽相同的对象主体,有龙舟出现的地方不一定有竞渡,有竞渡地方也不一定都是用龙舟,不可混谈。但目前的问题在于,确实有某些研究在对龙舟、竞渡与龙舟竞渡的语意使用方面不乏逻辑混乱与人云亦云嫌疑等值得商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研究主体不明,有舍本逐末与断章取义之嫌;其二,术语使用随意,有轻信权威与引用伪证之嫌。(2)从文物史料上的"竞渡纹"原有本意的考古学之鉴,对其是龙舟还是凤舟的疑问进行"图物互补"的多元考辩,从文献史料中"竞渡形态"应有本意的具体所指,对龙舟与凤舟的源流背景进行"诗史互证"的深入阐释。一方面,考古人员与研究学者对带有竞渡纹饰文物进行发掘与描述分析后发现:其一,以上出土文物中的饰样为"羽人船纹"或"竞渡纹";其二,纹饰中多饰有鸟形图案且划船者多为头戴或身披羽毛状的羽人,与古越族的鸟崇拜有关联;其叁,此类文物是考究竞渡运动起源的重要佐证,但并没有断定就是龙舟竞渡,反倒是多处提到"鸟形舟"。另一方面,出土文物中竞渡纹饰所呈现出的"形状"与"本意"是清晰的、明确的,通过文物的物象刻画与考古学研究的定性描述,再根据铜鼓、铜钺、铜缶、铜提筒及岩画上的"竞渡纹"所呈现出的景象,不一定就是原有典范历史中不可置疑的龙舟竞渡,极有可能是鲜有人知的凤舟竞渡。研究发现通过反思性史学或一般性的反思研究所提供的对体育文化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新知,诸多研究没有将如上出现的"竞渡纹"所在社会中的历史位置,准确地置身于当时的文化情境与历史本相中,造成了以往研究中对此多有印象式的描述,并没有把古代"鸟舟"或"鸟舟竞渡"这一概念明确化,或将其置身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中予以考量。外加后来"龙"成为一种多民族的综合性图腾以及龙舟研究者众而凤舟研究甚少的现实境遇,就使得原本尚存但又缺少系统化认知的鸟舟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龙的形象慢慢昂然于舟首而成为一种统称。至此,本研究提出:结合如上出土文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中所呈现出的"竞渡纹饰"应有"鸟舟竞渡"或"鹢舟竞渡"之意,并非现有某些研究中将这些竞渡纹饰均认定的龙舟竞渡,且"鸟舟竞渡"亦或本研究所指称的凤舟竞渡的出现应该比龙舟竞渡更早。从不经意的旁听到有意的立题思索,带着问题意识行文至此,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龙舟与凤舟的溯源与考辩,仅是其庞大知识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但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考究及省思,对于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我们自身的民族体育历史文化有着莫大的意义。虽然本研究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历史影响等多方面的文化叙事,但从事物生成与文化变迁的基本规律和完善中华传统体育多元谱系建构的角度上来说,做了一定的努力。但同时,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特别是对于有地域代表性的龙舟与凤舟共生共存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因素的释义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言不尽意之处,还将继续对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存有的龙舟与凤舟文化事象展开田野考证,对现象进行结构与功能解释的同时深度描述并解构其背后的文化成因。当然,亦深愿与学界同好进行访论,共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献言献计,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龙灏,李世熠[2](2019)在《基于史料和口述佐证的“重建工建筑系”源流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大量新挖掘的史料证据,首次系统、完整、清晰地梳理了1952年"院系调整"中所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土建类专门高校"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的办学历史渊源及相关各系科早期办学概况,补充完善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史研究与史实的缺环。(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万玛才让[3](2016)在《藏文史籍《娘氏教法源流》之结构内容与史料价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娘氏教法源流》是一部12世纪佛教后弘期较早出现的私家撰述的署名历史着作,内容涉及印度佛教、释迦王统史、吐蕃及分裂时期赞普世系和佛教历史,而全书叙述的重点在吐蕃及分裂时期的佛教史,对于研究吐蕃及分裂时期佛教发展史有着颇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西藏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赵秀丽[4](2015)在《广征博引 考证源流 福泽学界——评胡丹博士新着《明代宦官史料长编》》一文中研究指出胡丹博士辑考的《明代宦官史料长编》已经于2014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全编依朝代为序,因建文、洪熙、泰昌叁朝祚短,附于洪武、永乐、万历朝之后,正统、景泰、天顺合为一卷,总分十二卷。众所周知,宦官是中国古代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宦官身份及"宦权"的特殊性,使得正史典籍对之记录极少。汉朝、唐朝和明朝是叁个宦官肆虐作恶的朝代,而明代宦官机构最完善,"宦祸"人数最多。由于宦官历史是由士大夫文人书写的,(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李轶伦[5](2015)在《唐代武氏世系史料源流关系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武氏家族世系主要见于《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古今姓氏书辩证》,其记载有同有异。岑仲勉先生以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主要史源为《元和姓纂》,但研读武华以前世系,有充分理据可证其间并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而当各有史料来源,其记载可互为补充。《古今姓氏书辩证》则抄撮《元和姓纂》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而成,且以前者为其主要的史料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侯青静[6](2014)在《试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历史源流与现实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观念逐渐提高,当代文学史料已经成为经久不息的一项文化积淀,它与历史文学的发展一脉相承,因此,要研究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历史源流与现实发展,就必须将当代文学史料与历史古代文学相结合。如果将古代文学史料比喻成一种"流",那么当代文学史料就是一种"源",正是"源"与"流"的巧妙结合,使我国文学史料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随着文学史料的一步步发展,文学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等因素,以及对史料研究的角度、规范、问题与方法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转化和调整。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为大家介绍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历史源流与现实发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33期)

吴秀明,章涛[7](2014)在《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历史源流与现实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文学史料作为去今不远的精神文化积淀,它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史料之间存在着难以切割的内在关联。如果说古代文学史料是它隔代承续的一种"流",那么现代文学史料就是其前后连贯乃至一脉相承的一种"源"。而从自身的现实发展的角度考察,当代文学史料大体经历了前后两个叁十年的曲折过程,在此期间,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当代"前叁十年",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规约,其史料塑形僵硬单一,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政治史料文本与文本的政治史料;在当代"后叁十年",因"意识形态重构"以及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促成,它从史料的生产与存在、内容与形式,到对史料研究的思维与范式、问题与方法等,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转换与调整。(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李维武[8](2014)在《萧萐父先生与“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课,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创立、完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是与萧萐父先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我是这门课开创时期的听课学生,也是以后接着讲授这门课的主讲教师,对于萧先生为开创这门课程所付出的心血有更多一点的感受,因此在这篇短文中结合自己的记忆、听课笔记及萧先生的有关着述,就这一段往事作一些回忆和说明,以此作为对老师90冥诞的纪念。萧先生开始讲授这门课,是在1981年寒假过后,地点在理学院叁楼的一间小教室。当时哲学系办公地点设在理学院,只有党总支和行政两个办公室,各个教研室都没有办公房间,学生上课的教室也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肖锋[9](2012)在《《源流》是珍藏南雄史料的好期刊》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源流》杂志第4期令人耳目一新。封面、封二和封底,用多幅精彩图片展示南雄城市面貌、旅游精品和企业形象等;卷首语《一个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好榜样》,诠释了南雄重视老区建设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专题栏目用较大版面的篇幅、图文并茂的形式,翔实地介绍了南雄革命历史以及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本文来源于《源流》期刊2012年05期)

阿贵[10](2011)在《藏文史籍《弟吴宗教源流》史料价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弟吴宗教源流》是一部研究吐蕃历史文化方面比较重要的藏文史籍,深得当今藏学界的青睐,已成为研究藏族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文章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就《弟吴宗教源流》对吐蕃远古史、吐蕃史、史学史及分裂割据时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史料源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基于大量新挖掘的史料证据,首次系统、完整、清晰地梳理了1952年"院系调整"中所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土建类专门高校"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的办学历史渊源及相关各系科早期办学概况,补充完善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史研究与史实的缺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料源流论文参考文献

[1].陈连朋.中华龙舟竞渡与凤舟竞渡源流追述的史料取证及考辩[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龙灏,李世熠.基于史料和口述佐证的“重建工建筑系”源流初考[J].新建筑.2019

[3].万玛才让.藏文史籍《娘氏教法源流》之结构内容与史料价值探析[J].西藏研究.2016

[4].赵秀丽.广征博引考证源流福泽学界——评胡丹博士新着《明代宦官史料长编》[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5].李轶伦.唐代武氏世系史料源流关系辨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侯青静.试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历史源流与现实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4

[7].吴秀明,章涛.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历史源流与现实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14

[8].李维武.萧萐父先生与“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课[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

[9].肖锋.《源流》是珍藏南雄史料的好期刊[J].源流.2012

[10].阿贵.藏文史籍《弟吴宗教源流》史料价值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史料源流论文-陈连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