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酶复合物论文-王晶晶,唐彩琰,Paul,W.Cardozo,Saul,Escobero

多酶复合物论文-王晶晶,唐彩琰,Paul,W.Cardozo,Saul,Escobero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酶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淀粉多糖,内源酶,多酶复合物,纤维

多酶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晶,唐彩琰,Paul,W.Cardozo,Saul,Escobero[1](2019)在《利用多酶复合物优化育肥猪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体内缺少水解非淀粉多糖的内源酶,使用外源性多酶复合物可以帮助猪更好地利用日粮中的各种营养素,提高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9年09期)

刘佳[2](2016)在《多酶复合物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水平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空气颗粒物水平,尤其是PM2.5水平是评价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指标。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在我国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以及交通废气排放。前期研究表明,PM2.5暴露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显着相关。同时大量的体外功能实验已经证实,由于PM2.5相对表面积较大,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及重金属元素,能够作用于上皮细胞产生活性氧簇,并会进一步造成遗传损伤或细胞恶变;另一方面,PM2.5作用于支气管后,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进一步引起免疫炎症反应。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体外功能实验已经证实PM2.5及其所携带的有机物、重金属元素会引起DNA损伤,从而引起心肺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另一方面,在体内发生DNA损伤后,机体会立即针对DNA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应答,称为DNA损伤反应,主要包括对损伤的细胞进行修复以及对于损伤较重的细胞进行介导凋亡,以此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因此参与DNA修复过程、细胞凋亡过程的基因都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机体DNA损伤水平。这也就导致在相同或相似的外暴露条件下,不同个体的DNA损伤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颗粒物的不同组分是导致DNA损伤的潜在机制,而从宿主遗传学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角度解释不同个体之间DNA损伤程度差异的研究尚不多见。氨酰tRNA合成酶(ARS)是体内一类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性蛋白质,能够特异的识别氨基酸以及所配对的转运RNA (tRNA),催化氨基酸与相应的tRNA相结合形成氨酰-tRNA,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氨酰tRNA合成酶相互作用多功能蛋白(ARS-interacting multifunctional proteins, AIMPs),包括AIMP1、AIMP2和AIMP3,它们能与氨酰tRNA合成酶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不仅能调控复合物的稳定性,还能保证翻译的保真度和效率。哺乳动物中,8种氨酰tRNA合成酶,包括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DARS)、双功能谷氨酰-脯氨酰tRNA合成酶(EPRS)、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IARS)、赖氨酰tRNA合成酶(KARS)、亮氨酰tRNA合成酶(LARS)、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MARS)、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QARS)、精氨酰tRNA合成酶(RARS)与3种AIMPs (AIMP1, AIMP2, AIMP3)共同组成多酶复合物(MSC)。此复合物能够参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迁移、RNA剪接、转录翻译水平的调控、细胞因子活化、信号传导和DNA损伤修复等众多生物学过程。为了探讨多酶复合物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程度的关联,本研究结合个体24小时PM2.5暴露、个体DNA损伤程度、个体基因分型数据,探讨多酶复合物基因的遗传变异与个体DNA损伤程度的关联。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307名来自中国南部、中部、北部地区的健康个体(珠海110人,武汉118人,天津79人)。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且年龄大于40岁。除了常规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通过个体采样器监测个体24小时PM2.5暴露情况、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评估每个研究对象的DNA损伤程度。本次研究中,以尾部DNA含量百分比(%Tail)来反映个体DNA损伤水平。在遗传变异的筛选方面,本研究利用Hapmap、HaploView、SNPinfo等多个公共数据库资源和预测软件,并结合连锁不平衡分析,进行潜在的功能性位点的筛选。应用Illumina分型平台对最终筛选的23个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调整年龄、性别、PM2.5暴露量等协变量评估叁个地区各遗传位点与DNA损伤程度的关联,最后用基于meta的方法将叁地区的关联结果进行合并,评价各遗传变异对DNA损伤水平的总体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珠海地区PM2.5个体暴露浓度最低(中位数:68.35μ,g/m3),武汉地区中等(中位数:114.96μg/m3),天津地区最高(中位数:146.60μg/m3)。叁个地区的DNA损伤程度与PM2.5个体暴露浓度的高低分布一致,在叁城市间差异显着(尾部DNA含量百分比中位数:珠海1.36%、武汉为1.85%、天津为2.97%)。以PM2.5暴露水平四等分后,PM2.5与DNA损伤水平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趋势性P=3×10-6)。叁地区关联结果合并分析后表明,位于AIMP3基因上的rs12199241(G>A)、EPRS基因上的rs5030754 (G>A)以及KARS基因上的rs3784929 (G>A)与个体DNA损伤程度增加存在显着关联(P值分别为0.001、0.016以及0.033)。经过多重检验的FDR校正后,rs12199241仍然与DNA损伤水平显着相关(P=0.023)。为了避免混杂因素影响,我们以年龄、性别、吸烟状态进行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在每组中分别计算这叁个阳性位点与DNA损伤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亚组中,叁个阳性位点的效应方向一致,同时异质性检验结果也提示在不同亚组间的效应没有差异性(异质性检验P值均>0.05)。进一步对以上叁个阳性位点进行联合分析,我们将rs12199241-A、 rs5030754-A和rs3784929-A定义为DNA损伤危险等位基因并进行合并,按携带危险等位基因个数分为“0”、“1”、“2-4”叁组,结果显示,与不携带危险等位基因的个体相比(尾部DNA含量百分比中位数:1.51),携带2个及2个以上危险等位基因的个体DNA损伤程度显着增加(尾部DNA含量百分比中位数:2.92,趋势性P=3.59×10-5)。随着危险等位基因个数增加,DNA损伤程度相应增加,即危险等位基因个数与DNA损伤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交互作用分析未发现显着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根据生物信息学网站GTEX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对叁个阳性位点进行表达水平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叁个位点中rs12199241的A等位基因与AIMP3基因表达下降显着相关(P=7×10-6),因此可以从基因表达水平对关联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功能解释。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叁城市的307名研究对象进行PM2.s暴露测量、DNA损伤程度检测和相关基因遗传位点的筛选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多酶复合物相关遗传变异与个体DNA损伤程度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校正PM2.5暴露后,这些遗传变异与DNA损伤水平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从遗传水平阐述了机体DNA损伤的分子机制,并为PM2.5导致机体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范例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张继晓[3](2013)在《利用BiFC技术探究多酶复合物调控玉米淀粉合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淀粉广泛应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中,对于玉米淀粉代谢调控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淀粉代谢是复杂的调控网络,由多个酶参与完成,早起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外条件下单一代谢关键酶的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表明玉米胚乳中淀粉代谢中的许多关键酶类都是以多酶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多酶复合物的形成使得蔗糖降解,糖酵解,淀粉合成等多种不同代谢途径在空间上拉近,加速代谢流转换。暗示蛋白质相互作用在调控玉米淀粉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玉米淀粉代谢机理的研究表明:蔗糖合成酶SUS-SH1、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小亚基AGPase-bt2、淀粉合成酶SSI、淀粉分支酶SBEIIb是淀粉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酶,今年来研究表明,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1也参与淀粉合成。并且这几种酶均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对淀粉代谢发挥一定功能。本实验室前期利用二维亲和电泳技术在玉米胚乳中分离得到7个未被报道过的多酶复合物,并且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蛋白互作对进行一对一验证,但是缺少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的证据。因此我们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BiFC)选择酵母双杂交试验中验证过的蛋白互作对,解析AGPase-bt2/PPDK1、AGPase-bt2/SBEIIb、SUS-SH1/SBEIIb、SSI/PPDK1四对蛋白质在植物细胞内的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荧光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后,并瞬时转化烟草叶肉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蛋白互作情况。结果发现AGPase-bt2/PPDK1、 AGPase-bt2/SBEIIb、SSI/PPDK1叁对蛋白在细胞中高效表达,均能产生较强的黄色荧光信号,说明在植物体内存在互作关系,但是SUS-SH1/SBEIIb未能检测到荧光信号,表明两者之间在植物体内不能结合。这些实验数据将为研究玉米淀粉调控网络及代谢机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窦瑶,刘相国,曲昕宁,王虎义,张晓瑛[4](2011)在《蔗糖合成酶SH1在多酶复合物在调控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SHl是淀粉合成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既可催化蔗糖合成又可催化蔗糖分解,但人们普遍认为SUS的主要功能是在蔗糖的降解方向为多糖的合成提供前体,如:为胞壁合成提供底物、参与淀粉生物合成等。目前对该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酶活分析等理化研究,关于该酶调控淀粉合成代谢的详细机理鲜有报道。最近的研究表明:SUS-SH1和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间存在基因多效性,说明其可能通过基因互作参与调控胚乳中淀粉合成。本研究利用二维亲和电泳-质谱技术获得多个新的胚乳多酶复合物,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研究表明多酶复合物中SUS-SHl与淀粉分支酶SBEIIb,淀粉合成酶SSIII等发生紧密的蛋白互作,而SBEIIb和SSIII是作为玉米胚乳中造粉质体特异的蛋白质存在,这与之前报道的SUS-SH1在胚乳细胞质中发挥作用的结论并不一致,因此本研究进行了SUS-SH1的烟草叶肉细胞和玉米胚乳细胞的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表明SUS-SH1在烟草叶肉细胞中定位在在叶绿体中,与之前关于SUS-SH1在玉米根尖中定位在线粒体,并发挥着协调线粒体内外通路的报道相呼应,并且在亚细胞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脱分化形成造粉质体,因此在玉米的胚乳中SUS-SH1定位在造粉质体中结论也得以证实。这表明蔗糖合成酶SH1分解来自细胞质的蔗糖,并直接供给给与SUS-SH1相互作用的淀粉合成酶SSIII,淀粉分支酶SBEIIb等进行直链和支链淀粉合成。这意味着一条蔗糖合成酶SH1参与调控的更加简洁,合理以及快捷的玉米淀粉合成路径,对于多酶复合物参与淀粉合成路径的方式提出更合理的解释,并且为揭示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机理和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16)

苗朝华,敖志刚,林伟忠[5](2006)在《叁黄鸡饲喂固态发酵多酶复合物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家禽生产中,饲料成本占饲养总成本的60% ̄70%。在饲料原料资源紧缺和价格飙升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家禽养殖者在饲料配制中使用数量越来越少而质量越来越高的饲料原料逐渐成为饲料工业的全球化趋势,这意味着养殖业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谷物,而世界谷物(本文来源于《饲料广角》期刊2006年10期)

麦克斯·波瑟[6](2006)在《天然多酶复合物对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商业酶制剂生产饲料用酶制剂通常是由细菌或真菌的一种或多种催化剂成分组成。用于生产酶制剂的细菌品系通常在某些方面是经过基因修饰的,因而它们能过量表达所需的酶,使得动物饲料用酶制剂的成本下降。典型的饲料用酶制剂产品是由多种有针对性地降解日粮配方中原料的单一(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叶志刚[7](2003)在《多酶复合物———特威宝SSF》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威宝SSF是由爱尔兰奥特奇生物制品 (中国 )有限公司最新生产的又一种饲料酶制剂。是用一株精选黑曲霉菌通过改良的古老固态发酵法生产的多酶复合物。与自然环境下一样。黑曲霉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降解酶的天然底物以表达7种不同的酶 ,每一种酶在提高动物生长及(本文来源于《中国牧业通讯》期刊2003年24期)

多酶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空气颗粒物水平,尤其是PM2.5水平是评价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指标。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在我国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以及交通废气排放。前期研究表明,PM2.5暴露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显着相关。同时大量的体外功能实验已经证实,由于PM2.5相对表面积较大,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及重金属元素,能够作用于上皮细胞产生活性氧簇,并会进一步造成遗传损伤或细胞恶变;另一方面,PM2.5作用于支气管后,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进一步引起免疫炎症反应。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体外功能实验已经证实PM2.5及其所携带的有机物、重金属元素会引起DNA损伤,从而引起心肺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另一方面,在体内发生DNA损伤后,机体会立即针对DNA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应答,称为DNA损伤反应,主要包括对损伤的细胞进行修复以及对于损伤较重的细胞进行介导凋亡,以此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因此参与DNA修复过程、细胞凋亡过程的基因都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机体DNA损伤水平。这也就导致在相同或相似的外暴露条件下,不同个体的DNA损伤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颗粒物的不同组分是导致DNA损伤的潜在机制,而从宿主遗传学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角度解释不同个体之间DNA损伤程度差异的研究尚不多见。氨酰tRNA合成酶(ARS)是体内一类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性蛋白质,能够特异的识别氨基酸以及所配对的转运RNA (tRNA),催化氨基酸与相应的tRNA相结合形成氨酰-tRNA,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氨酰tRNA合成酶相互作用多功能蛋白(ARS-interacting multifunctional proteins, AIMPs),包括AIMP1、AIMP2和AIMP3,它们能与氨酰tRNA合成酶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不仅能调控复合物的稳定性,还能保证翻译的保真度和效率。哺乳动物中,8种氨酰tRNA合成酶,包括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DARS)、双功能谷氨酰-脯氨酰tRNA合成酶(EPRS)、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IARS)、赖氨酰tRNA合成酶(KARS)、亮氨酰tRNA合成酶(LARS)、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MARS)、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QARS)、精氨酰tRNA合成酶(RARS)与3种AIMPs (AIMP1, AIMP2, AIMP3)共同组成多酶复合物(MSC)。此复合物能够参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迁移、RNA剪接、转录翻译水平的调控、细胞因子活化、信号传导和DNA损伤修复等众多生物学过程。为了探讨多酶复合物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程度的关联,本研究结合个体24小时PM2.5暴露、个体DNA损伤程度、个体基因分型数据,探讨多酶复合物基因的遗传变异与个体DNA损伤程度的关联。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307名来自中国南部、中部、北部地区的健康个体(珠海110人,武汉118人,天津79人)。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且年龄大于40岁。除了常规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通过个体采样器监测个体24小时PM2.5暴露情况、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评估每个研究对象的DNA损伤程度。本次研究中,以尾部DNA含量百分比(%Tail)来反映个体DNA损伤水平。在遗传变异的筛选方面,本研究利用Hapmap、HaploView、SNPinfo等多个公共数据库资源和预测软件,并结合连锁不平衡分析,进行潜在的功能性位点的筛选。应用Illumina分型平台对最终筛选的23个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调整年龄、性别、PM2.5暴露量等协变量评估叁个地区各遗传位点与DNA损伤程度的关联,最后用基于meta的方法将叁地区的关联结果进行合并,评价各遗传变异对DNA损伤水平的总体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珠海地区PM2.5个体暴露浓度最低(中位数:68.35μ,g/m3),武汉地区中等(中位数:114.96μg/m3),天津地区最高(中位数:146.60μg/m3)。叁个地区的DNA损伤程度与PM2.5个体暴露浓度的高低分布一致,在叁城市间差异显着(尾部DNA含量百分比中位数:珠海1.36%、武汉为1.85%、天津为2.97%)。以PM2.5暴露水平四等分后,PM2.5与DNA损伤水平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趋势性P=3×10-6)。叁地区关联结果合并分析后表明,位于AIMP3基因上的rs12199241(G>A)、EPRS基因上的rs5030754 (G>A)以及KARS基因上的rs3784929 (G>A)与个体DNA损伤程度增加存在显着关联(P值分别为0.001、0.016以及0.033)。经过多重检验的FDR校正后,rs12199241仍然与DNA损伤水平显着相关(P=0.023)。为了避免混杂因素影响,我们以年龄、性别、吸烟状态进行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在每组中分别计算这叁个阳性位点与DNA损伤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亚组中,叁个阳性位点的效应方向一致,同时异质性检验结果也提示在不同亚组间的效应没有差异性(异质性检验P值均>0.05)。进一步对以上叁个阳性位点进行联合分析,我们将rs12199241-A、 rs5030754-A和rs3784929-A定义为DNA损伤危险等位基因并进行合并,按携带危险等位基因个数分为“0”、“1”、“2-4”叁组,结果显示,与不携带危险等位基因的个体相比(尾部DNA含量百分比中位数:1.51),携带2个及2个以上危险等位基因的个体DNA损伤程度显着增加(尾部DNA含量百分比中位数:2.92,趋势性P=3.59×10-5)。随着危险等位基因个数增加,DNA损伤程度相应增加,即危险等位基因个数与DNA损伤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交互作用分析未发现显着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根据生物信息学网站GTEX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对叁个阳性位点进行表达水平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叁个位点中rs12199241的A等位基因与AIMP3基因表达下降显着相关(P=7×10-6),因此可以从基因表达水平对关联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功能解释。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叁城市的307名研究对象进行PM2.s暴露测量、DNA损伤程度检测和相关基因遗传位点的筛选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多酶复合物相关遗传变异与个体DNA损伤程度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校正PM2.5暴露后,这些遗传变异与DNA损伤水平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从遗传水平阐述了机体DNA损伤的分子机制,并为PM2.5导致机体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酶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晶晶,唐彩琰,Paul,W.Cardozo,Saul,Escobero.利用多酶复合物优化育肥猪的生长[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

[2].刘佳.多酶复合物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水平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

[3].张继晓.利用BiFC技术探究多酶复合物调控玉米淀粉合成机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4].窦瑶,刘相国,曲昕宁,王虎义,张晓瑛.蔗糖合成酶SH1在多酶复合物在调控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解析[C].“细胞活动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1

[5].苗朝华,敖志刚,林伟忠.叁黄鸡饲喂固态发酵多酶复合物的效果研究[J].饲料广角.2006

[6].麦克斯·波瑟.天然多酶复合物对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6

[7].叶志刚.多酶复合物———特威宝SSF[J].中国牧业通讯.2003

标签:;  ;  ;  ;  

多酶复合物论文-王晶晶,唐彩琰,Paul,W.Cardozo,Saul,Escobero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