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腥草素钠论文-陈叶,黄丽娟,胡智立,赵欣,冯斌

新鱼腥草素钠论文-陈叶,黄丽娟,胡智立,赵欣,冯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鱼腥草素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鱼腥草素钠,急性哮喘,炎症,TLR4

新鱼腥草素钠论文文献综述

陈叶,黄丽娟,胡智立,赵欣,冯斌[1](2019)在《鱼腥草素钠对急性哮喘模型小鼠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鱼腥草素钠对急性哮喘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卵白蛋白(OVA)诱导小鼠急性哮喘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鱼腥草素钠低、高剂量(10、25 mg/kg)组,每组8只,另取正常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ig给药2周,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小鼠肺功能仪器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OVA-IgE、白细胞介素-4(IL-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转铁蛋白6(TRF6)mRNA的表达水平;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25 mg/kg鱼腥草素钠组小鼠在乙酰甲胆碱激发浓度气道高反应值、血清OVE-IgE水平、血清IL-4和MCP浓度均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10 mg/kg鱼腥草素钠组肺组织MyD88、TRF6 mRNA表达和25 mg/kg鱼腥草素钠组肺组织TLR-4、MyD88、TRF6 mRNA表达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HE染色显示,鱼腥草素钠显着改善模型小鼠的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塌陷、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分泌物等症状。结论鱼腥草素钠能显着抑制急性哮喘模型小鼠的炎症,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蒋日磊[2](2019)在《新鱼腥草素钠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据了肺癌总发病率的80%~85%,并且其5年生存率不到15%。中医药作为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优势的治疗手段,对NSCLC患者限制瘤体的增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治疗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基础研究的匮乏及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区别,大量中医经验方缺乏现代医学证据的支持。鱼腥草是叁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和新鲜全草。其味辛、性属微寒、归于肺经、肝经、心经,功效具有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化痰止咳、镇痛等,民间常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痈肿疮毒等疾病的治疗。在中医古方中就曾有单用鱼腥草治疗肺痈(性状类似于现代医学肺癌的一种疾病)的历史。国医大师周仲英先生在他所提出的治疗肺癌验方“周氏克金岩”方中也有对此药的应用。针对鱼腥草中化学成分提取物的研究有很多,其研究方向也往往纷繁多样。本研究主要关注了新鱼腥草素钠(sodium new houttuyfonate,SNH)在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种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同时,内源性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理论为现代医学研究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式之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尤其是ceRNA的角度),探索鱼腥草的效应成分——新鱼腥草素钠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运用CCK8实验探索SNH对NSCLC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运用克隆形成实验探索SNH对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HOCHEST33258细胞核染色实验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学实验明确SNH对NSCLC细胞凋亡作用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探索其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其次运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探索SNH对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明确其迁移和侵袭相关作用的分子机制。然后通过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分析最具相关性信号通路,并明确其最具可能的作用方式及靶基因为Linc00668。在生物信息学明确Linc00668与肿瘤关系后,构建其过表达与干扰模型,明确其作用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Linc00668竞争靶基因及中间miRNA,并明确miRNA和靶基因对信号通路影响。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明确竞争性结合位点,并构建小鼠模型,通过生物发光技术、H&E染色、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等方式,进行SNH对体外实验所发现信号通路的评估和验证。研究结果:本研究首先证实了SNH对NSCLC细胞具有促进凋亡,抑制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并且其凋亡机制是通过剪切Caspase 3和PARP蛋白而达成,而其抑制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是抑制了EMT进程。然后,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发现SNH可能通过调控Linc00668抑制NSCLC细胞EMT进程,并且通过过表达和干扰Linc00668明确了 Linc00668能够促进NSCL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紧接着证实了Linc00668是通过与slug的mRNA在3'UTR竞争性结合miR-147a达到调控EMT进程的作用。最后从动物模型角度证实了SNH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迁移是通过Linc00668/miR-147a/slug的调控。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了SNH通过抑制增殖,促进凋亡,抑制迁移/侵袭等多种途径抗非小细胞肺癌,并深入研究了SNH调控EMT信号通路的路径是Linc00668/miR-147a/slug轴。本研究通过当下研究的焦点ceRNA理论,对中药单体SNH抗NSCLC作用机制进行解释,是中药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举,为中药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3-23)

张锡霞,李永贵,王晶[3](2019)在《HPLC测定鱼腥草素钠栓中鱼腥草素钠叁聚物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鱼腥草素钠栓中鱼腥草素钠叁聚物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 A(4.6 mm×150 mm,5μm),以甲醇-水(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8 nm,柱温35℃,流速1.4 ml/min。结果鱼腥草素钠峰与鱼腥草素钠叁聚物峰分离良好,鱼腥草素钠叁聚物浓度在0.00943~1.131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为99.62%(n=9),RSD为1.67%。结论本法测定鱼腥草素钠栓中鱼腥草素钠叁聚物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9年02期)

柳玲,王庆林[4](2019)在《大黄素、茶多酚和鱼腥草素钠对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黄素、茶多酚和鱼腥草素钠对2,4,6-叁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9组,采用TNBS诱导建立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定时ig给予药物治疗组大鼠相应剂量的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持续14 d。观察大鼠每日的体重变化、大便状态,解剖大鼠后观察结肠组织的大体改变和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lβ(IL-lβ)、IL-4、IL-10的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较差,体重明显减轻,炎性指标显着减低;与模型组比较,除鱼腥草素钠低剂量组外,其余药物治疗组大鼠的体重均明显增加,炎症情况明显缓解,炎性指标显着降低;茶多酚和鱼腥草素钠高剂量组改善炎症的效果显着优于低剂量组的,而鱼腥草素钠低剂量组的抗炎效果与模型组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大黄素、茶多酚和鱼腥草素钠均对大鼠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中,茶多酚和鱼腥草素钠的治疗作用存在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沈美珠,施心奕,周敏,许东晴,曹睿杰[5](2018)在《孟鲁司特钠联合鱼腥草素钠治疗亚急性咳嗽68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咳嗽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每天最常接诊的病症之一,对咳嗽时间持续3~8周的亚急性咳嗽,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比较单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往往应用抗菌药加止咳药治疗亚急性咳嗽,除存在抗菌药滥用的隐患外,治疗效果也常常不满意,医师对迁延不愈的咳嗽甚至束手无策[1]。2016年6月-2017年5月,以咳嗽为主诉、符合亚急性咳嗽标准的门诊病人,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就(本文来源于《药学服务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杨岩涛,杨岩,王韧,刘金玲,周晋[6](2018)在《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体外人肝微粒体代谢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多成分体系体内代谢规律奠定基础。方法制备人肝微粒体,用Brad ford法测定酶活性,配制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加入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温孵,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并比较鱼腥草注射液及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代谢样品图谱。结果检测到鱼腥草注射液的人肝微粒代谢产物20个,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肝微粒代谢产物24个,鱼腥草注射液多成分体系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单成分经肝微粒体代谢其产物的数目不完全相同,但产物结构类型一致,均为脂肪族、芳香族、萜类挥发性成分,其中两者的代谢产物中均有己醛、α-哌烯、桉树脑、癸酸、庚醇、2-异丙基-5-甲基-1-庚烷6种成分,分别占代谢产物总量的15.40%和49.14%。结论多成分代谢与单成分代谢规律有所不同,但均呈多成分群聚集的特点,成分之间存在与原植物相似的代谢途径,符合中药各成分在同一网络体系相互连通、交流、传递的"网通性"规律。(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李菲,张凤娇,杨荟,李洪爽,段桂运[7](2018)在《不同因素对水溶液中鱼腥草素钠降解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溶液pH、缓冲液浓度、亚硫酸氢钠和温度对水溶液中鱼腥草素钠降解速率的影响。方法:乙腈-0.01mol·L-1四丁基溴化铵溶液-叁乙胺(43∶57∶0.3)为流动相,HPLC法测定不同条件下鱼腥草素钠水溶液浓度变化。结果:鱼腥草素钠的降解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pH 7条件下降解速度常数K最大。磷酸盐缓冲液浓度越高,鱼腥草素钠降解速率越快;溶液中加入亚硫酸氢钠和低温储存有利于溶液的稳定。结论:鱼腥草素钠水溶液不稳定,降解速率与溶液pH值、磷酸盐溶液浓度、亚硫酸氢钠和温度等因素均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曹珍珍[8](2018)在《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随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虽然近年来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上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相关数据显示,在众多心脏疾患中,80%的心源性猝死都来源于心律失常。因此,对新型的、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前治疗心脏疾患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中药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中草药历经了数千年的应用实践以及不断改善,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但是由于中药制剂成分繁杂,各成分间的相互生物活性作用大多不清楚,使得其质量标准很难提高,导致了中药制剂很难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中草药提取物单体不仅保留了中药低成本、毒副作用小的优点,而且其具有明确的化学组成,便于药物的分析与应用。因此,以中草药提取单体为研究对象,探索药效高、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本课题中,我们从黄芩苷、芦荟苷、叁七皂苷R1、银杏内酯B、芹菜素以及鱼腥草素钠等多种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中通过实验筛选出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这两种单体,研究其对兔心室肌细胞各种跨膜离子通道电流和收缩力以及Langendorff-灌流心脏的作用,以探讨这两种中药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影响兔心室肌细胞钠、钾和钙电流中草药单体的筛选我们通过研究黄芩苷、芦荟苷、叁七皂苷R1、银杏内酯B、芹菜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2以及鱼腥草素钠等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中草药提取单体对兔心室肌细胞峰钠电流(I_(Na.P))、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和L-型钙电流(I_(Ca.L))的影响来筛选潜在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叁七皂苷R1、银杏内酯B、芹菜素、人参皂苷Rg1以及人参皂苷Rg2等对I_(Na.P)、I_(K1)和I_(Ca.L)均无显着作用,而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对I_(Na.P)和I_(Ca.L)均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的细胞水平以及器官水平的实验研究来探索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的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第二部分芦荟苷通过调节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目的:探讨芦荟苷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以及各种跨膜离子通道电流的作用,并通过探究其对Langendorff-灌流心脏的作用来明确芦荟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为开发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奠定电生理学基础。方法:通过酶解法进行兔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已分离的单个心室肌细胞的AP及心室肌细胞主要离子通道电流。分别使用海葵毒素II(ATX II)和高钙诱导心室肌细胞产生早期后除极(EADs)和延迟后除极(DADs)等细胞性心律失常,并用乌头碱诱导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然后观察比较芦荟苷干预前后的AP、EADs、DADs、各种离子通道电流以及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100μmol/L和200μmol/L芦荟苷可显着地缩短兔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并减小其最大上升速率(Vmax)以及APD的反向频率依赖性。200μmol/L芦荟苷能够有效地消除ATX II诱导产生的兔心室肌细胞EADs和高钙诱导产生的DADs。除此之外,芦荟苷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_(Ca.L)和I_(Na.P),其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37.06μmol/L和559.8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芦荟苷对ATX II诱导增大晚钠电流(I_(Na.L))的抑制率分别为36.6±3.3%和71.8±6.5%。然而,100μmol/L和800μmol/L芦荟苷对I_(K1)以及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_(Kr))没有明显的作用。进一步的器官水平研究显示200μmol/L芦荟苷可抑制乌头碱诱导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芦荟苷可有效地消除兔心室肌细胞的EADs和DADs、抑制I_(Ca.L)、I_(Na.P)以及ATX II诱导增大的I_(Na.L),并且芦荟苷还能抑制乌头碱诱导的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芦荟苷有潜力成为一种低成本、安全性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第叁部分鱼腥草素钠通过调节心室肌细胞门控性离子通道及收缩力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对兔心室肌细胞主要跨膜离子通道及收缩力的作用,以探讨鱼腥草素钠的潜在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在使用酶解法分离心室肌细胞后,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的INa.P、INa.L和ICa.L,并用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检测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力。观察鱼腥草素钠干预前后心室肌细胞各离子通道电流及收缩力的变化,以探讨鱼腥草素钠的抗心律失常潜力。结果:鱼腥草素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Na.P,其IC50为78.89±5.68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的鱼腥草素钠对ATX II诱导增大INa.L的抑制率分别为30.1%和57.1%。其次,鱼腥草素钠还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大兔心室肌细胞ICa.L,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37.10μmol/L,并且100μmol/L鱼腥草素钠还能减慢ICa.L的稳态失活以及加快ICa.L的失活-复活过程。此外,鱼腥草素钠还可有效地增强兔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力。结论:鱼腥草素钠具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特性,并且鱼腥草素钠可增大ICa.L以及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力使其对于心力衰竭等心功能不全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鱼腥草素钠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应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9)

唐维[9](2018)在《鱼腥草素钠对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鱼腥草素钠(sodiumhouttuyfonate,SH)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早期神经元的影响,及其发挥此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一)在探究鱼腥草素钠对脊髓损伤后早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判定SH的最佳药物剂量中,利用大鼠脊髓夹伤模型,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根据SH给药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0.06g/(Kg.d),中剂量组0.12g/(Kg.d),高剂量组0.24g/(Kg.d)),每组各八只;连续灌胃给药7天,余下各组则采用生理盐水刺激。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用于观察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变化,并计数前角神经元数量变化;综合上述结果判定SH在本实验中的最佳药物剂量。(二)在判定SH对脊髓损伤早期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中,24只SD雌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H最佳剂量组,各8只。West blot和免疫荧光用于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介素 1β(Interleukins-1 β,IL-1 β)),P-JNK(phosphorylation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JNK、P-ERK(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P-ERK)、ERK、P-P38MAPK(phosphorylation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以及小胶质/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iNOS(M1型)和Argi1(M2型)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结果:中、高剂量SH能无差别的改善SCI后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能保留SCI处前角神经元的正常结构和部分生理功能;同时,中、高剂量SH较低剂量SH和模型组明显减少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丢失;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判定本实验SH的最佳药物剂量为中剂量组,即0.12 g/(Kg.d)。在探究SH对脊髓损伤早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中iNOS+细胞数量和蛋白iNOS、TNF-a、IL-1β、P-JNK/JNK,P-ERK/ERK、P-P38MAPK/P38MAPK 的表达明显减少,而Argi+细胞数量和蛋白Argi的表达则增加。结论:SH对SCI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CI后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M1型小胶质/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减轻其所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实现。(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怡敏,周雪宁,张宏方,环诚,叶峥嵘[10](2018)在《新鱼腥草素钠对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模型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诱导的肺炎模型,观察新鱼腥草素钠对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肺炎模型组、低剂量新鱼腥草素钠组和高剂量新鱼腥草素钠组。术前4d和1d利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各组C57BL/6小鼠,从术前3d开始,低剂量新鱼腥草素钠组和高剂量新鱼腥草素钠组每天给予新鱼腥草素钠治疗,使用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制备新鲜菌液,通过气道接种方法接种至小鼠制备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模型,分别于接种后24、72h进行小鼠肺及血液细菌计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冲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结果小鼠接种鲍曼不动杆菌后肺及血液中细菌数量增多(P<0.05);小鼠肺部有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BALF中白细胞计数升高(P<0.05),TNF-α、IL-1β含量增加。而经过新鱼腥草素钠治疗后,小鼠肺及血液中细菌数量显着低于肺炎模型组,肺组织损伤较轻,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新鱼腥草素钠能够显着提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活性,从而增强抗感染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新鱼腥草素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据了肺癌总发病率的80%~85%,并且其5年生存率不到15%。中医药作为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优势的治疗手段,对NSCLC患者限制瘤体的增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治疗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基础研究的匮乏及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区别,大量中医经验方缺乏现代医学证据的支持。鱼腥草是叁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和新鲜全草。其味辛、性属微寒、归于肺经、肝经、心经,功效具有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化痰止咳、镇痛等,民间常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痈肿疮毒等疾病的治疗。在中医古方中就曾有单用鱼腥草治疗肺痈(性状类似于现代医学肺癌的一种疾病)的历史。国医大师周仲英先生在他所提出的治疗肺癌验方“周氏克金岩”方中也有对此药的应用。针对鱼腥草中化学成分提取物的研究有很多,其研究方向也往往纷繁多样。本研究主要关注了新鱼腥草素钠(sodium new houttuyfonate,SNH)在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种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同时,内源性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理论为现代医学研究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式之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尤其是ceRNA的角度),探索鱼腥草的效应成分——新鱼腥草素钠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运用CCK8实验探索SNH对NSCLC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运用克隆形成实验探索SNH对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HOCHEST33258细胞核染色实验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学实验明确SNH对NSCLC细胞凋亡作用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探索其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其次运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探索SNH对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明确其迁移和侵袭相关作用的分子机制。然后通过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分析最具相关性信号通路,并明确其最具可能的作用方式及靶基因为Linc00668。在生物信息学明确Linc00668与肿瘤关系后,构建其过表达与干扰模型,明确其作用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Linc00668竞争靶基因及中间miRNA,并明确miRNA和靶基因对信号通路影响。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明确竞争性结合位点,并构建小鼠模型,通过生物发光技术、H&E染色、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等方式,进行SNH对体外实验所发现信号通路的评估和验证。研究结果:本研究首先证实了SNH对NSCLC细胞具有促进凋亡,抑制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并且其凋亡机制是通过剪切Caspase 3和PARP蛋白而达成,而其抑制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是抑制了EMT进程。然后,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发现SNH可能通过调控Linc00668抑制NSCLC细胞EMT进程,并且通过过表达和干扰Linc00668明确了 Linc00668能够促进NSCL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紧接着证实了Linc00668是通过与slug的mRNA在3'UTR竞争性结合miR-147a达到调控EMT进程的作用。最后从动物模型角度证实了SNH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迁移是通过Linc00668/miR-147a/slug的调控。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了SNH通过抑制增殖,促进凋亡,抑制迁移/侵袭等多种途径抗非小细胞肺癌,并深入研究了SNH调控EMT信号通路的路径是Linc00668/miR-147a/slug轴。本研究通过当下研究的焦点ceRNA理论,对中药单体SNH抗NSCLC作用机制进行解释,是中药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举,为中药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鱼腥草素钠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叶,黄丽娟,胡智立,赵欣,冯斌.鱼腥草素钠对急性哮喘模型小鼠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9

[2].蒋日磊.新鱼腥草素钠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张锡霞,李永贵,王晶.HPLC测定鱼腥草素钠栓中鱼腥草素钠叁聚物的方法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9

[4].柳玲,王庆林.大黄素、茶多酚和鱼腥草素钠对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19

[5].沈美珠,施心奕,周敏,许东晴,曹睿杰.孟鲁司特钠联合鱼腥草素钠治疗亚急性咳嗽68例疗效观察[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8

[6].杨岩涛,杨岩,王韧,刘金玲,周晋.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8

[7].李菲,张凤娇,杨荟,李洪爽,段桂运.不同因素对水溶液中鱼腥草素钠降解速率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

[8].曹珍珍.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9].唐维.鱼腥草素钠对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18

[10].张怡敏,周雪宁,张宏方,环诚,叶峥嵘.新鱼腥草素钠对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模型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新鱼腥草素钠论文-陈叶,黄丽娟,胡智立,赵欣,冯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