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验文学论文-残雪

新实验文学论文-残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实验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学艺术,新实验,哲学观,灵肉合一

新实验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残雪[1](2019)在《关于新实验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新实验文学。新实验文学是一种有哲学底蕴的文学,以自我来做实验的活动就是这种文学活动。但此处的自我,并不是西方人观念中的自我。这个自我既不是纯精神的,也不是心理的。它是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相互交融、各自分裂,而又在连接中的矛盾的互动,一种异质的分裂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分裂的互动的矛盾。所以新实验文学的自我矛盾运动强调肉体与物质的存在与功能,这种文学将肉体提升到与精神平起平坐的高度,(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卞心怡[2](2013)在《论残雪“新实验”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残雪是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近叁十年的文学创作。在其他先锋作家转型的背景下,残雪依然坚持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学实验。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残雪回望自己的文学创作,提出了“新实验”文学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残雪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一个总结式命名,它整合了残雪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提出的各种文学观点和文学概念,也高度概括了残雪自己的小说创作风格。本文之所以要借用残雪自己提出的“新实验”文学的概念,对残雪的文学观念、文本形态以及精神资源进行梳理,是因为以往“先锋文学”的命名遮蔽了残雪的独特性,比如她对先锋实验的坚持和对精神世界的关注。本文首先要阐释残雪“新实验”文学的内涵及文本面貌。对“新实验”文学内涵的阐述会牵涉到一些相关概念,比如“自我”、“分裂”等的分析,这些概念是残雪文学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廓清也有助于对“新实验”文学的理解。残雪“新实验”文学的文本面貌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残雪是如何在小说文本中以“分裂”的方式“拿自己做实验”的,本文将把残雪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核心人物、支撑人物和世俗人物叁种展开分析。在分析完残雪“新实验”文学文本内部的面貌以后将着重阐述残雪“新实验”文学文本对“现实”的幻化。其中包括日常对话语言的切割与削平、日常经验进入小说发生的变形、悖逆日常伦理的人情和超越日常经验的神话式叙述。残雪对现实的特殊处理是形成其“新实验”文学文本特殊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基础上,论文试图分析残雪“新实验”文学理想的文本表现并揭示“新实验”文学所处的困境。“新实验”文学的目标是所谓的“提升人性、拯救自身”,这决定了残雪“新实验”文学文本向上的精神架构。然而残雪小说的垂直结构背后并不指向哲学、宗教等思想体系,为此,残雪提出“艺术至上”的概念来表明“新实验”文学不依赖外在思想的自足性。论文通过以上梳理,将残雪的“新实验”文学置于“先锋文学”的大背景下,对残雪的“新实验”文学作出整体评价,其中包括对残雪近叁十年“新实验”文学创作变迁的梳理,探究残雪能够坚持先锋实验的可能性原因,还有“新实验”文学的土壤问题和海外接受。评价的意义在于将“新实验”文学在与“先锋文学”的对比观照中,发掘“新实验”文学特殊的文学史意义,同时折射出“如果先锋文学坚持下去会怎样”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25)

古大勇[3](2013)在《“除了鲁迅,我并不同中国大师对话”——鲁迅与残雪的“新实验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是残雪唯一认同的中国作家,这源于她独特的文学观。残雪提出"新实验"文学的主张,其基本特征是表现"内心的地狱"里的"分裂的灵魂"图像,残雪的小说和鲁迅的《野草》、《故事新编》中的几篇正具备此特征。从中国文学史的谱系上来考量,残雪的文学实践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因为中国文学拙于表现人物幽邃的潜意识世界和"分裂的灵魂"图像。但残雪"非此即彼"的一元化思维方式、唯我独尊的文学秩序价值观却是偏颇的。(本文来源于《临沂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卓今[4](2007)在《艺术形式的创新期许——论残雪的“新实验”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影响到了文学,文学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姿态,但仍然没有挣脱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桎梏。评论家曾经把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给了一个专用名称,叫“十七年文学”,陈晓明在《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的导言中作了一个概述:(本文来源于《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期刊2007年09期)

残雪[5](2006)在《我所提倡的“新实验”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反以往中国旧文学在人性的浅表层游荡的惯例,“新实验”文学所切入的,是核心,是本质。“新实验”文学,也是关于自我的文学。即拿自己做实验,看看生命力还能否爆发,看看僵硬的肉体在爆发中还有多大的能动性,是不是冲得破陈腐常规的桎梏。这样的文学具有无限宽广的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期刊2006年11期)

白春仁[6](2003)在《漫谈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新实验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俄国文学在探索,在实验。 它无可回避地走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实验。用实验的眼光看去,会觉得生动有趣,值得琢磨,于是也就少了些不顺眼,少了些今不如昔的叹息。(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03-08-21)

徐成淼[7](1989)在《野性化:当代文学的新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传统的中国文学,向以风流儒雅着称。经过历史文化悠久的淘洗和积淀,传统文化之精致、圆熟、细巧、秀美,达于极致。彬彬文质、敦厚温柔,成为传统文学的标准仪范。然而,经过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文人深度加工的这类作品,在显示其高度成熟高度精美的同时,亦必然导致某种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精巧柔美之物,其自身的审美承受力(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9年01期)

新实验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残雪是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近叁十年的文学创作。在其他先锋作家转型的背景下,残雪依然坚持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学实验。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残雪回望自己的文学创作,提出了“新实验”文学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残雪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一个总结式命名,它整合了残雪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提出的各种文学观点和文学概念,也高度概括了残雪自己的小说创作风格。本文之所以要借用残雪自己提出的“新实验”文学的概念,对残雪的文学观念、文本形态以及精神资源进行梳理,是因为以往“先锋文学”的命名遮蔽了残雪的独特性,比如她对先锋实验的坚持和对精神世界的关注。本文首先要阐释残雪“新实验”文学的内涵及文本面貌。对“新实验”文学内涵的阐述会牵涉到一些相关概念,比如“自我”、“分裂”等的分析,这些概念是残雪文学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廓清也有助于对“新实验”文学的理解。残雪“新实验”文学的文本面貌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残雪是如何在小说文本中以“分裂”的方式“拿自己做实验”的,本文将把残雪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核心人物、支撑人物和世俗人物叁种展开分析。在分析完残雪“新实验”文学文本内部的面貌以后将着重阐述残雪“新实验”文学文本对“现实”的幻化。其中包括日常对话语言的切割与削平、日常经验进入小说发生的变形、悖逆日常伦理的人情和超越日常经验的神话式叙述。残雪对现实的特殊处理是形成其“新实验”文学文本特殊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基础上,论文试图分析残雪“新实验”文学理想的文本表现并揭示“新实验”文学所处的困境。“新实验”文学的目标是所谓的“提升人性、拯救自身”,这决定了残雪“新实验”文学文本向上的精神架构。然而残雪小说的垂直结构背后并不指向哲学、宗教等思想体系,为此,残雪提出“艺术至上”的概念来表明“新实验”文学不依赖外在思想的自足性。论文通过以上梳理,将残雪的“新实验”文学置于“先锋文学”的大背景下,对残雪的“新实验”文学作出整体评价,其中包括对残雪近叁十年“新实验”文学创作变迁的梳理,探究残雪能够坚持先锋实验的可能性原因,还有“新实验”文学的土壤问题和海外接受。评价的意义在于将“新实验”文学在与“先锋文学”的对比观照中,发掘“新实验”文学特殊的文学史意义,同时折射出“如果先锋文学坚持下去会怎样”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实验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残雪.关于新实验文学[J].上海文学.2019

[2].卞心怡.论残雪“新实验”文学[D].南京大学.2013

[3].古大勇.“除了鲁迅,我并不同中国大师对话”——鲁迅与残雪的“新实验文学”[J].临沂大学学报.2013

[4].卓今.艺术形式的创新期许——论残雪的“新实验”文学[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

[5].残雪.我所提倡的“新实验”文学[J].青年文学.2006

[6].白春仁.漫谈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新实验小说[N].文学报.2003

[7].徐成淼.野性化:当代文学的新实验[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

标签:;  ;  ;  ;  

新实验文学论文-残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