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斋诗话论文-杨梦娟

姜斋诗话论文-杨梦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姜斋诗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姜斋诗话》,情中景,王夫之

姜斋诗话论文文献综述

杨梦娟[1](2018)在《论《姜斋诗话》中的情景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姜斋诗话》中,"情"和"景"是构成审美意象的"二原质",其诗学意义并非各置领地,而是互为"珀芥"。"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审美客体,依托于"情"的主观统摄;"情"作为诗之胚胎,触"景"而生,唯有情、景相融无间,方可达到"妙合无垠"的境界。一、《姜斋诗话》的诗"景"观"景"是《姜斋诗话》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据不完全统计,单个"景"在文本中出现了五十几次,主要分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实景和"影中取影"的虚景两类。王夫之认为在诗中取景,"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而在"景"范畴的界(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05期)

朱新亮[2](2016)在《王船山诗学思想的内在演变——以《唐诗评选》《姜斋诗话》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船山《唐诗评选》、《姜斋诗话》两部诗学着作的写作时间前后相距约叁十年,二者较为明显地代表了船山中年与晚年的诗学思想。通过比对分析可知,船山诗学思想既有承续连贯性,也有嬗递变异处。船山对唐宋诗各个阶段的优劣升降,对杜甫、王昌龄诗的品评,对诗歌法度的态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内在演变。(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李秀林[3](2015)在《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修辞语言生成解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重点探讨了情景修辞论,书中包含的诗话作品中"情"与"景"的意义带有复杂性。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当中的"情和景"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对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修辞中关于"情"与"景"进行了分析,两者的修辞生成方式是"情生景"或"景生情"。(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5年29期)

陈超[4](2015)在《《姜斋诗话》情景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夫之是中国古典情景理论的集大成者,其情景理论的主要思想在《姜斋诗话》中都有所体现。他对前人的情景理论做了系统性的总结并加以突破、创造,使情景理论发展为具有辩证思维的完整理论系统,将中国古典抒情诗歌的创作规律研究推向高峰。王夫之将“诗达情”的观点贯穿始终。首先他强调“情实”,反对“为他人作”的“诗佣”,也反对作诗好相互模拟的门庭宗派。其次,他在注重诗歌艺术审美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吸纳了传统儒家诗教精神,反对诗歌表达涉及个人功利欲望的“私情”,认为应该抒写天地之间的“大德”、“大情”,同时也反对“滥情”,情感表达要“温柔敦厚”。关于“景”,王夫之强调“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第一直觉性,也就是“真”。他将“景”的范畴从狭隘的自然之景拓展为客观存在物与人事活动。在审美上,他强调情与景的相互联系。王夫之对“情景”范畴的拓展,体现了其情志合一的情景表达主张。王夫之认为情景相生的范式有二:景生情,情生景。呈现在诗歌作品中就是景中情,情中景,景语及情语。他站在审美发生的角度,揭示了情景相生相互感应的过程,将情景关系由情景相生之中的“景生情”“情生景”拉升到“妙合无垠”的高度。王夫之在总结前人情景理论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他突破前代分疆治情的狭隘观念,站在文学本体论的角度确立了情景的不可分割性,引入佛家法相宗“现量”一说,强调直觉的第一性,理性地解释了妙合无垠的发生机制,并将情景理论完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系统。王国维“境界”理论脱胎于中国古典情景理论,他与王夫之在情景交融以及情景组合方式的理论上有一致之处,王夫之被视为情景理论与境界说的桥梁。(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7)

魏莹[5](2014)在《浅谈《姜斋诗话》中的情景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中的情、景历来成为诗人写诗的主干,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论证了情景二者的内在联系,并且说明了象外还有意的妙境。深刻揭示了情、景在诗歌中的独特价值,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8期)

刘新敖[6](2014)在《“气”和“势”的时空化过程——《姜斋诗话》论诗的形象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诗论探讨诗歌的形象问题,总和某种特定的哲学形态和思想观念密切相连,其构建过程则以营造一种时空间感的方式实现。船山论诗,以此为据而又有所突破。其中,"气"是形象在诗中时空化的本体依据,"势"是形象时空化的外在特征。如此,于内,是求诗中意之神、理、气的合一;于外,便是求诗之外在空间形态和艺术张力,在"敛"与"纵"、"藏"与"显"之间,建构了富于张力的意义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宋芸[7](2013)在《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的编排问题和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晚居湘西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王氏于明亡后遁迹深山,始终未剃发,表现了其坚卓的民族气节。其学术思想又发展了我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固论诗也以意为主,重在兴、观、群、怨,反对雕琢拟古。《姜斋诗话》在理论批评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着作对于诗的情与景互生互藏的辩证关系,对于诗的特点等都有精湛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是简要概述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的编排问题和关于几点问题的思考,对于后面的读者了解这部着作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3年03期)

薄文磊[8](2012)在《浅析《姜斋诗话》中“一气贯通”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夫之是中国古典美学大总结时期的集大成者,《姜斋诗话》是其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是研究其美学思想的重要原始资料。他的"一气贯通"思想正是这一观念的集中体现,这不仅对我们分析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创作方法,而且对指导当下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2年11期)

熊浚[9](2011)在《王夫之《姜斋诗话》中的情景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情景论又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将"以意为主"这个范畴扩大化,又进一步深化了前人提出的"情景论"观点,并将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侯荣堂[10](2011)在《由《姜斋诗话》看王船山的诗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船山诗学,与中国古典文论一同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即语义的含糊性。通过辨析《姜斋诗话》中船山先生正横渠之学、斥佛老申韩的具体情况,得出对船山诗学的定义,即纯正的正统思想,而又直面现实正析善恶的伦理诗学。由船山的诗学观得出一些启示,即中国传统思想突破之难和中国诗学的实践理性之根深蒂固。(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姜斋诗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船山《唐诗评选》、《姜斋诗话》两部诗学着作的写作时间前后相距约叁十年,二者较为明显地代表了船山中年与晚年的诗学思想。通过比对分析可知,船山诗学思想既有承续连贯性,也有嬗递变异处。船山对唐宋诗各个阶段的优劣升降,对杜甫、王昌龄诗的品评,对诗歌法度的态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内在演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姜斋诗话论文参考文献

[1].杨梦娟.论《姜斋诗话》中的情景说[J].牡丹.2018

[2].朱新亮.王船山诗学思想的内在演变——以《唐诗评选》《姜斋诗话》为考察中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李秀林.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修辞语言生成解诂[J].语文建设.2015

[4].陈超.《姜斋诗话》情景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

[5].魏莹.浅谈《姜斋诗话》中的情景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

[6].刘新敖.“气”和“势”的时空化过程——《姜斋诗话》论诗的形象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宋芸.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的编排问题和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8].薄文磊.浅析《姜斋诗话》中“一气贯通”思想[J].文学界(理论版).2012

[9].熊浚.王夫之《姜斋诗话》中的情景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10].侯荣堂.由《姜斋诗话》看王船山的诗学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姜斋诗话论文-杨梦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