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习者学习状况论文-户田贵子,胡伟,大久保雅子

中国学习者学习状况论文-户田贵子,胡伟,大久保雅子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学习者学习状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慕课,JPC,语音,日语发音

中国学习者学习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户田贵子,胡伟,大久保雅子[1](2019)在《中国学习者对JPC发音慕课使用状况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中国学习者对慕课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通过JPC课程认为,在发音学习方面,学生完善了语音知识体系,提高了发音能力;在发音以外的学习方面,学生扩大了词汇量,增长了文化见闻,提高了听力能力;在学习行为方面,学生强化了正确发音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在使用习惯方面,初级、高级学习者存在差异。本调查揭示了中国学习者的JPC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习惯,验证了JPC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为引导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充分使用JPC提供了实证依据,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慕课建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吴洋,全永根[2](2017)在《中国学习者对韩语连接语尾“■”的习得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语习得中介语理论中的习得顺序理论和U字发展模式理论为指导,以问卷的方式,对不同阶段中国学习者习得连接语尾"■"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可知:连接语尾"■"的语义功能的习得呈现出一定的习得顺序;而且根据其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分别呈现出渐进式发展模式和U字发展模式。依据调查分析结果,从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对连接语尾"■"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韩国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李俊伟[3](2017)在《对于中国学习者的“一さ”“一み”“一め”“一け”的习得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接尾词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是比较难以掌握的内容之一。接尾词不能单独使用,通常接独立词之后起到增添意义和改变词性的作用。「一さ」·「一み」·「一め」·「一げ」,可以接在形容词的词干之后变成名词,但在接续和意思上有所不同。教科书上对这四个接尾词的区别却很少详细叙述,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四者的区别及其复杂,难以掌握,需要引起重视。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中国日语学习者关于「一さ」·「一み」·「一め」·「一げ」,的习得情况。并且把被选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新编日语》,《大学日本语》两套教材作为调查对象,对教科书中关于「一さ」·「一み」·「一め」·「一げ」的语法讲解进行了调察和分析。最后从日语教学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论文共分6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文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动机。第1章分别对日语的接尾词和「一さ」·「一み」·「一め」·「一げ」的先行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了先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这部分为本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第2章从接续、意思两方面对「一さ」·「一み」·「一め」·「一げ」进行分析。把青空文库的12000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并调查了「一さ」·「一み」·1「一め」·「一げ」的构成情况。第3章对辽宁师范大学156名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找出误用的原因。第4章对《新编日语》、《大学日本语》这两套教材中关于「一さ」·「一み」·「一め」·「一げ」的讲解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从教科书、中国学习者、语言环境叁方面对「一さ」·「一み」·め」·「一け」」的教学提出建议。最后对本研究的总结并提出今后的课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晓晖[4](2014)在《关于「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别及对中国学习者的习得状况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表示原因理由的接续词「KARA」和「NODE」在意义和用法上看似相似,实际使用时是有所差异的。虽然日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了,但是有研究指出,即使已经学习了3年以上日语的学习者,也不能准确的区分使用「KARA」和「NODE」。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因为错误使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日语教育者们应该考虑如何对学习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学习者的习得,有必要从语用学角度对「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别进一步明确。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语用学观点出发,明确「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别。另外,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学习者在习得中的问题点和难点进行考察。首先通过介绍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先行研究来分析总结「KARA」和「NODE」的各种机能及使用条件。其次,介绍日语学习者,特别是中国学习者对「KARA」和「NODE」的使用情况的相关先行研究。然后,以中国的大学中主要使用的精读教材『综合日语』和日本出版的日语学习教材为调查对象,对其关于涉及「KARA」和「NODE」的内容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并且通过调查题的形式对中国学习者进行了习得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教科书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的教材中对于「KARA」和「NODE」的解释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永野学说」中,没有从语用学角度进行说明和练习。练习的数量偏少,练习中也未设定必要的场景、对人物的关系未加说明,没有给与学习者以足够的提示。通过对中国学习者的习得状况的调查发现,和日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使用「KARA」的频率要远高于使用「NODE」的频率。而且学习者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根据场景、人物关系区分使用「KARA」和「NODE」。说明学习者对于「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分还未能很好的掌握。(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31)

吕琳琳[5](2007)在《关于中国学习者在方向性复合动词方面的学习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语言学习及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借鉴先行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国学习者学习日语复合动词后项[~込む]、[~出す]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研究。本文分为4章。第1章为先行研究,介绍了日语复合动词及表示方向性的复合动词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先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立场和方法。第2章按照姬野的意思归类法,对复合动词[~込む]、[~出す]进行分类。以问卷的形式让日语学习者来判断[~込む]、[~出す]在句中用法的正误。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学习者对[~込む]、[~出す]的诸多词语用法不明确,特别是对有比喻义或微妙差别的词语的判断失误率更高。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受母语影响。第3章分别从[~込む]和[~出す]、[~込む]和“-入”等汉语表达、[~出す]和“-出”等汉语表达叁个方面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前者和后者所表达的意思虽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却有规律可循。从而进一步从惯用表达、复合趋向补语、词汇式复合动词和统语式复合动词叁个角度分析了「~込む」和“-进”、「~出す」和“-出”的意思差别所在。第4章则对日语教材中复合动词的讲解以及使用率高的日语学习词典中复合动词[~込む]、[~出す]的解释说明进行了调查。并借鉴田中、深田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込む]、[~出す]及日语复合动词的学习顺序、方法提出了个人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8)

李莹[6](2006)在《中国学习者复合动词的习得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活自如地使用复合动词,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日语的细微之处。然而,学习者和研究者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复合动词的习得是一个非常难以习得的学习项目。本文以70位日语专业的叁年级、四年级以及研究生学习者作为调查对象,以意思复杂的「~こむ」和造语能力强的「~だす」为测试项目,通过“产出测试”和“受容测试”的形式进行横向研究,分析了以下叁个问题:(1)学习者和母语者的复合动词的习得状况是否一致;(2)根据叁年级、四年级以及研究生的习得结果,分析复合动词的习得同异点;(3)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复合动词的特征。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学习者和母语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母语者的对复合动词的概念很稳定,即使不太确定单词的意思,也能够自由地判断正确与否。但是,学习者对复合动词理解力比较弱,变化很大。叁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单词的习得策略也不太一样。叁年级很少接触杂志或小说之类的刊物,还没有培养利用外部环境增进单词的习惯。四年级虽然能够自觉的阅读课外读物,但是不太喜欢借助字典来学习,这一点和研究生的学习策略不太一样。同时,在教科书里面,只是粗略地讲解了复合动词的意思和构成,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可以推测这个会给学习者带来某些障碍。期待本研究能够促进复合动词的教学指导以及今后教科书的编写。(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6-04-01)

胡文飞,李明远[7](2006)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可及性指示语使用状况探析——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为基础,对中国学习者可及性指示语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写作者在指示词频和指示词频数比例方面都非常接近。不同水平学习者在指示词使用失误方面差异显着,同质条件下,水平越高,指示语失误越少。(本文来源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1期)

中国学习者学习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二语习得中介语理论中的习得顺序理论和U字发展模式理论为指导,以问卷的方式,对不同阶段中国学习者习得连接语尾"■"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可知:连接语尾"■"的语义功能的习得呈现出一定的习得顺序;而且根据其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分别呈现出渐进式发展模式和U字发展模式。依据调查分析结果,从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对连接语尾"■"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学习者学习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1].户田贵子,胡伟,大久保雅子.中国学习者对JPC发音慕课使用状况的质性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

[2].吴洋,全永根.中国学习者对韩语连接语尾“■”的习得状况研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

[3].李俊伟.对于中国学习者的“一さ”“一み”“一め”“一け”的习得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4].徐晓晖.关于「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别及对中国学习者的习得状况的考察[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吕琳琳.关于中国学习者在方向性复合动词方面的学习状况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6].李莹.中国学习者复合动词的习得状况[D].华中科技大学.2006

[7].胡文飞,李明远.非英语专业学生可及性指示语使用状况探析——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

标签:;  ;  ;  ;  

中国学习者学习状况论文-户田贵子,胡伟,大久保雅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