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压地下灌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压灌溉,累积入渗量,湿润锋,土壤含水率
无压地下灌溉论文文献综述
李蕊,张宽地,陈俊英[1](2016)在《无压地下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土箱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压力(-3、0、3cm)和灌水器孔径(4、6、8mm)对无压灌溉下累积入渗量、湿润峰动态变化以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水压力和灌水器孔径下累积入渗量、土壤湿润体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湿润距离均随入渗时间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增大,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沿湿润球体半径方向以二次抛物线形式逐渐减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相同时段内的土壤入渗量增大,湿润锋的迁移速度也随之变快;在供水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大孔径灌水器在相同时段内的土壤入渗量、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湿润距离均比小孔径灌水器情况下的数值要大。在中大灌水器孔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随供水压力增大而增大,而小孔径情况下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6年04期)
李蕊,张宽地,陈俊英[2](2016)在《无压地下灌溉对樱桃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无压地下灌溉对樱桃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计4个灌水处理,即地面常规灌溉(CK),地下灌溉压力水头6cm(T1)、3cm(T2)、0cm(T3)。结果表明:光合特性与CK相比,樱桃树在T1、T2、T3处理下Pn分别下降2.2%、5.5%和8.4%,Tr分别下降2.9%、8.2%和12.6%,Gs分别下降0.6%、5.3%和10.6%,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却分别增加3.0%、12.1%和19.4%;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与CK相比,樱桃树在T1、T2、T3处理下产量分别减少1.4%、3.8%和6.2%,灌水量分别减少24%、29.8%和34.4%,IWUE增加29.9%、37%和43.1%;品质与CK相比,樱桃树在T1、T2、T3处理下VC分别增加17.9%、8.5%和6.6%,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8.1%、14%和19.1%,可溶性糖分别增加9.2%、18.1%和19.5%,可滴定酸分别增加3.4%、4.6%和6.9%,糖酸比分别增加5.6%、13.9%和11.9%,硬度分别增加4.1%、2.7%和2.1%;樱桃树IWUE与产量间呈较好的开口向下二次曲线关系,其决定系数R2=0.645 1,产量和IWUE最佳结合点为产量17 000kg左右,IWUE在6.5kg/m3,IWUE与灌水量间呈很好的直线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R2=0.979 6。(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陈新明,蔡焕杰,王健,赵伟霞[3](2010)在《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参数和指标,通过在蔬菜大棚中种植黄瓜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供水压力条件下的孔口出水规律和根区局部湿润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无压灌溉的灌溉水量转换为土壤水主要集中在出水孔周围20 cm范围内,能够满足黄瓜的需水要求;该灌溉技术并不降低作物产量,与滴灌相比可实现节水25%以上。具有节能、节水、优质的综合效应,为蔬菜大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0-04-16)
赵伟霞[4](2009)在《无压地下灌溉和间接滴灌水分运移规律与节水增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压地下灌溉是类似于地下滴灌,但其首部供水压力近似为零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间接滴灌是以地表滴灌的方式铺设管道而实现地下滴灌灌水效果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灌水时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水分运移过程中重力作用和渗透边壁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湿润体形状、含水率分布等方面的不同。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大田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以室内试验为主的技术路线,研究了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灌水后的土壤水分入渗特点和灌水均匀度;利用场的概念建立了无压地下灌溉湿润体内含水率和湿润体特征值定量化模型;通过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的温室大棚应用试验,研究了灌溉水量对温室番茄生长的调控作用和机理;利用间接滴灌技术灌水过程中的水量平衡原理和恒定水头井求解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稳态原理,建立了间接滴灌适宜滴头流量和导水装置规格尺寸的技术参数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间接滴灌水分运移规律,并对模型中所用的稳态原理和土壤参数的获取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1)通过对无压地下灌溉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室内试验研究,探明了主要靠基质势作用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供水压力在小范围内波动(小于等于6cm,大于等于-6cm)时,灌水器出水和土壤中水分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是土壤基质势,而水的重力作用几乎可以被忽略。因此土壤湿润体形状表现为球体或球冠;湿润体体积为灌溉水量的函数;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表现为在以灌水器为中心的同心球面上等值分布,且沿球体半径方向以二次曲线的形式递减;灌水过程中,土壤入渗速率和湿润锋运移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湿润体内固定点处的含水率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大,灌溉水量的增加主要用于增大湿润体体积;当灌水定额一定时,无压地下灌溉具有较长的灌水历时,且灌水时间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2)通过灌溉水量对番茄茎高、茎粗、根干重、冠干重等形态指标和产量、品质影响的大田试验研究,探明了无压地下灌溉技术下的作物水分生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番茄整个生育期内的灌溉水量为85.68mm~236.91mm时,灌溉水量的增加对番茄没有明显增产作用,当灌溉水量为284.83mm~337.75mm时,灌溉水量的增加能显着提高番茄产量。同时,灌溉水量的差异对番茄根系生长、地上部生长和品质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在影响番茄产量的众多因素中,茎粗可作为评价番茄高产的单项指标,即可通过适时监测番茄茎粗变化来调节番茄生长小环境,实现通过茎粗的增大获得较高产量的目的。(3)通过对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灌水器为简易的钻孔形式)在大气和均质土中孔口出水量的研究,及大田原状土中沿灌水管方向不同位置处番茄生长形态指标和产量的研究,初步揭示了影响无压地下灌溉灌水均匀度的因素和土壤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评价了钻孔形式的简易灌水器在大田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管长、孔间距和首部供水压力均对灌水均匀度产生影响;与在大气中相比,均质土中的孔口出水均匀度明显提高,且首部供水压力为零时的孔口出水量偏差率小于微灌设计值0.2;在大田应用中,土壤空间变异性和灌溉系统的水力特性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较小。(4)通过对间接滴灌技术参数模型和湿润体特征参数的研究,利用水量平衡原理、Philip模型和恒定水头井入渗的稳态原理确定了间接滴灌适宜的滴头流量和砂洞、砂沟形状尺寸,并探明了间接滴灌的湿润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简单实用,并对所有的土壤类型都具有通用性;砂洞滴灌土壤湿润体形状为对称中心不断上移的椭球体,砂沟滴灌土壤湿润体形状呈“洋葱”状;湿润锋运移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湿润体内平均体积含水率随时间基本上保持不变。(5)通过对恒定水头井法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对恒定水头井积水入渗规律的研究,为利用稳态原理计算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提供了另外两种获取稳态的方法,即利用一维Philip模型形式获取稳态供水速率,利用间接滴灌灌水方式获取稳态,并扩大了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在叁维入渗中的应用。上述研究揭示了有重力作用和无重力作用下的水分运移规律,及无压地下灌溉灌水量对作物生长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和间接滴灌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王燕,王军海[5](2009)在《无压地下灌溉对番茄根系分布特征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定合理的番茄无压地下灌溉制度,指导大田生产实践,利用2 a温室大棚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的番茄种植试验,研究了番茄根系分布特性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调控效应。试验设计了12个处理和1个沟灌对照处理,在番茄各生育期和收获期取根样分析,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番茄不同生育期的根系密集层、根系体积和最长根变化受供水压力和灌水器埋深深度的影响。番茄的主根长度、根冠比、壮苗指数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减少,而总生物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加;根冠比、生物量和果实干质量占生物量的比例无压地下灌溉处理均大于沟灌处理,且差异显着。在番茄成熟期,果实中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随着灌水器的埋深而增加,而茎和叶中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陈新明[6](2007)在《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的灌水机理及田间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简称无压灌溉,下同)是将灌水器埋藏在作物根系层,使输水毛管入口处于无压(零压)、小水头的正压力或小的负压状态下,,利用土壤吸力和作物蒸腾力,使水分通过灌水器进入作物根系层,满足作物需水的一种灌溉技术。根区局部控水灌溉是点源局部灌溉,水势梯度是它水分运动的驱动力。经过室内模拟试验、温室小区试验和大田应用试验,系统研究了根区局部控水无压灌溉的灌水机理及田间应用效果,探索了其节水机理。在温室大棚中对西红柿、黄瓜采用无压局部控水灌溉,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动态变化,植物叶片光合、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水势等植物生理指标,测定了作物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量、根系长度、根系干重等参数;用自动气象站和常规气象站测定风速、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等。作物收获过程均进行产量测定,对产品的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以上资料系统研究了无压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灌溉指标、需水规律,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3年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无压灌溉是将灌水器埋设在作物根系层,利用土壤吸力和作物蒸腾拉力,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根区,根据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大小,自身调节供水量,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减少了棵间土壤湿润面积,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和根区深层渗漏,提高贮存在根区的水分有效性。使水—肥—气—热与植物之间得到良好的统一与协调,达到节能、节水、优质、高产的综合效应。同时在灌溉时将肥料溶于灌溉容器中,使肥料直接进入作物根部,实现了施肥增效的目的。(2)无压灌溉的灌水器出流量比自由出流小得多,灌水器出水过程和变化规律与灌水器孔径、土壤地温和初始含水率等因素有关。正压时,相同孔径灌水器的出水量大于无压和负压灌溉的出水量,而且压力越大,入渗水量越多;不同孔径灌水器,供水压力相同,出水量不同,孔径越大出水量越大。无压地下灌溉的湿润体形状为球体,且以灌水器为中心的一族同心球面是土壤水势的等势面,即在各个球面上含水率值相等。(3)大田应用表明,采用无压地下灌溉技术与沟灌相比,番茄的产量提高了9.2%,灌水量减少了20%~34.9%,耗水量减少了12.4~26.9%,水分生产率提高了27.8%;黄瓜产量提高了3.6%,灌水量减少了26.9%,耗水量减少了16.4%,水分生产率提高了34%,节水增收效果十分显着。(4)温室大棚应用表明,与沟灌相比,无压灌溉不降低作物的产量,其果实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无机磷含量明显提高。苹果每亩增产134kg,香梨增产了88kg,增产率为13.8%。对苹果和香梨的果实检测表明,无压灌溉使香梨的维生素C含量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25%和18.4%。使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了93.2%和17.2%。也就是说无压灌溉做到了既保证作物的产量又改善了其果实的品质。本论文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作物根区无压局部控水地下灌溉技术参数与指标研究”(项目编号:50479051)的资助,共申请国家专利4项,其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和《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2人。(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10-01)
单志杰[7](2007)在《日光温室番茄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水技术(简称无压灌溉技术)对于设施中的作物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优质效应,相应的技术参数是无压灌溉优势的保障。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制定出适宜日光温室番茄的无压灌溉技术参数,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于2005.8-2006.8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作物为番茄。观测了不同技术参数下的湿润体形状、大小及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状况、番茄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过程、土壤温度状况、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根系阻力、叶面积指数,株高、茎粗、干物质累积、各层根系干重、果实品质)等项目,并统计小区总产量。通过分析供水压力、灌水器孔径及埋管深度对湿润体形状、大小及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无压灌溉过程的湿润体形状为球体,湿润体内含水率在灌水器埋设深度附近最大,且以灌水器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在相同灌水量的条件下,供水压力影响湿润体内水分的分布范围,供水压力越大,湿润体体积、径向湿润距离及灌水深度越大,水分分布范围越大;灌水器孔径主要影响径向湿润距离和灌水深度,孔径越大,径向湿润距离越大,而灌水深度越小;埋深影响灌水后的湿润层深度及表层湿润面积的大小,埋深越浅,灌水深度越小,土壤表层湿润面积越大,而埋深越大,灌水深度越大,土壤表层湿润面积越小;埋深影响土壤水的空间分布和土壤表层的通气性,埋管深度越小,土壤表层含水率越大,土壤通气性越差,埋管深度越大,土壤表层含水率越小,土壤通气性越好。通过对不同技术参数处理番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研究表明:供水压力为0时,孔径8mm比孔径6mm的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在供水压力为+3、+6处理中,孔径6mm比孔径8mm的处理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小孔径(6mm)时,番茄生长与供水压力正相关。埋管深度对番茄根系生长具有调控和诱导作用,埋管深度影响了根系总量及根系在各土层内的分布关系;随埋管深度加深,表层根量分配比例依次减少;在番茄生育早期,埋管深度影响根系的纵深生长深度,埋管越小,根系下扎深度越浅;而在番茄生育中后期,根系停止下扎,埋深主要影响根系的水平伸长范围,愈靠近灌水器,愈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埋管深度对生物量的积累产生较大影响,在生育早期,埋深对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各处理番茄均能协调生长,在生育后期,埋深影响干物质在果实和茎叶中的分配比例。研究供水压力、灌水器孔径、埋管深度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表明,孔径6mm处理和供水压力+6cm处理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埋深10cm时番茄最终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较好的果实品质,10cm埋深是温室番茄的适宜埋管深度。综合2005年和2006年试验研究表明,日光温室番茄无压灌溉最优技术参数为供水压力+6、埋管深度10cm、灌水器孔径6mm。(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王燕[8](2007)在《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对番茄生理特性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大多都限于其节水机理及各种灌水指标参数的研究,对于无压灌溉的不同供水压力下作物生长发育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灌溉方式相比,无压灌溉有什么优、缺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要在生产中推广还存在一些迫于探索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试验以东圣一号番茄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了无压灌溉四个供水压力(-3cm、0cm、3cm和6cm)、滴灌与沟灌对番茄生长发育、生理机制、产量、品质及耗水规律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苗期使用-3cm供水压力做处理,可以优化番茄的株高、茎粗比例,有利作物“壮苗”、“蹲苗”,使作物在苗期经过一定的水分胁迫锻炼,会使植株生长健壮,在开花结果期采用其他供水压力“复水”后,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在结果期不适宜采用-3cm处理。(2)不同的供水压力对番茄生长发育有显着性影响。0cm处理植株不仅形成了适宜的生物量,而且同化产物在根冠之间的分配更趋合理,有利于促进番茄根系的发育和提高开花坐果率,为作物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根系导水率为6cm>0cm>3cm>-3cm处理,根系导水率直接影响着叶片的水分状况,致使叶片含水量也出现了相似的趋势。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与番茄叶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间都有较好的二次曲线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间存在叁次曲线关系。(3)不同的供水压力对番茄产量、品质有显着性影响。Vc含量是6cm>3cm>0cm>-3cm处理,而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含量均呈现0cm>-3cm>3cm>6cm的趋势,说明0cm供水压力更有利于糖类物质的积累,能够在不降低番茄营养价值的条件下较好地协调糖酸之间的比例,使番茄更加美味可口,而且在各项营养品质指标上表现得较为稳定,优于其他供水压力。冬、春两茬番茄单株产量都是6cm>0cm>3cm>-3cm处理的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呈-3cm>0cm>3cm>6cm(冬茬)、0cm>6cm>3cm>-3cm(春茬)的趋势。(4)番茄在各生育阶段的耗水强度呈苗期>开花结果期>结果期(冬茬)、结果盛期>开花结果期>苗期>结果末期(春茬)的趋势;从-3cm处理到6cm处理,各生育阶段耗水强度和生育期平均耗水强度都依次增大。分析发现,产量与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与耗水量之间均存在明显的二次曲线关系,要达到节水、高产,番茄全程育期的耗水量应在136.73mm~147.01mm(冬茬)和166.02mm~192.35mm(春茬)之间;产量应在3090.49 kg·667m~(-2)~3602.95kg·667m~(-2)(冬茬)和7136.53 kg·667m~(-2)~7534.6kg·667m~(-2)(春茬)的范围内。(5)从投入、产出效益对各供水压力处理综合评价, 6cm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0cm处理次之,-3cm处理最差。结合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6cm供水压力下番茄产量较高,但水分利用效率和番茄的营养品质、货架期长短却不及0cm处理;经济效益上6cm处理比较占优势,但0cm处理与其差值并不大,在考虑经济效益与品质的协调上,0cm则更有优势,二者均能作为良好的供水处理,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下可采用不同的供水压力。(6)通过比较无压灌、滴灌与沟灌叁种灌水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等指标的影响,发现无压灌在优化根冠比、提高壮苗指数、调节细胞活性、提高番茄产量、品质以及根系导水方面都要优于滴灌与沟灌。从投入、产出和效益做综合评判,发现无压灌的经济效益最好,滴灌次之,沟灌最差。同时,无压灌不需要供水压力,节约了能源,能够在节水、节能的同时提高产量与作物的营养价值,值得在设施园艺作物的灌溉上使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王燕,蔡焕杰,陈新明,郑健[9](2007)在《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对番茄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无压灌溉不同供水水平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条件、番茄的形态指标、水分生理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东圣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进行了灌溉试验研究,试验共设3个供水水平,压力水头分别为0、3和6cm,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显着性分析。【结果】不同供水水平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有显着的影响。6cm处理番茄产量最高,3cm处理次之,0cm处理最低;但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却是0cm>3cm>6cm处理;0cm处理下番茄的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Vc含量降幅也不大;相对于0cm处理,6cm和3cm处理的Vc含量分别提高了19.2%和6.8%。【结论】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能够满足番茄需水量,不同供水压力对番茄根区土壤水分、生理特性和产量影响不同,同时能够协调番茄糖酸之间的比例,提高番茄的糖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使番茄能更加美味可口,起到了以水调质的功效,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赵伟霞[10](2006)在《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对黄瓜和番茄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区局部控水无压低下灌溉技术(简称无压灌溉)是把带有出水器的毛管埋在作物根区,利用土壤吸力对作物进行“主动灌溉”,满足生育期需水要求。其适宜压力变化范围-4~8 cm,埋深10~30 cm,出水器孔径3~8 mm。通过2 a的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番茄,采用无压灌溉和沟灌对比试验,研究了黄瓜、番茄生育期内根区土壤水分运动和变化规律、作物耗水量及其规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关系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对作物品质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无压灌溉改善了设施内作物的生存环境,为作物根系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根系与大气很好地进行能量交换,让根系生存在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中,从而影响光合同化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的分配,调节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改善产品品质。与沟灌相比,无压灌溉并不降低作物产量,且能够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使黄瓜、番茄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总糖和无机磷含量明显提高,具有以水调质功效。(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无压地下灌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无压地下灌溉对樱桃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计4个灌水处理,即地面常规灌溉(CK),地下灌溉压力水头6cm(T1)、3cm(T2)、0cm(T3)。结果表明:光合特性与CK相比,樱桃树在T1、T2、T3处理下Pn分别下降2.2%、5.5%和8.4%,Tr分别下降2.9%、8.2%和12.6%,Gs分别下降0.6%、5.3%和10.6%,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却分别增加3.0%、12.1%和19.4%;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与CK相比,樱桃树在T1、T2、T3处理下产量分别减少1.4%、3.8%和6.2%,灌水量分别减少24%、29.8%和34.4%,IWUE增加29.9%、37%和43.1%;品质与CK相比,樱桃树在T1、T2、T3处理下VC分别增加17.9%、8.5%和6.6%,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8.1%、14%和19.1%,可溶性糖分别增加9.2%、18.1%和19.5%,可滴定酸分别增加3.4%、4.6%和6.9%,糖酸比分别增加5.6%、13.9%和11.9%,硬度分别增加4.1%、2.7%和2.1%;樱桃树IWUE与产量间呈较好的开口向下二次曲线关系,其决定系数R2=0.645 1,产量和IWUE最佳结合点为产量17 000kg左右,IWUE在6.5kg/m3,IWUE与灌水量间呈很好的直线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R2=0.979 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压地下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1].李蕊,张宽地,陈俊英.无压地下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研究[J].节水灌溉.2016
[2].李蕊,张宽地,陈俊英.无压地下灌溉对樱桃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6
[3].陈新明,蔡焕杰,王健,赵伟霞.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试验研究[C].《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0
[4].赵伟霞.无压地下灌溉和间接滴灌水分运移规律与节水增产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5].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王燕,王军海.无压地下灌溉对番茄根系分布特征的调控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09
[6].陈新明.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的灌水机理及田间实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单志杰.日光温室番茄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参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8].王燕.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对番茄生理特性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9].王燕,蔡焕杰,陈新明,郑健.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对番茄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
[10].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赵伟霞.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对黄瓜和番茄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J].土壤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