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人工湿地,巢湖,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
组合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孙利利,陈建,马金,柯凡[1](2019)在《多介质膜生物反应器-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派河支流光明大堰河流域范围内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NH_3-N、COD含量超标的特点,以湿地技术为核心,设计了BA-MBR+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模型。模型经过调试运行,随着挂膜逐渐成熟后,对系统进出水质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对SS、COD_(Cr)、TN、NH_3-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0%、55%、42%、75%、30%。该工艺采用多级曝气,增加溶解氧含量,对氨氮去除效果明显,提高脱氮效率。整套系统内部形成"好氧-厌氧"的环境,有效削减污染物含量,脱氮除磷效果较好。该工艺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且工艺采用湿地净化技术,运行成本低,村镇融合效果好,环境、生态效益好,易于在农村地区推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魏向志[2](2019)在《不同介质组合多法向应力条件下断层滑动模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层滑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其滑动模式的研究将能够为深化对于断层冲击地压的理解。通过设计双面剪切摩擦试验,研究了不同介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滑动模式。结果表明:试验中出现了3种不同的断层滑动模式,即连续失稳滑动、非连续失稳滑动以及稳定滑动,同时,由于加载过程中试件内弹性能的耗散或释放使得滑动速率表现出与加载速率不一致的特征,其中,强度较大的同种介质出现稳定滑动时具有最大的危险性,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滑动特征的分析可得,接触面法向应力及滑动介质属性的综合作用是影响滑动模式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7期)
鲍杨春[3](2019)在《跨介质航行器流体动力外形组合仿生设计与气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跨介质航行器是一种可在空中与水中两栖巡航并能自由穿越水气界面的新概念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跨介质航行器的研制需解决干飞、入水、潜行、出水四个运行模式的关键技术,航行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入水性能,同时水下具有较小的流体阻力。本文选取翠鸟和龙虱两种生物作为仿生模本,运用组合仿生设计的思想,组合翠鸟和龙虱身体外形,兼顾空飞、水下潜行及入水多种运作模式,设计跨介质航行器的流体动力外形,分析其气动性能。运用叁维扫描仪获取翠鸟和龙虱外形的点云数据,截取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轮廓的特征曲线,通过拟合的方法光顺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特征曲线。在Matlab软件中选取傅里叶级数作为拟合模型,得到光顺后特征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分别选取四阶贝塞尔曲线和叁阶贝塞尔曲线作为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横截面曲线,在Catia软件分别生成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叁维模型。以翠鸟体长参数为基准,将龙虱身体放大2.5倍,使之与翠鸟头部相结合,中间以脖子平滑过渡。航行器的机身采用翠鸟头部和龙虱身体的组合仿生模型,航行器尾翼采用V形尾翼布局,机翼选用NACA4415翼型生成的便后掠角的变体机翼。机翼分为内段翼和外段翼两段,外段翼通过旋转机构向后后掠角度,最大可后掠20°。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外段翼后掠不同角度时机翼的升阻特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变体机翼在外段翼后掠20°时,机翼的升力和阻力均会减小,以满足俯冲入水的需求。用Hypermesh软件对本文设计的跨介质航行器气动外形划分网格,运用基于SAS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跨介质航行器的气动特性和流场特性。在低速飞行时,航行器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受雷诺数影响不大。在航行器变体前后,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随攻角变化的趋势保持一致,变体后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降低。研究了龙虱身体占航行器不同比例时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当龙虱身体拉长时,航行器的气动阻力会减小。分析了机翼后掠变体跨介质航行器俯冲飞行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当速度为20m/s,在攻角α为20°,俯冲角γ为75°的工况下,俯冲飞行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奎涛,顾汉明,刘少勇,刘春成,陈宝书[4](2019)在《基于CPML-RML组合边界条件粘弹TTI介质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地下介质中因充满流体、裂缝和裂隙等而同时表现出粘滞性特征和各向异性特征,传统的分裂式完全匹配层(SPML)吸收边界条件不能有效吸收低频和大角度入射波。为此,提出将非分裂式卷积完全匹配层(CPML)吸收边界条件与随机介质层(RML)边界条件相结合的策略来改善边界吸收效果,并将其应用于粘弹TTI介质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为提高正演模拟的稳定性和精度,采用了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并推导出了适用于粘弹TTI介质的CPML吸收边界条件公式及相应的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采用随机介质建模理论并结合CPML吸收边界条件,建立了CPML-RML组合边界条件。利用二维均匀介质模型和二维复杂Hess模型对组合边界条件的吸收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SPML吸收边界条件与CPML吸收边界条件,CPML-RML组合边界条件在不增加计算量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能有效减少人工边界反射、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粘弹TTI介质中的地震波场表现出明显的振幅衰减和相位延迟,地震记录表现出浅部能量强、深部能量弱的特征,验证了CPML-RML组合边界条件对复杂介质的适应性及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9年02期)
刘宏杰,王伟力,苗润,吴世永,王俊华[5](2019)在《串联战斗部不同介质组合的隔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提升串联切割战斗部隔爆结构衰减爆炸冲击波的性能,解决前级聚能装药结构与后级随进弹的匹配及隔爆问题,在前级切割器和后级随进弹之间加装隔爆结构,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模型,进行不同组合结构隔爆性能的数值模拟,比较隔爆能力。模拟结果表明:前级装药起爆后,爆炸冲击波首先向后级随进弹头靠里区域汇聚,而不是向弹头尖端区域汇聚,因此可以适当减薄外层金属隔爆介质头部尖端区域;将外层金属由硬质钢改成铝时,后端壳体应力峰值的变化很小,故确定外层金属介质为铝;铝-聚脲的隔爆能力优于铝-泡沫铝结构,最终确定"软"隔爆介质为聚脲。通过调整铝和聚脲层的厚度,确定了最佳隔爆参数,能够满足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荣凌锋[6](2018)在《基于双层介质全聚焦算法的钢轨组合探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在钢轨探伤过程中大多使用手推式检测设备,探伤效率低,难以对缺陷进行定量检测,容易出现错报漏报等问题,为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埋下隐患。为此,本文旨在研究对钢轨裂纹精确量化,提高成像效果和检测效率等技术,首先建立了基于全矩阵采集(FMC)的双层介质下相控阵单元超声发射和接收的数值模型,实现了对钢轨内部裂纹定量定位检测,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再结合常超技术,通过CIVA仿真建立超声布局,搭建了超声组合判伤系统,检测速度显着提高,有效解决了轨头核伤难检等问题,实现了对钢轨各类典型缺陷的定量定位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为了获得清晰度更好、分辨率更高的缺陷成像,本文基于超声相控阵技术,以全矩阵采集技术作为采集原始缺陷数据,对全聚焦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并给出了超声成像质量评价指标。研究了声场在双层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根据斯内尔定律和超声波最短时间路径传播原理,得到了超声波束在双层介质交界处的一元四次方程。借鉴Ferrari方法,给出了声波入射点位置在交界面处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基于双层介质的全聚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改进后的加楔块全聚焦算法能对钢轨内部裂纹准确定位,且对缺陷量化能力强,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检测。针对轨头裂纹难以检测的问题,结合常超技术进行CIVA仿真,建立了超声布局仿真模型。同双层介质全聚焦算法(WTFM)相结合,搭建了超声组合探伤系统,能对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典型缺陷进行自动检测和判伤。实验证明该系统不仅能准确定位、定量检测钢轨表面及内部裂纹,其快速自动探伤能力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测。本论文研究为实现WTFM定量检测算法的高质量快速成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基于WTFM算法的实时缺陷成像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小军,朱汉华,许浩然,吴继东,熊维[7](2017)在《水介质对船舶轴桨组合振动模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水介质对船舶轴桨组合结构振动模态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方程,在ANSYS Workbench平台计算了某船舶轴桨组合结构在水介质中的振动模态.通过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流场预应力对结构振动模态的影响;通过在Workbench中耦合APDL命令流,计算了流场预应力下轴桨组合结构在空气中和水介质中的模态分布.结果表明,流场预应力略微提高结构刚度,其固有频率略微提高;附水质量明显降低结构固有振动频率,但是干湿模态振型顺序相同;水介质阻尼降低固有振动幅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7年06期)
游志程,陈禄政,刘文博,郑永明[8](2016)在《平行和垂直交叉排列组合棒介质高梯度磁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棒介质排列组合对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应用"单元介质分析法",选择铁品位38.10%的细粒赤铁矿,进行棒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丝径棒介质比较,不同丝径组合式棒介质可以兼顾对不同粒级磁性矿粒的选择性捕获,有利于提高分选指标,且组合程度越高,提升分选指标越明显;介质丝平行与垂直交叉排列组合各有特点,后者捕获概率大些,但夹杂现象多些,因此精矿产率和铁回收率更高,但精矿品位更低。(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6年04期)
林达红,徐文炘,张静,肖筱瑜,黎朝[9](2016)在《不同介质材料组合可渗透反应墙渗透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渗透系数是可渗透反应墙(PRB)正常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与PRB活性填充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本试验采用常水头渗透系数测试法,首先选用斜发沸石、红辉沸石为作为PRB的活性介质材料,考察了沸石矿物的类型和粒径对PRB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同一粒径的斜发沸石PRB和红辉沸石PRB渗透系数相差一个数量级;处于同一数量级渗透系数沸石PRB,斜发沸石的粒径大于红辉沸石的粒径。在此基础上,以膨润土作为掺和活性介质材料,讨论了渗透系数处于同一数量级沸石PRB,掺和比例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的掺和能导致沸石PRB渗透系数量级上的差异,与斜发沸石相比,红辉沸石更有利于实现沸石PRB系统渗透系数的可调性。(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6年02期)
张朝飞,罗建军,龚柏春,朱战霞[10](2016)在《一种复杂多介质环境下的视觉/惯性自适应组合导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交会对接地面混合悬浮微重力模拟实验中自主水下航行器的高精度实时导航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杂多介质环境下视觉/惯性自适应组合导航方案和算法。首先,以视觉定位系统的采样时标为基准对惯导系统的测量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惯导逆向导航的方法实现惯导与视觉定位系统的时间同步。然后,根据视觉系统量测噪声时变的特点,设计了可对量测噪声在线估计的指数渐消记忆型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组合导航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组合方案和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复杂多介质环境下的高精度实时导航,并且相比于测量数据未同步的标准卡尔曼滤波组合导航方式,其速度误差和位置导航误差分别降低了56%和64%。(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组合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断层滑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其滑动模式的研究将能够为深化对于断层冲击地压的理解。通过设计双面剪切摩擦试验,研究了不同介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滑动模式。结果表明:试验中出现了3种不同的断层滑动模式,即连续失稳滑动、非连续失稳滑动以及稳定滑动,同时,由于加载过程中试件内弹性能的耗散或释放使得滑动速率表现出与加载速率不一致的特征,其中,强度较大的同种介质出现稳定滑动时具有最大的危险性,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滑动特征的分析可得,接触面法向应力及滑动介质属性的综合作用是影响滑动模式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璐,孙利利,陈建,马金,柯凡.多介质膜生物反应器-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魏向志.不同介质组合多法向应力条件下断层滑动模式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9
[3].鲍杨春.跨介质航行器流体动力外形组合仿生设计与气动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9
[4].张奎涛,顾汉明,刘少勇,刘春成,陈宝书.基于CPML-RML组合边界条件粘弹TTI介质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J].石油物探.2019
[5].刘宏杰,王伟力,苗润,吴世永,王俊华.串联战斗部不同介质组合的隔爆能力[J].高压物理学报.2019
[6].荣凌锋.基于双层介质全聚焦算法的钢轨组合探伤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8
[7].李小军,朱汉华,许浩然,吴继东,熊维.水介质对船舶轴桨组合振动模态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
[8].游志程,陈禄政,刘文博,郑永明.平行和垂直交叉排列组合棒介质高梯度磁选对比研究[J].矿冶.2016
[9].林达红,徐文炘,张静,肖筱瑜,黎朝.不同介质材料组合可渗透反应墙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矿产与地质.2016
[10].张朝飞,罗建军,龚柏春,朱战霞.一种复杂多介质环境下的视觉/惯性自适应组合导航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