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飞,钟继卫,李成,姚文凡[1](2020)在《桥梁智慧管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城市桥梁集群数量快速扩张和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研究了桥梁智慧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技术内涵,介绍了武汉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情况。武汉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终端""桥梁云""桥梁安全监测集群""智慧管理平台"等核心模块,将整座城市的桥梁集群纳入统一监管,在统一桥梁服务水平、提升桥梁管养效率、掌控桥梁运营安全状态方面都取得了实效。
王超凡[2](2020)在《基于BIM的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BIM技术在全球蓬勃发展,逐渐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应用并体现其价值。由于BIM具有信息集成和可视化的优势,使得基于BIM的桥梁管理系统成为桥梁养护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针对大跨径桥梁建立单桥的BIM养护管理系统,而实际上中小跨径桥梁在公路路网中占比最高,其中又以混凝土梁桥居多,若能针对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建立基于BIM的桥梁管理系统,将具有更大的价值优势。因此本文建立了基于BIM的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管理系统,并对系统中桥梁资料数据库和退化预测两个功能模块进行了重点研究。论文首先提出了基于BIM的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管理系统框架,并对系统四大功能模块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系统核心功能模块中桥梁病害分布BIM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提出了适用于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的BIM构件分类和编码以及病害编码,并建立了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BIM模型参数化构件库和病害族库。通过建立的桥梁病害分布BIM模型,实现了桥梁病害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标记、病害属性信息展示、病害历史记录展示以及病害信息统计等功能,可使桥梁管理者直观、快捷地了解桥梁状态,为桥梁管理提供有效辅助。其次,为缩减BIM模型数据量,以便快捷、高效地将其应用于网页端的桥梁管理系统中,本文对BIM模型轻量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Autodesk Forge平台为基础实现了BIM模型轻量化和网页端的渲染与展示。此外,为实现高效提取BIM模型中的养护信息数据,为桥梁管理系统的退化预测模块提供数据源,本文基于Model Derivative API对Forge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建立的应用程序实现了基于网页端的BIM模型数据提取。最后,为实现对桥梁技术状况退化趋势的准确预测,本文利用我国公路桥梁管理系统中多年以来积累的大量桥梁检测信息作为建立预测模型的数据源,选取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线性回归方法以及马尔科夫方法对中小跨径混凝土公路梁桥技术状况进行预测。最终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中的LSTM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在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部件技术状况评分预测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技术状况退化预测模型在进行全桥技术状况等级预测时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桥梁技术状况变化趋势,有效辅助桥梁养护管理和维护决策。
杨江富[3](2020)在《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的桥梁管理系统普遍只能服务于桥梁的施工期或者运营期,未能将两者联系起来对桥梁从施工期到运营期进行一体化管理,使得桥梁施工期和运营期间的相关信息处于相互隔离状态,施工期的信息不能够有效应用于运营期。本文以研究开发出能实现对桥梁的施工期与运营期进行一体化管理的系统为目标,着眼于桥梁施工期的施工监控和运营期的健康监测,以施工监控和健康监测的一体化作为具体的实现方式对桥梁的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展开研究。首先,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了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需具备数据的存储管理、施工期间桥梁的施工监控、运营期间桥梁的健康监测以及使施工监控和健康监测有效衔接的基本功能。根据确定的基本功能,将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为主要由施工监控子系统和健康监测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其次,以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在施工期间需具备的功能为要求进行了施工监控子系统的结构设计。设计了实测值子模块、理论值子模块、对比表子模块、当前控制状态子模块、立模标高子模块、文件报表子模块和系统配置子模块作为施工监控子系统的7个子模块,并在设计完成的施工监控子系统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以传感器共享和基于文件报表子模块的能应用于健康监测的施工期数据的传递实现与健康监测子系统的衔接,达到一体化的目的;再次,依据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运营期间需具备的功能要求进行了健康监测子系统的结构设计。将健康监测子系统设计为由实时监测与预警子模块、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子模块、安全评估子模块、系统状态子模块、分析报告子模块和系统配置子模块构成的系统;然后,在研究设计好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展示了开发后各模块的主要功能界面;最后,将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应用于温泉特大桥和潮白河大桥的工程实践中,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基本具备实现预定功能的能力,达到了研究开发的目标。
董泽堃[4](2020)在《桥梁巡查与养护网络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桥梁建设与养护都十分重要,但是当前桥梁巡查与养护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特别是已有桥梁的管理与网络大数据时代不相匹配。因此,开展桥梁巡查与养护网络管理研究,对于提高桥梁管理效率,实现桥梁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传统巡查与养护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出当前巡查与养护中出现的三个问题:(1)缺少科学管理措施,管理思想落后,历史资料混乱;(2)缺少统一有效的搜集渠道,易形成信息孤岛;(3)缺少专业养护人员,养护技术落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引入网络技术,将传统的监测、巡查与养护进行技术升级和网络化改造,因此,必须建立桥梁巡查与养护网络化管理系统。其次,对巡查与养护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研究桥梁巡查与养护网络化管理的目标以及功能需求,建立数据采集流程与原则,对平台进行了现场数据采集层、大数据平台层、用户展示层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架构搭设。再次,基于数据库、Python编程语言等网络技术,构建巡查与养护数据管理平台的技术方案,重点解决桥梁巡查与养护的数据自动采集、传输、网络化与可视化问题。最后,对巡查与养护网络化管理效果,以武汉市区域级桥梁群管理平台为例,验证桥梁巡查与养护数据管理系统在温度监测、桥梁重车荷载识别、超载治理、监测数据异常响应等功能。实践证明,该平台不仅提高桥梁管理单位管理效率与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对市、区城市桥梁管理单位和城市桥梁技术服务单位对桥梁进行全面分级管理,对城市桥梁实施有效监管,确保城市桥梁安全运营。
简容梅[5](2020)在《BIM+GIS技术在桥梁管养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桥梁是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桥梁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随着桥梁数量的增多,病桥和危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管养单位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措施。目前桥梁管养正逐步向三维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优势,设计并研发了基于BIM+GIS的桥梁管养系统,可为桥梁提供一个可视化、精细化和全生命周期管养平台,提高桥梁管养的效率,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实现桥梁的科学管养。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项目来源和项目背景,总结了我国桥梁管养现状,分析了当前桥梁管养系统的薄弱之处:传统桥梁管养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数据时效性差,而且对于病害展示不够形象具体。然后结合当前研究热点与桥梁管养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将BIM+GIS技术应用到桥梁管养中,并拟定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介绍了BIM和GIS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标准。选择Revit搭建桥梁三维信息模型,并对其进行轻量化处理;通过Google Earth获取GIS数据,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完成BIM+GIS模型构建,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3)针对传统桥梁管养方式的不足,从桥梁信息一体化管养、桥梁病害三维可视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方面梳理了系统的需求。选择B/S架构作为系统网络结构,并对系统整体架构、Web端和移动端的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进行设计。(4)介绍了系统开发环境,以及Web端和移动端的功能实现方案,并对核心功能界面进行展示。该系统Web端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管理、桥梁检测、桥梁病害管理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四部分,移动端主要用于桥梁巡检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李旭梅[6](2019)在《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桥梁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多大跨度,复杂性的桥梁出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桥梁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跟而来的是越来越困难的桥梁管理工作,凸显出来的一些不足之处在桥梁管理工作之中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桥梁安全性等各方面性。我国桥梁的管理目前仍然停留在经验管理和人工层面上,因此在桥梁安全评估中专家的经验和知识的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出现为提高桥梁安全评估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思路,应用前景十分良好。所以,利用BIM技术构建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本文探讨了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管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BIM技术在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1)了解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BIM基本概念和特点、相关的技术软件和应用领域,探究BIM技术在国内外桥梁中的应用,综合分析桥梁安全评估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桥梁病害的类型和成因出发,分析例举常规的桥梁安全检测方法和评估的方法,并以荷载试验为应用实例,在桥梁安全评估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直观、整体性差、表现力弱以及时间跨度大等安全评估管理问题的存在,使用IFC标准的进行数据的交换,共享桥梁健康安全的信息数据,思考在桥梁安全评估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建立管理系统。(3)提出了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的框架模型,细化精分到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的可视化操作平台以及一些其他的平台应用。结合BIM技术可视化的优点直观立体的展示桥梁的病害信息。系统中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扩展单层的B/S体系结构为多层B/S体系结构,多层次分析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为评估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技术应用。(4)以南昌市某大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在大桥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安全评估管理,在大桥的安全评估中以裂缝病害为例提出桥梁结构病害BIM建模方法,对混凝土裂缝病害的特征利用IFC标准进行描述,可视化展示混凝土裂缝病害。通过此项具体项目的BIM实用研究,展现出未来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巨大应用价值,为以后在桥梁安全评估管理广泛使用BIM技术,创造一个更好的系统平台。BIM是技术手段,同时也是管理手段。由于桥梁工程自身所有的复杂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评估的有效管理是需要使用管理系统做好信息数据的整合,检测信息的评估,监测信息的收集,将BIM应用于这一安全评估管理中,构建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有利于安全评估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邹建豪[7](2019)在《基于BIM的钢结构桥梁信息化运维管理》文中认为积极推进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但是目前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实际工程应用也不够成熟规范,特别是在桥梁运维管理阶段,因此本文以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以BIM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针对钢桥全生命周期基本性能,探索研究了BIM技术在钢结构桥梁工程中全寿命周期内运维阶段的具体应用路线,并做了如下所示的工作:(1)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整理,总结发现国外文献研究多在于桥梁BIM标准的基础定义和数据格式的设计更新,国内文献研究则多基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对BIM的实施框架和应用价值进行阐述。同时发现,当前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等前期阶段,运维阶段的研究应用还非常少见,肯定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运维阶段的研究前景与应用价值。(2)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四家主流软件厂商核心建模软件的技术特点,综合考虑软件的可视化、学习性、多样性、拓展性、交互性等因素,选择Autodesk平台的Revit作为核心建模软件,并以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为二次开发辅助软件,经过实际的建模试验后,证明Revit和Dynamo可以很好的实现复杂钢桁梁桥的建模工作以及功能二次开发。(3)对钢桁梁桥BIM结构信息进行了分解,参考某客货共用双线铁路钢桁梁桥设计图纸,依据模型发展程度LOD规范,以LOD400的标准对该钢桁梁桥的上部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以LOD300的标准对钢桁梁桥的下部结构进行建模,建立主要构件族库,完成该钢桁梁桥的精细化结构信息模型,总结并提出了钢桁梁桥BIM模型的一般建模流程。(4)在建立钢桁梁桥结构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裂纹病害模块,将结构信息模型扩展为运维信息模型,总结了桥梁BIM病害信息的引入机制,并基于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二次开发了一种病害信息快速、批量更新的功能,并将病害信息更新代码模块化,初步搭建基于BIM的钢结构桥梁信息化运维管理系统。(5)对桥梁运维阶段信息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服务于钢桁梁桥信息化的运维信息框架,对基于BIM技术的桥梁运维管理系统搭建方法进行了探索,结合钢桁梁桥运维信息模型与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尝试性的探索了BIM技术在桥梁病害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技术路线。(6)引入时间参数,将运维信息模型提升为4D模型,实现了病害信息与三维图形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关联,4D运维信息模型的建立,也为后续基于BIM技术桥梁运维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这也与传统意义上基于二维操作界面的桥梁运维管理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创新。
王刚[8](2019)在《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退化模型及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加深,城镇中的低等级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给城镇居民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是,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在建设养护过程中还存在着建筑技术不成熟、养护资金缺乏、养护技术不足等问题,所以完善和改善对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管理养护十分必要。本文因此进行了以下开发和研究工作:(1)建立适用于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体系由于目前国内对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评定工作研究较少,且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桥梁或者设计标准高的公路桥梁。所以本文将在分析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管理养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公路桥梁评定方法的优点,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体系。(2)建立桥梁技术状况退化模型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离不开桥梁技术状况的退化预测,尤其是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面临着结构功能老化、监管不到位、养护资金缺乏的现状,为了使管养部门制定更科学的养护策略和避免结构失稳造成的灾难事故,所以要加强对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技术状况退化预测的管理工作。本文在分析现有退化预测模型的优点和局限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应用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优势,建立起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即先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拟合桥梁的退化趋势,再通过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来修正残差,而且本文通过桥梁实例验证了此模型有着更高的预测精度。(3)开发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管理系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减少了桥梁工作对传统人工管理的依赖,本文在整理归纳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服役状态的基础上,基于Java语言和Eclipse开发平台,开发了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并与MySQL关系型数据库建立连接,从而实现了对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数据进行储存、导出等功能,以及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评定和预测。
杨泰维[9](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检测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公路桥梁的不断发展,桥梁数量不断增多,桥梁运营后需要定期对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确定桥梁状况等级。因此,如何快速识别损伤桥梁的技术状况被广泛关注,建立桥梁检测管理系统成为桥梁管理部门的必然需求。通过对桥梁技术状况的计算分析,可得出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分,从而判定桥梁的等级分类。然而,在实际桥梁检测评定时,按照桥梁检测规范进行桥梁评定未能准确反映桥梁实际情况。为了更为准确的评价桥梁结构,需要对桥梁技术状况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因此,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应用到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分中,分别针对桥梁结构重要程度和桥梁构件多病害的问题进行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桥梁构件多病害的评估计算,该方法以桥梁构件的不同病害为研究对象,进行桥梁相关评定,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桥梁的评分计算中,对桥梁结构重要程度进行了研究,并以某桥梁的定期检查评定结果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用层次分析法对桥梁多病害扣分问题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桥梁结构的实际状况更为接近,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桥梁的检测评估要求,需对公路桥梁检测系统进行了功能结构划分,采用Javaweb的网络构架和Mysql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Java)开发桥梁检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桥梁检测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成、数据库和各功能模块等,并进行了相关实桥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较好的满足桥梁的检测与评估要求,其研究成果可为桥梁的快速化评定提供参考。
陈宇[10](2019)在《基于BIM技术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桥梁管理系统是现代化桥梁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对提高桥梁管理养护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桥梁管理系统具有表达不直观、记录不规范、信息不集成、评定不智能和操作不便捷等缺点,为实际桥梁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文基于BIM技术建立了桥梁模型,结合数据库技术将桥梁管理相关工作的信息进行集成,开发了具有完备功能模块的桥梁综合管理系统,弥补了现有系统的不足,实现了桥梁管理系统的可视化与智能化。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建立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管理相关信息的类型与特征,讨论了技术状况、荷载实验和长期监测中对象信息的表现形式。根据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和相关技术支持,创建了可生成BIM图元的族和可管理表格的数据库,作为对象信息的表现载体。根据信息表现的形式和载体,确定了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功能模块构成。(2)开发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模块。以BIM建模软件Revit以及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设计了综合管理系统中技术状况信息管理、荷载试验信息管理、长期监测信息管理三个子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通过探讨需要使用的开发工具、开发环境与编程语言,编写了应用程序实现各个功能模块,并且通过实例测试了模块的应用效果。(3)进行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厦门天圆大桥为例,阐述了系统在管理技术状况、荷载实验和长期监测的对象信息方面的使用方法,体现了系统所能实现的桥梁管理功能。通过与现有系统和方法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桥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桥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桥梁智慧管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桥梁智慧管理体系研究 |
1.1 研究背景 |
1.2 桥梁智慧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
(1)保证桥梁安全运营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责。 |
(2)提高工作效率是智慧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
(3)提升公众满意度是智慧桥梁管理系统的建设宗旨。 |
(4)增加经济效益是检验智慧管理系统的落脚点。 |
1.3 桥梁智慧管理的内涵 |
2 武汉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探索 |
2.1 武汉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功能构成 |
(1)“1云”是指桥梁安全云。 |
(2)“1终端”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桥梁巡检智能终端。 |
(3)“1集群”是指市域级桥梁安全监测集群。 |
(4)“1平台”是指城市桥梁管理统一平台。 |
2.2 系统运行情况 |
2.3 实践经验 |
3 结论 |
(2)基于BIM的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BIM概述 |
1.2.1 BIM概念及特点 |
1.2.2 BIM标准 |
1.2.3 BIM软件 |
1.2.4 BIM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BIM在桥梁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
1.3.2 桥梁管理系统 |
1.3.3 桥梁退化预测方法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基于BIM的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管理系统 |
2.1 引言 |
2.2 基于BIM的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管理系统框架 |
2.3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病害分布BIM模型建立 |
2.3.1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BIM模型构件编码 |
2.3.2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BIM模型病害编码 |
2.3.3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BIM模型参数化构件库 |
2.3.4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BIM模型病害族库 |
2.3.5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病害分布BIM模型示例 |
2.4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病害分布BIM模型应用 |
2.4.1 病害三维可视化标记 |
2.4.2 病害信息统计 |
2.5 本章小结 |
3 BIM模型轻量化与养护数据提取 |
3.1 引言 |
3.2 BIM模型轻量化方法及平台选取 |
3.3 基于Autodesk Forge的 BIM模型轻量化 |
3.3.1 密钥申请及身份权限认证 |
3.3.2 数据管理 |
3.3.3 模型文件转换 |
3.3.4 Web端模型渲染与展示 |
3.4 BIM模型数据提取 |
3.4.1 基于Model Derivative API的二次开发 |
3.4.2 数据提取应用示例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技术状况预测 |
4.1 引言 |
4.2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算法选取 |
4.3 LSTM预测模型理论研究 |
4.3.1 遗忘门、输入门与输出门 |
4.3.2 LSTM的反向传播 |
4.4 数据集构建方法研究 |
4.4.1 数据集选取 |
4.4.2 数据处理 |
4.5 预测模型构建与训练研究 |
4.5.1 模型构建方法 |
4.5.2 模型训练 |
4.5.3 训练结果检验与评估方法 |
4.6 LSTM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4.6.1 LSTM模型预测结果 |
4.6.2 LSTM模型预测结果误差分析及模型评估 |
4.7 本章小结 |
5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技术状况预测模型对比 |
5.1 引言 |
5.2 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
5.2.1 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
5.2.2 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5.2.3 线性回归模型与LSTM预测模型的对比 |
5.3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 |
5.3.1 马尔科夫理论 |
5.3.2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建立 |
5.3.3 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BIM模型病害编码 |
附录B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技术状况预测模型相关代码 |
附录C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技术状况预测结果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施工期施工监控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桥梁施工监控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3 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桥梁健康监测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5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6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2.1 引言 |
2.2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
2.3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2.3.1 桥梁施工期施工监控子系统 |
2.3.2 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子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3 桥梁施工期施工监控子系统研究 |
3.1 引言 |
3.2 桥梁施工监控理论及内容 |
3.2.1 桥梁施工监控方法 |
3.2.2 桥梁施工监控结构计算分析方法 |
3.2.3 桥梁施工监控结构状态预测算法 |
3.2.4 影响桥梁施工监控的因素 |
3.2.5 桥梁施工监控内容 |
3.3 桥梁施工监控子系统 |
3.3.1 桥梁施工监控子系统拟实现功能 |
3.3.2 桥梁施工监控子系统结构模型 |
3.3.3 实测值子模块研究 |
3.3.4 理论值子模块研究 |
3.3.5 对比表子模块研究 |
3.3.6 当前控制状态子模块研究 |
3.3.7 立模标高计算子模块研究 |
3.3.8 文件报表子模块研究 |
3.3.9 系统配置子模块研究 |
3.4 桥梁施工监控子系统与健康监测子系统的衔接研究 |
3.4.1 施工监控与健康监测系统共同点分析 |
3.4.2 施工监控子系统与健康监测子系统的衔接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子系统研究 |
4.1 引言 |
4.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内容和理论 |
4.2.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内容 |
4.2.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理论 |
4.2.3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一般组成 |
4.3 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子系统 |
4.3.1 桥梁健康监测子系统拟实现功能 |
4.3.2 桥梁健康监测子系统结构模型 |
4.3.3 实时监测与预警子模块研究 |
4.3.4 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子模块研究 |
4.3.5 安全评估子模块研究 |
4.3.6 系统状态子模块研究 |
4.3.7 分析报告子模块研究 |
4.3.8 系统配置子模块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发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工具 |
5.2.1 系统开发语言 |
5.2.2 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 |
5.3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界面 |
5.3.1 登录窗体 |
5.3.2 系统功能模块窗体 |
5.4 桥梁施工期施工监控子系统开发 |
5.4.1 实测值子模块开发 |
5.4.2 理论值子模块开发 |
5.4.3 对比表子模块开发 |
5.4.4 当前控制状态子模块开发 |
5.4.5 立模标高计算子模块开发 |
5.4.6 文件报表子模块开发 |
5.4.7 系统配置子模块开发 |
5.5 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子系统开发 |
5.5.1 实时监测与预警子模块开发 |
5.5.2 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子模块开发 |
5.5.3 安全评估子模块开发 |
5.5.4 系统状态子模块开发 |
5.5.5 分析报告子模块开发 |
5.5.6 系统配置子模块开发 |
5.6 本章小结 |
6 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应用实例 |
6.1 温泉特大桥应用实例 |
6.1.1 工程概况 |
6.1.2 施工监控体系 |
6.1.3 系统应用 |
6.2 潮白河大桥应用实例 |
6.2.1 工程概况 |
6.2.2 索力监测及系统应用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桥梁巡查与养护网络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网络及网络化管理 |
1.1.3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桥梁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桥梁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巡养网络化必要性 |
2.1 桥梁现状 |
2.2 管养要求 |
2.3 政策要求 |
2.4 监测系统 |
2.4.1 传统监测系统 |
2.4.2 健康监测系统 |
2.4.3 监测系统对比分析 |
2.5 传统方式巡查与养护 |
2.6 巡养管理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巡养网络化技术基础 |
3.1 巡养智能化 |
3.2 巡养管理技术 |
3.2.1 云监测平台 |
3.2.2 智能终端 |
3.2.3 数据加工 |
3.2.4 专题监测评估方案 |
3.2.5 监测与巡检养护融合 |
3.3 巡养数据标准化 |
3.3.1 标准化原则 |
3.3.2 数据管理 |
3.3.3 巡养数据采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巡养平台功能与架构 |
4.1 平台目标 |
4.2 平台原则 |
4.3 功能与架构 |
4.3.1 现场数据采集层 |
4.3.2 大数据平台层 |
4.3.3 用户展示层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巡养网络化实现 |
5.1 数据库 |
5.2 数据采集 |
5.3 数据自动化 |
5.4 数据查询 |
5.5 数据可视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巡养平台应用 |
6.1 温度监测报警 |
6.2 桥梁重车荷载识别 |
6.3 超载车源头治理 |
6.4 监测数据异常响应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BIM+GIS技术在桥梁管养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1.3.1 桥梁管养研究现状 |
1.3.2 BIM+GIS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
2.1 BIM与 GIS理论基础 |
2.1.1 BIM与 IFC标准概述 |
2.1.2 GIS与 City GML标准概述 |
2.1.3 BIM与 GIS的差异分析 |
2.2 WebGL三维渲染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IM+GIS模型构建与融合 |
3.1 BIM模型构建 |
3.1.1 三维建模 |
3.1.2 BIM轻量化 |
3.2 GIS平台选择 |
3.3 BIM+GIS数据融合 |
3.3.1 BIM+GIS融合方法 |
3.3.2 BIM+GIS融合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GIS的桥梁管养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桥梁建养信息一体化管理 |
4.1.2 桥梁病害信息三维可视化管理 |
4.1.3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
4.1.4 系统管理 |
4.1.5 基本功能需求 |
4.2 系统方案设计 |
4.2.1 网络结构设计 |
4.2.2 总体设计方案 |
4.2.3 Web端功能设计 |
4.2.4 移动端功能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开发环境简介 |
5.2 Web端功能实现 |
5.2.1 系统登录 |
5.2.2 权限分配 |
5.2.3 项目管理 |
5.2.4 桥梁检测管理 |
5.2.5 桥梁病害管理 |
5.2.6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
5.3 移动端功能实现 |
5.3.1 系统登录 |
5.3.2 项目管理 |
5.3.3 桥梁检查 |
5.3.4 病害记录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BIM的理念与应用 |
2.1 BIM的基本理念 |
2.1.1 BIM的定义 |
2.1.2 BIM的起源 |
2.1.3 BIM技术的特点 |
2.1.4 BIM技术的优势 |
2.2 BIM的软件应用 |
2.2.1 BIM核心建模软件 |
2.2.2 BIM软件的输出格式 |
2.2.3 桥梁BIM建模软件 |
2.3 本章小结 |
3 桥梁安全评估管理与信息的BIM表达 |
3.1 桥梁安全管理要求 |
3.1.1 组织方面 |
3.1.2 养护方面 |
3.1.3 应急方面 |
3.1.4 安全方面 |
3.2 传统桥梁安全评估管理中的不足 |
3.3 管理信息的BIM表达 |
3.3.1 信息交换的作用 |
3.3.2 信息交换的预定义 |
3.3.3 信息的描述语言 |
3.3.4 病害信息在BIM中的表现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管理平台构建 |
4.1 桥梁信息管理平台 |
4.1.1 管理平台项目模块 |
4.1.2 管理平台的规划 |
4.1.3 管理平台的功能框架 |
4.2 桥梁安全评估系统 |
4.2.1 安全评估系统的架构 |
4.2.2 可视化平台的构建 |
4.2.3 BIM云平台的支撑 |
4.3 桥梁安全数据管理 |
4.3.1 数据的采集 |
4.3.2 数据的传输 |
4.3.3 数据的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
5.1 项目背景 |
5.2 设计阶段的安全评估管理 |
5.2.1 方案比选 |
5.2.2 辅助计算 |
5.2.3 碰撞检验 |
5.2.4 构造设计 |
5.2.5 成品出图 |
5.3 施工阶段的安全评估管理 |
5.3.1 临时结构计算 |
5.3.2 施工过程的模拟 |
5.4 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估管理 |
5.4.1 安全管理系统 |
5.4.2 资产设备管理 |
5.4.3 系统平台管理 |
5.4.4 应急管理 |
5.4.5 长期安全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基于BIM的钢结构桥梁信息化运维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BIM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
2.1 BIM的基本概念 |
2.1.1 BIM的发展历史 |
2.1.2 BIM的概念定义 |
2.1.3 BIM的技术特征 |
2.2 BIM在国内外的相关标准与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相关标准与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相关标准与研究现状 |
2.3 现有BIM研究的不足与困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IM的钢桁梁桥建模方法 |
3.1 桥梁工程领域BIM建模软件介绍 |
3.1.1 建模软件的选择 |
3.1.2 Autodesk软件技术特点概述 |
3.1.3 Bentley软件技术特点概述 |
3.1.4 Dassault软件技术特点概述 |
3.1.5 Trimble软件技术特点概述 |
3.2 钢桁梁桥BIM模型规划 |
3.2.1 本文的工程背景 |
3.2.2 桥梁BIM模型信息深度划分 |
3.2.3 模型发展程度LOD规范 |
3.2.4 钢桁梁桥信息模型模块化定义 |
3.3 基于Revit的钢桁梁桥结构信息模型搭建 |
3.3.1 构件细化分解原则 |
3.3.2 钢桁梁桥结构信息分解 |
3.3.3 族样板文件介绍 |
3.3.4 主要构件族库的建立 |
3.3.5 钢桁梁桥结构信息模型搭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桁梁桥运维信息扩展方法研究 |
4.1 基于Revit的钢桁梁桥运维信息模型 |
4.1.1 运维信息模型的定义 |
4.1.2 可视化病害信息引入机制 |
4.2 运维信息模型可视化病害信息扩展 |
4.2.1 钢桁梁桥常见病害分析 |
4.2.2 典型病害维修对策 |
4.2.3 病害信息的可视化描述方法 |
4.2.4 参数化病害族与维修族的创建 |
4.3 病害信息的快速更新方法 |
4.3.1 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 |
4.3.2 Dynamo可视化编程机理 |
4.3.3 基于Dynamo的病害信息快速更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BIM的桥梁运维管理系统研究 |
5.1 桥梁运维管理系统发展历程 |
5.2 基于BIM的桥梁运维管理系统 |
5.2.1 基于BIM的桥梁运维管理系统的优势 |
5.2.2 桥梁运维阶段信息流特点 |
5.2.3 钢桁梁桥运维阶段信息框架 |
5.2.4 基于BIM的桥梁运维管理系统搭建 |
5.3 基于BIM的病害信息管理与应用 |
5.3.1 病害信息的快速定位与查询 |
5.3.2 桥梁整体损伤状态模拟 |
5.3.3 4D病害信息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退化模型及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桥梁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桥梁退化模型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评定方法体系的构建 |
2.1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现状分析 |
2.1.1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常见病害与成因 |
2.1.2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管理现状 |
2.1.3 加强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管理养护工作的对策 |
2.2 我国现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概述 |
2.2.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概述 |
2.2.2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概述 |
2.3 构建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体系 |
2.3.1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
2.3.2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计算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的退化模型研究 |
3.1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结构功能退化与状况预测 |
3.1.1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结构功能退化分析 |
3.1.2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退化预测的意义 |
3.2 现行的桥梁退化预测模型 |
3.2.1 基于回归分析的曲线模型 |
3.2.2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3.2.3 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
3.3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
3.3.1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原理 |
3.3.2 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
3.3.3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优势和改进 |
3.4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
3.4.1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应用 |
3.4.2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精度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4 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分析 |
4.1.1 目标设计与流程图 |
4.1.2 开发模式 |
4.1.3 系统设计原则 |
4.2 桥梁管理系统采用的相关技术 |
4.2.1 Java编程开发语言 |
4.2.2 MySQL数据库 |
4.2.3 Eclipse系统开发平台 |
4.3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
4.3.1 系统登录页面 |
4.3.2 系统主页面 |
4.3.3 基本数据管理 |
4.3.4 桥梁数据维护 |
4.3.5 回收站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检测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桥梁检测评估流程 |
2.1 桥梁技术状况评估步骤 |
2.2 桥梁检测评估方法 |
2.2.1 桥梁技术状况评测流程 |
2.2.2 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分类 |
2.3 桥梁检测评估方法 |
2.3.1 部件权重重分配 |
2.3.2 桥梁结构技术状况评分计算 |
2.3.3 全桥技术状况评分及等级评定 |
2.4 构件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
2.4.2 构件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 |
2.5 桥梁病害层次分析法 |
2.5.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2.5.2 桥梁病害层次分析法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检测评定 |
3.1 桥梁概况 |
3.2 桥梁病害检测结果及评分 |
3.3 层次分析法评估实例 |
3.4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主要技术介绍 |
4.1.1 Javaweb开发平台 |
4.1.2 数据库介绍 |
4.1.3 数据库设计思路 |
4.1.4 Tomcat服务器介绍 |
4.1.5 开发环境 |
4.2 系统目标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1 检测系统概述 |
5.2 登陆功能模块设计 |
5.3 基本信息模块设计 |
5.3.1 桥梁基本信息操作模块 |
5.3.2 桥梁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5.4 检测结果模块设计 |
5.4.1 桥梁检测结果模块 |
5.4.2 桥梁无损检测结果模块 |
5.4.3 桥梁线形检测模块 |
5.5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基于BIM技术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公路桥梁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2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
1.3 本文内容 |
1.4 研究目标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框架建立 |
2.1 对象信息 |
2.1.1 技术状况相关信息 |
2.1.2 荷载试验相关信息 |
2.1.3 长期监测相关信息 |
2.2 模型图元的设计 |
2.2.1 病害族 |
2.2.2 车辆族 |
2.2.3 测点族 |
2.3 数据库的建立 |
2.3.1 创建表格 |
2.3.2 管理表格 |
2.4 系统框架 |
2.4.1 信息传递 |
2.4.2 功能模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模块开发 |
3.1 技术状况信息管理 |
3.1.1 病害信息管理 |
3.1.2 技术状况评定 |
3.1.3 模块示例 |
3.2 荷载试验信息管理 |
3.2.1 工况信息管理 |
3.2.2 试验数据管理 |
3.2.3 模块示例 |
3.3 长期监测信息管理 |
3.3.1 监测设备管理 |
3.3.2 监测数据管理 |
3.3.3 模块示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实例应用 |
4.1 工程背景 |
4.1.1 桥梁简介 |
4.1.2 创建桥梁BIM模型 |
4.2 应用过程 |
4.2.1 技术状况信息管理 |
4.2.2 荷载试验信息管理 |
4.2.3 长期监测信息管理 |
4.3 应用结果 |
4.3.1 功能模块 |
4.3.2 系统整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A: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细则 |
附录B: 天圆大桥技术状况评定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桥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桥梁智慧管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 王亚飞,钟继卫,李成,姚文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0(04)
- [2]基于BIM的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管理系统研究[D]. 王超凡.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桥梁施工与运营期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D]. 杨江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桥梁巡查与养护网络化管理研究[D]. 董泽堃.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5]BIM+GIS技术在桥梁管养方面的应用研究[D]. 简容梅. 长安大学, 2020(06)
- [6]基于BIM的桥梁安全评估管理系统研究[D]. 李旭梅. 重庆大学, 2019(01)
- [7]基于BIM的钢结构桥梁信息化运维管理[D]. 邹建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城镇低等级公路桥梁退化模型及管理系统研究[D]. 王刚.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检测管理系统研究[D]. 杨泰维.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10]基于BIM技术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陈宇. 厦门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