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公平论文-周黎钰

课程公平论文-周黎钰

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公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课程公平,城乡学校课程,教育公平

课程公平论文文献综述

周黎钰[1](2019)在《城乡学校课程公平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途径。当前,我国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类似于"一块屏幕"事件的不公平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课程公平的实质就是弱势群体的课程公平问题。从哲学角度审思课程公平以有效地指导实践,可知课程公平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课程公平的价值在于促进乡村学校学生的发展,优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助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弘扬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高毅[2](2019)在《师资·课程·公平——一位教育旅行者眼中的芬兰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月7日至24日,在芬中教育协会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究学院的组织安排下,我随广东省中学骨干校长代表团赴芬兰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芬兰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图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幅图景中,芬兰的师资、课程与评价叁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9年07期)

王发明,王烨晖[3](2019)在《课程测评中“学习机会”概念对我国课程公平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机会作为衡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概念体系,旨在依托"预期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的叁层课程模型实现对课程的测量与评价,有效反映了课程目标的达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对课程公平做出客观评价。叁层课程模型中学习机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国课程公平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在预期课程层面,通过课程标准兜住学习机会的底线;在课程实施层面,发挥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的调节作用;在课程评价层面,发挥学业质量标准对学业成就评价的引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丁博[4](2018)在《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已不再限于教育资源配置等显性因素,"课程公平"这一教育实施途径中的内隐公平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文献梳理,在教材内容编订、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过程以及课程评价制度中所暗含的课程公平问题受到了学者基于不同视角的探讨。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关注的领域有课程公平的价值研究、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以及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支持下,未来智慧教育将会成为促进课程公平的重要生长点。(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蒋维西[5](2017)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诸多城乡不公平的现象。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英语的视角分析,依据课程公平的实现阶段和课程的内部要素可以看出,英语课程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叁个阶段均存在城乡课程不公平的问题。课程政策定位"城市中心"、城乡社会二元经济结构、忽视城乡差异与不注重过程性评价,是造成城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应在课程评价上"尊重差异",在课程实施上"缩小差距",在课程规划上"创新机制",以促进城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公平。(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殷玉新,郝亚迪[6](2016)在《论课程公平及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虽然人们对课程公平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然而关于课程公平问题的研究习惯于从课程外部展开,而很少关注课程本身的内在公平问题。文章希望立足课程本身,遵循古德莱德五级纵向课程观的逻辑脉络,疏理实然课程中存在的公平问题,揭示实然课程在公平方面如何与应然课程渐行渐远,希望能从保障机制、课程内部诸要素和教师等出发,探讨建构课程公平的可能性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6年06期)

余俊帅[7](2015)在《课程公平的芬兰经验及其对我国课改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教育目标、学习经验、学生评价叁个角度来分析,芬兰基础教育在课程公平方面至少有叁方面经验值得借鉴:目标追求平等,实施全纳教育;课程设置合理,统一与灵活并重;学生评价切合实际,摒弃应试竞争,个体得到充分尊重。这对于我国课程改革进程中追求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5年10期)

罗晓红[8](2015)在《文化视角下课程公平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稳定基石,也是教育理论学界常谈常新的话题,但学者们更倾向于关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均等外在形式的平等,却极少关注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所隐含的不公平因素。本文以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为基础,尝试从文化的视角来讨论课程公平问题,并为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5年10期)

贾滕[9](2015)在《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公平的研究源于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在教育公平研究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公平问题的研究也应当受到关注。通过当前理论界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过程存在的公平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认为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的重点应是统一衡量标准、课程公平的价值研究和多元文化研究。(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索》期刊2015年04期)

吴支奎[10](2014)在《论课程公平及其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课程公平,课程公平的实质是承认知识多样化,倡导多种多样知识以"合法"身份进入课程。课程公平问题缘于课程作为官方知识的载体,通过课程分化和标定来完成知识的不公平分配。课程公平的实现可通过加强校本课程开发,重建知识伦理;推进冲突性整合,实现课程知识的多元共生;深化制度变革,调整课程知识的供应制度等路径来完成。(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4年12期)

课程公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1月7日至24日,在芬中教育协会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究学院的组织安排下,我随广东省中学骨干校长代表团赴芬兰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芬兰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图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幅图景中,芬兰的师资、课程与评价叁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公平论文参考文献

[1].周黎钰.城乡学校课程公平探赜[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高毅.师资·课程·公平——一位教育旅行者眼中的芬兰教育[J].中国教师.2019

[3].王发明,王烨晖.课程测评中“学习机会”概念对我国课程公平研究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9

[4].丁博.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5].蒋维西.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7

[6].殷玉新,郝亚迪.论课程公平及实现路径[J].教育导刊.2016

[7].余俊帅.课程公平的芬兰经验及其对我国课改的启示[J].新课程(下).2015

[8].罗晓红.文化视角下课程公平问题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

[9].贾滕.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5

[10].吴支奎.论课程公平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导刊.2014

标签:;  ;  ;  

课程公平论文-周黎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