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域阻尼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干扰稳定,通信时滞,执行器饱和,广域阻尼控制器
广域阻尼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丁贵立,林涛,陈汝斯,陈宝平,徐遐龄[1](2019)在《抗饱和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参量Lyapunov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域阻尼控制器能够有效阻尼区间低频振荡,但远方反馈信号的传输时延,是影响广域阻尼控制器阻尼效果甚至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执行器饱和会导致控制器性能恶化甚至威胁系统稳定,因此通信时滞和执行器饱和都会影响阻尼控制器效果,该文在建立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中同时考虑广域测量信号时滞和执行器饱和,并基于参量Lyapunov方法设计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广域时滞阻尼抗饱和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律和参数值可以通过参量Lyapunov方程直接得到。改进10机39节点系统上的仿真,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设计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证实了所提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丁贵立,林涛,陈汝斯,潘明森,徐遐龄[2](2018)在《基于参量Lyapunov理论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联络线可能存在的功率低频振荡,采用广域测量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反馈信号实现快速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在建立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中考虑广域测量信号时滞,并基于参量Lyapunov理论设计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律和参数值可以通过参量Lyapunov方程直接得到。基于4机2区仿真模型建立了互联电力系统研究模型,时域仿真表明,所提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能有效地阻尼互联系统区间振荡。(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8年08期)
尚伟鹏[3](2018)在《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及多控制器参数在线协调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问题是影响我国电网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低频振荡现象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威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严重会使电力系统崩溃,发生电网事故。电力系统广域信号的传输存在通信时滞,时滞会影响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器的设计和协调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控制器的种类和数量在随着电网复杂性的提高而增加,不同控制器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有可能不利于电力系统的控制性能,这样便会使电力系统变得较为脆弱。因此深入研究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及协调控制问题,对保证广域环境下的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在线协调控制器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首先,本文研究未考虑时滞因素的常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问题。由于在电力系统辨识与控制中存在模型辨识误差因素,且模型辨识误差因素给电力系统的辨识与阻尼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常常会恶化阻尼控制效果。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电力系统闭环模型结构;其次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和Vinnicombe距离理论,提出了一种迭代辨识方法,并给出该方法实现的整个步骤,该方法把辨识与控制问题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最优电力系统模型和广域阻尼控制器模型;最后以四机两区系统模型为例进行算例仿真,并与传统龙格库塔迭代辨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章提出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在振幅上有所减小,趋于稳定的时间减少了一半左右,对电力系统的转子角振荡控制趋于平稳时间在10秒左右。其次,本文研究考虑时滞因素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问题。在考虑模型辨识误差因素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时滞问题,首先建立电力系统闭环时滞模型;其次提出一种考虑时滞(常数时滞和时变时滞)因素的电力系统迭代辨识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中状态反馈控制器和反馈增益矩阵分别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和极点配置法来设计,以解决时滞电力系统阻尼控制问题;最后以四机两区系统模型为例进行算例仿真,并在不同时滞情况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转子角及功率振荡可以在8秒内趋于稳定,可以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然后,本文研究电力系统多控制器的在线协调控制问题。首先给出多控制器参数协调模型;其次提出一种球域人工免疫算法,来在线协调优化多阻尼控制器参数,该算法可以减少计算量,并且具有全局的搜索能力;最后以四机两区系统模型为例进行算例仿真,并与动态指标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章方法的功率及转子角振荡曲线趋于稳定的时间短5秒左右,而且振幅也要小一半左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多控制器参数协调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阻尼控制效果。最后,本文在RTDS实验设备上对提出理论进行验证。经验证,本文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所设计的算法都能更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现象。通过本文仿真实验及RTDS实验可知,考虑模型辨识误差因素设计的控制器以及含时滞因素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现象;且通过球域人工免疫算法在线协调后的参数亦能有效地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仿真及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广域阻尼控制效果,可以为我国南方电网广域阻尼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褚晓杰,高磊,王建明,唐晓博,易俊[4](2018)在《基于多运行方式的广域阻尼控制器协调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域阻尼控制是抑制大电网低频振荡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关于广域阻尼控制的研究大多基于简单系统,且大多基于单一运行方式设计控制器参数,在大电网及多运行方式下存在应用困难的不足,提出适用于大电网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提出基于频域子空间辨识理论的广域阻尼控制器参数频域设计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实际系统建模,基于实测方法完成阻尼控制器参数设计,且方法实施过程简单有效,便于工程应用;然后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广域阻尼控制器多运行方式协调设计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多目标函数协调优化功能保证了控制器在多运行方式下的鲁棒性,同时算法实施过程不依赖于系统的详细模型,因此适用于实际大电网应用;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广域阻尼控制设计流程,为广域阻尼控制技术在实际电网中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实际电网的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及在实际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使用该文方法设计的广域阻尼控制器,系统阻尼特性大幅提升,该方法还具有适应多运行方式的特点,适用于大型互联电网的实际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葛景,都洪基,马进,赵大伟,钱敏慧[5](2017)在《基于相关辨识法的大型光伏电站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大型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可能存在的区间低频振荡问题,提出基于相关辨识法的大型光伏电站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采用基于伪随机信号的相关辨识法得到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接着将TLS-ESPRIT法应用到主模比指标的计算中,并结合留数指标对阻尼控制器输入信号进行优选,然后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整定控制器参数。最后,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中搭建含光伏电站的两区域系统机电暂态模型,时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光伏广域阻尼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系统区间低频振荡,提升了系统小干扰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2017年03期)
刘铖,蔡国伟,杨德友,孙正龙[6](2016)在《双馈感应风机分数阶自抗扰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双馈风力发电系统(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互联电网强非线性和模型不确定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非线性鲁棒分数阶自抗扰(fractional order auto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FADRC)广域阻尼控制器,以增强互联电网阻尼控制能力,抑制功率振荡。首先,对系统状态方程进行微分同胚映射得到系统分数阶的映射模型,进而构造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估计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误差与外部扰动等不确定因素,以实现非线性模型动态补偿线性化,其次,利用自抗扰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律控制理论设计DFIG阻尼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大、小扰动下该方法动态特性良好,具有响应迅速、对参数变化及扰动不敏感等优点。该设计方法比传统PI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够增强DFIG阻尼控制能力,抑制互联电网功率振荡。(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孙琳,李天然,钱俊杰,蔡玮,吴华仁[7](2015)在《基于模糊控制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用广域反馈信号作为附加稳定信号的励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广域信号传输存在的通信时滞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补偿。描述了确定模糊推理规则的方法,首先分析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输入量和理想输出量,根据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模糊论域、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推理规则,从而建立模糊逻辑控制器。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4机2区域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模糊广域阻尼控制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补偿通信过程中存在的较大时滞,增加互联电力系统阻尼仿真结果验证了模糊控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5年06期)
李岩,胡志坚,刘宇凯,贺建波,索江镭[8](2015)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时滞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考虑区间模式和本地模式协调的时滞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新方法。首先,根据能控能观指标找出最佳反馈信号和输出控制量。然后,计算超前滞后补偿的时间常数,并构建区间和本地模式协调优化的多目标函数,应用"教与学"优化算法确定最优增益序列。最后,应用均衡降阶算法对系统进行降阶,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理论分析最优增益序列,选出对时滞鲁棒性最好的值。新英格兰测试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时滞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在很好地抑制了区间振荡模式的同时,保证本地振荡模式不被恶化,并且对时滞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5年08期)
刘宇凯,胡志坚,索江镭,陈珍[9](2014)在《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规模互联电网区间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基于果蝇优化算法(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FOA)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以标准16机68节点系统为例,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并进行模态分析,找出系统区间振荡模式及阻尼比。根据区域低频振荡模式下参与因子选择广域反馈信号。分析了广域控制器结构,并采用FOA算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广域控制器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区间振荡阻尼比,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优化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4年24期)
索江镭,胡志坚,张子泳,刘宇凯,陈珍[10](2014)在《含风电场的互联电力系统辨识与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规模风电的远距离输送以及大区域电网互联将面临的区域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风电场并网背景下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增益调度思想将风电场平均风速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区域,并逐一对每个控制区域进行系统辨识以及阻尼控制器设计,以解决风电场出力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控制器失效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方法和自由权矩阵方法分别完成上述系统辨识以及控制器设计过程。含风电场的EPRI-8机36节点测试系统仿真表明:所提辨识方法克服了传统ARMA方法辨识精度不高的问题,所提控制器设计方法允许的时滞裕度优于传统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所提的增益调度控制方法能满足风电场出力变化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4年22期)
广域阻尼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联络线可能存在的功率低频振荡,采用广域测量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反馈信号实现快速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在建立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中考虑广域测量信号时滞,并基于参量Lyapunov理论设计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律和参数值可以通过参量Lyapunov方程直接得到。基于4机2区仿真模型建立了互联电力系统研究模型,时域仿真表明,所提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能有效地阻尼互联系统区间振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域阻尼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丁贵立,林涛,陈汝斯,陈宝平,徐遐龄.抗饱和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参量Lyapunov设计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丁贵立,林涛,陈汝斯,潘明森,徐遐龄.基于参量Lyapunov理论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3].尚伟鹏.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及多控制器参数在线协调优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4].褚晓杰,高磊,王建明,唐晓博,易俊.基于多运行方式的广域阻尼控制器协调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5].葛景,都洪基,马进,赵大伟,钱敏慧.基于相关辨识法的大型光伏电站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现代电力.2017
[6].刘铖,蔡国伟,杨德友,孙正龙.双馈感应风机分数阶自抗扰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6
[7].孙琳,李天然,钱俊杰,蔡玮,吴华仁.基于模糊控制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中国电力.2015
[8].李岩,胡志坚,刘宇凯,贺建波,索江镭.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时滞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
[9].刘宇凯,胡志坚,索江镭,陈珍.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
[10].索江镭,胡志坚,张子泳,刘宇凯,陈珍.含风电场的互联电力系统辨识与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