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总统竞选演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话题,修辞诉诸,受众,觅材取材
总统竞选演说论文文献综述
姜言胜[1](2017)在《聚焦于修辞者受众意识的话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对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形式的、且与古典修辞学视域下的觅材取材以及受众理论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它致力于证实以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与现今劝说行文本的建构间的密切关系。它与前期研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有机地结合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受众、觅材取材以及话题的叁大理论且在它们之间建立了有机的链条。其二,它首次将基于语料库的话题研究引入到美国总统竞选演说当中。具体说来,本论文聚焦于亚里士多德以及帕雷尔曼在他们的话题系统中所提出的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实现形式的话题,旨在发现其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分布状况,并以语料库研究手段获得其语言实现形式,继而探求奥巴马和麦凯恩在觅材取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受众意识以及受众的动态特征,最终确定促成修辞诉诸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手段的关键因素。本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如下:1.在研究框架内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实现形式的哪些话题可以在奥巴马以及麦凯恩的总统竞选演说中得以发现?2.这些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实现形式的话题在奥巴马以及麦凯恩的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形式为何?3.促成话题具体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形式的主要因素为何?4.以亚里士多德有关话题、觅材取材以及受众理论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与当今劝说性语篇的关系为何?本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建构其研究方法以及理论框架中,本论文创新性地将亚里士多德的叁大修辞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此研究以证明古典修辞学对现代语篇建构的影响为导向。再次,本研究将语料库研究手段引入到话题研究领域,使对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成为了可能。最后,本论文对于总统修辞研究的突出之处具体体现在其研究尺度、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之上,主要贡献在于将该领域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基于语料库的修辞诉诸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方式。其首要步骤在于根据语篇单位在文本中所起到的主要的交际功能确定划分文本的标准。一旦分析框架确定下来,将会对所选定的所有文本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人格、以及情感叁大修辞诉诸对文本进行切分。这叁大诉诸又被细分为20个修辞诉诸。对于遍布于每一演讲语篇的修辞诉诸的识别一旦完成,研究的重点自然转化为诉诸的分布情形以及分布的缘由。在此之后,研究将会进入到最关键的环节,即对诉诸实现形式的语言描述。为了有效地探究修辞诉诸的语言实现形式,本论文采用了包含检索、单词列表、以及主题词叁大功能的Wordsmith。分析表明,为了确保劝说行为的平稳推进,两位修辞者巴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凯恩均应用了大量的修辞诉诸到他们的演说中。在两位候选人的文本中识别的总共1851个修辞诉诸充分证明了修辞诉诸在劝说性文本的建构中以及在将信息成功传送至受众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修辞诉诸的修辞效果以及重要性在面向受众的时候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因为两位修辞者对于受众的严重依赖受制于他们对于各自受众的考虑。事实上,两位修辞者在诉诸分布方面的差异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双方对于受众具体特征的不同理解。为了更好地探求修辞诉诸的分布与语言实现方式,论文对奥巴马与麦凯恩在他们竞选演说中对于修辞诉诸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除了揭示修辞诉诸的具体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方式之外,两大竞选者在修辞诉诸使用方面所存在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证明了两大竞选者对于修辞诉诸的使用受制于他们的受众意识的研究结果。首先,两者皆认可诉诸在推进他们的提议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其次,两人文本中的修辞诉诸在分布方面均存在不平衡性。换言之,他们对于诉诸的强调是有选择性的。再次,两者对于受众皆非常重视,这点可以通过直接指向受众的担心和期望的高频词以及能够表现受众特征的主题词得到体现。最后,双方所依赖的用以实现修辞诉诸的语言形式能够表现出他们在对待受众时的特殊意图。换言之,通过聚焦于这些语言形式分析受众的动态特征是可行的。两者在诉诸的运用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1851个修辞诉诸在两者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其次,这些诉诸在研究框架内的20类诉诸之间的分布也并不均衡。再次,这些诉诸在逻辑诉诸、人格诉诸以及情感诉诸间的分布也并不均衡。最后,两位修辞者对于研究框架内的20类诉诸的重视程度并不相同。基于出现的频率,以这些词所属于的语法类别为视角,论文对在选定的修辞诉诸内具有高或者较高出现频率的词进行了研究。研究重心着重放置在这些词在文本建构中以及表现修辞者修辞目的上所起到的修辞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词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们的出现反映出修辞者将演说导向受众的意图。结果同时表明,不同语法类别内的词所起到的修辞功能是不同的。接下来对于主题词的修辞功能的分析证实了本研究所收集的语料的独特性以及受众在劝说性文本的建构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考虑到主题词的数量、规模以及代表性,本论文选定了词表内前60位主题词并根据它们所属的语法类别进行了选择性分析。结果以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些主题词皆具有极强的倾向导向受众且能够将本研究的语料与参考语料FROWN区分开来。为了进一步探究主题词在推进修辞劝说方面所起到的修辞功能,本论文制定了以两大候选人的40篇竞选演说为内容的另一个参考语料库并选定两位候选人的部分诉诸内的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主题词既显示出修辞者们对于其所面对的受众的特征的个人理解,又反映出他们采用这些修辞诉诸的目的。其次,主题词出现在各诉诸的主题词列表上并非随意而为,事实上,它受制于以具有针对性的受众分析为前提的修辞者的修辞目的。再次,分属于两位候选人的修辞诉诸内的主题词均能呈现出相关诉诸的特有特征以及修辞功能,因而能够将相关诉诸与其它诉诸区分开来。最后,同样的主题词可能会出现在两位候选人的同一修辞诉诸的主题词列表之内,虽然keynes与P值不尽相同。这进一步证明了研究框架内每一修辞诉诸的独特性。与此同时,就同一诉诸而言,奥巴马和麦凯恩的主题词列表内所出现的不同主题词既能显示出两位候选人在受众具体特征分析方面的差异,亦能揭示出双方对待受众的方式的不同。同时,主题词还能表现出两位修辞者对于某些诉诸的偏爱。最后,两位候选人主题词列表内的主题词的信息性以及代表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随后进行的对于核心关键词的分析既揭示了美国总统竞选演说文本的独特特征,又进一步证明了受众在修辞诉诸使用方面的操控力。除此之外,对于以修辞诉诸形式出现的话题的分析揭示了受众在以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为代表的劝说性语篇中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修辞诉诸的具体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方式。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识解,具体包括:受众的本质特征、修辞者与受众间的关系、受众在劝说性文本的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受众的文化特性。就受众的本质而言,两位候选人的演讲文本中的受众既以静态形式又以动态形式出现。两种形式在一方面互补,而在另一方面相互排斥。就受众在劝说性文本中的作用而言,受众对于篇章建构的影响是积极的、决定性的。此二词表明所有没有对受众进行充分考量的劝说行为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修辞者与受众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以追求同一为目的的一种对立或者说蕴含着对立的一种同一。修辞劝说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初始的对立转化为最终的同一。而受众的文化特性则与受众的普世性所强调的绝对性相悖。就古典修辞学与现代劝说性语篇的相关性的问题而言,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建立在古典修辞学视域内的话题、觅材取材、以及受众理论之上就证明了两者间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对于奥巴马以及麦凯恩竞选演说的分析充分证明了古典修辞学在现代劝说性文本建构中所起到的全面影响以及不可或缺的作用。简言之,对于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以修辞诉诸形式出现的话题的识别、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形式的探究一方面证明了话题在现今劝说性语篇中的普及性以及重要性,另一方面展现了受众在该类语篇中对于话题使用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永文[2](2015)在《评价系统理论视角下奥巴马竞选总统连任获胜演说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系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叁大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的新拓展,关注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强度等。本文选取奥巴马2012年竞选美国总统连任获胜演说作为语料,尝试运用评价系统理论的态度系统来分析演说中的评价资源,探讨奥巴马是如何在其演说中运用评价手段和方式,表明说话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达到其人际功能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马园超[3](2015)在《移情效应”在人称指示语中的语用分析——以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演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示语的使用已经成为语用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不仅可以指代上下文语境中所提及的重要信息和内容,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根据这些分析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的语言行为。文中主要以分析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演说为例,来揭示指示语和"移情"一词之间的关联,从而来表示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来增进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感情。(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5年10期)
史彩霞[4](2014)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作为模糊语言的核心成员,模糊限制语在日常交际中广泛存在,并且在某些交际场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使用不仅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交际,相反还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得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有意使用模糊限制语。在上世纪70年代,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主要停留在语义学层面,随着语用学的兴起与发展,到80年代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等领域。近年来,对不同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涉及学术语篇,法律语篇,广告语篇等等。但是不难发现,对于类似美国总统竞选演说这种政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美国总统竞选演说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的非常正式的政论文献,每一位竞选者都高度重视其竞选演说。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作为一种阐明观点,宣扬主张,获取支持的特殊语言交际方式,同样也需要用模糊限制语去实现向公众传递信息、说服听众以及表达竞选者意图的目的。因此,对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20篇美国总统大选过程中的竞选演说辞作为研究对象,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及面子理论为理论依托,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模糊限制语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的语用功能。本课题采用Prince et al.(1982)的模糊限制语语用分类,将模糊限制语分成四类。第一类是程度变动词(adaptors),即根据实际语境对原话语作出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第二类是范围变动语(rounders),即给原话语附加一个变动范围的词语;第叁类是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它用来表示说话者本人对话题所持的态度或所做的直接推测;第四类是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它是通过引用他人的观点,来间接地表达说话者本人的态度。本课题运用定量分析统计各类模糊限制语在竞选演说中的分布和出现频率,定性归纳各类模糊限制语的具体实现方式和语用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模糊限制语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广泛存在,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说服力,赢取认同与支持;加强语言的灵活性和客观性;避免承担责任和自我保护;保全面子和遵守礼貌。通过本次研究,作者希望拓宽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学中的解释范围,为以后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3)
杨鑫[5](2014)在《基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理论对比分析2012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涉及笔者/说者的态度命题干涉以及评价的层级。因此评价理论里面又分为叁个子系统,即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评价系统涉及语言是如何展现个体情感,对事件的态度以及对物体的评价。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态度子系统来做研究,其中态度子系统又包含了情感,判断和鉴赏。这篇论文运用评价理论来观察总统竞选演讲。随机选取了奥巴马和罗姆尼的各六篇总统竞选演讲,来探究他们是如何展现各自的态度意义的,包括情感意义﹑判断意义以及鉴赏意义;以及各自在表达这些意义时方式的异同,并试图去揭示其中可能的原因。该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对评价理论应用的一个补充;其次,到目前为止,该研究是第一个运用语料库来分析和探究两位总统竞选人竞选演讲的态度意义的;最后,该研究还可以为美国的政治情景提供预见。最终发现,奥巴马使用了大量的表示喜悦和安全感的意义来表达他的情感态度。罗姆尼则使用了较多的满意意义的消极方面来表达他的情感态度。在判断态度方面,奥巴马主要使用了大量能力意义的积极方面来展现他的执政能力,罗姆尼则采用它的积极方面来肯定自己,消极方面来攻击奥巴马。在鉴赏态度的使用上两人的相似性很强。通过积极的情感意义和判断意义,奥巴马不仅把公众紧紧的团结在了自己周围,同时也树立了自己可信,可靠,有能力的形象。同时罗姆尼也通过竞选演讲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和拥护也有力的还击了自己的对手。(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4-04-15)
丁剑[6](2012)在《政治语篇中的隐转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27篇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奥巴马的竞选演说作为文本,分析了英语政治语篇中的隐转喻语言。根据研究文本中大量隐转喻实例呈现出的特点以及现存的隐转喻分类方法,本文重新归纳出四种隐喻和转喻的结合方式:包含于隐喻中的转喻、被转喻激活的隐喻、建立在转喻上的隐喻,以及二者的重迭。这种分类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隐转喻形成的认知过程,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分析过程中还提出了区分这四种类型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政治语篇,尤其是政治演说中适当使用隐转喻能够通过建立认知模型增强受众的共鸣和认同感,从而提升演说的说服力和赢得选票的几率。因此,作为演讲者,应该学会适当地在演说中运用隐转喻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作为受众,则应该在接受这些认知模型冲击的同时保持理智,认清演讲者包藏在生动语言中的执政方针和理念。(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12-01)
李维娜[7](2011)在《基于语料库的奥巴马竞选总统演说的人际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元功能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语言的叁大元功能之一,人际元功能主要用来帮助讲话者建立和维护某种社会关系并试图影响或改变听话者的态度或行为。人际元功能是通过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声调系统这叁种形式予以实现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语言学工具的分支,它强调对系统功能语法等理论的掌握。纵观批评性话语分析在国内外的发展,发现在我国国内其发展速度较慢,且述论文章较多而对口语语篇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将采用口语语篇作为语料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走马上任。首位非裔美国籍总统用其慷慨激昂的演讲渲染了美国民众。本文将采用奥巴马在其竞选总统期间发表的160篇演讲作为论文语料进行分析。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依据批评性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通过对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两方面的细致研究,探究奥巴马竞选总统演讲词中的人际意义类型的展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奥巴马在竞选的各个阶段根据场合的不同选用了具有不同功能的语气类型。其中,陈述语气是其演讲的主调,其次是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在提供信息时,大量使用陈述语气来表明其政治立场和态度,同时使用疑问语气来强调和断言所传递的信息;演讲者在要求行动时,采用祈使语气直接表达命令和要求,同时使用陈述语气间接委婉表达命令和请求。从情态系统方面来看,演讲者采用表意愿或义务的意态表达多于情态表达。在情态值中,中量值占主导地位,其次是高量值和低量值;演讲者采用中高量值可以增强演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主客观值中,客观性表达词的应用性广泛于主观性表达词;演讲者应用客观性表达词可以增强演讲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作者希望此研究能够提升人们选择恰当的语气类型或情态类型表达其交际目的的意识以及提升人们的批判意识。(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1-12-01)
彭静[8](2011)在《评价系统下概念隐喻的人际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Lakoff和Johnson(1980)等提出隐喻不仅普遍存在我们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为中。美国历届总统演讲大量使用概念隐喻,因为它作为认知手段能够有效地传递演讲者的思想和观点。概念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主要人际功能是将抽象的情感和态度具体化,说服受众接受其观点,从而产生“共振效应”。马丁等(2008)评价系统理论(Appraisal System Theory)是人际意义的重要分析途径,主要研究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人际意义的传递以及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影响程度。目前对概念隐喻的人际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功能语法上,而运用评价系统视角对概念隐喻的人际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运用评价系统理论研究奥巴马2008年总统竞选演说中概念隐喻所体现的人际功能。本研究首先从20篇演说中抽取隐喻表达871条,再分类归纳出10类主要概念隐喻,然后将马丁等(2008)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评价系统作为理论支撑,分别从该理论的核心部分态度资源(Attitude Resource)和级差(Graduation Resource)资源两方面来分析概念隐喻所体现的人际功能,借以剖析奥巴马如何采用概念隐喻传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如何与受众互动,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本研究结论如下:1)概念隐喻在奥巴马和受众人际互动中的确发挥着引导、影响受众观点的作用,这主要在于隐喻能让人类把对源域的经验和观点转移到目标域上使演讲者的态度具体化;另外隐喻的偏向性有助于突出重点,与受众达成共识;2)奥巴马使用叁个正面的态度资源宣传自己政治观点,说服和鼓动受众,增强演讲者与受众的互动,其中情感资源使表达具体、形象,便于理解、促进与受众的交流;评价资源使表达委婉、间接,赢得受众的认可,激起回应,从而得到更多的拥护;鉴赏资源强调共有的价值观,过滤掉负面影响;3)奥巴马运用正面级差资源增强自己积极态度的力度,负面的资源贬低竞争者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与受众的共识。本研究运用评价系统理论分析概念隐喻的人际功能,一方面拓展了该理论体系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为探索概念隐喻的深层内涵拓宽了研究视角。再者,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奥巴马的政治态度观点和公众演讲技巧,同时也为将来美国文化和英语教学提供了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1-05-01)
周颖[9](2011)在《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看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修辞与西方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辞而优则仕”就是这种联系最形象的写照。修辞的魅力在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显得尤为显着与突出。从某种程度而言,总统宝座的争夺战已经成为各个候选人展现修辞素养的竞技场。本文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切入,首先对修辞与话语、修辞与权力的密切联系及西方修辞学的核心理论进行了梳理与整理。接着以奥巴马从2007年2月宣布参选至2008年11月取得竞选胜利过程中的若干公共演说为文本,深入探讨奥巴马是如何充分利用修辞手段巧妙化解竞选中的不利因素,最终取得以修辞符号战胜传统政治的胜利。最后,本文采用新修辞理论代表者伯克的“戏剧五元说”与“认同说”对奥巴马“上帝使徒教堂“的演说进行个案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旨在指出说服是政治修辞的本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1-03-30)
杨荣花[10](2010)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演说的功能文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演讲是口语表达的一门艺术和社会交际的理想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社会的各方面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2008年的美国大选中,奥巴马演绎了一段美国政治史上的不可思议、令人着迷的传奇。他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精湛的演讲技巧是他赢得大选,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的关键因素。本论文选取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的十篇演说辞作为语料,依据功能文体学的理论,从语域及表意、人际和语篇叁个元功能的角度出发,对所选语篇进行了分析。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竞选演讲的文体特征研究发现奥巴马个人的演讲风格,揭示其为了达到演讲目的所运用的语言手段。通过研究发现奥巴马的演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为了向听众传达自己的政策和主张,奥巴马多使用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很少使用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及行为过程。(2)为了实现演讲的劝说功能,奥巴马注重词语的选择和时态的灵活运用。在主语上多选用人称代词we做主语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注重时态间的转换,多运用现在时和过去时。现在时使其信息真实可信;过去时用来连接过去和现在,加强今昔对比。将来时只占很小的比例,多用于阐述自己的政策主张。此外,多使用中、低量值的情态操作词以体现其亲和力。(3)从语篇功能的角度而言,大量使用无标记主位以便于听众理解,多使用平行型、线型主位推进模式同时也注重多种模式的交叉使用以使内容连贯,结构多变。本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的收集并提出了研究问题。第二章重点综述了前人在公众演讲及功能文体学两方面所做的研究,并论证了本文的可行性。第叁章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本章首先分析了语料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探讨了演讲的主题、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及语篇的组织特点。之后从表意、人际和语篇叁个元功能的角度对实现这些功能的语言手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解释和评价。第五章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奥巴马演说的文体特征,此外还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的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总统竞选演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评价系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叁大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的新拓展,关注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强度等。本文选取奥巴马2012年竞选美国总统连任获胜演说作为语料,尝试运用评价系统理论的态度系统来分析演说中的评价资源,探讨奥巴马是如何在其演说中运用评价手段和方式,表明说话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达到其人际功能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统竞选演说论文参考文献
[1].姜言胜.聚焦于修辞者受众意识的话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张永文.评价系统理论视角下奥巴马竞选总统连任获胜演说解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
[3].马园超.移情效应”在人称指示语中的语用分析——以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演说为例[J].海外英语.2015
[4].史彩霞.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杨鑫.基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理论对比分析2012美国总统竞选演说[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6].丁剑.政治语篇中的隐转喻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7].李维娜.基于语料库的奥巴马竞选总统演说的人际意义研究[D].燕山大学.2011
[8].彭静.评价系统下概念隐喻的人际功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9].周颖.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看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说[D].福建师范大学.2011
[10].杨荣花.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演说的功能文体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