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卡,政务公开,微电脑管钱

一文一卡,政务公开,微电脑管钱

一、一份文件一张卡片 政务公开微机管钱(论文文献综述)

黄润青[1](2020)在《鲁东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朱村研究(1949-200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学术界更侧重于集体化时期的乡村被“国家化”的一面,直到1980年代的农村改革之后,相关研究虽再次确立乡村的主体地位,但是乡村社会的主体意识和发展策略却被或多或少有所忽略。当以乡村为研究视角时,可以发现国家对乡村的主导并不能完全取代乡村的主体意识,也抹杀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策略。相反,国家权力的下沉,造就了乡村社会强势的公共权力。山东朱村的半个世纪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表明,乡村社会有其独特的生存规则、价值取向,及其对国家权力的集体应对方式。国家与乡村的“二元对立”的解释模式,一定程度上矮化了乡村社会的发展策略和主体意识。1949年以来,朱村的核心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地失衡,朱村要面临其带来的资源短缺、家庭贫困、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1960年代朱村的出生率高于全省平均值,人口暴增,加之水利工程占地,使得朱村的人地冲突问题更为严重。人口的增长与家庭的核心化致使家庭的劳动力比重减少,从而使家庭个体的经济收入和抗风险能力降低。公共资源的紧缺与家庭负担的增大,使朱村村民更加依赖于通过国家建构的集体权力。集体对资产、农产品的支配权,成为乡村公共权力的支点和集体行动的基础。一方面,乡村的组织化、单位化,缩小了村民生活、生产的距离,从而给乡村社会留下了自我管理的空间;另一方面,人地关系的失衡、资源的短缺,也迫使朱村不断地在国家经济体制框架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借以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是依靠国家在乡村建立的党政组织基础上实现的。干部是乡村公共权威的直接代表,同时又区别于国家代理人、乡村保护者。干部个人的家庭背景、出身、经历等因素,成为其行为选择的重要原因。朱村在抗战时期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权,1949年之后的干部群体基本是革命时期中共党员、干部群体的延续。朱村作为人口众多的主姓村庄,更能体现出国家权力运作和内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交叠、博弈的复杂性。在乡村与国家博弈和双向渗透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内生的家族、血缘关系对乡村政治产生重要影响,朱村新任干部的血缘关系网络愈加清晰。乡村社会存在多层次、多维度的利益主体,村民以“己”为出发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和“私人的道德”。“公”与“私”的界限是集体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家主导下的制度建设、内生性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个体的理性行为选择共同维系着乡村社会秩序。朱村人口众多,其秩序的维系依赖于制度和规则,这既是国家意志在乡村社会的体现,也符合乡村社会生存逻辑。而且,在绝大多数村民不具备向村外发展的能力时,村民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相比于国家的权力制约,乡村社会内部的制约往往更具常规和有效。集体化时期分配制度的“平均主义”,并不是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的全部因素,以工分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也不能囊括乡村贫困的原因。集体化时期普遍贫穷的状态使乡村社会依靠生存伦理和互惠原则,并将分配制度推向“平均主义”方向。但是,所谓的“平均主义”是以家庭劳动力再生产作为“道义经济”契约的担保。集体化制度的问题并不在于集体经营效率的低下,而在于人口与制度的悖论使乡村无法突破人地冲突的困局,从而导致“过密化”生产愈发严重。作为生产单位的乡村,是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人多地少的困境,朱村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其次是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并不能完整覆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乡村社会利用其受限的自主权和可掌控的“边缘地带”,围绕着“生存”和“发展”不断努力,其中既包括以“反行为”方式呈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需求,也包括朱村在农业生产规划、劳动力分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集体权利的维护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经济理性和自主意识。为解决生产“内卷化”的问题,朱村规划集体副业、林业的生产,鼓励村民从事建筑、运输等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朱村种植业集体经营的单位面积产出不低于自留地。“集体”并不仅仅是国家权力下延在乡村社会的代表,同时是作为乡村社会利益的角色代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因为土地资源的紧缺,朱村的劳动力逐渐走向市场。与此同时,朱村利用集体化时期的公共积累发展村办企业,农民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公共权力削减,村民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距离拉大,集体行为的逻辑也慢慢失去其根基。转型期内乡村社会的地方性规则和市场化的发展使乡村管理者具备了利益交换的可能。村民选择向外发展,从而在乡村的公共事务上主动退让。乡村社会中既涵盖个人逻辑、集体逻辑和国家逻辑之间的冲突和博弈,也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和渗透。乡村社会的发展策略,并不限于农民的“反行为”。朱村的历史变迁表明,无论是集体化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国家权力不能替代乡村社会的主体意识。

何小菁[2](2018)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临床思维和经历智慧的结晶。病历档案管理发展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历经近百年历史。归纳此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总结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规律,对于掌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历史脉络,把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规定,医务人员重视病历产生与运行过程,以及具体到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员开展病历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病历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史上的第一家病案室,开启我国集中统一管理病历档案的新篇章。依据档案管理理论,将病历档案管理划分为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主要部分。病历档案管理的演进与发展一直是围绕着病历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开展相关工作。作者将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相关的特定事件相结合,首次将1921年至今的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历经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中,不变的是病历档案管理的客体,相对变化的病历档案管理的流程、内容和任务。管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建好病历档案和用好病历档案具有各自明确的病历档案管理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阶段与管理模式。作者以病历档案管理内容的演进与发展为主线,结合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归纳出四个阶段对应的四类病历档案管理模式。论文主要对国内外病历档案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等。作者在厘定病历档案、病历档案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概念的基础之上,明确病历档案管理模式定义,分析四个病历档案管理阶段的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等理论在各个章节中的具体应用。作者将1921年至1981年期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时期确定为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此阶段通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等环节实现管好病历档案。建立病案室,医院实现对病历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提供病历档案实体。此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所有业务流程都是在病案室内进行。这一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病历档案实体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好病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前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现管好病历档案的实体管理模式,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业务、科学研究等提供实体利用服务,体现为病历档案的备查、备考和凭证作用。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无法对病历档案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导致病历归档之后,发现病历档案内涵质量不高或存在缺陷时无法弥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医疗业务增长提速,病历档案数量快速增加,利用病历档案的频率与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982年卫生部从国家层面第一次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和《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分别从医院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两个层次对病历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将全程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病历档案管理。这便要求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病历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要走出病案室与临床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医务人员写好病历。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将病历档案管理职能前移到诊断治疗、检验检查和护理服务等病历运行阶段。病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在病案室,工作流程需要在原有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的基础之上,超前到临床业务阶段,通过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管理内容,控制病历的产生与运行,实现写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纳入病历档案管理范畴,标志着病案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全程管理模式阶段,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成为病历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医院之外的利用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同年卫生部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病历档案管理进入信息管理时代。病历档案信息管理借助于电子病历系统,成为深化卫生改革、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病历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不仅病历档案数量增长加快,而且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利用等都对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关注病历档案内涵为主的管理内容,但是仅关注全程管理病历档案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快速、及时响应病历档案信息需求;另外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以前所建的病历档案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病历档案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了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病历档案管理的窘境,客观上需要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改善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现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任务。病历档案管理需要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可以为临床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社会各界快速、及时提供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借助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病历档案信息,实现建好病历档案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运行病历内涵质量,提高归档病历档案的管理效率,既可以满足病历档案实体管理要求又可以实现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需求。随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如何“用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健康管理要求病历档案跨医疗机构共享,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病历档案的主体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医疗机构、一个病人,而是需要将病历档案信息纳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共建共享病历档案,产生的病历档案信息服务于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病历档案的形式也不断拓展,由文本向图形、影像、音频、视频、多媒体、传感信号,从单系统数据向大数据转换,并且出现从一个医疗机构向多个医疗机构转换,从医疗机构向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转换;病历档案数据为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病历档案数据生产和挖掘,服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给病历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病历档案数据不断丰富,病历档案管理精细至数据层面,病历档案数据管理的结果将会不断提升病历档案的知识价值。病历档案数据管理一方面会将管理的对象向组成病历档案信息的数据转移;另一方面会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结果的价值,通过病历档案知识生产,充分挖掘病历档案的价值。作者对近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提出,可以依据典型事件划分病历档案管理阶段,且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发展阶段具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基于病历档案管理二元性特点,在理出管好、写好、建好、用好这一发展主线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病历档案管理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作用越来越大,流程更加复杂,由实体管理不断向信息管理演进与发展的规律。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是不断满足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作者关于病历档案管理演进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病历档案管理员掌握病历档案发展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杨文学[3](2016)在《信仰无价——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财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未来的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习近平开篇九问1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陈旧话题,不断被刷新纪录的贪官激活的当下,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拥有百亿资产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却填写了一份感动国人的答卷。一个用27年的心血,创造了一个年销售额60多亿元、为国家一年就纳税近10亿元的财

李博[4](2014)在《省政府办公厅食堂就餐管理系统》文中指出政府信息化,是政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开发以及广泛利用,不断地提高政府的生产、管理、决策的效率以及水平,从而提高政府效率的过程。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现代发展途径。同时,随着我国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强,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气的污染、水资源的浪费、电能的损耗等,目前我国已经提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口号,在此通过信息化方式来管理食堂就餐记录以及统计相关报表信息,是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绿色环保的一条途径。本论文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心食堂就餐管理系统为开发目标,针对如何帮助售票员识别本单位用户、减轻食堂管理员的负担,同时针对任何职工的一笔消费分管领导都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的职工进行查询等关键技术和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该系统设计前,笔者将对省政府办公厅的综合秘书处、电子政务处、信息公开办、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保卫处等部门进行用户需求调研,通过了解就餐职工以及食堂管理员的需求,不断完善改进使该系统最终达到用户要求后交付使用。系统的设计是通过当下流行的统一建模语言(UML)建模出该系统各个环节的流程如:购票买饭的流程以及相关程序设计、食堂管理员操作流程及相关程序设计、售票员操作流程及相关程序设计等过程解决系统开发的关键问题。该就餐管理系统因为要使用硬件设备联机,所以与硬件打交道最好的开发语言为C#语言,所以本系统将以C#为开发语言,使用微软的可视化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3作为系统代码和界面的开发工具,由于该系统数据量并不大,同时数据的读写也不频繁,所以选择小型数据库My SQL Enterprise Server实现数据的读取与存储,其中传输层面采用RS232(COM端口)实现了刷卡机与电脑的联接,并通过使用Visio对该信息系统各类角色等进行建模,如系统角色、单位职工角色、售票员角色、食堂管理员角色等。该就餐管理系统按要求开发完毕以后将部署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心食堂,同时通过一至两个月的测试后将正式上线运行。该项目的成果对省政府信息化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

陈明强[5](2013)在《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收集到的623份(443种)结婚证书实物为第一手图像研究材料,在田野考察、图像分析与文献理论研究的三者互动中,对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历史脉络、证件制式、文书格式、认证要件、版式构成、色彩特征、造型手法、图案题材和字体类型等各方面做描述和分析。第一章从婚姻、婚姻成立的程序与方式及结婚证书的出现与发展等方面,对结婚证书的历史脉络进行详细梳理。第二章至第四章,将新中国结婚证图像研究分为建国初期十七年(1949-1965)、“文革”及之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和“改革开放”之后(1979-至今)三个时期。在对不同时期的结婚证书图像进行合理阐释时,将之置于恰当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社会变动中,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考察社会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图像本身的影响。从情景的表现、观念的传达、画面的组织和图像套式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寻找出图像演变的内在动力,认识结婚证图像内容和功能的变换,从中显现婚姻制度的变革,婚姻观念的变化,婚姻生活的时代风貌,政治意识形态的宣扬策略的转变,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揭示婚姻合法性缔结与国家政治合法性的构建之间的关联。第五章经过对结婚证制式类型、印制工艺、文书格式、认证要件(印鉴、印花税票和照片)等多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呈现作为婚姻“被证明”的物化形式的结婚证书,如何逐步成为形式合法,要件齐全的婚姻合法性认证的法定证件。第六章至第七章,通过对版式类型、版面图像套式、版式设计特点、色彩特征、造型手法和图案元素(吉祥图案、政治符号、外来图案和美术字图案)的归纳和分析,呈现出结婚证设计者如何将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国家意识形态的宣扬和文艺政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图像发挥出教化、规范、维系和调节的功能。总之,结婚证的图像内容,作为一个浓缩的特殊时期的历史景观,与中国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相联系,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婚姻管理政策,还暗含许多其他内容,如新旧文化的交融与对抗,文艺政策的转变,以及统治阶层对于现代化认识的演化过程等。结婚证图像承担着证明两性合法婚姻关系之外的功能,它反映了图像演变与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之间的关联。可以说,结婚证图像的演变,呈现的是国家统治力量在各个时期,将其政治合法性的确立、巩固和加强与夫妻婚姻缔结的合法性确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宋丹丹[6](2010)在《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研究 ——以安徽省三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建立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解决传统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部分缺陷和问题探索一条有效途径。确切说,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即是地级市政府设立的负责集中管理、协调、监督行政审批许可服务工作的新型职能机构。本文采用政治学分析与个案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安徽省三个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借助详细具体的数据资料,对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本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其次介绍了安徽省三个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立背景、发展状况及效能现状。再次主要描述了地方行政服务中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这包括对理念问题、流程问题、管理问题、人员问题等的阐述与剖析。最后探析提升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的对策。即从行政理念着手,改善服务方式;破除部门壁垒,清理许可项目;充分窗口授权,提升人员素质;打造电子政务,完善绩效评估。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结束语部分探讨了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

吴凡[7](2008)在《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中需要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在这个信息量快速增长的时代,为了满足上述大众化信息处理的要求,各先进国家纷纷采用智能卡,形成了智能卡的研究和开发热潮。虽然目前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用到个人卡片并仍以磁卡为主,但智能卡的特性及建立上它上面的安全方案使得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智能卡自身技术的特性、规范,并在当前许多智能卡方案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的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及相应攻击作出分析和评论。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智能卡技术和规范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目前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的发展以及产生的攻击,最后提出一个改进的智能卡方案,并在实际系统中实现。智能卡技术的发展主要介绍了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技术,尤其是软件方面如何保证卡内信息的安全。智能卡标准现状详细介绍了ISO/IEC 7816,还针对ISO/IEC 7816-4这个COS系统开发的标准做了一个对安全方面实际运用的模型。在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发展方面,以历史的推进顺序对这种身份方案进行综述。从认证原理开始,经过单向认证到目前的双向认证。期间总结了这些智能卡方案可能会引起的合理攻击。在总结这些的过程中对这些攻击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两个新方案的攻击。然后,对一个有缺陷的方案进行改进,讨论了它的安全性,并在实际系统中实现。最后讨论了智能卡安全发展的方向,得出了有启发性的结论。

李喆腾[8](2008)在《用户识别模块的测试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使得通信安全方面的需求愈发重要,应用在通信领域的智能卡——用户识别模块(SIM)应运而生。3G时代的用户识别模块——USIM卡将逐渐向多应用平台过渡,使智能卡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的项目组一直致力于SIM和USIM卡的测试技术研究及工具开发。笔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加了大唐微电子公司的合作项目“SIM/USIM卡综合测试平台开发”。依托项目的资助,本文以用户识别模块的测试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现,取得了如下成果:1.简要分析了用户识别模块的基本知识和测试技术,并为其设计了基于生命周期的测试流程模型,实现了制造过程与测试步骤的紧密连接。2.探讨了用户识别模块的芯片及COS测试。针对芯片的wafer和封装测试,分别设计了测试方案;基于COS测试的内容、环境等,提出了增量测试方法和自动化测试模型。3.深入分析了用户识别模块的标准协议,对SIM卡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USIM卡的USIM/ME接口一致性测试、Cu接口USAT测试、USIM一致性测试等从内容、依据规范到所需测试环境展开探讨。4.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SIM和USIM卡的综合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可实现读卡器、参数测量和波形监测等多重功能,通过以上功能的综合应用,可以简化测试人员的操作,提高测试效率。

吴小毛[9](2007)在《湖南省公安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政府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管理工作也面临冲击和挑战。特别是1998年公安部门实施“金盾工程”之后,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各警种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公安部门的信息资源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共享和有效的整合,致使其信息化管理上的弱点越发明显。由此可见,公安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不仅是应对日趋严峻的治安形势需要,也是科技强警缓解当前警力不足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研究和分析部分国外发达国家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一些启示,简述了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在湖南省公安部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结合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信息资源的概念、内涵,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及分类;根据湖南省公安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了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湖南省公安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信息孤岛”对湖南省公安管理工作的危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本文在综合考虑了湖南省公安部门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平台的模型,指明了建设的原则、制定了技术方案、阐明了功能和结构,并强调了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必须保证信息安全;最后还对湖南省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平台进行了绩效评估及经济理论分析。

陆小妹[10](2007)在《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支柱产业。房地产档案工作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业务建设,它对于研究房地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缺少的依据,研究和开发房地产档案这一信息资源,提升房地产档案的价值,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从房地产档案的历史沿革入手,追溯了房地产档案的悠久历史和总结了前人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上的先进经验。详细阐述了现代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着重分析了房地产档案的信息管理,揭示了现代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新时期房地产档案管理的不足,提出解决办法:认为有必要搞好五个方面的转化;最根本的是提高房地产档案的利用率,拓宽利用面。文章还分析了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环境下房地产档案的管理体制、房地产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房地产档案信息共享的可能等。

二、一份文件一张卡片 政务公开微机管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份文件一张卡片 政务公开微机管钱(论文提纲范文)

(1)鲁东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朱村研究(1949-200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综述
    三、研究框架
    四、资料概述
第一章 朱村早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
    第一节 村落形成与对外联系
        一、傍水而居的生态地理
        二、自然灾害与宗族迁居
        三、经济地理空间
        四、婚姻圈与社会交往
    第二节 文化背景与社会变革
        一、科举传统与文化教育
        二、中共党组织的建立
        三、土改与朱村权力结构
    小结
第二章 集体化与朱村的人口家庭变迁
    第一节 人地冲突与调整
        一、人口增长与人地失衡
        二、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影响
        三、人地冲突与人口外迁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家庭制度的变迁
        一、家庭规模变化
        二、核心家庭趋向
        三、家庭周期与经济负担
    第三节 家庭困境及其应对
        一、合作化前的家庭经济
        二、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化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庭收入
        四、灾荒与家庭经济生活
    小结
第三章 集体财产与家庭经济
    第一节 集体财产与家庭财产
        一、合作社与生产资料的集体化
        二、“大跃进”与资产的“再集体化”
        三、核算单位变更与资产下放
        四、农村改革与资产分配
    第二节 超支借款与家庭经济
        一、集体化与超支欠款
        二、借款与经济依赖
        三、欠款问题的解决
    小结
第四章 国家、乡村与公共权力
    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者
        一、乡村社会的组织结构
        二、主要干部的新陈代谢
        三、家族关系的强化
    第二节 制度建设与权力制约
        一、“四清”与财务整顿
        二、整党与队伍净化
        三、民主理财与政治、经济路线的监督
        四、双向表达与“向下”的权力
    第三节 公共权力与乡村秩序
        一、“看青”与社会管理空间
        二、多维利益与“公”“私”界限
        三、围绕公共食堂的利益冲突
    小结
第五章 经济变迁中的乡村理性
    第一节 农业种植的有限自主
        一、生产计划中的国家与乡村
        二、计划中的“反行为”视角
        三、种植结构的人为因素
    第二节 劳动力分配
        一、合作化与劳动定额
        二、劳动报酬与“退社”风波
        三、公社时期的劳动管理
        四、集体经济与联产承包
    第三节 劳动力、机械化与集体经营
        一、集体经营与密集型生产
        二、六七十年代的机械化发展
        三、剩余劳动力与副业生产
    第四节 土地、水利与作为共同体的乡村
        一、土地登记与地权集中
        二、水利占地与林业发展
        三、维权与共同行动
    小结
结语:乡村社会的主体意识
    一、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
    二、集体行为的经济理性
附录
    附录一 《庭训琐言》
    附录二 常胜社部分社员土地股金登记表(1955年)
    附录三 金星社固定财产投资表(1955年)
    附录四 朱村固定财产统计表(1975年)
    附录五 部分朱村人口迁出表(1940-1963年)
    附录六 部分家庭土地、住宅情况表(1952年)
    附录七 部分家庭户口统计表(1958年)
    附录八 阶级家庭阶级成分统计表(1966年)
    附录九 部分家庭土地收入表(1953年)
    附录十 朱村劳动致富登记表(部分)(1983年)
    附录十一 小麦、地瓜劳动定额分类表
    附录十二 朱村主要粮食作物面积表(集体经营)(1958—1977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病历档案
        2.1.2 病历档案管理
        2.1.3 病历档案管理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档案管理理论
        2.2.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2.2.3 全程管理理论
        2.2.4 数据管理理论
        2.2.5 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
        2.2.6 档案管理模式理论
第三章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1921-1981)
    3.1 建立病案室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
    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3.2.1 收集
        3.2.2 整理
        3.2.3 鉴定
        3.2.4 保管
        3.2.5 供应
    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分析
        3.3.1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定义
        3.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特点
        3.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不足
    3.4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1982-2001)
    4.1 两个文件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
    4.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4.2.1 规划
        4.2.2 指导
        4.2.3 监督
        4.2.4 协助
    4.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分析
        4.3.1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定义
        4.3.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4.3.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2002-2015)
    5.1 一个纲要标志进入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
        5.1.1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要求建好电子病历系统
        5.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5.1.3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的类型
        5.1.4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5.1.5 电子病历系统的三类功能
        5.1.6 电子病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5.1.7 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
    5.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5.2.1 采集
        5.2.2 组织
        5.2.3 存储
        5.2.4 传递
        5.2.5 利用
    5.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分析
        5.3.1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
        5.3.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特点
        5.3.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
    5.4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2016—)
    6.1 进入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6.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6.2.1 数据生产
        6.2.2 数据挖掘
    6.3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分析
        6.3.1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定义
        6.3.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特点
    6.4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与信息技术驱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
        7.1.2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7.1.3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3)信仰无价——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财富(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撷信息
二、泪光里的见闻
三、哭声里的故事
四、泪眼里的肖像
五、第三只泪眼
    1、你在一线实习了一周了,你认为自己该怎么开拓业务渠道?
    2、你觉得自己能吃得下推销工作中的苦吗?
六、异样的泪光
七、强者的孤独

(4)省政府办公厅食堂就餐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状分析
    1.2 需求分析
    1.3 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概要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数据库设计
    2.3 传输设计
    2.4 就餐管理系统设计
        2.4.1 系统角色
        2.4.2 角色属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详细设计
    3.1 系统流程
        3.1.1 购票买饭流程
        3.1.2 食堂管理员操作流程
        3.1.3 售票员操作流程
        3.1.4 两种购票模式
        3.1.5 开卡流程
    3.2 数据字典
    3.3 网络拓扑
    3.4 数据备份
    3.5 卡片及设备选型
        3.5.1 卡类选择
        3.5.2 硬件参数
    3.6 证卡设计
    3.7 设备配置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模块实现及应用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
    4.2 系统登录模块
    4.3 营业模块
    4.4 新增用户模块
    4.5 用户修改模块
    4.6 统计模块
    4.7 串口连接模块
    4.8 数据库连接模块
    4.9 系统备份模块
    4.10 制作者信息模块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登录测试
    5.2 营业测试
    5.3 新增用户测试
    5.4 修改用户测试
    5.5 统计测试
    5.6 系统备份测试
    5.7 系统总体测试报告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原因
    第二节 关于课题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结婚证书
        (二) 图像
        (三) 意识形态
        (四) 政治合法性
        二、研究范围
        (一) 考察对象的界定
        (二) 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基本分期
    第三节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学术研究状况
        二、对研究现状的总结陈述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一) 田野考察法
        (二) 图像学方法
        (三) 文献考察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结婚证书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婚姻、婚姻成立的程序与方式
        一、婚姻
        二、婚姻成立的程序与方式
        (一) 结婚
        (二) 结婚的程序与方式
        1. 革命根据地与现行的婚姻登记制度的关系
        2. 婚姻登记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结婚证书的出现与发展
        一、媒证
        (一) 媒神
        (二) 媒人
        (三) 媒场
        (四) 媒物
        二、中国传统“婚书”简述
        (一) 婚书的概念及其他称谓
        (二) 中国历代有关“婚书”的文献
        三、清末民初的“官制婚书”
        (一) 太平天国“合挥”
        (二) 清末民初“官制婚书”推广的历史
        四、“结婚证书”提法的出现
第二章 承前启后,新中国新气象——建国初期十七年(1949—1965)
    第一节 承前启后
        一、吉祥图案的沿用
        二、版面制式的借鉴
    第二节 新中国新气象
        一、代表“新政权”的政治符号
        二、新的花卉图案和花边形式
        三、新的婚姻法规
        四、新的社会面貌
        (一) 夫妻形象
        (二)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第三节 新政权光芒下的婚姻缔结
        一、新政权下的“洞房”,喜庆的婚姻“私生活”
        二、传统元素与新政权符号共生关系,政治合法性的确立和巩固
第三章 火热的“革命”气质——“文革”及之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
    第一节 火热的“革命”气质
        一、图案元素的变更
        (一) 原有政治符号的变化
        (二) 新政治符号的出现
        二、绚丽与简朴并存的版面
        (一) 红绿黄三色搭配的版面
        (二) “红光亮”色调与“节俭”风格
        三、证本式制式与分段式版面
    第二节 “革命”运动下的婚姻缔结
        一、权力空间的营造与转变
        二、领袖颂歌中的婚姻祝福
        (一) 权力空间的核心与政治合法性的巩固
        (二) 领袖注视下的规训之城
第四章 “春风”带来的“大一统”——“改革开放”之后(1979—2004)
    第一节 “春风”送暖——政治符号的消减,吉祥图案的回归(1979—1985)
    第二节 统一管理——结婚证统一制式与管理的过程(1986——2004)
    第三节 法律规范下的婚姻缔结
        一、“奖状”变“证件”—婚姻与契约
        (一) “一分为二”—传统契约制式与婚书制式的关系
        (二) 婚姻的契约性
        二、“政治干预”与“法律规范”
        (一) 国家干预减弱,公权力对私权利把控的转变
        (二) 法制的规训,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转变
第五章 证书的形式要件
    第一节 证书制式
        一、制式类型
        (一) 奖状式
        (二) 证本式
        二、包装种类及材料
        三、尺寸
        四、印刷工艺和印制单位
        五、纸张
    第二节 文书格式
        一、建国前婚书的文书格式
        (一)、民国婚书的文书格式
        (二)、革命根据地结婚证的文书格式
        二、新中国结婚证书的文书格式(1949—2003十种不同的文书格式)
    第三节 认证要件
        一、印鉴(印章、指纹与签名)
        二、印花税票
        三、夫妻照片
第六章 版式构成
    第一节 版式
        一、版式类型
        二、版面图像套式
    第二节 版式设计特点
        一、对称与均衡
        二、节奏与韵律
        三、主观处理的比例
        四、四季采花的时间观
        五、多方位的空间处理
    第三节 色彩运用
        一、结婚证的色彩布局
        (一) 字体颜色
        (二) 内芯,封面和封底的底色
        (三) 边框颜色和封面封底中单独出现的图案颜色
        二、色调类型
    第四节 造型手法
第七章 图案
    第一节 吉祥图案
        一、人物神祗
        二、祥禽瑞兽
        三、花卉果木
        四、文字符号
    第二节 政治符号
        一、标志类
        二、人物类
        三、生产生活物象
    第三节 外来图案
    第四节 美术字
        一、美术字体类型与布局
        二、美术字内容
        (一) 婚姻法内容
        (二) 政治内容
    第五节 图像的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研究 ——以安徽省三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前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概况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二、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一) 发展概况
    (二) 公共服务效能现状简述
三、影响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影响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主要问题
    (二) 影响地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的成因分析
四、提升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的对策探析
    (一) 确立科学的行政理念,创新中心服务方式
    (二) 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清理行政许可项目
    (三) 实现充分的窗口授权,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四) 打造高效的电子政务,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本人在读期间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7)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本文涉及到的安全基本算法
    2.1 DES和3-DES
    2.2 单项散列算法(HASH)
第三章 当前的智能卡技术
    3.1 智能卡定义和与分类
    3.2 智能卡的结构
        3.2.1 智能卡的物理结构
        3.2.2 智能卡的芯片结构
    3.3 智能卡应用情况
        3.3.1 智能卡系统
        3.3.2 读卡器
    3.4 智能卡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技术
        3.4.1 智能卡的硬件技术
        3.4.2 智能卡卡基安全技术
        3.4.3 智能卡生存周期中的安全性
        3.4.4 智能卡软件工作中的安全性
第四章 智能卡规范ISO/IEC 7816及应用
    4.1 ISO/IEC 7816
        4.1.1 传输方案
        4.1.2 数据元和命令集
        4.1.3 安全体系
        4.1.4 应用选择
    4.2 ISO-IEC7816的应用
第五章 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的讨论
    5.1 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概述
    5.2 智能卡认证方案的发展及其攻击方法的讨论
        5.2.1 认证基础理论的发展
        5.2.2 单向认证
        5.2.3 双向认证
        5.2.4 对智能卡认证方案发展的总结
    5.3 对两个国内提出方案的攻击
第六章 一种改进的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
    6.1 LIN-SHEN-HWANG方案及其缺点
    6.2 改进的方案及安全性说明
    6.3 改进方案的系统模块规划与划分
        6.3.1 整体架构
        6.3.2 注册模块
        6.3.3 认证模块
    6.4 系统程序实现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8)用户识别模块的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用户识别模块概述
    2.1 智能卡概述
        2.1.1 智能卡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1.2 智能卡的基本构成
    2.2 SIM卡概述
        2.2.1 SIM卡的基本技术特征
        2.2.2 SIM卡的结构
        2.2.3 SIM卡的功能
    2.3 从SIM卡到USIM卡
        2.3.1 USIM卡的电气特性和传输协议
        2.3.2 USIM卡的文件体系
        2.3.3 USIM卡的PIN体系
        2.3.4 USIM卡的命令体系
    2.4 基于生命周期的测试流程模型
        2.4.1 制造流程
        2.4.2 发行流程
        2.4.3 测试流程模型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户识别模块的芯片及COS测试
    3.1 用户识别模块的芯片测试
        3.1.1 芯片测试概述
        3.1.2 wafer测试
        3.1.3 封装测试
    3.2 用户识别模块的COS测试
        3.2.1 COS概述
        3.2.2 COS测试内容
        3.2.3 双重测试环境机制
    3.3 COS测试方案设计
        3.3.1 增量测试方法
        3.3.2 自动化测试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户识别模块的协议一致性测试
    4.1 用户识别模块的标准协议概述
        4.1.1 SIM卡的标准协议体系
        4.1.2 USIM卡的标准协议体系
    4.2 SIM卡的协议一致性测试
        4.2.1 概述
        4.2.2 物理/电气方法测试
        4.2.3 逻辑方法测试
        4.2.4 应用方法测试
    4.3 USIM卡的协议一致性测试
        4.3.1 USIM/ME接口一致性测试
        4.3.2 UICC-终端Cu接口USAT测试
        4.3.3 USIM一致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M/USIM卡综合测试平台设计
    5.1 测试平台设计方案及需求分析
        5.1.1 设计目标及方案
        5.1.2 开发流程
        5.1.3 需求分析
    5.2 基础功能模块设计
        5.2.1 连接功能模块
        5.2.2 卡指令模块
        5.2.3 管脚状态设置模块
        5.2.4 电参数测量模块
        5.2.5 卡参数设置模块
        5.2.6 干扰信号模块
    5.3 应用功能模块及用户界面设计
        5.3.1 用户管理模块
        5.3.2 综合测试模块
        5.3.3 文件管理模块
        5.3.4 用户界面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工作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的研究内容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湖南省公安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历史
        1.2.2 我国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1.3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 发展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的必要性
        1.3.2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的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
第二章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相关知识
    2.1 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知识
        2.1.1 信息资源
        2.1.2 信息资源共享
        2.1.3 信息共享在电子政务当中的地位
    2.2 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知识
        2.2.1 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2.2.2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涵
    2.3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模式
        2.3.1 信息共享模式的分类
        2.3.2 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应用及特点
    3.1 国外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应用及特点
        3.1.1 美国的应用及特点
        3.1.2 英国的应用及特点
        3.1.3 亚洲国家的应用及特点
    3.2 我国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应用及特点
        3.2.1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我国的应用
        3.2.2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我国特点
        3.2.3 我国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存在的问题
        3.2.4 解决我国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问题的对策
    3.3 公安部门的应用及特点
        3.3.1 全国公安部门的应用现状
        3.3.2 湖南省公安部门的应用现状
        3.3.3 “信息孤岛”对湖南省电子警务发展的影响
        3.3.4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公安部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公安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方案
    4.1 建立管理制度及法规
        4.1.1 建立合作共享机制
        4.1.2 建立信息共享应用的法规
        4.1.3 建立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标准体系
    4.2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设的模型及技术方案
        4.2.1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模型
        4.2.2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建设原则
        4.2.3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技术方案
        4.2.4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平台的总体功能
        4.2.5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平台的层次结构
    4.3 正确处理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第五章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绩效评估及经济理论分析
    5.1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绩效评估
    5.2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经济理论分析
        5.2.1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经济特性
        5.2.2 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经济效率
        5.2.3 湖南省公安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平台的经济效率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对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今后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概述
    1、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概念及所包含的内容
    2、房地产产籍档案的概念及所包含的内容
    3、权属档案和产籍档案之间的关系
二、房地产档案管理历史沿革
    (一) 清朝以前的房地产档案管理
    (二) 清朝以后到民国时期的房地产档案管理
    (三) 解放后到1982 年的房地产档案管理
三、新时期房地产档案管理
    (一) 新时期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特点及对档案管理的影响
    (二) 房地产档案实体管理
        1、房地产档案收集
        2、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的整理
        3、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的异动管理
        4、房地产档案的鉴定
        5、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三) 房地产档案信息管理
        1、房地产档案的信息检索
        2、房地产档案信息统计
        3、房地产档案的编撰工作
        4、房地产档案计算机管理
        (1)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2) 计算机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 房地产档案计算机系统
四、目前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 房地产档案管理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2、房地产档案收集中存在的问题
        3、房地产档案利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二) 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做好房地产档案收集工作的建议
        2、努力改进房地产档案利用工作的措施
五、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 管理体制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同步
        1、物权法的实施加快房地产档案管理发展步伐
        2、相关政策出台,房地产档案管理规范化发展
        (1) 设置管理机构,房地产档案管理规范化发展成为可能
        (2) 房地产档案管理标准性文件的制定
        (3) 全面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房地产档案收集程序简化
    (二)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环境下房地产档案管理体制
    (三) 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加快,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一份文件一张卡片 政务公开微机管钱(论文参考文献)

  • [1]鲁东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朱村研究(1949-2000)[D]. 黄润青. 山东大学, 2020(09)
  • [2]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D]. 何小菁. 南京大学, 2018(04)
  • [3]信仰无价——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财富[J]. 杨文学. 时代文学, 2016(04)
  • [4]省政府办公厅食堂就餐管理系统[D]. 李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5]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D]. 陈明强. 中央美术学院, 2013(09)
  • [6]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效能研究 ——以安徽省三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D]. 宋丹丹. 安徽师范大学, 2010(02)
  • [7]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D]. 吴凡. 厦门大学, 2008(08)
  • [8]用户识别模块的测试技术研究[D]. 李喆腾.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9]湖南省公安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问题研究[D]. 吴小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10]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研究[D]. 陆小妹. 广西民族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一文一卡,政务公开,微电脑管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