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表层沉积物论文-周大泉

海底表层沉积物论文-周大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底表层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苯系物,油气藏,歧口凹陷,渤海湾

海底表层沉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周大泉[1](2019)在《渤海湾歧口凹陷海底表层沉积物苯系物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渤海湾歧口凹陷99个站位的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物特征,发现苯与其余苯系物指标之间呈现弱相关性,其余苯系物之间表现为中等程度相关至极强相关。苯系物的降解特点是导致苯系物相关性特征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及时对样品进行苯系物含量检测。分析该研究区的苯系物的分布特征,表明苯系物与现有油气藏具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构造对苯系物的分布具有导向性,苯系物的分布特征对油气藏具有非常好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8期)

邹大鹏,肖体兵,龙建军,卢博,李赶先[2](2019)在《海底表层沉积物声速特性研究进展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底表层沉积物具有多相、多颗粒、多形态的组成结构,导致其声学特性复杂多样。通过分析压缩波速度和切变波速度特性的研究现状,指出有待于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海底沉积层声速特性研究基础上,提出采取系统、可控的实验测量手段解决当前测量存在的4点问题。综合分析了压缩波速度和切变波速度存在的统计回归关系和理论分析关系,探讨了当前地声反演、采样样品声学测量、原位声学测量3种方法存在的测量尺度、测量频率、测量状态等的差异,探讨建立不同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一性解释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真实的声速特性。最后,从实验室声学测量、物理力学参数测量、流固耦合特性分析、原位测量及海底监测、采样测量与原位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校正、海底大纵深声学测量6个方面提出技术需求,为提高声学探测海洋和海底的精度服务,推动海洋声学探测和海洋工程发展。(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徐韦,程和琴,黄知,郑树伟,陈钢[3](2019)在《基于多波束背向散射强度信号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分类研究——以澳洲Joseph Bonaparte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海底地形探测与沉积物精确分类对涉海工程建设、生物栖息地反演以及海底资源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澳洲Joseph Bonaparte湾为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获取了该海湾约880 km~2水域的水深数据与背向散射强度信号,结合同步采集的54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随机决策树模型对该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随机决策树模型分析该海域沉积物类型与背向散射强度的关系时,当模型内部参数设置:树的总数为200,最小分裂节点为2,每棵树的最大分裂级数为5时,可提高预测准确率;(2)该参数设置下,利用13°和37°入射角的背向散射强度预测该海域沉积物类型时,准确率最高,其值为83.3%,且在研究海域,砂质砾和砾质砂分布在背向散射强度较强的深槽或海沟等地区,而砾质泥质砂和含砾泥质砂主要分布在背向散射强度较弱的浅水海域。分析还发现,当水深数据作为预测海底表层沉积物类型的特征变量时,有可能降低最终预测结果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旭[4](2018)在《盘锦港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盘锦港荣兴港区地理坐标为121°57′35″E,40°42′36″N,位于辽东湾东北部,哈蜊岗子滩东侧的海域内,处于辽河口与大辽河口之间。盘锦港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此区沉积着辽河所携带的大量陆源碎屑。本文将通过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来探讨该区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1、利用贝克曼库尔特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粒度进行了检测,并计算了粒度参数,结果表明:盘锦港沉积物的类型以粉砂、砂为主,样品平均粒径值介于3.19~5.46Φ。分选性为较差-很差。样品偏度表现为正态-极正偏。峰度的等级为平坦-尖锐。借助Weibull函数计算出了样品两个组分的众数值和百分含量,粒度象图显示样品的初始水动能普遍较大,只是平均水动能存在差异。说明:沉积区的物源距离较近,物质来源比较稳定,以陆源沉积为主,沉积主要受辽河和大辽河控制;在河流沉积作用为主的大背景下,研究区东北部的沉积环境受潮流的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则受剥蚀作用影响较大。2、利用X荧光光谱仪元素地球化学测试仪器对样品中元素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盘锦港沉积物中,SiO_2、AL_2O_3、Fe_2O_3、K_2O、MgO、TiO_2的含量与上陆壳比较接近,而CaO、MgO、Na_2O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淋失。P、Sr、Ba相对淋失,Mn、Zr、Rb、Cr、Cu、Ni都在一定程度上富集。通过常微量元素含量与几种标准值(如UCC、PAAS等)和其它地区进行对比,加上对沉积物地球化学各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盘锦港海底表层沉积物形成过程中,辽河、大辽河流域为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水生生物活动不活跃;辽河、大辽河为研究区提供了主要物源,但辽河对沉积物的形成贡献更大;人为的参与对该区沉积物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潘馨[5](2018)在《杭州湾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湾是我国典型的河口沉积区,当代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凸显,杭州湾地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海洋工程问题以及海陆相互作用问题愈来愈重要。有孔虫生存周期短,世代更替快,是海洋沉积环境的有效记录者,能够很好地指示水团、洋流变迁及沉积环境,是灵敏的古环境替代性指标。因此,了解杭州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组合特征与现代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应该区域的有孔虫替代性指标,对于正确认识该地区的古海洋环境变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杭州湾研究区199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孔虫的鉴定统计,及粒度有机碳TOC的结果分析,分析样品中有孔虫属种的百分含量特点及典型指示种与杭州湾海洋环境的对比分析,获得以下结果:(1)在研究区内,粒度与TOC结果有较好的相关关系,TOC值高,生产力高,粒度较小。研究区北部(A区)比南部(B区)TOC含量高。说明TOC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2)在研究区内Epistominella naraensis(奈良小上口虫)、Ammonia convexidorsa(凸背卷转虫)等低氧高营养指示属种含量较高,但在A区与粒度的相关性不好,底栖有孔虫绝对丰度与粒度的变化趋势也不一致,即与研究区内生产力分布相关性不明显,推测低氧属种来自长江外口陆架区的沉积物,随潮流进入杭州湾地区,即该区受潮流影响较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浅水环境属种在该区内与采样水深关系不明显。(3)B区底栖有孔虫绝对丰度、低氧高营养指示种百分含量均与粒度呈负相关关系,B区高氧低营养指示种与粒度呈正相关,能够很好地指示该区的生产力环境特点,浅水种百分含量与采样水深有负相关趋势,该区属种分布受钱塘江水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甘华阳,夏真,粱开,林进清,郑志昌[6](2015)在《北部湾海底近表层的沉积速率及沉积物中汞的累积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北部湾北部近岸及湾中部11个站位沉积物岩心的基础上,利用~(14)C和~(210)Pb测年探讨了海底近表层的沉积速率与沉积物中Hg元素在历史上的累积趋势。结果表明,北部湾广西沿岸滩涂的沉积速率为0.93~1.35 cm/a,北部海域约为0.2 mm/a,南部海域为0.2~0.5 mm/a。Hg含量在广西沿岸中西部河口滩涂岩心沉积物中的含量中间值约为0.079μg/g,而在其他湾中部岩心的含量为0.013~0.036μg/g。多数岩心沉积物中都存在Hg含量由下而上的上升趋势,其中在广西沿岸中西部河口滩涂沉积物中的明显上升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80年代中期,反映出从这些时期开始人类迅速扩大的生产活动引起Hg向海输入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南海地质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章卫星,肖志伟,谢永清[7](2016)在《舟山群岛海底表层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群岛海岸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众多的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舟山群岛局部海域采样、测试,初步分析了舟山群岛海底表层沉积物特征,指出研究海域沉积物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少量砂质粉砂,极少量的砂;同时指出了研究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的3个沉积聚集区。(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6年02期)

张念礼[8](2016)在《渤海湾盆地海底表层沉积物烃类气体地球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沙垒田凸起及歧口凹陷两个研究区的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烃类气体地球化学指标的实验测试,系统地研究了海底沉积物中酸解烃(SC)、热释烃(RC)、顶空烃(WC)、蚀变碳酸盐(ΔC)的分子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研究发现顶空烃指标含量水平较低,相互之间相关性较低,存在较大的分馏作用,含量频率分布表现出前高后低的单峰正偏态特征,烃类属性分析表明其为混合气,既存在微生物气又存在热成因气。酸解烃类气体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小,平均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各样品酸解烃组分发育完整,组分间相关性较好,且各组分与自己相邻碳数的组分的相关性最好,与其碳数相差越大的组分相关性越差,含量频率分布表现出单峰正偏态或者正态分布的特征,其同位素含量频率分布也表现出单峰正偏态分布特征,且具有碳同位素随着碳数增加重量增大的特征,这表明酸解烃类气体具有相同来源,随着碳数的增加,同位素的变化区间缩小,这是典型的热成因烃的特征。酸解烃地球化学场表明沙垒田凸起为中背景的均匀场,歧口凹陷为中高背景的均匀场。CD图解、Bernard图解、C1/(C2+C3)—δ13C1图解、烃类气体比值特征以及δ13Cn~1/n图解的分析结果表明沙垒田凸起海底表层沉积物酸解烃类气体以热成因为主,主要由凝析油伴生气和煤成混合气以及少量原油伴生气构成;歧口凹陷海底表层沉积物酸解烃类气体以热成因为主,主要由凝析油伴生气和煤成混合气构成。热释烃类气体研究表明热释烃类气体检出率最高,但是含量水平最低,变异系数均小于1,属于均匀地球化学场,其含量频率分布具有前高后低的单峰正偏态特征或者正态分布特征。总体上热释烃组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且热释烃组分与正构烷烃的相关性要好于与异构烷烃的相关性。由于乙稀与丙烯存在热解烃的贡献,导致热释烃甲烷的指示意义不是很明确。热释烃类气体C1—C2交会图、C1/(C2+C3)—C2/(C3+C4)交会图、log(C1/(C2+C3))—log(C2/(C3+C4))交会图的分析结果表明沙垒田凸起属于油气混合和深部混合气,同时共存少部分“油”,歧口凹陷属于油气混合和深部混合气。根据研究区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指标聚类分析,将研究数据划分为四组,对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整合优化之后,选取酸解烃甲烷、热释烃甲烷、蚀变碳酸盐和顶空气甲烷作为研究区的主要化探指标。各主要化探指标异常分布情况与研究区构造及油气田的关系,表明海底沉积物中的化探指指标异常是深部油气藏垂向微渗漏与断层微渗漏的结果,其分布特征受油气藏所处地层、油气藏盖层封闭性能、断裂系统等因素的直接控制,油气藏的垂向微渗漏形成了油气藏边缘以及顶部异常,断层以及不整合面的渗漏形成了断裂系统位置的异常,同时断裂系统位置的异常也从侧面证实了断层对油气藏的封堵作用。化探指标异常围绕油气田呈环状或者半环状形式分布,表明油气藏盖层对油气藏烃类垂向微渗漏与化探异常空间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烃类垂向微渗漏主要存在于油气藏边部的气水交接部位。顶空气甲烷与油气田对应关系最为紧密,可以作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的最佳化探指标。其次热释烃甲烷与酸解烃甲烷的环状异常最为完整,与油田对应关系最为明显,可作为次要化探指标。最后蚀变碳酸盐与前叁者相比,虽然对油气藏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是其精度还有待提高,可作为其他化探指标的补充。(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刘春秀[9](2015)在《烟台近海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东烟台近岸海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烟台近海用海情况复杂,用海类型多样的特点,在烟台近岸海域选取烟台港莱州港区、莱州近海、栾家口近海、长岛庙岛南部近海、烟台西港近海、烟台芝罘岛近海、烟台港叁类疏浚物倾倒区和烟台东部近海九个有代表性区域进行研究。二零零八年六月~二零一叁年十二月期间,在代表性区域内共采集八十个站位的海洋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激光粒度法对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的测定、分析和计算,并以数据结果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对烟台近岸海域沉积物进行了分类的研究,探讨了烟台附近海域的沉积作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烟台近海表层沉积物主要有砂、砂质粉砂、粉砂和粉砂质砂四个类型,伴有少数的粘土和粘土质粉砂两个类型。2、研究区域大多数样品的分选性差,甚至极差,这就说明烟台近海的水动力不强,且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多样。3、烟台地区附近海域表层的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呈现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和从西往东逐渐变细的趋势。4、在分选的九个区域内,大部分区域的平均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只有烟台芝罘岛近海和长岛庙岛南部海砂续采区的粒度分布出现相差比较大的情况。对于烟台芝罘岛近海和长岛庙岛南部近海来说,分析出现这种粒度分布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与这两个区域正处于渤海环流内有关。因此,在研究或监测该海域化学污染物指标时,应考虑沉积物的悬浮和吸附等作用的影响。5、烟台近海位置是在黄海和渤海当中的交界的地方,通过受到渤黄海环流的的影响,沉积物粒级分区的展布方向明显与海流方向近于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30)

何林帮[10](2015)在《基于多波束和浅剖的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分类关键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油气资源尤其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声学的沉积物结构探测则在该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作用。多波束和浅地层剖面仪(浅剖)均具备快速、大面积探测海底沉积物的能力,前者可探测海底床表沉积物,后者可探测浅表层数百米深度的沉积物。相对传统的钻孔取样方法,基于多波束和浅剖的声学沉积物探测方法提高了探测效率,显着降低了作业成本,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在系统分析了现有海底沉积物声学探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基于多波束和浅剖回波强度数据的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分类关键问题研究,完善了现有声学探测理论和方法,实现了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的准确探测。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论述了多波束和浅剖系统的声学原理、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基于多波束和浅剖回波强度进行海底沉积物分类的原理。(2)给出了多波束回波强度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了现有声线跟踪方法的不足以及海底投射点位置计算误差对声强的影响,提出了顾及姿态角的叁维声线跟踪方法,取得了5‰的平均跟踪精度,提高了波束海底投射点位置和声强的计算精度。(3)为削弱多次波对浅剖有效一次反射波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预测反褶积和反馈循环法压制多次波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者组合的多次波综合压制方法,将浅剖数据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15%,压制前后的浅剖图像保真度达到0.87,显着地提高了浅剖回波强度数据的质量。(4)为克服单一峰谷法层界划分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回波损失曲线峰谷与沉积物品质因子Q结合的浅地层沉积物层界综合划分方法。以钻孔资料为参考,综合划分方法取得了优于2%的相对层界划分精度,明显优于传统峰谷法。(5)为削弱声波在浅地层传播过程中声能衰减给回波强度和分类的影响,借助基于波动理论的反Q滤波声能补偿方法,计算了声能补偿的振幅算子和相位算子,对传播过程中的声能衰减进行了补偿。实验表明,声能补偿后振幅平均提高了约18%,重构后的回波图像对层界的反映更加清晰。(6)根据浅地层声能变化与沉积物的相关性,提出并定义了与沉积物相关度较高的两个参量,即沉积物层衰减量BL*i及其残余补偿量αr*i;给出了样本特征参量的筛选原则,获得了适合浅地层沉积物分类的显着性参量(BL*i、αr*i、均值、叁阶矩、不变矩等);结合试验,研究并给出了样本的宽度确定和优选方法。实验表明,采用优选样本和显着性统计参量,将沉积物分类的正确率提高了6%。(7)分析了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小波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比较了叁者沉积物分类的精度,认为小波BP神经网络作为沉积物分类器最优;针对小波BP神经网络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和误差陡峭处抖动较大问题,通过增加自适应学习率和动量因子,并对初始连接权值和各层阈值进行优化,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小波BP神经网络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小波BP神经网络将网络训练收敛速度提高了40%左右,拟合误差控制在4%之内,显着地提高了沉积物分类的可靠性。(8)通过样本优选、特征参量提取以及改进的小波BP神经网络训练,分类器实现了基于多波束回波强度数据的海底床表沉积物监督分类以及基于浅剖回波强度数据的浅地层沉积物监督分类。实验表明,在海底床表沉积物分类中,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和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4%和98.8%;在浅地层沉积物分类中,样本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6.26%,沉积物分类的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分别达到了97.98%、84.76%。(9)分析了基于多波束回波强度数据实施海底床表沉积物分类与基于浅剖回波强度数据实施浅地层沉积物分类的优缺点,认为二者分类结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此提出了基于二者分类结果迭加的浅表层沉积物结构获取方法及其叁维建模方法,实现了浅表层沉积物结构的叁维立体呈现。(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5-05-01)

海底表层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底表层沉积物具有多相、多颗粒、多形态的组成结构,导致其声学特性复杂多样。通过分析压缩波速度和切变波速度特性的研究现状,指出有待于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海底沉积层声速特性研究基础上,提出采取系统、可控的实验测量手段解决当前测量存在的4点问题。综合分析了压缩波速度和切变波速度存在的统计回归关系和理论分析关系,探讨了当前地声反演、采样样品声学测量、原位声学测量3种方法存在的测量尺度、测量频率、测量状态等的差异,探讨建立不同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一性解释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真实的声速特性。最后,从实验室声学测量、物理力学参数测量、流固耦合特性分析、原位测量及海底监测、采样测量与原位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校正、海底大纵深声学测量6个方面提出技术需求,为提高声学探测海洋和海底的精度服务,推动海洋声学探测和海洋工程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底表层沉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周大泉.渤海湾歧口凹陷海底表层沉积物苯系物特征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9

[2].邹大鹏,肖体兵,龙建军,卢博,李赶先.海底表层沉积物声速特性研究进展与探讨[J].海洋学报.2019

[3].徐韦,程和琴,黄知,郑树伟,陈钢.基于多波束背向散射强度信号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分类研究——以澳洲JosephBonaparte湾为例[J].海洋学报.2019

[4].王旭.盘锦港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

[5].潘馨.杭州湾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6].甘华阳,夏真,粱开,林进清,郑志昌.北部湾海底近表层的沉积速率及沉积物中汞的累积趋势[J].南海地质研究.2015

[7].章卫星,肖志伟,谢永清.舟山群岛海底表层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作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6

[8].张念礼.渤海湾盆地海底表层沉积物烃类气体地球化学[D].吉林大学.2016

[9].刘春秀.烟台近海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

[10].何林帮.基于多波束和浅剖的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分类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5

标签:;  ;  ;  ;  

海底表层沉积物论文-周大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