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窗口论文-徐翠莲,屈绍波,王甲富,闫明宝,庞永强

大气窗口论文-徐翠莲,屈绍波,王甲富,闫明宝,庞永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窗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隐身,超材料,频率选择表面,红外辐射

大气窗口论文文献综述

徐翠莲,屈绍波,王甲富,闫明宝,庞永强[1](2019)在《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双大气窗口红外隐身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双大气窗口红外隐身,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FSS).该结构由叁层材料组成:金属四个多路交叉十字型谐振器、金属井字型结构、中间由介质层隔开.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垂直入射波,所提出的双阻带FSS在两个大气窗(3. 0~5. 0μm和8. 0~14. 0μm)内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并且透射率被抑制到0. 1以下.研究了入射角、周期大小及介质厚度等对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影响.在φ=0°时,TE和TM波在的宽入射角θ范围内均显示出良好的传输稳定性.通过FSS在谐振频点的电场及表面电流的分析结果发现,3. 0~5. 0μm的反射是由于电谐振引起的而8. 0~14. 0μm的高反射是由于电谐振与磁谐振共同引起的.(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馨[2](2019)在《大气窗口波段高透过/发射材料的制备及其辐射制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制冷是将物体中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大气透明窗口辐射到冷源而不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以此起到制冷效果。为了达到制冷效果,材料在大气窗口波段需要高透过来散发热量,或者高发射来辐射热量并且反射太阳光。本论文制备了以高分子为基体,无机物作为添加剂的复合薄膜材料,并且研究了其辐射制冷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以聚苯乙烯(PS)和聚乙烯(PE)为高分子基体,CaF_2、ZnO和ZnS这叁种无机物为添加剂,通过涂覆法制备致密性复合薄膜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无机物和制备的薄膜材料进行红外透过性能测试,使用光学显微镜对薄膜的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实验室自组装的测温装置对其辐射制冷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无机添加剂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材料的透过性能提高,制冷性能也随之提高;控制无机添加剂的含量和种类相同,PE系列复合薄膜的制冷性能较PS系列的好;其中添加4 wt%CaF_2的PE复合薄膜,在8-13μm的光谱范围内透过率高达95%,其对应的平衡温度为34.0℃,和未添加的PE薄膜相比,平衡温度下降了3.1℃,制冷性能最好;添加4 wt%无机物的CaF_2/PE这一系列薄膜厚度控制在30μm左右,平衡温度可以保持在34.5℃附近。CaF_2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添加剂。2.以丙烯酸树脂、PVC和PMMA作为高分子基体,TiO_2、ZnO和ZrO_2等无机物为添加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复合薄膜。调整纺丝电压控制孔径大小,采用SEM对纺丝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的反射率和发射率进行测量,通过实验室自制的装置对材料的辐射制冷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0.2-2.5μm波段,孔径小的丙烯酸树脂薄膜较孔径大的反射率高,而且在大气窗口波段发射率也高;控制孔径大小相同,不同高分子基体,丙烯酸树脂体系和PMMA体系在0.2-2.5μm波段反射率高,其中添加2 wt%TiO_2的丙烯酸树脂薄膜反射率最高,约为89%;PMMA复合纺丝薄膜在0.2-2.5μm波段的反射率随着无机添加剂含量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添加6 wt%的TiO_2/PMMA和ZnO/PMMA复合薄膜反射率可达到89%左右,但对大气窗口处的发射率无明显影响;通过模拟太阳光照,添加2 wt%TiO_2的丙烯酸树脂薄膜平衡温度最低,为32.1℃,添加6 wt%的TiO_2/PMMA和ZnO/PMMA复合薄膜平衡温度分别为32.8℃和33.0℃。TiO_2/丙烯酸树脂体系既可高度反射太阳光,又在大气窗口高发射,使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0)

高彬,林林,张宏杰,孙亚红,方小凯[3](2018)在《城市地表辐射能量在大气窗口区的透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热环境的调控中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城市地表红外辐射能量在大气窗口区8~14μm的透射性能进行分析的思路。在城市地表红外发射能量和大气窗口区透射率分析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6种典型城市地表材质的透射能量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材质在大气窗口区的透射能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为城市热环境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夏季空调能耗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耦合矛盾关系提供了解耦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8年10期)

张北辰,李航[4](2017)在《极区高层大气 地球联系外太空的窗口》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于南北极科学考察,我国科学家利用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位于极隙区纬度并构成地磁共轭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直接监测太阳风粒子进入极区高层大气引起的天气学现象。目前考察站已经建立了包括光学、无线电等探测手段在内的综合观测系统,自1995年以来对极区极光、电离层和地磁开展了持续监测。研究发现,太阳不断向外太空喷射带电粒子,形成所谓的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与地球磁(本文来源于《人与生物圈》期刊2017年Z1期)

林琳[5](2016)在《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播特性及近程探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杂的战场背景环境中,现有毫米波引信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单一模式和常规频段的探测器已经不能满足军事作战任务。为提高探测性能,必须开拓新的频段和多模式复合的毫米波系统。非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的大气衰减十分严重,难以适应远距离通信、远距离雷达探测等系统的要求,而毫米波引信的作用距离仅为几米到几百米,探测系统性能受传播衰减的影响较小,此外,非大气窗口毫米波系统对于敌方的侦查和干扰具有十分优越的对抗能力。因此将非大气窗口作为毫米波引信工作频段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研究非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的传播特性。根据ITU-R给出的传播衰减模型,对毫米波在晴朗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吸收、散射和折射效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大气吸收对毫米波传播过程的衰减起主要作用,且毫米波在60GHz、118.8GHz和183GHz处出现吸收峰。同时分析了降雨和雾霾天气对毫米波传播过程的影响,在两种天气条件下建立了衰减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降雨条件下毫米波的传播衰减剧烈,而在雾霾中的毫米波衰减很小,表明毫米波具有较强的穿透雾霾的能力,而穿透雨的能力较差。基于传播特性分析,理论计算传播衰减对非大气窗口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工作在60GHz和118.8GHz非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系统的反侦察特性和抗有源干扰特性。用35GHz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探测系统的工作性能作仿真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在理论上验证了非大气窗口频段应用于近程毫米波引信的可行性。在可行性验证的基础上,本文对60GHz非大气窗口频段FMCW主动探测系统进行了方案论证和信号处理部分的设计。首先说明了FMCW主动测距的原理。然后在时域上和频域上对差频信号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系统参数选择的原则。其次基于FPGA对60GHz毫米波主动探测系统的信号处理部分进行了软件和硬件设计。最后对以上的系统设计和实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60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系统的测距范围达到120m以上,且测距误差小于5%,满足系统测距要求。非大气窗口频段的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建模仿真以及主动探测系统设计和实验验证为该频段应用于近程探测和毫米波引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岳艳涛,李振业,王亚楠,周亚石,马玉娟[6](2016)在《大气污染排放窗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种典型的污染排放源(点污染源和线污染源)为基础,提出排污窗口的概念,通过参数转换分解源强对污染扩散进行研究。首先在高斯污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非持续性污染源强建模,然后以某烟囱的周期性排污分析,检验排污窗口设置的合理性。对于单双号限行的窗口性质的污染排放研究中,首先对交通流建立线污染扩散模型,然后融合元胞自动机(9元胞互影响)模拟区域多角度污染的扩散平衡,最后对"单双号限行"下北京市不同区域空气质量指标进行分析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排污窗口能够减轻污染程度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6年05期)

蒋金,王志功,陈长兴,张航,吴琳娜[7](2016)在《等离子鞘套中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出减缓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结合毫米波大气窗口在大气传输的优越性,根据RAM C提供的飞行试验数据,建立双指数分布、Epstein分布和高斯分布叁个等离子体鞘套模型,用Z-FDTD算法计算毫米波大气窗口在等离子体鞘套中传播的衰减特性。综合分析可得:可采用35GHz所在的Ka频段和以220GHz所在的太赫兹频段的双频测控工作通信系统,此搭配可较好满足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巡航时的测控需求。(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6年08期)

王玉文,董志伟,李瀚宇,周逊,罗振飞[8](2016)在《典型大气窗口太赫兹波传输特性和信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大气传输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太赫兹波大气传输衰减与色散模型,对宽频太赫兹波在真实大气中传输的衰减和色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改进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0.3—2.0 THz频段太赫兹波的大气传输特性进行了透射光谱测量,并得到了一组连续吸收参数.比对发现实验窗口区强度和吸收峰的位置都与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据此选取了叁个可行的信道:340,410和667 GHz窗口区,利用线性色散理论和无线通信原理分别从物理上精确地计算了这些信道的群速色散参数和信道容量,并分析了影响最大传输数据率的因素-天线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大气传输1 km时,这叁个信道群速色散很小,信号不易被展宽;最大传输速率达十几Gbps,高于单模光纤,但需要更高的天线增益.(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3期)

林琳,朱莉[9](2015)在《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输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衰减和降雨的影响较大,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毫米波系统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关系到毫米波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进程。本文重点分析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大气衰减以及降雨对其影响,并对比90~300GHz毫米波段其他频率毫米波传播特性。理论计算表明118.8GHz非大气窗口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和降雨的总衰减在常温常压下可达到25d B/km以上。经过与大气窗口的仿真分析对比,结果显示该非大气窗口频段具有优越的反侦察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凌云飞,陈长兴,蒋金[10](2016)在《磁化等离子鞘套中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利用目前紧张的频谱资源,解决临近空间通信"黑障"问题,选取高斯分布模型建立非均匀等离子鞘套,并结合4个在大气中具有高透过性的毫米波大气窗口,研究等离子鞘套外加不同强度磁场与无外加磁场情况下,毫米波大气窗口在其中传输的衰减情况受攻角和等离子鞘套碰撞频率改变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外加不同强度磁场时会改变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值,但不会改变毫米波大气窗口在等离子鞘套中的传输规律。外加磁场是否改善毫米波大气窗口的传输性能需要综合考虑等离子鞘套与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谐振频率。(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大气窗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辐射制冷是将物体中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大气透明窗口辐射到冷源而不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以此起到制冷效果。为了达到制冷效果,材料在大气窗口波段需要高透过来散发热量,或者高发射来辐射热量并且反射太阳光。本论文制备了以高分子为基体,无机物作为添加剂的复合薄膜材料,并且研究了其辐射制冷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以聚苯乙烯(PS)和聚乙烯(PE)为高分子基体,CaF_2、ZnO和ZnS这叁种无机物为添加剂,通过涂覆法制备致密性复合薄膜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无机物和制备的薄膜材料进行红外透过性能测试,使用光学显微镜对薄膜的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实验室自组装的测温装置对其辐射制冷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无机添加剂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材料的透过性能提高,制冷性能也随之提高;控制无机添加剂的含量和种类相同,PE系列复合薄膜的制冷性能较PS系列的好;其中添加4 wt%CaF_2的PE复合薄膜,在8-13μm的光谱范围内透过率高达95%,其对应的平衡温度为34.0℃,和未添加的PE薄膜相比,平衡温度下降了3.1℃,制冷性能最好;添加4 wt%无机物的CaF_2/PE这一系列薄膜厚度控制在30μm左右,平衡温度可以保持在34.5℃附近。CaF_2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添加剂。2.以丙烯酸树脂、PVC和PMMA作为高分子基体,TiO_2、ZnO和ZrO_2等无机物为添加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复合薄膜。调整纺丝电压控制孔径大小,采用SEM对纺丝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的反射率和发射率进行测量,通过实验室自制的装置对材料的辐射制冷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0.2-2.5μm波段,孔径小的丙烯酸树脂薄膜较孔径大的反射率高,而且在大气窗口波段发射率也高;控制孔径大小相同,不同高分子基体,丙烯酸树脂体系和PMMA体系在0.2-2.5μm波段反射率高,其中添加2 wt%TiO_2的丙烯酸树脂薄膜反射率最高,约为89%;PMMA复合纺丝薄膜在0.2-2.5μm波段的反射率随着无机添加剂含量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添加6 wt%的TiO_2/PMMA和ZnO/PMMA复合薄膜反射率可达到89%左右,但对大气窗口处的发射率无明显影响;通过模拟太阳光照,添加2 wt%TiO_2的丙烯酸树脂薄膜平衡温度最低,为32.1℃,添加6 wt%的TiO_2/PMMA和ZnO/PMMA复合薄膜平衡温度分别为32.8℃和33.0℃。TiO_2/丙烯酸树脂体系既可高度反射太阳光,又在大气窗口高发射,使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窗口论文参考文献

[1].徐翠莲,屈绍波,王甲富,闫明宝,庞永强.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双大气窗口红外隐身研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2].张馨.大气窗口波段高透过/发射材料的制备及其辐射制冷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3].高彬,林林,张宏杰,孙亚红,方小凯.城市地表辐射能量在大气窗口区的透射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8

[4].张北辰,李航.极区高层大气地球联系外太空的窗口[J].人与生物圈.2017

[5].林琳.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播特性及近程探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6].岳艳涛,李振业,王亚楠,周亚石,马玉娟.大气污染排放窗口机制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6

[7].蒋金,王志功,陈长兴,张航,吴琳娜.等离子鞘套中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

[8].王玉文,董志伟,李瀚宇,周逊,罗振飞.典型大气窗口太赫兹波传输特性和信道分析[J].物理学报.2016

[9].林琳,朱莉.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输特性分析[J].微波学报.2015

[10].凌云飞,陈长兴,蒋金.磁化等离子鞘套中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标签:;  ;  ;  ;  

大气窗口论文-徐翠莲,屈绍波,王甲富,闫明宝,庞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