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离子论文-张淼

溶质离子论文-张淼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质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子液体,溶质,热力学性质,油酚混合物

溶质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淼[1](2019)在《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热力学性质及油酚混合物的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IL)作为新型环境友好溶剂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热力学性质,如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溶解度参数、无限稀释选择性等,可以分析确定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弱,评价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的分离选择性,一方面建立基础数据库,另一方面为离子液体应用于不同类型混合体系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酚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领域,如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经济价值。低温煤焦油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酚类化合物,精炼前将酚类化合物从混合油中分离是项必不可少的操作。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采用离子液体萃取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更利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合成了两种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HMIM][Cl])和1-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PMIM][Br])。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波谱等对两种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两种离子液体的含水量、密度、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质。在313.15~363.15 K范围内,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烷烃、芳香烃、醇类、卤代烃、乙酸乙酯等33种有机溶质在两种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i∞)与气液分配系数(KL),将实验结果与温度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温度在298.15 K下各溶质分别在两种离子液体的无限稀释过量热力学性质,包括无限稀释偏摩尔过量焓(HiE,∞)、熵(TrefSiE,∞)、吉布斯自由能(GiE,∞)。通过热力学理论模型估算离子液体的溶解度参数(δ3),并与有机溶质的溶解度参数(δi)相比较。另外,温度在323.15K时计算两种离子液体在不同混合体系(烷烃/芳烃、烯烃/芳烃、醇类/芳烃等)中的无限稀释选择性(Sij∞),并与文献中相关离子液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对于分离烷烃/芳烃体系具有优良的效果,对于醇类/芳烃体系的选择性较差。本文还对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用于油酚混合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以苯酚和正己烷混合物为模型化合物,分别以[HMIM][Cl]与[PMIM][Br]作为萃取剂,考察了时间、温度、萃取剂的用量、初始酚浓度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萃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又选取9种不同结构的离子液体([BMIM][Cl]、[EMIM][Br]、[OMIM][Cl]、[BMIM][ClO4]等),分析萃取剂的结构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利用减压蒸馏法对含酚离子液体[HMIM][Cl]与[PMIM][Br]进行回收再利用,考察再生后离子液体的萃取能力与再生过程中的质量损失,验证离子液体的可回收性。通过红外光谱初步探究离子液体萃取酚类的机理,并从理论上解释了离子液体与酚类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期刊2019-06-25)

郭全恩,王益权,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2](2019)在《不同溶质及矿化度对土壤溶液盐离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北旱区水源短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微咸水资源对于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粉砂质黏壤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采用蒸馏水(CK)和不同矿化度(1, 3, 5, 10 g/L)的NaCl、Na2SO4两种类型的盐溶液对土壤饱和浸泡8~12 h后离心,收集不同转速下的释水溶液,研究不同吸力(pF分别为1.0,1.49,2.01,2.71,3.49,4.09)条件下土壤释水溶液盐分离子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释水溶液电导率、HCO3-、Cl-、SO42-、Ca2+、Mg2+、Na+的影响差异均达极显着(p<0.01)或显着水平(p<0.05)。相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在土壤释水过程中对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不同。同为1g/L的NaCl和Na2SO4,NaCl中的Cl-置换土壤中HCO3-的能力要强于Na2SO4中的SO42-。在土壤水吸力(pF)小于2.01时,高矿化度(>3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且促进能力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水吸力(pF)大于2.01时,加入溶液中的Cl-和SO42-均具有抑制土壤中HCO3-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Cl-具有抑制土壤中SO42-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SO42-具有抑制土壤溶液中Cl-的解离,低矿化度(1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土壤溶液中Mg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从微咸水利用于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角度来看,对于苏打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和SO42-的盐水灌溉;对于硫酸盐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的盐水灌溉;对于氯化物型盐土,可尝试用含SO42-的盐水灌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钟群,赵奎,金解放,朱志成,李刚[3](2019)在《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溶质运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回收率不高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目前推荐采用的原地浸工艺,浸矿过程溶质运移机理直接关系到稀土资源浸取率以及稀土离子和残余浸矿剂的迁移规律。通过对离子型稀土中溶质的来源、组成以及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溶质变化的化学过程。根据浸取动力学中"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将溶质在矿物颗粒表面的运移划分为四个步骤。离子型稀土浸矿过程溶质运移主要包括对流、扩散、机械弥散这3个物理过程,根据溶质运移对流一弥散机理及质量守恒定律,推求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溶质运移基本方程以及水分运动方程。研究结果可为离子型稀土高效开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分析原地浸矿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曹小晶[4](2019)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中离子交换模型与溶质运移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确定浸矿剂溶液浓度,提高资源回收率,控制矿山氨氮污染及污染物迁移,本文研究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离子交换过程和溶质运移规律,研究结果将对绿色高效提取稀土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生产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同粒级矿样平衡浸矿试验、同粒级矿样非平衡浸矿试验,研究浸矿剂浓度对稀土离子浸出效果的影响,确定离子交换模型和选择系数;分析非平衡浸矿过程,研究浸矿时间对稀土离子浸出效果的影响,基于平衡浸矿考虑非平衡浸矿过程,采用Fick定律和Kerr模型,建立浸出动力学模型,求出与扩散系数相关的参数;通过原矿矿样柱浸试验,基于离子交换和迁移过程,建立柱浸浸出动力学模型即源汇项,建立并求解具有源汇项的溶质运移方程,结合矿样穿透曲线验证其适用性。主要研究结论:(1)通过同粒级矿样平衡浸矿试验,研究浸矿剂浓度对稀土离子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浓度小于5.3 g/L时,稀土离子浸出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超过5.3 g/L时逐渐趋于稳定,故选取Kerr模型作为平衡浸矿的离子交换模型。(2)分析非平衡浸矿过程,采用Fick定律描述铵根离子和稀土离子的扩散过程,Kerr模型描述离子交换过程,建立浸出动力学模型;运用非平衡试验结果验证该模型适用,并求出与扩散系数相关的参数。(3)将矿柱纵向分为若干个单元体,每个单元体“发生”非平衡浸矿过程,基于不同位置不同时刻矿样所含离子浓度不同,结合浸出动力学模型,建立柱浸过程中源汇项方程。(4)建立含源汇项的溶质运移方程;矿样计算穿透曲线与实测穿透曲线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表明该溶质运移方程可以描述浸矿过程中溶质运移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郭钟群,赵奎,金解放,张春华,刘凌峰[5](2019)在《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溶质运移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广泛采用原地浸矿法,预测和适时调控原地浸矿中溶质运移过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几何模型,包括活塞流模型、单毛管模型、毛管束模型,归纳了土壤溶质迁移数学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方程(CDE)、动水—不动水(MIM)模型、随机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过程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郭钟群,赵奎,金解放,朱志成,李刚[6](2019)在《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溶质运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回收率不高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目前推荐采用的原地浸工艺,浸矿过程溶质运移机制直接关系到稀土资源浸取率以及稀土离子和残余浸矿剂的迁移规律。通过对离子型稀土中溶质的来源、组成以及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溶质变化的化学过程。根据浸取动力学中"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将溶质在矿物颗粒表面的运移划分为4个步骤。离子型稀土浸矿过程溶质运移主要包括对流、扩散、机械弥散这3个物理过程,根据溶质运移对流-弥散机制及质量守恒定律,推求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溶质运移基本方程以及水分运动方程。研究结果可为离子型稀土高效开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分析原地浸矿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桂勇[7](2018)在《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注液入渗与溶质运移规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是一个包含土体水分运动、离子交换反应及溶质运移的复杂过程。浸矿剂溶液通过注液孔网注入矿体,在矿体中入渗形成不同饱和度的分区,而饱和度是影响土体水分运动与分布状态、离子交换与溶质运移规律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原地浸矿稀土资源浸取率。由此可见,研究原地浸矿土体水分运动特性及溶质运移规律,对改进原地浸矿工艺、提高资源浸取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单孔-孔网注液入渗规律及不同饱和度下离子交换与溶质运移规律等方面展开研究,初步建立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中注液入渗、离子交换反应与溶质运移的理论体系,成功解释了 程实践中孔网间距经验值的合理性,提出了孔网参数设计与优化的方法。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原地浸矿单孔注液入渗规律开展5组单孔注液入渗现场试验,建立相应的单孔注液入渗数值模型,分析孔径、水深、地下水位及土体渗透性等因素对单孔注液入渗规律的影响。利用Philip入渗模型,建立单孔定水头入渗强度与累计入渗量计算公式,给出了吸渗率和稳渗率的拟合结果。利用达西定律推导单孔注液稳渗流量Qs与稳渗率的简化理论公式。假设孔底饱和度沿径向呈负指数分布,基于孔周侧渗流量与注液影响范围内孔底下渗流量相等,建立注液影响范围的计算模型。(2)原地浸矿孔网注液入渗规律将单孔注液视为孔网注液时孔网间距为无穷大的特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孔网间距对Philip入渗模型适用性及孔网注液单孔稳渗流量Qm的影响,提出Qm的经验拟合公式:Qm=Qs(1—α·e-L),并给出系数α的理论解及拟合结果。将孔周土体分成三个区域:毛细区、饱和度变化区和均匀下渗区,给出饱和度变化区最低饱和度和均匀下渗区平均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孔径与孔网间距组合及地下水位对孔网注液入渗规律的影响。(3)近饱和条件下稀土浸取与溶质运移规律开展室内一维定水头柱浸试验及杯浸平衡试验,得到稀土离子、铵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穿透曲线,确定原地浸矿离子交换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非反应性溶质和反应性溶质的对流-弥散方程,研究稀土品位与浸矿剂浓度对饱和柱浸溶质运移的影响规律。(4)高饱和条件下稀土浸取与溶质运移规律开展室内一维高饱和柱浸试验,得到稀土离子、铵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穿透曲线,分析稀土离子峰值浓度、浸矿周期与浸取率随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拟合了浸取率与饱和度的经验公式。将不可动区分为结合区和死端孔隙区,建立原地浸矿非饱和柱浸改进的TRM模型(简称ATRM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非饱和柱浸的ATRM方程,研究稀土品位、质量交换系数与结合区体积占比对非饱和柱浸溶质运移的影响规律。(5)原地浸矿孔网参数设计及应用开展矿山生产现场试验,监测注液量、收液量、地下水位及裂缝的变化情况,分析矿块流场变化、裂缝发展与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饱和度分区的矿块稀土资源浸取率的估算方法,利用试验矿块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提出全覆式矿山与裸脚式矿山孔网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针对试验矿块给出工程优化建议,优化后矿块浸取率由78.8%提高到84.4%,边坡安全系数由1.08提高到 1.21。(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1-20)

黄颖[8](2017)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离子的吸附特性及其溶质运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体的吸附特性,以及浸矿过程中稀土离子在浸矿液中的溶质运移规律,对于提高原地浸矿稀土浸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筛分获得不同粒径的稀土矿样,测试各粒径矿样的离子相稀土品位、比表面积、表面形貌以及矿物成分等,分析稀土离子在矿体中的吸附特性;然后对不同孔隙比矿样进行室内常水头柱浸试验,分析孔隙比对资源浸取率和浸矿周期的影响,并依据穿透曲线计算滞留因子、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矿样所含的主要矿物质有高岭石、电气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石榴子石等,六种矿物总含量高达94.82%;不同矿物成分的粒度有明显的差异,随着矿样粒径的减小,高岭石和白云母的含量增加,矿样的稀土离子吸附量与高岭石等黏土矿物的含量成正相关。(2)基于稀土离子在矿体颗粒表面凹坑的单位面积吸附量与孔径和粒径成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稀土离子吸附量与矿体颗粒表面凹坑孔径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得到赣南信丰某矿山矿样的有效吸附孔径为2.0~20.0 nm。(3)不同孔隙比矿样的稀土资源浸取率均在90%左右;孔隙比较大的矿样较易穿透,浸矿周期较短,尾矿中铵根离子的残留率较高;延长顶水注液时间,可有效降低铵根离子残留率。(4)不同孔隙比矿样的溶质穿透曲线延迟性不同:孔隙比较大,矿样较易穿透,穿透曲线明显左移;无反应的硫酸根离子的穿透曲线较参与离子交换与吸附解吸作用的铵根离子的左移。在水力梯度为1.1的条件下,当采用第一种注液方式时,不同孔隙比矿样的滞留因子计算值均为1.16。(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谢曙初[9](2017)在《离子浓度比较 搞清溶质是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从2014级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新的高校招生制度,采用"7选3"模式进行考试.学考和选考考查的范围和要求都不相同,学考70分部分试题考查的范围是必修课程,包括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少部分内容.选考30分部分试题考查的是选修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这也导致了新老高考试题在问题设计中略有不同.例如选择题中考查电解质溶液,老高考中(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理科应试》期刊2017年01期)

丁珊,魏立纲,王艳涛,王琳琳[10](2016)在《有机溶质在双烷烃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反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1种探针溶质323.15~353.15 K内在双烷烃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R1R2IM]OAc)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实验结果显示,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表现出明显的非理想性,这主要是由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强弱差异。温度对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有明显影响,温度升高,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探针溶质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对数随温度变化的线性拟合结果较好,可以对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对数进行适度的内插和外推。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烷基链长度影响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溶质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西北旱区水源短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微咸水资源对于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粉砂质黏壤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采用蒸馏水(CK)和不同矿化度(1, 3, 5, 10 g/L)的NaCl、Na2SO4两种类型的盐溶液对土壤饱和浸泡8~12 h后离心,收集不同转速下的释水溶液,研究不同吸力(pF分别为1.0,1.49,2.01,2.71,3.49,4.09)条件下土壤释水溶液盐分离子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释水溶液电导率、HCO3-、Cl-、SO42-、Ca2+、Mg2+、Na+的影响差异均达极显着(p<0.01)或显着水平(p<0.05)。相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在土壤释水过程中对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不同。同为1g/L的NaCl和Na2SO4,NaCl中的Cl-置换土壤中HCO3-的能力要强于Na2SO4中的SO42-。在土壤水吸力(pF)小于2.01时,高矿化度(>3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且促进能力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水吸力(pF)大于2.01时,加入溶液中的Cl-和SO42-均具有抑制土壤中HCO3-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Cl-具有抑制土壤中SO42-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SO42-具有抑制土壤溶液中Cl-的解离,低矿化度(1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土壤溶液中Mg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从微咸水利用于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角度来看,对于苏打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和SO42-的盐水灌溉;对于硫酸盐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的盐水灌溉;对于氯化物型盐土,可尝试用含SO42-的盐水灌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质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淼.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热力学性质及油酚混合物的分离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9

[2].郭全恩,王益权,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不同溶质及矿化度对土壤溶液盐离子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郭钟群,赵奎,金解放,朱志成,李刚.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溶质运移机理研究[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4].曹小晶.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中离子交换模型与溶质运移方程[D].江西理工大学.2019

[5].郭钟群,赵奎,金解放,张春华,刘凌峰.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溶质运移基础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2019

[6].郭钟群,赵奎,金解放,朱志成,李刚.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溶质运移机制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9

[7].桂勇.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注液入渗与溶质运移规律及其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8

[8].黄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离子的吸附特性及其溶质运移规律[D].江西理工大学.2017

[9].谢曙初.离子浓度比较搞清溶质是关键[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

[10].丁珊,魏立纲,王艳涛,王琳琳.有机溶质在双烷烃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测定[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6

标签:;  ;  ;  ;  

溶质离子论文-张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