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长斑岩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闪长岩脉,正长斑岩脉,金矿体,成矿预测
正长斑岩脉论文文献综述
李临位,刘伟[1](2019)在《夹皮沟金矿田闪长岩脉、正长斑岩脉与金矿体的关系及成矿预测——以北沟金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夹皮沟金矿田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部重要的金矿集区。通过对夹皮沟金矿田内闪长岩脉、正长斑岩脉与金矿体关系的研究,发现闪长岩脉、正长斑岩脉与金矿体在形成时间、空间分布、物质来源上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以北沟金矿床为例,金矿体附近多有闪长岩脉产出,或金矿体与闪长岩脉具有平行产出的规律;金矿体产出于正长斑岩脉的上下盘或一定范围内,正长斑岩脉与金矿体的形成近于同期。结合矿田应力分析、矿区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北沟金矿区进行了成矿预测,770 m中段东北部具有探获近南北向隐伏金矿体的潜力;依据深部发现正长斑岩脉及其与探获金矿体的关系,矿区深部具有探获更大规模金矿体的潜力。这也为夹皮沟金矿田内探矿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9年09期)
龙井山[2](2016)在《陕南紫阳基性岩墙和正长斑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巴山弧形逆冲推覆系紫阳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出露大量碱性岩墙,该岩墙多呈顺层侵入,空间上近NW–SE向展布,与区域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辉绿岩、辉长辉绿岩、正长斑岩。对李家沟辉长辉绿岩斜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415.2±6.7Ma的成岩年龄,通过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正长斑岩脉的侵入结晶年龄为432.9±6.2Ma,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基性岩的定年成果及地层年代信息,认为基性岩墙和正长斑岩脉均形成于早志留世晚期,二者共同构成区域上一套双峰式岩墙,指示研究区在早古生代晚期发生了一次地壳伸展事件。研究区基性岩Mg#为32.29~55.55,正长斑岩的Mg#为28.22~41.47,表明它们为原始岩浆经历较高程度演化后的产物。基性岩具有低硅(40.64%~52.27%)、富钛(2.51%~4.35%)、高的碱度率(1.25~2.04)、富钠(2.10%~4.86%)等特征,哈克图解表明单斜辉石、含钛磁铁矿等副矿物是主要的分离结晶矿物;基性岩具有与OIB型玄武岩相似的右倾稀土配分模式,无Eu的负异常,暗示其未发生以斜长石为主要晶出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基性岩表现为Ba、Nb、Ta凸起呈峰,Rb、K、Ti弱呈谷的右倾隆起谱型。正长斑岩的SiO2含量为59.62%~64.30%,全碱含量高(10.13%~12.11%),具有准铝质特征(A/CNK=0.88~1.08);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120.86×10-6~421.52×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LREE/HREE=9.13~17.45,LaN/YbN=17.50~34.36),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δEu为0.94~1.15(平均为1.05),具有轻微的Eu正异常;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既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特点。研究区基性岩和正长斑岩表现出高放射成因Sr和Pb、低Nd的同位素组成特征,Sr、Pb、Nd同位素判别图解表明基性岩和正长斑岩主要来自于类似OIB的富集地幔源区,具有EMⅡ、HIMU端元组分混合的特征。SiO2–(87Sr/86Sr)i、SiO2–Ta/Nb、1/87Sr–(87Sr/86Sr)i等图解及Nb/U、La/Nb、La/Nb、Zr/Nb、Rb/Nb等微量元素比值显示基性岩和正长斑岩基本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但Nb/Ba和87Sr/86Sr之间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对岩浆源区产生了作用,源区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应该与其源区物质发生地幔交代作用有关。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显示,基性岩的岩浆起源于高压环境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发生混合形成的混合岩浆,正长斑岩的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的独立岩浆,且与基性岩的岩浆来源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基性岩和正长斑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在Ta/Hf–Th/Hf判别图解和Th/Nb–Nb/Zr判别图解中,基性岩样品均落入陆内裂谷碱性玄武岩和地幔柱玄武岩混合区域,表明该套岩墙具有地幔柱成因,地幔柱活动可能是早古生代晚期南秦岭北大巴地区构造演化的主要深部动力来源。(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4-20)
刘亚剑,雷万杉,张海东,夏明哲,张磊[3](2015)在《豫西陆院沟金矿床正长斑岩脉蚀变围岩的元素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陆院沟矿区斑岩在成矿中的作用,依据质量平衡方程和等比线法,对斑岩株蚀变围岩的元素迁移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紧邻侵入体的强蚀变围岩中主量元素相对迁移率为-168.2%~71.9%,矿化元素相对迁移率为23.9%~611.7%,远离侵入体的弱蚀变围岩中主量元素相对迁移率为-53.1%~42.5%,矿化元素相对迁移率为-52.5%~43.9%。Si O2迁出率随蚀变增强而升高;K2O质量分数随蚀变增强先降后升,Mg O和Ca O亦如此;Na2O随蚀变增强先升高后期迁出殆尽,Ti O2、Fe O、Fe2O3、Mn O和P2O5等与之规律相似。正长斑岩侵位早期蚀变流体以富气、少水、高能为特征,蚀变范围广,强度低,以绿泥石化为主;侵位中后期形成富水、赋矿的流体,蚀变范围小、强度大,以钾化、绿泥石化和矿化为主。陆院沟矿区内斑岩株是花山岩基的延伸,是深部能量、流体和矿质释放的通道。(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夫杰[4](2009)在《陕南镇巴东部地区基性岩墙群和正长斑岩脉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秦岭北大巴山构造带中的镇巴东部地区早古生代地层中出露大量NW-SE向展布的基性岩墙群,同时还出露有少量正长斑岩脉呈近似方向展布。经同位素定年及野外研究表明,此次岩浆活动发生在早古生代晚期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属加里东中晚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的记录。其中基性岩以辉长辉绿岩为主,局部有少量辉绿岩脉,它们与该区正长斑岩脉一同构成一套具典型碱性双峰式岩浆岩特征的岩石组合,表明了该区在早古生代晚期发生了一次陆壳伸展拉张事件。两大岩类均相对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分馏强烈,总体显示了较为一致的右倾谱型,且微量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各岩石样品相对富集LILE,并明显富集不相容元素Ba、Nb、Ta等,与OIB特征相符。岩墙的Mg~#值均较低,明显低于原始岩浆Mg~#值,说明区内岩墙应该是原始岩浆经历较高程度演化后的产物。Eu在基性岩类中显示为正异常,而在正长斑岩中显示为负异常,指示在基性岩形成前,岩浆并未发生以斜长石为主要结晶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基性岩向正长岩演化的过程中才发生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此过程中,同时发生了以富Ti、P的磷灰石和含钛磁铁矿为主要晶出相的结晶分异作用,最后形成贫P、Ti和明显亏损Sr的正长斑岩。结合这些特征再根据研究区明显缺失大陆拉斑玄武岩而只出现碱性基性岩的特征推断,本区岩墙应该形成于大陆裂谷早期演化阶段。此外,研究区所有基性岩类都高Ti(TiO_2平均4.55%),显示了高钛玄武岩的特征(TiO_2>4%),且Ti/Y比值非常高(在423.1~2771.5之间,平均1235.35),与地幔柱岩浆活动所形成的峨眉山高Ti(TiO_2>4%,Ti/Y>500)玄武岩特征相似。两类岩石的Ta/Hf值在0.27~0.90之间,Th/Ta值在0.68~1.59之间,与地幔柱成因的玄武岩系的特征(Ta/Hf>0.3,Th/Ta<1.6)相符,表明了它们的形成为地幔热柱岩浆活动所控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揭示了早古生代晚期,扬子板块北缘南秦岭区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幔热柱岩浆活动,也正是因为这次深部地幔热柱岩浆活动的存在才引发了该区大范围的拉张裂解。此次地幔热柱活动应该是早古生代期间整个南秦岭地区构造演化的主要深部驱动力来源,可能对晚古生代时期勉略洋盆的打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5-08)
正长斑岩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巴山弧形逆冲推覆系紫阳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出露大量碱性岩墙,该岩墙多呈顺层侵入,空间上近NW–SE向展布,与区域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辉绿岩、辉长辉绿岩、正长斑岩。对李家沟辉长辉绿岩斜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415.2±6.7Ma的成岩年龄,通过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正长斑岩脉的侵入结晶年龄为432.9±6.2Ma,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基性岩的定年成果及地层年代信息,认为基性岩墙和正长斑岩脉均形成于早志留世晚期,二者共同构成区域上一套双峰式岩墙,指示研究区在早古生代晚期发生了一次地壳伸展事件。研究区基性岩Mg#为32.29~55.55,正长斑岩的Mg#为28.22~41.47,表明它们为原始岩浆经历较高程度演化后的产物。基性岩具有低硅(40.64%~52.27%)、富钛(2.51%~4.35%)、高的碱度率(1.25~2.04)、富钠(2.10%~4.86%)等特征,哈克图解表明单斜辉石、含钛磁铁矿等副矿物是主要的分离结晶矿物;基性岩具有与OIB型玄武岩相似的右倾稀土配分模式,无Eu的负异常,暗示其未发生以斜长石为主要晶出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基性岩表现为Ba、Nb、Ta凸起呈峰,Rb、K、Ti弱呈谷的右倾隆起谱型。正长斑岩的SiO2含量为59.62%~64.30%,全碱含量高(10.13%~12.11%),具有准铝质特征(A/CNK=0.88~1.08);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120.86×10-6~421.52×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LREE/HREE=9.13~17.45,LaN/YbN=17.50~34.36),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δEu为0.94~1.15(平均为1.05),具有轻微的Eu正异常;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既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特点。研究区基性岩和正长斑岩表现出高放射成因Sr和Pb、低Nd的同位素组成特征,Sr、Pb、Nd同位素判别图解表明基性岩和正长斑岩主要来自于类似OIB的富集地幔源区,具有EMⅡ、HIMU端元组分混合的特征。SiO2–(87Sr/86Sr)i、SiO2–Ta/Nb、1/87Sr–(87Sr/86Sr)i等图解及Nb/U、La/Nb、La/Nb、Zr/Nb、Rb/Nb等微量元素比值显示基性岩和正长斑岩基本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但Nb/Ba和87Sr/86Sr之间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对岩浆源区产生了作用,源区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应该与其源区物质发生地幔交代作用有关。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显示,基性岩的岩浆起源于高压环境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发生混合形成的混合岩浆,正长斑岩的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的独立岩浆,且与基性岩的岩浆来源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基性岩和正长斑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在Ta/Hf–Th/Hf判别图解和Th/Nb–Nb/Zr判别图解中,基性岩样品均落入陆内裂谷碱性玄武岩和地幔柱玄武岩混合区域,表明该套岩墙具有地幔柱成因,地幔柱活动可能是早古生代晚期南秦岭北大巴地区构造演化的主要深部动力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长斑岩脉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临位,刘伟.夹皮沟金矿田闪长岩脉、正长斑岩脉与金矿体的关系及成矿预测——以北沟金矿床为例[J].黄金.2019
[2].龙井山.陕南紫阳基性岩墙和正长斑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16
[3].刘亚剑,雷万杉,张海东,夏明哲,张磊.豫西陆院沟金矿床正长斑岩脉蚀变围岩的元素迁移规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
[4].李夫杰.陕南镇巴东部地区基性岩墙群和正长斑岩脉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长安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