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染液组分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多组分浓度分析,酸性染料,比值导数法
染液组分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秦寒,范艳林,张亚茹,赵强强,沈一峰[1](2019)在《多组分染液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实时分析是实现染色过程可控、节能、高效的关键。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基础,分别采用最大吸收波长-联立方程法、吸收光谱峰面积法和比值导数法测定了二组分、叁组分染液的浓度,比较了不同方法的准确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二组分染液分析时,叁种方法计算浓度与实际浓度线性关系较好,准确度高;当染液浓度为1.0×10~(-3)~8.0×10~(-2 ) g/L时,叁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2.15%,其中最大吸收波长-联立方程法数据处理简单、实用性最好。叁组分染液分析时,叁种方法的准确性均小于二组分染液,准确性顺序为零交点比光谱-导数法、吸收光谱峰面积法、最大吸收波长-联立方程法。零交点比光谱-导数法在染料浓度1.8×10~(-3)~3.0×10~(-2)g/L时,相对误差为1.30%~6.47%。(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徐善坤,李晓东,张创优,李萍,张千峰[2](2017)在《铝合金表面碱性化学抛光液组分的最佳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效果较酸性抛光的差,为此,研究了低温下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基础液及添加剂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以250g/L氢氧化钠、150g/L硝酸钠、15g/L硅酸钠、13g/L氟化钾为基础组分,分别加入30g/L硫脲、2g/L十二烷基硫酸钠、1.0g/L硫酸铜都可以使抛光效果得到提升,但加入30g/L硫脲效果更好,可以使铝合金抛光后的光泽度达到274 Gs,单位面积消耗量达0.01643kg/m~2。该工艺具有无污染、抛光光泽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7年12期)
王忠建[3](2016)在《基于软测量法的带钢酸洗液组分浓度在线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钢盐酸酸洗工艺中,为了保证酸洗效果,常需要根据酸罐中剩余的酸浓度定时添加盐酸。由于酸洗溶液为多种组分的混合溶液,通常采用化学滴定的方法人工检测,无法实现盐酸补充过程的自动化。本课题根据南京某钢厂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软测量方法对酸洗液组分浓度进行在线估计,通过对酸洗工艺机理的研究,确定酸洗液组分主要为FeCl2和HC1。由此选择溶液温度、电导率、密度作为辅助变量,并设计了在线检测装置。针对酸洗溶液组分浓度的特点,结合实际组分浓度变化范围,提出采用机理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软测量建模方法对组分浓度进行估计,即先通过实验得出辅助变量与组分浓度的经验公式,然后利用神经网络对机理模型进行补偿,以应对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减小组分浓度的预测偏差。为了保证建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模型训练之前,采用Fast-MCD对建模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剔除离群数据。最后对在线检测装置的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并利用完整的酸洗液组分浓度在线检测装置进行现场工业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和亚铁离子浓度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53和5.83,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5.4g/L和5.7g/L,可以满足实际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11-23)
罗剑波,王英,张银露,姜佳佳[4](2016)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染液组分浓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实现印染中混合染液各组分质量浓度的在线实时检测,以解决染液组分吸收光谱相互重迭、背景干扰等问题。首先描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染液质量浓度检测的原理,通过染液在线采样装置,对单色光子系统进行实时循环扫描的方式产生双波长,以此实现染液质量浓度的实时在线检测。对该采样装置及双波长检测的实现做了介绍后,通过常见的染料测试验证了系统检测的线性范围,也利用该系统对混合溶液各组分质量浓度进行了动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正确可行,对印染行业中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染液,实现印染生产的自动闭环控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6年01期)
徐文杰[5](2014)在《基于SVM和分光度法的多组分染液浓度检测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纺织品的颜色是评价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染色过程中,染液浓度为影响纺织品颜色的关键因素,因此染液浓度精确检测是纺织品颜色的重要保证。目前,染液浓度检测装置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还应用较少,特别是多组分染液检测方面还只有较少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分光光度法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多组分染液浓度检测装置。考虑到目前多数工业监控系统小型化设计的要求,本文所设计的单色光路系统采用切尔尼-特纳交叉结构设计,该设计具有结构紧凑、空间尺寸小、安装调试方便及减少杂散光的影响等优点。针对普通光电二极管传感器无法实现全光谱测量的问题,本文选用线阵多通道CCD检测器件TCD1708D,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实现可见光范围全光谱测量。在本文中,系统采用模块化电子设计方案:利用CPLD器件EPM240T100C完成CCD的驱动;选用以ARM9为内核的微处理器S3C2440,控制CCD信号采集处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通过多种染料混合拼染来获得满意颜色。多数混合染液组分间存在着吸收光谱重迭或干扰的问题,无法直接采用朗伯-比尔定律分析染液浓度。针对混合体系吸收光谱重迭干扰严重的问题,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了染液浓度检测模型。相比于其他化学分析法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对高维小样本数据具有有更好的处理能力和预测效果。本文采用光谱标定法建立光谱数据和像元序号的对应关系,分析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的相关参数,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建立了多组分染液浓度检测算法。本文基于分光光度法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设计了多组分染液浓度检测装置,成功预测出了染液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染液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在3%以内。(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4-02-24)
宋光均,粟晖,姚志湘,李建,农勇[6](2013)在《染液中活性染料组分的浓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混合体系中活性染料叁组分浓度同时测定的方法。通过均匀没计建立校正集和检验集样本,采用改进的最小偏二乘法法(PLS)对体系的380—750nm波段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同时测定该体系多组分含量的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染料浓农度的检测,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该方法为染色过程中染料浓度的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3年01期)
黄彩虹,张志彬,金福江[7](2012)在《改进的同时测定法测定混合染液各组分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同时测定法存在测定周期长且对于多峰吸光度曲线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同时测定法测定混合染液中各组分的浓度。首先运用高斯逼近法拟合固定浓度下各单一染液的吸光度、波长的模型。然后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推导出各单一染液的吸光度、波长与浓度的模型,并给出了求混合染液各组分含量的具体步骤。最后以3种活性染料的混合染液浓度测定说明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粟晖,宋光均,李蒙军[8](2012)在《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染液中直接染料组分的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直接染料混合体系中叁组分浓度同时测定的方法,通过均匀没计得到校正集和检验集样本,采用改进的最小偏二乘法法(PLS)对体系的400 nm~700 nm波段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同时测定该体系多组分含量的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直接染料染色过程中染料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刘丛林,何文雪,王伟,王冬青,王丽美[9](2010)在《靛蓝染液组分浓度在线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靛蓝染液组分浓度的在线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设计开发了采用电位滴定法在线实时检测靛蓝染液中各组分浓度的系统。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基于研华板卡PCI1710,在C#环境下,实现工控机对设备的控制以及对检测数据的采集,采用二阶微商法确定电位滴定的终点。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可知误差在2%以内,说明系统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0年04期)
房文杰[10](2010)在《染液中染料组分的浓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测定快速,仪器价格较低、使用面广等特点,是染色工作者测定染料浓度所用的基本方法,也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在线染料浓度检测手段。在线监测染色过程的染料浓度变化应该是染色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用分光光度法对染色过程中的染料浓度进行在线监测,具有方便、快速、成本低等优点。但国际上染液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生产中的应用基本上是空白,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其主要问题在于大范围内准确、快速地测得染浴中的染料浓度,尤其是混合染液的各个染料浓度测定。常用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最大吸收波长相距较大的染料的混合染液浓度,误差较小。当两种染料颜色接近时,吸收光谱重迭严重,或者其中一个染料的浓度相对于其他组分很小的时候,测定误差较大。本课题期望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染料浓度测试的深入探索,寻找适用于染色时染料浓度的测定方法及设备条件,为染色过程中的染料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课题首先通过染色和色差测定,获得实际生产中可能需要测定的染料浓度范围及拼染时的染料浓度比例范围。在现有的仪器和测定误差要求条件下,通过试差法和插值法得到可以测定的染料浓度范围和混合浓度比例范围。然后通过使用多种分析处理过程比较,探索突破现有装置检测限度的途径。最后,通过对染色实验过程的实际监测,探索有关方法和装置的应用效果。实验表明,实际染色需要测定的染料浓度范围约为0.0015-5g/L。常规分光光度计以固定光径的比色皿无法覆盖实际染色需要浓度范围,必须采用不同光径才可能将可测定的浓度范围扩大。通过两种染料拼染及采用常用的最大吸收波长-联立方程法测定双组分染液浓度,部分双组份浓度比例范围可以准确测定,但大多数情况下各种染料的实际染色拼混比例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常规分光光度计可准确测定的范围。分别采用吸收光谱峰面积法、一阶导数法和一阶比值导数法对扩大双组份染液可准确测定的拼混比例范围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吸收光谱峰面积法相对最大吸收波长-联立方程法可测定的比例范围有一定扩大,但也无法涵盖实际染色时的所有比例范围。对于颜色相近的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浓度,采用吸收光谱峰面积法和一阶比值导数法有较小的测定误差。对于叁组分染料混合染液的浓度测定,采用最大吸收波长-联立方程法和吸收光谱峰面积法得到的误差较一阶比值导数法小。通过活性染料染色的各种添加剂和染色条件对吸光度影响的试验,考察了中性盐、碱剂、温度的影响,并对此类影响作了修正及效果试验,获得了误差较小、适用于实际染色过程中浓度测定的数据修正处理方法。采用光纤光谱仪对染色时的染料浓度变化进行了实时测定。实验结果证实,采用光纤光谱仪测定染浴的染料浓度变化是较为理想的在线监测方法。但是采用此类光谱仪也存在着缺陷,即在染色初期,染浴的染料浓度过高,在最小光径下染浴的吸光度偏高,出现光谱数据不稳定的现象,需要更小光径的光谱仪进行测定。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染色过程中染料浓度的在线监测技术的可行性及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持。但在现阶段染料浓度的在线监测要实现工业化应用还有不少困难,许多测定条件还有待深入研究,仪器设备性能还有待改良。(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0-12-01)
染液组分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效果较酸性抛光的差,为此,研究了低温下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基础液及添加剂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以250g/L氢氧化钠、150g/L硝酸钠、15g/L硅酸钠、13g/L氟化钾为基础组分,分别加入30g/L硫脲、2g/L十二烷基硫酸钠、1.0g/L硫酸铜都可以使抛光效果得到提升,但加入30g/L硫脲效果更好,可以使铝合金抛光后的光泽度达到274 Gs,单位面积消耗量达0.01643kg/m~2。该工艺具有无污染、抛光光泽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液组分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秦寒,范艳林,张亚茹,赵强强,沈一峰.多组分染液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善坤,李晓东,张创优,李萍,张千峰.铝合金表面碱性化学抛光液组分的最佳浓度[J].材料保护.2017
[3].王忠建.基于软测量法的带钢酸洗液组分浓度在线检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4].罗剑波,王英,张银露,姜佳佳.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染液组分浓度检测[J].丝绸.2016
[5].徐文杰.基于SVM和分光度法的多组分染液浓度检测装置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6].宋光均,粟晖,姚志湘,李建,农勇.染液中活性染料组分的浓度测定[J].光谱实验室.2013
[7].黄彩虹,张志彬,金福江.改进的同时测定法测定混合染液各组分浓度[J].化工学报.2012
[8].粟晖,宋光均,李蒙军.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染液中直接染料组分的浓度[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2
[9].刘丛林,何文雪,王伟,王冬青,王丽美.靛蓝染液组分浓度在线检测系统[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
[10].房文杰.染液中染料组分的浓度分析[D].东华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