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董力军董继胜(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不同分型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166足)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94足)和对照组57例(72足),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撬拔复位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分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III型、IV型跟骨骨折的优良率为94.12%和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和33.33%(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治疗II型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切开复位在治疗III型或IV型跟骨骨折方面优于撬拨复位。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撬拔复位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80-01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跗骨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多数为关节内骨折,且越有20%~45%的患者伴有跟骰关节损伤[1]。由于此类骨折软组织覆盖较差,解剖结构复杂,治疗较为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2]。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首选方式,笔者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了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不同分型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提供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166足)跟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均未闭合性损伤,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94足):男45例,女30例;年龄22~65岁,平均(36.78±9.42)岁;Sanders分型:Ⅱ型34足,Ⅲ型51足,Ⅳ型9足。对照组57例(72足):男31例,女26例;年龄22~66岁,平均(36.81±9.54)岁;Sanders分型:Ⅱ型21足,Ⅲ型42足,Ⅳ型9足。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时患者取俯卧位,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治疗,即:在跟骨外侧做L型切口,逐层分离,分离过程中注意对腓骨长肌腱鞘和腓肠神经的保护,充分暴露跟骨关节后,用骨膜分离器将下陷的关节面撬起,在跟骨结节处牵引,并挤压增宽的跟骨至复位,对于跟骨缺损较大的患者,采用自体骨植骨,用可塑跟骨钢板固定即可,术后常规固定制动,待骨折预后逐步负重。对照组均采用撬拔复位治疗,即:在患者患足跟腱止点外侧处,向前倾斜20°斜插1根克氏针,在C型臂机透视下,将跟骨后关节面向后撬起,挤压一侧,对于粉碎性骨折,可将另1根克氏针在跟骨前方穿入,然后将2枚导针穿入跟骨内,沿导针方向钻孔后将拧入2枚空心钉,待骨折愈合后将克氏针拔出,逐步负重,予6个月后将空心钉取出。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及内循环稳定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给予6个月以上随访,6个月后对患足进行功能评分,评分标准参照MarylandFootScore足部评分系统[4]进行,根据患足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90~100分;良:75~89分;可:74~50分;差:<50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足功能恢复情况
两种方法治疗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III型、IV型跟骨骨折的优良率为94.12%和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和33.33%(P<0.05),见表1。
表1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n,%)
分型组别n优良可差优良率(%)
II型观察组3417152094.12
对照组211182090.48
III型观察组5124243094.12*
对照组4281714359.52
IV型观察组9351088.89*
对照组9124233.3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足,切口皮肤坏死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足跟部疼痛2足,总发生率为6.38%;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足,切口皮肤坏死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足跟部疼痛1足,总发生率为6.9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跟骨骨折后,常累及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很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患者可使骨折段及跟骨节向上移动,导致跟腱松弛、足纵弓下陷,若治疗不当,很易引起诸多后遗症[3]。撬拨复位是通过克氏针将骨折端复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II型轻度跟骨骨折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伴有骨折面塌陷的III型或IV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撬拨虽可将塌陷的骨折面撬起,但撬起得骨折面不平整,且撬起后其下方骨缺损空腔较大,很易发生再次塌陷,而且撬拨复位不能进行骨移植,故撬拨复位在治疗III型或IV型跟骨骨折方面疗效欠佳。切开复位避免了撬拨复位的不足,它可在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准确复位,对塌陷的骨折可以进行骨移植,关节面恢复较为平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锻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II型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切开复位治疗III型、IV型跟骨骨折疗效优于撬拨复位,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相比,不会增加其手术并发症。总之,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治疗II型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切开复位在治疗III型或IV型跟骨骨折方面由于撬拨复位。
参考文献
[1]刘建勇,王贵平.跟骨骨折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手术方式的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56-258.
[2]王志晓.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J].海南医学,2011,22(10):99-100.
[3]张小兵.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