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一、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豪[1](2021)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共68个,其中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患者35个,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33个。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均在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两组患者除手术方式不同外,其他治疗均是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状态、术前患肢肌力,出血量进行评价,确定两组患者是否具有可比性。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1个月、3个月的患肢肌力,术后1个月、3个月的GOS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最终确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状态、术前患肢肌力,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2)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小骨窗开颅组,(156.29±29.84 min Vs 275.61±66.57 min,P<0.05)。(3)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的手术过程中失血量显着低于小骨窗开颅组(128.29±90.80 ml Vs 268.18±75.72 ml,P<0.05)。(4)神经导航联合内镜组的平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93.03±3.55%Vs 87.12±2.99%,P<0.05)。(5)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肌力恢复优于小骨窗开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的GOS评分优于小骨窗开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小骨窗开颅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神经导航联合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小骨窗开颅组,(11.31±4.11天Vs 14.12±3.90天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较小骨窗显微手术更具微创优势,其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高、住院时间段且预后效果较好。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高峰[2](2015)在《应用Hybrid手术室治疗常见神经血管疾病的优势及其诊疗程序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Hybrid手术室(Hybrid Operating Room,HOR)是融合了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技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新型手术室,是集诊断、治疗决策、术中操作、术后效果检验于一体的“一站式”诊疗平台。虽然Hybrid手术室这一国际先进平台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但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应用Hybrid技术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优势及其治疗流程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是在回顾Hybrid手术室的3年工作,研究应用Hybrid手术室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优势,在分析研究各个患者治疗经过的基础上归纳应用Hybrid手术室治疗各常见神经血管疾病的最优诊疗程序,实现治疗流程的优化。方法:回顾2011年3月-2014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Hybrid手术室中开展的相关治疗并归类研究。收集神经外科相关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Hybrid手术室中共进行2399例诊疗,其中神经外科817例,普通外科1145例,心脏外科152例,骨科80例,妇产科60例,其他科室共145例。其中神经外科开展了颅内动脉瘤手术7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137例,椎动脉狭窄治疗59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s)及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手术21例,眼部异物手术2例,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27例,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术7例,颈内动脉C1-C4段病变治疗181例(颈动脉狭窄治疗168例,颈动脉损伤手术6例,颈动脉体瘤手术3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开通手术4例),其余手术及单纯全脑血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307例。我们对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至36个月的持续跟踪随访并在分析各个患者治疗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各病种的最优治疗流程。结果:3例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患者均实现了肿瘤的完全切除及颈内动脉重建,无脑梗死发生,随访期间3例均未出现肿瘤复发,亦无术侧颈内动脉狭窄等并发症;颈动脉闭塞拉栓开通4例,手术成功2例,失败2例;颈动脉损伤6例,颈动脉以及颅内异物完全取出,术后颈内动脉保存完好。随访时间3个月至36个月,平均6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颅内动脉瘤术后恢复情况,随访69例,失随访7例,其中53例患者m RS 0分,11例患者出现轻度神经系统症状(m RS 1分),3例患者重残(m RS 5分),2例患者死亡(m RS 6分)。Hybrid组造影至手术的时间间隔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期间发生再出血患者较对照组少(P<0.05),Hunt-Hess I-III级患者较对照组的预后明显改善(P<0.05)。对12例SDAVFs患者持续随访3个月至36个月,未见任何SDAVFs复发的迹象。术后无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患者,无重复栓塞或重复手术夹闭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者12例(100%)。手术后患者Aminoff and Logue’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我们在充分回顾各个患者治疗经过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各常见神经血管疾病的最优治疗流程。结论:Hybrid治疗是集术前诊断、治疗决策、术中操作及术后效果检验为一体的“一站式”高效疗法。我们已经归纳形成各常见神经血管疾病的最优治疗流程,避免了患者在常规手术室与介入治疗室之间的反复转运,减少了麻醉次数、缩短了麻醉及手术时间,减少辐射暴露。适时术中造影评估血供情况、手术效果,亦可辅助手术定位,缩短术中操作时间。术后血管造影即刻检验手术效果确保手术疗效。颈内动脉C1-C4段病变的Hybrid治疗可以借助实时、多角度、三维影像技术,迅速地明确术中颅内供血以及代偿情况,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手术时直视下操作还可以避免栓子和碎片顺血流漂向远端所造成的医源性中风,同时减少颈动脉海绵窦瘘、假性动脉瘤及颅内血管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医源性风险。颅内动脉瘤的Hybrid治疗可利用球囊行载瘤动脉内临时阻断,大大降低了因持续夹持血管造成血管痉挛的几率,避免了颈部切开;Hybrid手术的颅内动脉瘤DSA后至手术的时间间隔较普通手术明显缩短,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在此期间再出血的风险,从而使部分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SDAVFs的Hybrid治疗还有着更加优越的术中定位技术,为微创手术保驾护航。对于hybrid手术室内进行的血管腔内治疗,一旦出现并发症或意外,可以迅速通过外科手术的手段进行抢救。另外,在Hybrid手术室的空档期我们进行了单纯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有效地避免了资源闲置与资源浪费。同时,我们在总结Hybrid手术室3年中的使用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得出:Hybrid手术室需要有一个多学科精英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新,不断实现技术创新、装备升级,才能保持Hybrid手术室永远站在世界血管疾病诊疗的最前沿。

曹敏,袁永生,陈金武,夏军勇,杨海,余槐堂,侯忠民,李凤娟,叶华容[3](2004)在《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及术后的应用。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及术后使用GELOGIQ200型B型超声扫描仪对颅内病变进行术中定位及确定切除程度。结果应用实时超声对41例颅内病变进行了术中定位,其与术中所见及术前CT、MRI检查符合率为100%;术后作床边超声检查279人次,发现术后出血2例,中线结构移位5例,硬膜下积液4例,均经CT或MRI进一步证实。结论超声可提供术中准确定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术后复查,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袁其俊[4](2021)在《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在颅内深部小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将超声影像与CT/MRI影像进行融合,然后在融合成像技术引导下切除颅内深部小肿瘤。比较融合成像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切除颅内深部小肿瘤的手术时间、创腔大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废损、颅内感染)、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和评估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在颅内深部小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且影像学诊断为颅内深部小肿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组31例和传统组31例。融合成像组在术中超声融合成像系统引导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传统组根据术前影像学定位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后6小时内复查CT,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创腔大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废损、颅内感染)、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等方面的数据,数据纳入SPSS24.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统计结果评估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在颅内深部小肿瘤手术切除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融合成像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74±29.591min,传统组平均手术时210.52±32.33min、融合成像组较传统组缩短,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融合成像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61±3.14天,传统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7.65±3.94天,融合成像组较传统组缩短,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融合成像组平均术后创腔体积大小为12.15±3.99cm3;传统组平均术后创腔体积大小为15.60±4.52 cm3,融合成像组较传统组小,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融合成像组术后NIHSS平均评分为0.13±0.34分,传统组术后NIHSS平均评分为0.32±0.54分,融合成像组较传统组低,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成像组术前NIHSS平均评分为0.48±0.77分,传统组术前NIHSS平均评分为0.55±0.85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成像组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组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融合成像组术前SCL-90平均评分为109.29±2.55分,传统组术前SCL-90平均评分为109.42±2.45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成像组术后SCL-90平均评分为107.00±6.02分,传统组术后SCL-90平均评分为106.32±6.71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成像组术前术后心理状况SCL-90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组术前术后心理状况SCL-90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融合成像组术后颅内感染率(19.35%)、术后神经功能废损发生率(29.03%)较传统组(22.58%、32.26%)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可以在颅内深部小肿瘤手术切除中提供实时、精准的指导从而提高手术精准性及有效性。2.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指导下手术切除颅内深部小肿瘤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腔大小、术后神经功能废损NIHSS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能提高手术质量及手术安全并具有较明显的优势。3.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在颅内深部小肿瘤的手术切除中能够缩短颅内深部小肿瘤的手术学习曲线,对于促进神经外科年轻医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4.超声和CT/MRI融合成像技术结合了两种成像方式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局限性,是一项值得在尚未配备术中功能磁共振导航系统的医院推广的技术。

张亚文[5](2021)在《超声引导近端入路和体表标记法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近端入路枕大、枕小神经阻滞对行颅脑外科开颅手术枕后区域的镇痛效果是否优于体表标记法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方法:择期行枕后区域开颅手术患者1:1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体表标记组(B组),均采用0.5%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U组入室后采用超声引导近端入路进行枕大、枕小神经阻滞,B组患者采用体表标记法进行阻滞,阻滞15min后用针刺法进行阻滞效果的评定,再进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主要研究指标为阻滞12h、18h、24h、36h、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阻滞15min后的阻滞效果,切皮前后、钻孔、开硬膜时MAP、HR的变化,术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的使用,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比阻滞后12h的VAS评分高,且B组阻滞后18h、24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U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15min后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M AP、HR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各种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的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的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体表标记法枕大、枕小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近端入路枕大、枕小神经阻滞为枕后区域开颅手术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

张天鼎[6](2021)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手术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的手术中,术中应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与未应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研究术中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与否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手术效果的影响,为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手术提供依据,从而指导治疗。研究对象及方法:通过我院病理科系统,筛选2015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的患者。进一步将所得患者数据根据本次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经鼻入路的垂体瘤切除术,将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内镜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组(I组:30例)和单纯的内镜手术组(II组:3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Knosp分级、临床表现),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评估全切率,术前及术后的内分泌化验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远期复发率。所有数据以SPSS 2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χ2检验的方式统计分析,P<0.05定义为相互对比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本次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多模态神经导航的辅助与否,对患者的肿瘤全切率对比(P=0.03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P=0.045)的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多模态导航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手术全切率及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方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术后随访复发的数据统计中,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对比(P=0.18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数据仍然可以看出,多模态导航辅助手术的患者,复发比例低于单纯的内镜手术,因此可以看出在改善远期复发这项,多模态导航系统的应用依然有积极作用。结论:相比于单纯的内镜切除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的手术,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的手术,在提高肿瘤全切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改善远期预后的效果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窦雪桀[7](2021)在《脑氧饱和度监测对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脑过度灌注的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是不是有发生过度灌注分组,记录了烟雾病(MMD)病人行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搭桥(MCA)术前术后脑氧饱和度(rSO2)以及平均动脉压(MAP)数值的变化,记录去甲肾上腺素在整个围手术期的用量以及手术总时间。记录病人术后面部和眼部疼痛、癫痫发作、头痛和(或)局灶性神经体征的发生率。记录术后随访颅脑CT的改变(手术侧是不是有有弥漫性或片状白质水肿、手术侧是不是有有占位效应、手术侧是不是有存在脑沟变浅和(或)手术侧是不是有存在颅内出血),并记录病人的总住院天数。探索MMD病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脑过度灌注发生的原因,以期进一步为烟雾病病人搭桥术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提供新的监测指标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的MMD的病人66例。询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并记录;询问病人是不是有近一个月是不是有发生脑梗、是不是有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并记录。病人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ECG)、指脉氧饱和度(SpO2)和无创血压(NIBP)常规监测,桡动脉穿刺并置管在局麻下进行,监测动脉血压(ABP)。酒精脱脂前额叶后,将脑氧饱和度监护仪电极贴贴于额部正中旁开1cm、眉弓上1-2cm处,连接5100C型脑氧饱和度监护仪,监测额部双侧区域脑局部氧饱和度(rSO2)。记录病人术前(T0)、术后第一天(T1)、术后第四天(T2)的rS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去甲肾上腺素在整个围手术期的用量以及手术总时间。记录病人术后是不是有发生头痛、面部和眼部疼痛、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体征。记录术后随访颅脑CT与术前相比的差异(手术侧是不是有有片状弥漫性白质水肿、占位效应在手术侧是不是有存在、手术侧是不是有存在脑沟变浅和(或)手术侧是不是有存在颅内出血),记录病人的住院总天数。统计软件SPSS23.0用于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否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为了评估烟雾病搭桥术后脑过度灌注发生的危险因素,将术前、术后的rSO2和MAP的数据进行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卡方检验对单因素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这些数据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利用SPSS软件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因素和P>0.05但临床上认为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OR值和95%可信区间CI被计算,当P<0.05时认为这些数据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根据是不是有发生过度灌注,绘制MAP和rSO2预测过度灌注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95%的置信区间CI。结果1、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1.1病人的性别、年龄、BMI与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无关(P>0.05)。1.2病人术前一个月是不是有发生脑梗、是不是有患有糖尿病和(或)高血压与发生脑过度灌注无关(P>0.05)。2、术后发生过度灌注的显着相关因素有:术后第一天MAP较术前升高 10-15%(P<0.001),OR(95%CI)为 30.667(5.236,179.621);术后第一天患侧rSO2比术前升高超过5%(P<0.001),OR(95%CI)为24.293(1.215,485.730);术后第四天MAP较术前升高超过15%(P=0.004),OR(95%CI)为6.840(1.871,25.005);术后第四天患侧rSO2比术前升高超过5%(P<0.001),OR(95%CI)为26.000(4.928,137.178)。3、根据是不是有发生过度灌注,绘制MAP变化与rS02变化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第一天MAP变化的阈值为10.84%时,敏感度为0.714,特异性为0.604,曲线下面积(95%CI)为0.683(0.521-0.845);第一天患侧rSO2变化的阈值为6.5%时,敏感度为0.857,特异性为0.833,曲线下面积(95%CI)为0.822(0.680-0.965);第四天MAP变化的阈值为16.33%时,敏感度为0.643,特异性为0.792,曲线下面积(95%CI)为0.705(0.535-0.875);第四天患侧rSO2变化的阈值为6.5%时,敏感度为0.786,特异性为0.854,曲线下面积(95%CI)为0.863(0.761-0.965)。4、术后发生过度灌注的病人相较于未发生过度灌注的病人的住院天数显着延长(P<0.05)。结论烟雾病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第一天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的阈值为10.84%、第一天患侧rSO2变化的阈值为6.5%、第四天MAP变化的阈值为16.33%、第四天患侧rSO2变化的阈值为6.5%均是术后发生过度灌注的显着相关因素。因此,术后应该严格控制血压,密切监测rSO2,降低预防烟雾病病人搭桥术后过度灌注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改善病人的预后。

王孟譞[8](2021)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对机体脑组织氧合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静脉全麻(GA)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CBPs)对机体脑组织氧合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 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颈动脉粥样硬化致颈动脉严重狭窄且内科治疗无效,影响生存质量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接受CEA患者,用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并筛选出总分达27分以上的患者共4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静脉全麻组(G组,静脉全麻维持术中全程)和静脉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C组,静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单次颈丛神经阻滞维持术中全程),两组患者均用静脉全麻诱导并用近红外线光谱脑氧监测设备术中全程监测机体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G组:全麻诱导后T1-G;C组: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全麻诱导后T1-c)、手术切皮时(T2)、剥离颈动脉时(T3)、钳夹颈动脉过程(T4)(开始钳夹颈动脉时(T4-1)、钳夹颈动脉10分钟时(T4-2)、钳夹颈动脉20分钟时(T4-3))、开放颈动脉时(T5)、手术结束时(T6)共9个时间点患者的左右两侧(病变术侧及健侧)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心率(HR)及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几个时间点内这些数值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维持麻醉药物使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于术后24小时观察对比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大小;在拔管后、术后24h及术后72h内分别用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及谵妄评分量表(CAM量表)观察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术后谵妄(POD)发生率。[结 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术前MMSE评分及手术操作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C组在术中维持麻醉药使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减少,PONV发生率及VAS评分优于G组。两组患者除术侧T4(T4-1、T4-2、T4-3)时间点,两组双侧rSO2在其他时刻均较T0时间点升高,但于健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侧C组对rSO2的改善明显好于G组,且在T4时刻降低幅度低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操作(T2、T3)时刻,HR、SBP、DBP及MAP均有升高,但C组测量值明显低于G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相比,在拔管后、术后24h及术后72h内,C组术后MMSE评分及POD发生率明显优于G组,且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静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较单纯静脉全麻相比:1、减少术中麻醉维持药和血管活性药的用量,改善机体脑组织氧合并维持更稳定血流动力学;2、术后具有更好的认识功能保护和镇痛效果,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对于CEA术,尤其是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围手术期高风险并发症的患者,静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可以作为CEA术中新型麻醉替代方案,值得在一定范围内临床应用和推广。

范少平,安模,杨波,吕春潮,梁碧先,黎姣[9](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及围术期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显微手术及围术期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选取HICH患者87例,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手术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血肿清除率、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术后第2天血肿清除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7天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与常规手术组比较,超声引导组术后7天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搏动指数(PI)降低(P<0.05)。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监测HICH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实时超声引导可准确定位颅内血肿位置,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利于改善预后。

伊敏敏,郭永清[10](2020)在《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脑保护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肿瘤本身以及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可导致接受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较高,从而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因此,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间麻醉的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进行脑保护,预防继发性脑损伤。麻醉医师应充分熟悉与掌握颅脑肿瘤手术的特点,并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寻求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与方法,提升麻醉效果与麻醉苏醒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间的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与远期生活质量。

二、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 病例分组
    3.4 病例资料
    3.5 治疗方法
        3.5.1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3.5.2 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3.5.3 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3.6 观察指标
        3.6.1 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
        3.6.2 血肿清除率
        3.6.3 术后 1 个月、3 个月患肢肌力
        3.6.4 术后患者 1 个月、3 个月 GOS 评分
        3.6.5 术后并发症、术后再出血
        3.6.6 住院时间
    3.7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对比
    4.2 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
    4.3 血肿清除率
    4.4 术后1个月、3个月患肢肌力
    4.5 术后1个月、3个月GOS评分
    4.6 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
    4.7 住院时间
第5章 讨论
    5.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
    5.2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
    5.3 神经导航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5.4 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5.5 神经导航结合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原理及方法
    5.6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手术的优势
    5.7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的局限性
第6章 典型病例
第7章 结论
第8章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应用Hybrid手术室治疗常见神经血管疾病的优势及其诊疗程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2 配套手术设备
    1.3 诊疗程序
    1.4 手术方法
    1.5 术中电生理检测
    1.6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颈内动脉C1-C4段病变
    2.2 颅内动脉瘤
    2.3 硬脊膜动静脉瘘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Hybrid手术室的概念及其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3)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在颅内深部小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超声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超声引导近端入路和体表标记法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头皮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手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采集与归纳
        2.2.2 导航系统注册
        2.2.3 手术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表现及一般资料
    3.2 肿瘤切除情况
    3.3 手术相关并发症
    3.4 随访与复发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内镜下切除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脑氧饱和度监测对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脑过度灌注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效果的监测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对机体脑组织氧合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及围术期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1.2.2 手术方法
        1.2.3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2.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2.4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ICH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监测
    3.2 术中实时超声在HICH显微手术中的定位、引导作用

(10)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脑保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颅脑肿瘤手术的特点
2 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脑保护
    2.1 术前心理状态评估和预防措施
    2.2 术中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的应用
        2.2.1 麻醉药物
        2.2.2 麻醉技术的应用
    2.3 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
3 小结

四、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D]. 张永豪. 吉林大学, 2021(01)
  • [2]应用Hybrid手术室治疗常见神经血管疾病的优势及其诊疗程序的研究[D]. 高峰.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5)
  • [3]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J]. 曹敏,袁永生,陈金武,夏军勇,杨海,余槐堂,侯忠民,李凤娟,叶华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06)
  • [4]超声与CT/MRI融合成像技术在颅内深部小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袁其俊.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5]超声引导近端入路和体表标记法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效果的对比研究[D]. 张亚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手术的应用[D]. 张天鼎.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脑氧饱和度监测对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脑过度灌注的预测[D]. 窦雪桀. 山东大学, 2021(12)
  • [8]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对机体脑组织氧合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 王孟譞.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及围术期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 范少平,安模,杨波,吕春潮,梁碧先,黎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06)
  • [10]神经外科颅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脑保护的研究进展[J]. 伊敏敏,郭永清. 医学综述, 2020(17)

标签:;  ;  ;  ;  ;  

实时超声定位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