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运动论文-贾志广,杨青青,胡玉汝

悬吊运动论文-贾志广,杨青青,胡玉汝

导读:本文包含了悬吊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足口病,脊髓炎,康复

悬吊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贾志广,杨青青,胡玉汝[1](2019)在《探讨手足口病累及颈段脊髓炎造成上臂失神经支配的预后康复——悬吊下减重开链运动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手足口病累及颈段脊髓炎造成的右上肢失神经支配而活动受限中,悬吊下减重开链运动在运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一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跟踪治疗与评估,前期采用普通的常规的运动治疗,后期每次治疗后加入悬吊下减重开链运动训练方法,每个疗程都对其关节活动度进行初期评估和末期评估,进行纵向对比,计算肩关节每个活动方向的差值,用差值来作为进步的标准,计算相应的差值百分比。结果加入了悬吊下减重开链运动训练方法后,肩关节每个活动方向的关节活动度差值百分比均比较普通运动治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下减重开链运动训练在本例手足口病使右上肢神经支配而造成的活动度受限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蔡雨星,施加加,吴勤峰,吴建伟,史君兰[2](2019)在《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的疗效和表面肌电信号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32例产后下背痛患者按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d/周,共计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疼痛相关的视觉模拟量表法(VAS)、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CODI),于治疗后使用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评价患者竖脊肌的痛侧和对侧表面肌电信号(sEMG)活动,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侧的竖脊肌的MF、MPF均较对照组痛侧下降、AEMG较对照组痛侧升高(均P<0.05)。结论: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sEMG变化亦提示悬吊运动疗法对患者竖脊肌功能水平和疲劳程度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张珊,朱成林,陈芳,王倍乐[3](2019)在《悬吊运动训练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功能动作系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医融合"的理念已逐渐渗透到高校体育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时,常采用非医疗健康干预方法。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Training,S-E-T)作为功能训练的一部分,对改善身体功能、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有明显效果。实验围绕损伤风险评估和运动功能改善两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受试者基本运动功能测试结果结合专项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训练方案,研究悬吊运动训练对高校学生功能动作系统中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MovementScreen,FMS)和Y-平衡测试(Y-Balance Test,YBT)结果的影响、评估悬吊运动训练改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功能的效果,为降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几率、建立科学的训练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功能动作评价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长江大学体育专业50名18-22岁男生进行FMS测试和YBT,纳入16名FMS综合得分较低(≤14)且YBT左、右肢差值较大(向前≤4cm、向后≤6cm、YBT-CS综合值≤94%)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以改善功能灵活性、稳定性,并侧重提高核心区肌肉稳定性和力量、加强本体神经感觉控制,针对学生在FMS测试和YBT中出现的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度受限、不对称、动作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以自身体重为负荷,设计悬吊训练方案。对照组进行日常训练,实验组在日常训练中加入为期4周,每周5次,每次45min的悬吊运动训练。4周后再次进行FMS测试和YBT,对实验前、后学生身体基本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用SPSS20.0对每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经K-S检验(P>0.05)表明数据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对同组前后及不同组间FMS测试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对不同组的YBT通过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SD)及比值比(OR)表示,取P<0.05为具有显着性差异,比较实验前后FMS测试得分、YBT变化及功能动作模式变化情况,最后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相关图表绘制。研究结果:(1)对两组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上下肢长等经同质性检验不具有差异性(P>0.05);(2)实验前FMS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FMS总分及各项得分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4周后,实验组FMS总分平均分由13.75提高到18.38,其中得17分以上进入低损伤风险区域,对照组FMS总分平均分15.12未进入低损伤风险区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深蹲、前后分腿蹲、旋转稳定性、躯干稳定性俯撑及总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在跨栏步、肩关节柔韧、主动抬腿上测得分数无显着差异(P>0.05);(3)实验组4周训练自身前后对比,FMS总分平均分显着提高且具有极其显着差异(P<0.001),跨栏步、肩关节柔韧、主动抬腿、旋转稳定性等项目得分显着提高且具有显着差异(P<0.05),深蹲、前后分腿、躯干俯卧撑等项目得分提高不明显且无显着性差异(P>0.05);(4)4周训练后,实验组在5个非对称动作筛查中,跨栏步、前后分腿蹲动作双侧平衡的表现良好,肩关节柔韧和旋转稳定性动作出现双侧不平衡的人数比率由37.50%降到了12.50%;(5)实验组训练后上下肢左、右侧YBT-CS综合值有提高,但自身实验前后相关性不明显(P>0.05)。研究结论:(1)FMS测试和YBT能筛查出受试者动作模式中的功能不对称问题和身体薄弱环节,为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可靠的评估底线参考;(2)悬吊运动训练能提高处于高损伤风险区域学生的FMS测试得分,使学生髋、膝、踝关节及下腰椎等部位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均有提高,强化了身体弱链环节、改善身体的基本功能,从而提高动作质量,在运动中能有效防止因代偿而发生的肌肉损伤、关节扭伤,达到降低潜在损伤的风险、延长运动年限的目的;(3)训练后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这种慢性的不平衡会导致学生在训练时核心区和腰背部及下肢的负荷增大,在平时训练中应更加注重主动拉伸练习、本体感觉神经控制练习、下肢力量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宁,张瑞雪,丁懿,赵邓,刘研[4](2019)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牵引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治疗4周,2组VAS评分、OD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联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障碍,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风湿病与关节炎》期刊2019年10期)

赵彬,唐强,王艳,朱路文,梁玉林[5](2019)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FES组、SET组和结合组各3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FES组和SET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训练和悬吊训练,结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再配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和悬吊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BB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WG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合组的BBS、FMA评分均明显高于FES组和SET组(均P<0.05),WGS评分均明显低于FES组和SET组(均P<0.05);FES组和SET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改善效果显着,并且较单独使用悬吊运动疗法或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0期)

吴兆芳,梁松[6](2019)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在湖北省中山医院儿童脑病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确诊为脑性瘫痪的患儿60例,全部患儿诊断、分型明确,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Ⅰ-Ⅲ级,按GMFCS分级水平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每日接受常规康复训练2次(40min/次),观察组每日接受常规康复和悬吊运动训练各1次(40 min/次),两组患儿每周均接受5天训练,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GMFM量表、Berg量表(BBS)及WeeFIM量表中自理、移动两个方面13项对分别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独立功能性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训练方式与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二组GMFM、BBS、WeeFIM量表中自理、移动两个方面13项均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GMFM量表评分为(75.76±10.98)、BBS评分为(38.79±11.54)、WeeFIM量表中自理、移动两个方面13项评分为(36.33±10.76)较治疗前有显着提高(P<0.01),同时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悬吊运动训练能提高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独立功能水平。(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康晓东,张如飞,董超,易英,单泽良[7](2019)在《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年龄4至8岁痉挛型脑瘫儿童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水疗),试验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每天150min,每周5天,分别于干预前与干预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Berg平衡量表及脑瘫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试验组GMFM-88评分、ADL评分、Berg评分、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GMFM-88评分、ADL评分、Berg评分、脑瘫综合功能中的叁项(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ADL评分、berg评分及脑瘫综合功能评定量表中的四项(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评分提高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可显着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脑瘫综合功能,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以及部分脑瘫综合功能方面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好。(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亢军强,戴华昌,陈学山[8](2019)在《悬吊运动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浆ET-1、CGRP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悬吊运动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颈源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的疗效及对血浆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CV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悬吊运动治疗,观察组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功能ESCV评分以及基底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检测血浆ET-1、CGRP水平,评价综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以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显着上升,ESCV评分显着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流速度、ESCV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水平显着降低,CGRP水平显着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82.05%,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CV,能显着改善眩晕症状,提升椎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浆CGRP水平,降低ET-1水平,治疗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金伟,徐蓉,贾东奇[9](2019)在《手法推拿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及肌肉抗疲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手法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及肌肉抗疲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指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屈伸比)、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腰背伸肌群积分肌电、平均功率频率)、腰背肌疲劳试验及腹肌耐力试验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腰背屈伸比均显着降低(P均<0.05),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平均功率频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肌疲劳试验及腹肌耐力试验结果均显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法推拿联合悬吊运动疗法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更好。(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杨悦[10](2019)在《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偏瘫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悬吊运动锻炼。对两组患儿D区、E区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腓肠肌、内收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及躯干功能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区、E区运动敏感程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腓肠肌、内收肌表面肌电RMS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S、BB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锻炼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显着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还能改善患儿腓肠肌、内收肌等部位肌肉的张力,增加患儿足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悬吊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32例产后下背痛患者按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d/周,共计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疼痛相关的视觉模拟量表法(VAS)、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CODI),于治疗后使用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评价患者竖脊肌的痛侧和对侧表面肌电信号(sEMG)活动,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侧的竖脊肌的MF、MPF均较对照组痛侧下降、AEMG较对照组痛侧升高(均P<0.05)。结论: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sEMG变化亦提示悬吊运动疗法对患者竖脊肌功能水平和疲劳程度明显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吊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贾志广,杨青青,胡玉汝.探讨手足口病累及颈段脊髓炎造成上臂失神经支配的预后康复——悬吊下减重开链运动的重要性[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蔡雨星,施加加,吴勤峰,吴建伟,史君兰.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的疗效和表面肌电信号观察[J].中国康复.2019

[3].张珊,朱成林,陈芳,王倍乐.悬吊运动训练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功能动作系统的影响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王宁,张瑞雪,丁懿,赵邓,刘研.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

[5].赵彬,唐强,王艳,朱路文,梁玉林.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

[6].吴兆芳,梁松.儿童悬吊运动训练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9

[7].康晓东,张如飞,董超,易英,单泽良.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9

[8].亢军强,戴华昌,陈学山.悬吊运动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浆ET-1、CGRP水平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9].金伟,徐蓉,贾东奇.手法推拿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及肌肉抗疲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10].杨悦.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

标签:;  ;  ;  

悬吊运动论文-贾志广,杨青青,胡玉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