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地形位指数
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论文文献综述
张昳,常庆瑞,赵业婷,孙梨萍,吴玮[1](2014)在《陕北黄土高原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的合理优化和配置土地资源,以陕西省府谷县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借助ArcGIS、Fragstats等软件以及与数学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府谷县的土地利用数量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地形位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府谷县土地资源类型较为齐全,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要景观类型,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7.74%,24.50%,12.12%,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数相对较小,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明显;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林地、草地、耕地和水面连接度较高,呈片状分布,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分布零散,斑块形状复杂,聚集程度较低,破碎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空间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结构结合分析的方法能较好地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王雪梅,唐梦迎,席瑞[2](2014)在《新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8年新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并借助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对新疆各地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对比。结果表明:新疆现状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优于南疆,这种差异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集中度由北向南递减;新疆的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系数普遍不高,反映出新疆土地利用的整体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4年06期)
张桂花[3](2014)在《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和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土地利用矛盾日益加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核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上一轮规划全面实施,己进入调整期,新一轮规划也将在在几年后展开,对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研究可以归纳过去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特征,预测出未来土地利用的趋势,对改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调整和实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应用灰色线性规划和CA-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问题展开了全面的研究讨论。本文以典型山区县—郧县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了景观指数、土地利用率、变化动态度、土地垦殖率等指数对研究区的现状和2006年-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全面的解析,指出了郧县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对郧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后,分别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其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研究。本文在一般线性规划模型中加入了灰元,通过灰色预测的方法,预测出模型需要的人口、产值等参数,然后设置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水面和其他土地这11个变量,设定了11个约束条件和相应的目标函数,通过UNDO软件成功预测了2018年郧县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并进行了精度检验和详尽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线性规划能对郧县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有效预测。在利用CA-Markov模型进行空间布局优化时,首先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格式、土地利用地类汇总以及矢量数据基本错误的处理等,其次利用Markov方法生成2006年至2009年土地利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为空间布局优化提供数量方面的控制,接着对其影响驱动力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为土地适宜性图集提供基础数据,在完成模型运行条件准备后通过IDRISI软件成功进行了空间布局模拟,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和CA-Markov模型可以全面的对研究区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为郧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规划的调整和实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4-04-25)
常蔷[4](2013)在《襄垣县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区域发展战略转型,煤炭资源型县域大城镇的发展是近年来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资源型县域大城镇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工业资源,为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西省作为我国最早的煤炭资源供应基地,现在已成为我国煤炭采掘及开发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而襄垣县则是煤炭资源型县域大城镇的典型代表。但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城乡用地布局混乱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山西省特别是襄垣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此外,环境污染、水资源破坏以及地表塌陷等传统采掘业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也为襄垣县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重重障碍。因此,如何合理优化襄垣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襄垣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成为当前煤炭资源型县域土地利用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襄垣县这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县域大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分析襄垣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借助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针对襄垣县318个行政村选取16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在分区结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地形地貌、地面坡度、河流水文、土壤、煤炭资源分布及地质等等相关参考因素,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襄垣县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研究。通过研究,制定优化布局方案,形成“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强化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对襄垣县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郭亚东,周清,王浩[5](2012)在《校园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与优化建议——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区,根据2005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利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其他用地按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转变为绿地、道路、娱乐、生活及教学用地。新增教学和娱乐用地分别集中在以修业广场为中心的400 m和以老校门为圆心的300 m缓冲区内,新增生活用地呈现南北分化的趋势,新增道路虽较分散但与其余的用地类型毗邻度较高,水域基本不变,而新增绿地面积较大的一片集中在中西部,其余与生活用地的空间演变规律一致。总体来看,土地开发的重点在北部、中部及靠近浏阳河的沿线南端,呈正"S"形格局。未来的校园建设应遵循"科学、生态、人文"的理念,兼顾系统性、关联性和坚持弹性规划的原则对用地布局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6期)
周刚,晏涵[6](2011)在《怀化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怀化市耕地与基本农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生态用地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布局及空间调整的具体方案.(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S1期)
王少勇[7](2011)在《天津大力推进土地管理机制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提升土地管理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大力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建立起用地结构协调、空间布局合理、利用集约高效的大都市土地利用模式。 在土地监管方面,天(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1-10-14)
杜林燕[8](2011)在《“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是最宝贵、特殊和稀缺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以及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各个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决定了土地属性和土地利用方式都存在着区域差异。正是由于土地差异性的存在,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空间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城市运行的效率。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圈逐渐面临土地资源紧张、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问题,要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对合理调整和优化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出迫切的要求。本文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视角,研究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和布局问题,探寻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于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有效和合理配置,加快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两型社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阐述了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着重探讨了两型社会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综合比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经济和生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现存的问题。最后,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构建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对武汉城市圈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将其划分为为中东部沿江城镇集中发展用地区、西北部平原集约土地利用区和东、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区,以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并从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魏鲁,张兰梅,郭晨[9](2011)在《日照市东港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组合类型3种方法分析东港区土地利用结构,运用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作为衡量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指数,对东港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该区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总体功能不高。为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提供基础依据,对优化土地利用提供现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1年03期)
孟繁盈,房旭珍,曹子剑,许月卿[10](2009)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步骤;开展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有利于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编制和实施;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对我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还未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视角上,多注重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理性发展"等方面应加强;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现代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空间模拟等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传统的规划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2008年新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并借助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对新疆各地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对比。结果表明:新疆现状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优于南疆,这种差异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集中度由北向南递减;新疆的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系数普遍不高,反映出新疆土地利用的整体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昳,常庆瑞,赵业婷,孙梨萍,吴玮.陕北黄土高原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J].水土保持研究.2014
[2].王雪梅,唐梦迎,席瑞.新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4
[3].张桂花.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和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湖北大学.2014
[4].常蔷.襄垣县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5].郭亚东,周清,王浩.校园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与优化建议——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
[6].周刚,晏涵.怀化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
[7].王少勇.天津大力推进土地管理机制创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
[8].杜林燕.“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9].魏鲁,张兰梅,郭晨.日照市东港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1
[10].孟繁盈,房旭珍,曹子剑,许月卿.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