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端氨基聚乙二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乙二醇,单氨基聚乙二醇,合成
端氨基聚乙二醇论文文献综述
张露俞,田博,高莹,范涛[1](2019)在《单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单氨基聚乙二醇,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尝试了一种从聚乙二醇合成单氨基聚乙二醇的方法。结果先用聚乙二醇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并分离出单端对甲基苯磺酰聚乙二醇,再将对甲基苯磺酰基用重氮基取代,最后将重氮基还原为氨基。结果显示合成路线可行。(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苏长会,刘霞,丁志远,崔凯,马洁洁[2](2019)在《氨基聚乙二醇-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原料,与叁氯氧磷及乙醇胺反应合成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DSPE);再以聚乙二醇2000 (PEG2000)为原料,通过磺酰化、迭氮化反应合成迭氮基聚乙二醇2000(N_3-PEG2000); DSPE与N_3-PEG2000在N,N-羰基二咪唑(CDI)作用下生成迭氮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N_3-PEG2000-DSPE);最后通过催化氢化制备氨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NH_2-PEG2000-DSPE),其结构经过IR、MS及~1H NMR等确证。(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柏猛,叱干家助,曹伟,纪桢[3](2018)在《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先采用对甲苯磺酰氯(Ts Cl)与聚乙二醇(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得到聚乙二醇对甲苯磺酸酯(PEG-OTs)。在一定温度下PEG-OTs与氨水在反应釜中反应制备得到对甲苯磺酸铵盐,并用碱(Na OH)洗得到双端氨基聚乙二醇(AT-PEG),采用正交法对工艺过程优化,在n(PEG)∶n(Ts Cl)为1∶2,氨基化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140℃时,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得率最高,为54.28%,并采用IR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石华[4](2015)在《使用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SAPO-34分子筛膜及CO_2/CH_4分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采用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剂和晶体生长抑制剂制备SAPO-34分子筛和分子筛膜.采用XRD、SEM和N_2吸附-脱附对合成的SAPO-34分子筛和分子筛膜进行表征.所制备SAPO-34分子筛膜用于CO_2/CH_4混合气体分离,在温度为295 K,分子筛膜两侧压差为0.14 MPa条件下,CO_2/CH_4分离选择性高达317,CO_2渗透率达到1.46×10~(-6)mol·m~(-2)·s~(-1)·Pa~(-1).结果表明,使用双端氨基聚乙二醇800制备的SAPO-34分子筛膜在天然气处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陈阳建,许丽丽,张新波,彭富君,宋潇达[5](2015)在《高碘酸氧化法制备端氨基聚乙二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甲氧基聚乙二醇5000(m PEG5000)和对甲苯磺酰氯(p-Ts Cl)磺酸酯化,得到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对甲苯磺酸酯(m PEG5000-OTs),与乙醇胺亲核取代反应,获得末端具有β-氨基醇结构的聚乙二醇中间体,用高碘酸盐氧化,得相对分子质量5000的端氨基聚乙二醇(m PEG5000-NH2),总收率75.1%,产物结构通过IR和1H NMR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5年05期)
王晓娟,刘亚敬,高斌,施德安[6](2013)在《高分子量的单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进的Gabriel反应制备了单端氨基聚乙二醇(MPEG-NH2),用红外、1HNMR对MPEG-NH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了高分子量的单端氨基聚乙二醇(MPEG-NH2),并且转氨率较高,在45%左右。(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3年03期)
王晓娟[7](2012)在《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及与聚烯烃共混合金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聚醚高分子化合物,但由于末端的羟基反应不活泼,并且随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增大反应活性越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希望其能与某些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特定的共聚物或者稳定的聚合物合金,因此往往需要在其链端引入反应性更强的基团,氨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市售的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分子量普遍较低,一般在2000以下,而在很多情况下,例如,改善薄膜表面抗蛋白吸附能力等,往往希望PEG的分子量较大,用经典的盖布瑞尔反应来使高分子量的羟基封端的PEG氨基化时,反应时间过长,转氨率低,难以得到高转化率产物。本论文采用一种改进的盖布瑞尔转氨法,用以制备转氨率较高的高分子量端氨基聚乙二醇,并且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包括PEG-NH22000, PEG-NH24000, PEG5000、PEG-NH26000, PEG-NH220000,通过红外、核磁、显色反应、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出不同分子量的端氨基聚乙二醇转氨率,结果表明制备的各种分子量的端氨基聚乙二醇转氨率都较高,在50%左右。此外还利用反应共混的方法制备功能化的聚烯烃与聚乙二醇的共混物合金。研究了不同反应增容类型、端氨基聚乙二醇的不同分子量以及共混组分比对反应增容的影响,结果表明PEG-NH2中-NH2与官能化PP中-MAH反应生成的接枝共聚物可以明显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中分散相的尺寸较小;当PEG-NH26000与PP-PB-MAH (30/70)共混物有形成双连续结构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2-05-01)
于宏伟,郧海丽,高岩磊,王惠,王娟敏[8](2011)在《双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二醇(PEG)与对甲苯磺酰氯(TsCl)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出聚乙二醇对甲苯磺酸酯PEG-Ors(1)收率65%。在高压釜中,PEG-OTS与氨水进行氨基化反应制备出双端氨基聚乙二醇Amino-PEG(2),收率70%,并一步研究了"酯化"和"氨基化"的合成原理。中间体PEG-OTs及产品Amino-PEG的结构经氢核磁共振谱(1H NMR)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11年09期)
宋继彬[9](2010)在《α-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α-H_2N-PEG-b-PLA)的合成及其医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二醇-聚乳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LA),在水中易形成胶束,且在人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生物可降解性、体内长循环性等,因此PEG-b-PLA胶束在医学诊断,体内药物缓释及药物靶向运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对细胞的靶向作用,我们合成了PEG一端具有氨基,可修饰靶向分子的功能化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H2N-PEG-b-PLA),旨在进一步研究其在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二乙二胺五乙酸钆(Gd-DTPA),脂溶性药物载体及靶向运输方面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法,以六甲基二硅基胺基烷钾(KHMDS)作为引发剂,顺序加入环氧乙烷(EO),D,L-丙交酯(D,L-LA)进行开环聚合,酸解去除氨基保护基团后成功得到了一系列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H2N-PEG-b-PLA)。反应是可控聚合,可以通过调节投料比合成具有不同分子量和组成的聚合物。用GPC、FTIR与1H NMR表征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2利用H2N-PEG-b-PLA端氨基引发Nε-苄氧羰基赖氨酸酸酐(Lys(z)-NCA)开环聚合,得到了新型的聚赖氨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叁嵌段共聚物(PLL-b-PEG-b-PLA)。该共聚物与二乙二胺五乙酸酐(DTPA)反应得到PLL(DTPA)-b-PEG-b-PLA,采用溶剂透析法法制备了胶束,然后与GdCl3水溶液混合,制备了表面螯合有Gd3+离子的聚合物胶束。GPC,FTIR与1H NMR表征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组成,表明合成了该叁嵌段共聚物;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的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18×10-4g/L;透射电镜(TEM)观察胶束大小均匀,具有规则的球形核-壳结构;动态激光散射法(DLS)测定胶束平均粒径在120 nm左右。细胞毒性,血浆实验和MRI驰豫率测试表明,螯合有Gd3+聚合物胶束对细胞没有毒性,可以在体内至少稳定存在4h,胶束r1值与小分子Gd-DTPA相比提高了约5倍。3界面沉积法制备了H2N-PEG-b-PLA胶束和负载噻唑烷酮药物(CDBT)的聚合物胶束,TEM与DLS对胶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规则的球形核-壳结构,大小均匀,平均粒径在120nm左右,且分布较窄。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最大包封率为84.5%。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FITC标记的聚合物胶束可以被细胞吞噬。药物缓释实验表明载药聚合物胶束21天时释放到90%,具有很好的药物缓释作用。采用SRB方法测定了空白胶束与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实验表面聚合物是生物安全的,载药胶束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表明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4 H2N-PEG-b-PLA与叶酸(Folate)和4-甲氧基苯甲酰胺(AA)分子分别反应制备了具有靶向作用的FOL-PEG-b-PLA与AA-PEG-b-PLA。FTIR与1H 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并且以FITC-PEG-b-PLA.FOL-PEG-b-PLA与AA-PEG-b-PLA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物作为载体,制备了包覆有磁性Fe304纳米粒子(SPIO),具有多重靶向功能的胶束。TEM与DLS对胶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规则的球形核-壳结构,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90nm左右。通过外加磁场与交变梯度磁强计测定了胶束的磁学性能,表明胶束对SPIO的磁学性质没有影响。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FITC标记的多重靶向功能胶束可以被小肺癌细胞H460吞噬。(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0-05-20)
高正炎,郭玲香[10](2009)在《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四步反应,合成了二碳酸二叔丁酯单保护的氨基聚乙二醇(BOC-PEG-NH2);并以BOC-PEG-NH2为引发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叔丁氧基酰胺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BOC-PEG-PLA)。在叁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中,脱去保护基团,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NH2-PEG-PLA)。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度仪(UV)表征各聚合物的结构,由凝胶色谱仪(GPC)测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合成的氨基引发剂在无催化剂条件下能够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的双亲性共聚物。通过叁氟乙酸脱保护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NH2-PEG-PLA),且对分子量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09年02期)
端氨基聚乙二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2-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原料,与叁氯氧磷及乙醇胺反应合成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DSPE);再以聚乙二醇2000 (PEG2000)为原料,通过磺酰化、迭氮化反应合成迭氮基聚乙二醇2000(N_3-PEG2000); DSPE与N_3-PEG2000在N,N-羰基二咪唑(CDI)作用下生成迭氮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N_3-PEG2000-DSPE);最后通过催化氢化制备氨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NH_2-PEG2000-DSPE),其结构经过IR、MS及~1H NMR等确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氨基聚乙二醇论文参考文献
[1].张露俞,田博,高莹,范涛.单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J].广东化工.2019
[2].苏长会,刘霞,丁志远,崔凯,马洁洁.氨基聚乙二醇-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的合成[J].化学通报.2019
[3].柏猛,叱干家助,曹伟,纪桢.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J].山东化工.2018
[4].石华.使用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SAPO-34分子筛膜及CO_2/CH_4分离(英文)[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陈阳建,许丽丽,张新波,彭富君,宋潇达.高碘酸氧化法制备端氨基聚乙二醇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5
[6].王晓娟,刘亚敬,高斌,施德安.高分子量的单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与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13
[7].王晓娟.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及与聚烯烃共混合金的制备[D].湖北大学.2012
[8].于宏伟,郧海丽,高岩磊,王惠,王娟敏.双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J].化工中间体.2011
[9].宋继彬.α-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α-H_2N-PEG-b-PLA)的合成及其医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0].高正炎,郭玲香.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9