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作方法:践行“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

一线工作方法:践行“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

一、一线工作法: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孙悦[1](2020)在《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按照党中央在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各地城市社区党组织从制度、场所和队伍等层面入手,开展了加强基层服务建设的工作,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对社区治理创新和国家基层稳定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对共产党而言,先进性是其根本特征,也是生命根基,更是力量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永远保持先进性,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永远加强先进性建设。可以说,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党地位、人心向背以及发展情况都与先进性建设密切相关,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自身建设的命题之一。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的新的历史发展形势,提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并将此作为党建工作的主线,赋予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以特色意义。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国家治理城市和协调社会利益最基本的载体,对国家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城市社区党组织是进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单位,更是促进国家富强民主、社会文明和谐的关键所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新时代到来后,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现阶段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进行了探索。

赵园园[2](2017)在《群众路线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回应》文中研究表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群众路线的孕育生长、发展完善、稳定成熟、遭遇挫折、恢复发展的历史。践行群众路线既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要求,亦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显着变化的现实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还将群众路线的实践范围从党内扩大到国家治理的全领域。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后,研究群众路线仍然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理论的清醒是实践坚定的基础,研究群众路线首先要研究群众路线的理论逻辑。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是非常明确的,即“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蕴涵着价值观、方法论和群众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三个维度的内涵要义。然而要解决为什么要“一切为了群众”而不是为了少数人以及为什么要“一切依靠群众”而不是依靠社会精英或其它力量,这两个群众路线最为根本的理论问题,还需要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正本清源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西方主流社会对群众偏见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而奋斗的政党。具体来说,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等。事实上,群众路线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可以从多视角对其进行考察,如从党群关系的视角看,群众路线是研究政党与群众正确关系的路线;从认识论视角看,群众路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党的正确主张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并且要一个历经党群互动、循环往复和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从方法论的视角,群众路线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作风建设视角,群众路线要求党要密切联系群众;从道德视角,群众路线是对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从公共政策制定视角,群众路线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有机统一体。当然,群众路线也有其理论限度,如“群众”概念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性的模糊的概念。这种模糊性会给群众路线的执行带来两大挑战,一是作为整体性的概念,群众路线能否兼顾到个体的权益?二是如何化解理想中“群众”的崇高的品质与实践中群众具有各种各样的不良特征的冲击?其次,群众路线逻辑前提是政党的先进性属性。但是政党掌握权力后,这种先进性却又遭遇权力腐蚀性的内在威胁。而群众路线本身对群众路线践行者和权力行使者是缺乏刚性约束的。客观而言,群众路线的理论限度不囿于“群众”概念的模糊性和群众路线对政党刚性约束的不足。如群众路线要求政党主动密切联系群众,从管理和沟通角度来看,群众路线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沟通,其与现代民主政治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统一的双向度沟通要求并不一致。事实上,实践中正是因为自上而下通道失灵、自下而上的利益诉求表达通道又不足,造成了信息不通畅、民情不能及时反映、民怨不断堆积,从而引发了数量庞大的群众性事件。群众路线从来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存在。新形势下,国情、党情、民情和社会生态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是评估群众路线运行环境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考量当前群众路线的运行现状,可以发现群众路线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内生动力缺乏,党员干部“不愿走”群众路线;二是能力水平不足,党员干部“不会走”群众路线;三是制度约束力不够,党员干部“不真走”群众路线。从这三个问题出发,本文从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三重维度对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有效运行提出了对策性建议。第一,要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本路径解决的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理性认同和行动自觉问题;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主体。实践中,群众路线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有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约束的制度原因、也有阶层分化固化等社会因素,但是归根到底,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不足,如理论素养不够、信仰缺失、政治性不强、道德失范等内因,是导致群众路线践行不力的思想根源。因此,群众路线首先是党性问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性认同,从根本上解决践行群众路线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提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点领域是理论修养、政治修养、宗旨修养和法纪修养。第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水平。这一路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实现群众利益主体地位,即通过群众工作协调好、整合好、维护好和实现好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是群众路线的实现方式,是群众路线从“路线”走向“实践”的关键一跃。“人民认同是执政前提”是现代政治学基本观点。从世界政党政治的现状来看,无论是通过选举还是通过革命途径取得执政地位的政党,都非常重视群众工作,并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在实现政党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才能保证群众路线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路线到执行的高度统一。从观念维度,创新群众工作关键要树立正确的情感观、权力观、利益观和稳定观;从能力维度,创新群众工作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教育引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从方法维度,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创新深入群众的方式方法、树立服务群众的工作意识、探索化解矛盾的实践方案,同时要遵循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继承发扬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政党群众工作的经验;从机制视角,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第三,健全群众路线的民主制度体系,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约束力。这一路径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方式实现群众的权力主体地位。群众路线是残酷的革命斗争的环境中建立的,当党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群众路线如何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执政资源日渐丰厚、权力诱惑不断增加的环境中继续扎根生长,并在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中彰显价值,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实践表明,仅仅依靠党性修养和道德自律,尤其是在执政后掌握权力的状态下,群众路线往往会偏离正常轨道。群众路线本身具有丰富的民主内涵,其所依赖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因此,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制度保障。同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也是回应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民主需求日益旺盛的现实需要。构建群众路线的民主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群众路线提供根本保障。具体来说要通过激活人大监督制约功效、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机制、加强和改进人大自身工作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发展广泛多层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其中重点是注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间的平衡性、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平等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程序民主。三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让党内民主建设激活群众路线的一池活水,要求树立正确的党内民主观、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着重推进基层党内民主。

马妮[3](2016)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如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主要着眼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党组织建设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党组织内部开展调查访谈,综观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党建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创新点三个方面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正文部分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概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相关概念和科学内涵。第二章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与经验。简要概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列举一系列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典型案例并总结其成功经验。第三章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分析。在深入分析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是当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从群众路线、服务理念角度出发,探讨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了工作成效保障机制,以及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反馈。最后是结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简单综述,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践行群众路线、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础单位,因此,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是有待党的建设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彭国昌[4](2014)在《保持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持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前途命运所决定的,他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收到了显着效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执政对象和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严峻考验。针对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并将“脱离群众”作为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危险”之一。能否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对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研究,从理论上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认识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规律,不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探索新形势下党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从实践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升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围绕如何保持和增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本论文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证,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基本理论。梳理政党和人民群众概念的历史和现实内涵,阐述西方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与政党的相关理论。为本论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国外政党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做法及经验启示。从西方国家的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共产党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国外其他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当前不同地域、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中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重点论述了苏共、越南共产党、古巴共产党、印(共)、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日本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及其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方式方法。并指出国外政党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经验主要是要充分认识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大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形成与历史经验。以历史人物为线索阐述了马恩、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梳理中国共产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历史。同时,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提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是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要有高度自觉的历史使命感;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以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基本要求;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立足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第四部分,当前中国共产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面临的挑战。本论文从党的队伍建设存有一定的滞后性;人民群众的构成出现多元化;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第五部分,当前各地党组织创新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创新及经验。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执政方式转变的要求;社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的要求必须创新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针对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思想上,缺乏群众观点;感情上,群众感情淡漠;作风上,“四风”问题严重;方法上,不适应新变化;动力上,缺乏激励机制等问,各地党组织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和做法。本论文重点介绍了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领导干部“驻村夜访”、上海市杨浦区委“一线工作法”、慈溪市委的“连心六法”,提出创新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经验有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要创新群众工作理念;要重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第六部分,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践创新的思路与对策。提出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践创新的是人民群众至上原则;人民群众需求原则;实效至上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合法合理原则。思路和对策主要有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努力整合党的群众工作力量;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建设平等就业和教育公平制度。

阎国平[5](2013)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与启示》文中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论,同时在实践方面,各地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极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郭沅鑫[6](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刘朝军,张绍春,陈先春[7](2010)在《新形势下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战略思考》文中指出新形势下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一是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使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二是通过着力提高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党的利益整合能力,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加强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过程中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五是健全联系群众机制,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在组织、宣传、教育群众的互动中,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杨卫国[8](2006)在《实施“一线工作法” 争创“五个一流” 城乡建设管理展新容》文中研究指明 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变样"目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以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重要任务(三重)为抓手,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争创"五个一流",全面实现了城乡建设和管理"三年中变样"目标,全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大大的改善了宝山的投资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宝山城市化水平。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争创"五个一流"的好成绩,不仅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

杨建国[9](2005)在《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汉语词典学界和中文信息处理界重“词”轻“语”的现象,对词组研究、熟语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熟语单位”(Idiom Unit,IU)的概念。所谓“熟语单位”,就是“结合紧密,使用稳定”,功能相当于熟语的结构单位,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被人们经常当作一个词来使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或凝固表达式。我们判别IU的三条原则为:是否“结合紧密,使用稳定”;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IU的长度一般为7±2);流通度要达到一定的阈值。IU理论上包括一切具有熟语性的词语组合单位。本文讨论的IU范围包括三字格中的惯用语和“差不多、靠不住、来不及”这样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结构串;四字格中的成语和新固定短语;简称略语、插入语和字母词语等。 本研究选用的是《人民日报》2001—2003三年的文本,约8000万字。文章以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理论为指导,以流通度理论为基础,以年平均流通度阈值(0.5)作为主要筛选依据,运用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熟语单位”(IU)进行了初步的提取研究;并对部分提取结果的噪声环境做了定量与定性分析。 对于IU的提取,我们采取的策略和基本步骤是: 1、利用点号和“的、是、在、和、了、有”等高频词(字)将文本化短;自动提取时牺牲包含切分点的字符串,该部分字符串另行补救。 2、数据格式转换。将切分得到的形式上“完整”的2—8字串转为数据库格式。 3、统计3—5字串的频度、散布度和流通度。 4、用字符串全年的平均流通度阈值进行筛选。 5、对5音节(含)以上字串进行分词并词性标注,对其中的3字串、4字串和符合“N+N”、“N+V”、“V+N”、“V+V”等语法组合规则的相邻字符串(二元组)进行抽取;再对抽取的字符串重复上面的第3和第4步。 6、对筛选得到的字符串进行噪声剔除,全部进行重新切分并词性标注,然后运用静态规则模板(共30条规则)再次过滤。 7、借助辅助手段对熟语单位进行直接抽取。 8、得到3—5字格熟语单位表(约13,500条)。 本文还对提取出来的2001年的5,500个三字格、2002年的6,500个四字格做了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重点考察了具有熟语性的短语。三字格中我们重点探讨了音节为“1+2”式、结构为“V+N/NP”式和音节为“2+1”式、结构为“V/VP+N”式两类,验证了冯胜利有关三音节组合的论断:音节为“1+2”式的是短语,音节为“2+1”式的是韵律词。 四字格中我们重点探讨了“N+V”式和“V+N”式。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以及音节制约关系。关于“N+V”式,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定中关系的“N+V”式四字格熟语性最强,数量也最多:状中关系次之,主谓关系的四字格熟语性最弱,且N与V之间存在离散性。关于“V+N”式,我们发现:第一,“V+N”式四字格如果表示通名,它往往是或者容易成为一个NP习惯性搭配。第二,“V+N”式四字格中的N如果是比较抽象的双音节名词,则这类四字格构成的NP其熟语性相对较强。第三,“V+N”式四字格中的V如果是双音节述宾式动词,那么这种“双音节述宾式动词+宾语”形成的NP熟语性很强。 本文还从应用的角度对流行语、字母词语和插入语进行了考察研究。对流行语的科学评定和字母词语的规范发表了意见。

李士功,邸峰[10](2004)在《在一线——沁源县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纪实》文中指出

二、一线工作法: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线工作法: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科学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概述
    第一节 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思想
        二、党的先进性涵义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本质内涵
    第二节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理论内涵
        一、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构成及由来
        二、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本质内涵
        三、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现状
        四、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体现
    第三节 党的先进性判断标准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实践标准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标准
        二、生产力标准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标准
        三、“先锋、先导、先行”标准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价值标准
        四、“全面从严治党”标准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具体标准
    第四节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的衡量标准
        一、城市社区党组织坚持党的领导的标准
        二、城市社区党组织增强自身凝聚力的标准
        三、城市社区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标准
        四、城市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文化发展的标准
        五、城市社区党组织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标准
第三章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党组织的自身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以青岛薛家岛街道为例)
        一、社区党建任务远超党组织的工作范围
        二、“三有一化”建设上困难重重
    第二节 “两委”班子存在问题(以昆明新迎社区为例)
        一、“两委”班子党性意志不坚定
        二、“两委”关系不协调
    第三节 党员干部队伍存在问题(以安徽党员干部毛玉启为例)
        一、党员干部思想偏差
        二、党员干部脱离群众
    第四节 城市社区党组织的群众路线机制存在问题(以南京东山街道为例)
        一、群众路线价值理念淡薄
        二、制度执行和运行效率不够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健全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建设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纲领
        二、坚定社区党员的党性和宗旨意识
        三、开展政治教育活动
    第二节 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建设
        一、正确处理三个关系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二、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建立社区党组织网络
        三、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第三节 理顺“两委”关系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一、通过制度创新理顺“两委”关系
        二、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基层建设
        三、进一步用法律规范“两委”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群众路线建设
        一、学习和实践群众路线自觉化
        二、建立健全学习长效机制
        三、健全和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四、规范和完善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2)群众路线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回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研究的拓展
        (一)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三)国内外政党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
        (四)群众路线时代价值、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群众路线的理论逻辑
    一、群众路线的的概念考证与逻辑分析
        (一)“群众”概念的中国阐释
        1、西方政治学视阈下的“群众”
        2、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群众”
        (二)“群众路线”:政党政治在中国的演绎
        1、政党先进性:群众路线的逻辑前提
        2、“群众”的模糊性:实现群众权益的现实考量
        3、权力的扩张性:群众路线的辩证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形成与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与逻辑
    三、群众路线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拓展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
        1、价值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方法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根本任务: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群众路线的本质
        1、政党政治与党群关系
        2、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3、群众路线的本质解析
第二章 群众路线的实践景观
    一、践行群众路线:中国政党政治的实践诉求
        (一)变化了的国情:群众路线的现实诱因
        1、人民群众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主体
        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3、实现中国梦要跳出“三大陷阱”
        (二)党情的挑战:践行群众路线的直接关切
        1、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大挑战
        2、党内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
        (三)民情的变化: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大变数
        1、社会阶层分化和固化并存
        2、群众利益矛盾大量显现
        3、群众价值观出现多样化
        4、群众的认同方式发生改变
        (四)社会生态变迁:践行群众路线的客观回应
        1、民生问题是群众最关切的利益诉求
        2、“闹大”现象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
        3、流动的现代性是群众工作的新挑战
        4、“互联网+”赋予群众路线新思路
    二、贯彻群众路线成为一种“问题”
        (一)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缺乏
        1、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
        2、内生动力缺乏的现实考量
        3、内生动力缺乏外化为作风问题
        (二)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水平不足
        1、群众诉求研判能力不足
        2、教育引导群众方法不当
        3、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有限
        4、调解群众矛盾能力不强
        5、群众工作的机制不完善
        (三)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约束力不够
        1、群众权力主体地位的制度保障不足
        2、群众利益主体地位的保障制度缺乏
        3、群众路线的监督和考评机制缺位
第三章 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
    一、党性与群众路线的契合性
        (一)党性与党性修养
        1、党性的概念厘清及内涵特征
        2、共产党员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二)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与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是实现党性的必由之路
        2、党性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
    二、提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点领域
        (一)理论修养——党性修养的基础
        1、理论修养:共产党员的必备修养
        2、重视理论修养是党的优良传统
        3、学习是提高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二)政治修养——党性修养的核心
        1、政治修养:共产党员的“定星盘”
        2、“精神之钙”流失的理性辩思
        3、坚定理想理念的现实选择
        (三)宗旨修养——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
        1、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修养的价值依归
        3、处理好党员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
        (四)法纪修养——党性修养的保障因子
        1、法纪修养: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
        2、提高遵守法纪的自觉性和严肃性
第四章 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群众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同质性
        (一)群众观、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
        (二)群众工作的本质:密切联系群众
        (三)群众工作的核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四)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创新群众工作的观念维度
        (一)正确的情感观
        (二)正确的权力观
        (三)正确的利益观
        (四)正确的稳定观
    三、创新群众工作的能力维度
        (一)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教育引导的能力
        (三)科学决策的能力
        (四)化解矛盾的能力
    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维度
        (一)创新深入群众的方法
        (二)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
        (三)探索化解矛盾的实践方案
        (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几点认识
    五、创新群众工作的机制维度
        (一)坚持完善传统利益表达渠道与开拓新渠道相结合
        (二)坚持弱化“信访”功能与强化“司法”建设相结合
        (三)坚持利益表达机制与综合决策反馈机制建设相结合
第五章 健全群众路线的民主制度体系
    一、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的亲缘关系
        (一)民主与“生命论”
        (二)群众路线的民主逻辑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集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群众路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简约回顾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群众路线的集约实现形式
        (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群众路线运转起来
        1、激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性功能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
        3、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自身建设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践行群众路选的制度拓展
        (一)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
        1、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态
        2、协商民主是群众路线制度保障
        (二)协商民主何以落实群众路线
        1、注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间的平衡性
        2、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平等原则
        3、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程序民主
    四、党内民主: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结合体
        (一)党内民主与群众路线
        1、党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2、党内民主是群众路线在党内运行的根本保证
        3、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群众路线在党外全面运行
        (二)让党内民主建设激活群众路线的一池活水
        1、树立正确的党内民主观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3、着重推进基层党内民主
总结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3)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归纳演绎法
    四、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一)论文结构
        (二)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
        (二)列宁的党建思想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一)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二)邓小平的党建思想
        (三)江泽民的党建思想
        (四)胡锦涛的党建思想
        (五)习近平的党建思想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内涵
        (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与经验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与推进
        (一)初步探索阶段
        (二)总结提高阶段
        (三)实践推广阶段
    二、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典型案例
        (一)遵义红花岗区:“三进”强基础,“三民”惠民生
        (二)广东佛山:“五带五对接”党员志愿服务活化党群关系
        (三)青海省海西州:全面落实村干部坐班夯实藏区执政基础
        (四)青海西宁城中:“365”党代表工作室搭起群情民意"连心桥"
        (五)郑州二七区:“三强一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二)加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设
        (三)健全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四)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第三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分析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一)社会转型快
        (二)群体多样性
        (三)利益差异化
        (四)问题凸显期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服务平台不够完善
        (二)服务制度机制不够健全
        (三)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四)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五)服务载体和阵地存在薄弱环节
        (六)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尚未健全
第四章 当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基本原则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题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
        (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
        (五)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路径
    二、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构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二)健全服务制度,突出服务重点
        (三)完善服务机制,形成服务保障
        (四)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五)丰富工作载体,提高服务实效性
    三、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反馈机制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4)保持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0.1 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1.1 “血肉联系”表述的由来
        0.1.2 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历史选择
        0.1.3 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现实要求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意义和基本框架
        0.3.1 研究方法
        0.3.2 研究的意义
        0.3.3 基本框架
一、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基本理论
    1.1 政党与人民群众的概念
        1.1.1 政党
        1.1.2 人民群众
    1.2 西方政治学理论关于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
        1.2.1 从“君权神授”到“权力民授”
        1.2.2 从政党管理到治理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
        1.3.1 群众史观
        1.3.2 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
        1.3.3 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同一性的理论
二、国外政党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做法及经验启示
    2.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2.1.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群众对政党及参政的态度
        2.1.2 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呈现的趋势
    2.2 资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
        2.2.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人民群众
        2.2.2 日本政党与人民群众
    2.3 社会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
        2.3.1 苏联共产党与人民群众
        2.3.2 越南共产党与人民群众
        2.3.3 古巴共产党与人民群众
        2.3.4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
    2.4 国外政党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经验启示
        2.4.1 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2.4.2 大力解决民生问题
        2.4.3 加强和改进政党作风建设
        2.4.4 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渠道
三、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形成与历史经验
    3.1 中国共产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历史
        3.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3.1.2 列宁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3.1.3 毛泽东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3.1.4 邓小平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3.1.5 江泽民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3.1.6 胡锦涛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3.1.7 习近平关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3.2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发展
        3.2.1 寻求党生存发展的依靠力量
        3.2.2 防止党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
        3.2.3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群血肉联系的模式
        3.2.4 党群血肉联系进入新时期
    3.3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
        3.3.1 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要有高度自觉的历史使命感
        3.3.2 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
        3.3.3 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以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基本要求
        3.3.4 保持党群血肉关系必须立足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
四、当前中国共产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面临的挑战
    4.1 党的队伍建设存有一定的滞后性
        4.1.1 部分党政机关与民争利
        4.1.2 部分党员干部骄傲自满和脱离群众引起群众不满
        4.1.3 部分党员干部作风与执政能力引起人民群众不满
    4.2 人民群众的构成出现多元化
        4.2.1 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
        4.2.2 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
    4.3 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
        4.3.1 生活困难群体可能存在不满情绪
        4.3.2 人民群众对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加大的不满
        4.3.3 人民群众对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的不满
五、当前各地党组织创新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及经验
    5.1 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创新的必要性
        5.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5.1.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
        5.1.3 执政方式转变的要求
        5.1.4 适应社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的要求
    5.2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5.2.1 思想上,缺乏群众观点
        5.2.2 感情上,群众感情淡漠
        5.2.3 作风上,“四风”问题严重
        5.2.4 方法上,不适应新变化
        5.2.5 动力上,缺乏激励机制
    5.3 各地党组织的典型做法
        5.3.1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领导干部“驻村夜访”
        5.3.2 上海市杨浦区委“一线工作法”
        5.3.3 慈溪市委的“连心六法”
    5.4 经验启示
        5.4.1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5.4.2 要树立群众工作新理念
        5.4.3 要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
六、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践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6.1 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践创新的基本原则
        6.1.1 人民群众至上原则
        6.1.2 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原则
        6.1.3 注重实效原则
        6.1.4 机会平等原则
        6.1.5 合法合理原则
    6.2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
        6.2.1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6.2.2 强化党的优良作风
    6.3 努力整合党的群众工作力量
        6.3.1 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
        6.3.2 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
        6.3.3 要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
        6.3.4 要整合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力量做群众工作
    6.4 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6.4.1 健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机制
        6.4.2 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
        6.4.3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6.5 建设平等就业和教育公平制度
        6.5.1 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
        6.5.2 健全教育公平制度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后记

(5)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六大以来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创新
    (一) 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的理论创新
        1. 扩大基层民主, 完善村民自治。
        2. 农村党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3. 提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 提出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 十七大至十八大期间的理论创新
        1. 党的十七大深化了对农村基层党建的认识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具体部署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
二、十六大以来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
    (一) 农村基层民主取得新成效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扩大
    (三)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
    (四) 农村党员队伍素质提高
    (五) 农村基层党建制度不断创新
三、思考及启示

(6)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拟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新形势下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深层次原因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建设的现实状况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期待
    2. 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尤其是党风不正、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权威
    3.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滞后, 制约了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等民主权利;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人民群众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影响了群众对党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执政理念的认同
    4. 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公共需要, 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新形势下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的战略对策
    1. 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使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2. 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努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 加强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过程中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5. 健全联系群众机制, 创新联系群众方式, 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互动中, 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9)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本研究提出的背景
        1.1.1 词组(短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2 熟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3 熟语单位的界定
        1.1.4 “熟语单位”的范围
    1.2 本研究的目标
    1.3 本研究的意义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4.2 本研究的难点
    1.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熟语单位提取研究
    2.1 语料的选取
    2.2 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
    2.3 词语自动提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4 我们对中文信息处理及汉语的认识
    2.5 提取熟语单位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2.6 辅助提取手段分析
    2.7 部分结果验证及相关分析
    2.8 小结
第三章 三字格、四字格熟语单位研究
    3.0 已有的研究
    3.1 三字格概况
        3.11 三字格里的词
        3.12 三字格里的语
    3.2 音节为“1+2”式、结构为“V+N/NP”式的三字格
    3.3 音节为“2+1”式、结构为“V/VP+N”式的三字格
    3.4 四字格概况
        3.41 四字格里的词
        3.42 四字格里的语
    3.5 “N+V”式的四字格
    3.6 “V+N”/“V+V”式的四字格
    3.7 小结
    3.8 附论5字格
第四章 流行语、字母词语和插入语研究
    4.1 流行语研究
        4.11 “流行”的界定
        4.12 关于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
        4.13 流行语的科学认定
        4.14 余论
    4.2 字母词语研究
        4.21 引言
        4.22 基于词典的字母词语的分类及相关分析
        4.23 基于报纸语料库的字母词语的使用情况举隅
        4.24 关于字母词语规范的两点思考
    4.3 插入语研究
        4.31 已有的研究
        4.32 插入语对中文信息处理的作用
        4.33 报纸语料中部分插入语的频次考察
第五章 简称考察研究
    5.1 引言
    5.2 简称的界定
        5.21 定义
        5.22 简称的性质
    5.3 简称的分类
    5.4 固定简称
        5.41 固定简称的构成方式
        5.42 固定简称的形成规律
        5.43 固定简称的使用特点
    5.5 临时简称
    5.6 通过形式标记提取的简称例示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研究方法
    6.2 熟语单位的应用价值
        6.21 熟语单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6.22 熟语单位与辞书编纂
    6.3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6.31 存在的问题
        6.31 熟语的确定
        6.31 熟语单位的自动提取
        6.31 熟语的标注规范
        6.32 下一步工作
        6.32 熟语单位的外部功能及其语义研究
        6.32 建立实用的分类、分级语表
参考文献
附录1 两本新词语词典所收的部分新词语比较
附录2 基于大学生的词语语感测量
附录3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2字串
附录4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3字串
附录5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4字串
附录6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5字串
附录7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6字串
附录8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7字串
附录9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8字串
附录10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3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1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4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2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5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3 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相同的部分熟语单位
附录14 2001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5 2002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6 2003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7 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相同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8 部分“V+V”实例
附录19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录的简称词条
附录20 2002年《人民日报》中的部分简称
附录21 本文所使用的标记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一线工作法: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研究[D]. 孙悦.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2]群众路线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回应[D]. 赵园园. 苏州大学, 2017(04)
  • [3]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 马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4]保持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创新研究[D]. 彭国昌.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5]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与启示[J]. 阎国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3(01)
  • [6]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7]新形势下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战略思考[J]. 刘朝军,张绍春,陈先春. 学习与实践, 2010(02)
  • [8]实施“一线工作法” 争创“五个一流” 城乡建设管理展新容[J]. 杨卫国. 中国经济信息, 2006(01)
  • [9]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D]. 杨建国. 北京语言大学, 2005(04)
  • [10]在一线——沁源县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纪实[J]. 李士功,邸峰. 记者观察, 2004(06)

标签:;  ;  ;  ;  ;  

一线工作方法:践行“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