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基础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休闲城市,基础因素,研究
城市基础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19)在《运动休闲城市基础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休闲城市基础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详细地阐述了休闲、运动休闲和运动休闲城市的内涵。结果表明,建设运动休闲城市具有叁方面的必要性,即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运动休闲城市基础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文化底蕴因素、体育赛事资源和制度因素。(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5期)
朱海霞[2](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新常态,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急剧增加,2014年以来国家鼓励让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引入PPP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地铁4号线的成功实施与获益,使得学者开始探究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即绩效评价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绩效影响因素以及作用路径,并最终确定了11个影响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因素,以期对未来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些许参考。首先,论文从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总结,识别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的35个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的形式对其进行确定,最终通过合并与归纳确定为34个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项目特征、财务融资与市场发展、创新与学习型组织创建、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进程控制五大类。其次,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问卷进行发放与收集,通过SPSS对收回的333份调查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证明调查问卷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亦证明初始模型的有效性,为后期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最后,通过结构方程,利用AMOS22.0对构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绩效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修正与优化,确保拟合度效果。通过路径分析,得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的5条主要路径,并结合因子载荷与路径系数对各影响因素对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绩效评价的贡献度进行排序,确定为一级因素、二级因素与叁级因素,最终根据关键绩效因素,提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陶玉丽,陶志梅[3](2019)在《基于Malmquist-Tobit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Malmquist指数模型结合Tobit回归模型旨在探索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效益水平是否存在一定影响,如果存在,存在怎样的影响?希望通过这一探索,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效益水平的提高提出更全面、系统的决策。(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08期)
刘汶蓉[4](2019)在《城市青年的基础价值观特征和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上海市的调查数据,在施瓦茨基础价值观的框架下,分析了当下城市青年价值观的维度和特征,并从个人和家庭两个层面探讨了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新生代青年既表现出更趋开放自主的价值倾向,又表现出更注重世俗成功和财富的价值倾向;既更愿意追求自我和冒险刺激的生活,同时也赞同遵循社会规范和传统。这些看似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共存且同时增长,表明社会转型期青年人充满张力的生活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孙剑,耿萌,李恺[5](2018)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的ISM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旨在寻求降低系统脆弱性和故障率、保持系统安全运行的途径。界定和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脆弱性的内涵,通过文献研究法识别出基础设施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运用Delphi法初步确定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ISM模型并求解,得出脆弱性影响因素递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系统内部因素是脆弱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和运营管理因素是脆弱性的根源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维持系统内部因素的稳定、着力提升系统运营管理水平是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陶志梅,孙钰[6](2018)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供给效益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其各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形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共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状况的改善。本文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相互依赖性入手,构建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和子系统供给效益VAR模型,分析基础设施供给效益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城市发展具有长期、持续影响;基础设施子系统存量及相互依赖性影响其供给效益。以北京为例,北京邮政电信设施供给会对其他子系统供给产生推动作用;能源设施供给水平提升会明显改善城市发展水平;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和能源设施供给存在较强的相互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韦敏[7](2018)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城市基础设施供需缺口,保证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和质量,自1992年以来,英国政府首次提出鼓励私人参与投资活动,PPP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其有效性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得到广泛认可。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PPP在经历了“探索试点”、“推广普及”、“低迷期”叁个阶段后,2014年,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高潮,特别是发改、财政等部门接连出台的相关政策,直接推动了PPP模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落地,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PPP模式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用最广泛的模式之一。然而,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和准公共物品性等典型特征,可能造成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及市场失灵等诸多弊端。发达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应用过程中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先后采取了诸如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PPP项目加以监管和约束,从而克服市场失灵,保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服务质量。我国也结合自身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开始建立了PPP项目监管办法,但由于PPP项目的监管执行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职责不清晰、问责机制不完善等严重降低了PPP项目监管执行力,导致PPP项目监管执行效果低下。监管执行力作为政府监管能力与意愿的直接体现,是将PPP项目监管目标转化为成果的关键。因此,随着PPP模式的持续推进,提升监管执行力从而实现良好的监管执行效果也愈加的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PPP项目监管及执行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监管执行力”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并结合相关理论,如公共产品、政府监管、交易成本等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其次,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借鉴其他领域在内涵外延上相似度较高的概念的影响因素维度的构建,结合PPP项目监管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的影响因素维度进行构建。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识别,专家访谈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修正,识别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影响因素清单,具体包括监管执行制度、监管执行环境、监管执行资源、监管执行主体、监管执行客体五个影响因素维度。再次,通过模型的建立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进行实证分析,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样本数据,通过模型的拟合、修正等一系列流程,分析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影响因素模型,最终得到影响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的六个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十二个重要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在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具体包括:健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规则体系、重塑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机构体系、明确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职责体系、构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信息化体系、建立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评价体系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瑛,蔡声霞,任珺楠[8](2018)在《城市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均等化的测量与影响因素——基于天津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财政投入的角度对天津市内区县2004~2016年间基础教育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教育的不均等化不仅存在于市区和郊区之间,市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时间段内均等化水平起伏比较大,且并未显着改善。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差异有利于均等化水平的提升,财政分权对均等化水平的提升显示了负影响,市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降低会引起均等化水平的降低。政策因素对均等化水平也显示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黄四宝[9](2017)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PPP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各自的优势,加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会出现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所以PPP模式受到了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PPP模式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象。为克服市场与政府失灵现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然而由于我国PPP项目监管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角色未完全转变、监管机构成熟度不高、政府问责机制的缺乏、社会公众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当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偏低的情况。因此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的研究迫在眉睫。首先,在文献收集分类的基础上对PPP项目监管及PPP项目绩效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了公共产品、政府规制、委托代理与公共治理等理论,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借鉴其它行业监管绩效影响因素维度划分的情况下结合PPP项目监管已有的成果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识别维度的划分。并使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识别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清单。其次,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其在论文研究的适用性,然后基于文献分析构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样本数据采集以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与模拟,最终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算结果得到九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执行力、法律法规的完备性、监管权的合理配置、独立的监管机构、合理的角色定位、完备的合同、公众监管参与度、公众监管参与度、监管绩效评价、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最后,论文将帮助监管主体更系统、更有效、更科学地提升监管绩效作为路径提升设计的目的,并遵循系统性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激励相容原则、关注重点影响因素原则,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法规政策体系的完善、监管机构体系的重构、社会公众监督体系的强化与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从而形成一个较强的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系统。(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10-01)
熊艳[10](2017)在《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指数评价与因素识别——以东部13个省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借鉴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包含城市供水设施服务能力、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能力指数、公共交通设施服务能力指数、供气设施服务能力指数以及城市市容环卫设施服务能力指数的指标体系。基于2012年东部省际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类设施服务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求出省际城市公用事业设施服务能力指数值。最后,分析省际城市公用事业设施服务能力差异性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产业组织评论》期刊2017年03期)
城市基础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新常态,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急剧增加,2014年以来国家鼓励让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引入PPP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地铁4号线的成功实施与获益,使得学者开始探究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即绩效评价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绩效影响因素以及作用路径,并最终确定了11个影响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因素,以期对未来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些许参考。首先,论文从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总结,识别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的35个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的形式对其进行确定,最终通过合并与归纳确定为34个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项目特征、财务融资与市场发展、创新与学习型组织创建、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进程控制五大类。其次,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问卷进行发放与收集,通过SPSS对收回的333份调查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证明调查问卷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亦证明初始模型的有效性,为后期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最后,通过结构方程,利用AMOS22.0对构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绩效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修正与优化,确保拟合度效果。通过路径分析,得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的5条主要路径,并结合因子载荷与路径系数对各影响因素对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绩效评价的贡献度进行排序,确定为一级因素、二级因素与叁级因素,最终根据关键绩效因素,提出PPP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基础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超.运动休闲城市基础因素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2].朱海霞.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3].陶玉丽,陶志梅.基于Malmquist-Tobit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业.2019
[4].刘汶蓉.城市青年的基础价值观特征和影响因素[J].中国青年研究.2019
[5].孙剑,耿萌,李恺.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的ISM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6].陶志梅,孙钰.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供给效益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8
[7].韦敏.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执行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8
[8].李瑛,蔡声霞,任珺楠.城市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均等化的测量与影响因素——基于天津的实证[J].城市发展研究.2018
[9].黄四宝.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7
[10].熊艳.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指数评价与因素识别——以东部13个省际为例[J].产业组织评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